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陕西语文高考试卷2021答案_陕西语文高考答案解析

tamoadmin 2024-07-06 人已围观

简介1.深度解析2018全国卷II高考作文:你可能看几遍都不懂2.陕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审题立意)3.2009高考全国二卷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4.2011陕西高考语文卷子求解5.谁能告诉我2001-2010年陕西语文高考题中的辨析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题的所有成语?(一共40个)跪求啊 、6.2o14陜西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

1.深度解析2018全国卷II高考作文:你可能看几遍都不懂

2.陕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审题立意)

3.2009高考全国二卷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4.2011陕西高考语文卷子求解

5.谁能告诉我2001-2010年陕西语文高考题中的辨析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题的所有成语?(一共40个)跪求啊 、

6.2o14陜西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陕西语文高考试卷2021答案_陕西语文高考答案解析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想要顺利通过 成人高考的入学考试, 那么复习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帮助考生 顺利通过考试。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份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

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 一 、阅读下面《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

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日:“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第1题 解释文中带点字的含义。

示:讫:

疾:恨:

参考答案:示:给……看。讫:完毕。疾:同“嫉”,嫉妒。恨:遗憾。

第2题 这段文字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王恺与石崇争豪斗富的丑恶表演,揭露了东晋门阀豪富穷奢极欲的生活态度和依仗财势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品性。

第3题 这段文字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石崇的豪富及飞扬跋扈的个性的?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手法。

二、阅读苏轼《水调歌头》,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1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参考答案:表现了词人出世与人世的矛盾心理,既想超然物外、登临仙境,又难以割舍现实生活。(只答“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亦可)

第2题 词人最后的选择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执著现实,热爱人间生活。

第3题 这首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首词由中秋赏月,抒写人生感慨,表现了词人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引起的出世与人世的矛盾,在矛盾中又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执著热爱。

三、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第1题 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参考答案:分两层:第1层,自“昔穆公求士”至“客何负予秦哉”,讲秦国历史上的明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第二层,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至本段结束,讲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第2题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归纳法,由四君个案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客何负于秦哉!”对比法,任用客卿与驱逐客卿形成对比。

第3题 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国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侧重的是:秦穆公争霸,秦孝公变法,秦惠王扩张,秦昭王安内。运用秦国历史上明君的事例作论据,对秦王来说,是最熟悉、最亲切、最有说服力的,并且暗含着深意:逐客是违背列祖列宗的做法,是不孝的;任用客卿建功各有侧重,有利于突出强调客卿的多种作用。

四、阅读白居易《杜陵叟》,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向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曰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思!

第1题 解释诗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

秀:_______________

申破:_______________

考课:_______________

放:_______________

尺牒:_______________

榜: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秀:吐穗开花。申破:向上级申报,道破真实情况。考课: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绩以定升降。放:免除。尺牒:传达敕令的公文。榜:名词作动词.张贴。

第2题 这首诗主要揭露了什么?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主要是借杜陵叟的遭遇.反映当时官吏在灾年仍然上瞒下欺、勒索租税的黑暗现象,以及皇帝的假仁假义,只是使百姓虚受其恩。表现出诗人对“农夫之困”的深切同情,也表现出诗人对“豺狼”成性之官吏的极端憎恶,讽刺了皇帝的虚伪。

第3题 先描写灾情严重有何作用?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先描述春、秋两次灾情严重,是为了衬托官吏剥削农民的残酷性。运用的事铺垫反衬的表现手法。

以上就是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的所有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陕西成考信息,可关注陕西成考网。将为您提供更多的陕西成考试题资料、试题题库等相关信息。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深度解析2018全国卷II高考作文:你可能看几遍都不懂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2021年陕西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病句考点。语文也是成人高考中需要考的科目,为了大家可以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下面就跟大家分享2021年陕西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病句考点。 2021年陕西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病句考点 1.成份残缺:

考生重点要掌握由使令动词造成的缺主语现象。一般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叫、让、令等,如果这些词用在句子的主语前特别要小心。

比如:看到妈妈步履蹒跚的背影,使我一阵心酸。

在这个句子中,主语是“我”,在“我”的前边出现了一个“使”字,根据语法,主语和宾语应该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使我”属于动宾短语,不可以做主语,所以这个句子属于缺主语。考生遇到这样的句子时,先把使令动词去掉读一下,如果去掉语句通顺,原句一般为病句。我们试一下:

