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宁都中学高考2016,宁都中学高考2023年成绩
tamo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东经11540‘~11617‘,北纬2605‘~2708‘。东邻石城县、广昌县,南接瑞金市、于都县,西连兴国县、永丰县,北毗乐安县、宜黄县、南丰县。其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4053.16平方公里。县城距省会南昌市324公里,至赣州市162公里。 宁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客家早期摇篮,素有“文乡诗国”之美誉。自宋至清,有科举中榜状元2人
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东经115°40'~116°17',北纬26°05'~27°08'。东邻石城县、广昌县,南接瑞金市、于都县,西连兴国县、永丰县,北毗乐安县、宜黄县、南丰县。其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4053.16平方公里。县城距省会南昌市324公里,至赣州市162公里。 宁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客家早期摇篮,素有“文乡诗国”之美誉。自宋至清,有科举中榜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125人,举人431人,居赣南之首。这里涌现出清代闻名全国的散文家魏禧、清代江西山水画始祖罗牧等历史名人。自1992年至2001年,宁都中学连续10年高考上线人数居赣州市首位。 翠微峰的锦绣湖宁都风景绮丽,山水秀美,其中以翠微峰自然保护区最为著名。翠微峰是国家森林公园,又是江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的金精洞在宋代被列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五福地。景区地处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地区东北部,宁都县县城西北郊5公里处。南距赣州市168公里,—抵省会南昌市330公里。总面积为16.1平方公里,海拔426.8米。红层地貌丹霞地形,以峰险、崖奇、洞幽、泉美、水秀著称,“花飞千涧满,日落万山深”。 距县城15公里,翠微峰景区南端的宁都县莲花山,是江西省的佛教名山之一。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3公里,地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拔953.8米。山上苍松荫翳,幽笪夹道,气候凉爽,山色迷人。因山形如莲花,景色旖旎,故名莲花山。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版图面积4053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位,人口74.1万,居赣州市第三位,其中县城人口15万,现辖12乡12镇。 宁都建县历史悠久。宁都县建县始于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用阳都、宁都、虔化、博生等县名,元清时期两度升为直隶州,1934年10月为国民党专署驻地,解放初曾设宁都专区,1952年并入赣州专区。
宁都是著名的红色故土。苏区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宁都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主战场。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26路军1.7万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的率领下,举行了震撼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1932年10月,中央苏区中央局在东山坝小源召开了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
宁都是早期的客家摇篮。大量的谱牒研究和田野调查证实,中原汉人唐宋时期南迁进入现在的客区,最早定居在宁都一带,站稳脚跟养足实力后,逐渐向闽西,然后向粤东推进。宁化客家公祠所列一百多个客家姓氏中,有好几十个是自宁都迁入的,如赖氏、廖氏、邱氏等。现在全县客家姓氏130多个,客家人口占总人口的98%。孙中山先生前35代先祖孙讠利于唐朝末年被封为东平候,定居宁都。
宁都素有“文乡诗国”之美誉。“诗国”之称始于宋代,明清之际,宁都文化达到巅峰,以清初著名的三大散文家之一魏禧为代表的“易堂九子”的出现,以及清初“三山学派”之首易堂学馆的创立,宁都又添“文乡”之誉。自宋至清,中榜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123人,举人431人,居赣南之首。宁都教育底蕴深厚,民间崇学重教之风盛行,宁都中学曾连续10年高考上线人数名列全市前茅,2004年宁都中学廖海珍同学高考一举夺魁,成为我市、我县恢复高考以后首位全省文科状元。
宁都是资源大县。宁都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1%,活立木蓄积量784.8万立方米,为国家首批100个生态示范县之一。野生植物、野生动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宁都还有迷人的旅游资源,最著名的自然风光数翠微峰风景区,该景区集儒、佛、道和革命历史于一体,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被道家列为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五福地。人文景观中,有唐东平候孙中山先祖孙讠利墓、建于西晋的青莲古刹、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水口塔等,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等一批革命历史文物。
宁都是农业大县和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宁都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赣南粮仓”之称,年产粮食30万吨以上,2004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县。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49.34亿元,财政总收入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8元,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现有贫困人口2.73万。全县新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形成了优质稻、脐橙、黄鸡、加工型红薯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和蘑菇、席草、蚕桑、茶叶、白莲五个区域特色产业。目前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红薯加工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席草、蘑菇生产加工基地。今年1-6月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44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一产增长7.8%、二产增长16.2%、三产增长15.1%。实现财政收入12541万元,同比增长1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51.7元,同比增长8.6%。全县各级组织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不断发展新产业,调整调优经济结构,实施工农联动、城乡互动战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力促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强劲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