看到妈妈步履蹒跚的背影,使我一阵心酸。

看到妈妈步履蹒跚的背影,我一阵心酸。

通过考试,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通过考试,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句去掉“使”,第二句去掉“让”,表达的意思完整、清楚,而且主语是由代词和名词来做的,故原句是病句。

2.成份赘余:

考生注意不要把修饰的句子都当作病句,一定要分别试着删掉两处相互印证一下,再判断是不是病句。

比如:我终于弄明白了他为什么骗我的原因了。

在这句话中,我们试着分别删掉两处:

①我终于弄明白了他为什么骗我了。

②我终于弄明白了他骗我的原因了。

这样分别删除多余的部分,发现原句的意思没有变化,说明两部分是重复赘余的,所以原句是病句。

3.搭配不当:

考生重点复习“一带二”形式。什么叫“一带二”呢?它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用“和、与”等词,有时也由逗号、顿号形式构成。

比如:清晨我们冒着蒙蒙的细雨和泥泞的小路艰难地行进着。

在这句话中,“和”的前边是“蒙蒙的细雨”,后边是“泥泞的小路”,而与之搭配的只有一个“冒着”的动词,冒着细雨是搭配的,但是,冒着小路就不搭配了。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陕西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病句考点的相关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取更多关于陕西成人高考高起本信息,如成考答疑、报考指南、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考试科目、成考院校、报名入口、成绩查询、历年真题、备考资料等,敬请关注陕西成考网。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陕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审题立意)

#高考# 导语全国卷II的作文题目,应该是争议最多了吧。有人说是试卷的一股清流,看到心就凉凉滴。现在就跟着 一起解析这个有点“坑”作文题目吧。

全国卷II

 (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海南)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让人“凉凉”的高考作文

 其实说的是“幸存者偏差”

 觉陕西高感考作文是所有高考作文中最让人心凉的……6月7日上午11时30分,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又到了全民写作文的时候,但是今年陕西高考作文,你可能看几遍都未必能懂。

 看似简单 其实“坑”很深

 可结合西安的现状来写

 昨日语文科目结束后,一位考生给华商报记者说:“看到材料想到第一个标题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最终的作文题目也就是它了。写完都很蒙。”

 作文题目也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和我一样一脸朦胧吗?”网友“卡卡玺”说,“连题目都看不懂了。”网友“马建斌”说:“感觉是几套考题中最cool的,让人心凉凉的。”

 网友“胖的很犀利”说:“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其实坑很深啊,我估计很多考生会掉到‘亡羊补牢’、‘防患于未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等论点的坑里,看似贴近,实则与材料反映出的论点有本质上的不同。个人认为这个题目的要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多数人分析问题时,只注重于眼睛看到的现象,往往没有考虑到现象背后的本质,而那些没看到、想到、隐藏于现象背后的问题,才是最要命的。沃德看到的是幸存的飞机,但是想到的却是那些没有飞回来的飞机,这才是关键。”

 也有人说可以结合西安的现状来写——西安是一个文明且历史印记比较深的城市,在西安的人才大战中,有好处有坏处,人才的聚集代表了西安的发展,但后勤的缺失很难让人才留住。既然需要人才,就应该想办法解决后勤问题。这一切源于古时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没有好的居住环境和交通环境,让谁来?虽然说大家提出来修复战机需要注意经常挨打的地方,这是防,只防不守是打不了胜仗的,所以也有人提出要注意没有受伤的地方,因为全面地保护好自身才会不吃亏,这个题目体现了一句话——“可持续发展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强调逻辑思辨能力

 科学理性品格

 华商作文大讲堂特邀讲师、陕西省发展中心研究员、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专家讲师郭凯告诉华商报记者,从审题立意上看,研读材料、紧扣关键词不难得出结论:①“力排众议”,崇尚科学敢于质疑;②“秉持己见”,遵从逻辑理性判断;③“结果正确”,力避经验主义陷阱。④“数据忽略”,穿越表象洞见本质。

 从精神内涵上看,陕西卷(全国II)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出发点,考查“文化基础”中的“科学精神”,其精神主要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考后反思:日常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的诸如重形式不重内容、重技法不重写作、重讲解不重阅读、重套路不重思维、重情感不重思辨、重随机命题不重系统训练等弊端,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对未来考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提醒: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义。

 “幸存者偏差”不算超纲

 可以谈片面与全面

 西安远东第二中学教研室副主任、省级教学能手张建成老师认为,材料中的现象可以概括为“幸存者偏差”,驳斥的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谬误”而不是“偏差”),这个被驳斥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谈:

 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谈片面与全面。分析材料会发现:中弹后能飞回来的飞机,说明损害的不是要害部位,油箱引擎受到损坏的已经飞不回来了,开始筛选的过程就错了,结果必然是错误的。从社会生活现象观察,比如个人层面的北大才子卖肉,教育方面的分数为王,科技方面的自我陶醉……都可能是片面筛选的结果。文章可以从正反两面去辩证思考,从而避免幸存者偏差,而不是经过错误筛选的片面认知。

 2. 力排众议坚持真理——谈科学质疑精神。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分析信息比占有信息更重要,如何去分析筛选有用信息是个人必备的能力之一,这就需要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例如一些网友往往在了解事实真相之前,就受情绪鼓动,在道德上他人,不会冷静思考,仔细分析,或者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蹭热点“浇一己块垒”,造成网上乱象丛生。

 材料体现的统计学理论“幸存者偏差”,不能说是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它恰恰是学科整合、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如果有大量的阅读应该会接触到这些词,还有很多:破窗效应、马太效应、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等等。即便语文课堂没有讲到,政治课和数学课也会有所涉猎。

 别“一心只读圣贤书”

 全面发展 辩证思考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田甲林认为,今年的作文题没有设置太多的审题“陷阱”,重点考察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考生摒弃“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我”,做有全面发展辩证思考的“大气”之人。

 田甲林认为考生至少可从五方面来考虑作文的立意:

 一是重视系统思维,全面地看待问题。考生可以借助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去思考如何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事实上,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运用系统思维来处理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是失败的样本不该被忽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多地是将目光投向成功者,但事实上,失败的样本更值得去观察和反思,正如这则材料中提到的,中弹少的部位一旦中弹可能就无法返航,正是引导人们从失败中汲取成功的要素。

 三是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在材料中,军方只关注到弹痕多的地方是需要加固的,忽略了弹痕少的地方更需要加固,这提醒我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要不得,要更加理性、深入地去认识事物。

 四是*者迷,旁观者清。在这则材料中,军方身处战争之中,被求生欲、求胜欲遮住了双眼,此时旁观者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命脉所在,核心所在,因此考生也可从这一层面进行立意。

 五是不迷信数据和所谓的专业人士。材料中的军方经验丰富,其调查也有客观数据,但统计学家并没有被牵着鼻子走,反而关注到被忽视的、未采纳的数据,从而得出了更加准确的判断,因此,不迷信权威,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也是立意的一个方向。

 要写出立意深刻

 有思维性的作文有难度

 华清中学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张德昌认为,今年高考作文题立足培养学生认识、参与社会的能力,着重考察学生的思辨力,检查学生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张老师认为作文立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看问题要全面,只有全面认识问题才能做出科学结论。尤其要留意被大家忽视的地方,像材料中所说,大部分人只看到飞机受了重伤的部位,而没有留意其受了轻伤的部位,但沃德却分析这些轻伤部位一旦重伤后果不堪设想,考生可从现实生活中应给予普通人群体更多关注的角度引申,尽管他们时常不太显眼,可一旦发生问题将牵涉甚广,比如,可以从城市若无外来务工卖早餐者或保洁员或建筑工人,是否还能正常运转等方面来引申。

 其次,要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只要经过科学分析得出的结论,一定要坚持,不要被权威****。

 第三,要有预防挫折的能力。材料中飞机因某些部位没有受伤得以飞回,若这些部位一旦受伤,飞机再无法飞回。考生可从抗挫折教育方面引申。

 张德昌老师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要有大局意识、求真意识,这些正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要素,既可从大的方面比如国家的发展,政策的制定,也可从小的方面,如人的成长来谈。大部分学生都能依据材料写出自身见解,但要写出立意深刻、又有思维性的作文还是有一定难度。 华商报记者 雷婧 付启梦

 发散思维

 择校热问题上

 容易犯“幸存者偏差”的错误

 看到陕西高考作文题目时,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张维群教授和几个同事也在热烈讨论,因为材料体现的正是统计学理论“幸存者偏差”。提到高考作文,张维群说,“题目出得非常好,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稍微有点难。如果我写高考作文,会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谈个人、企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幸存者偏差最初是统计学概念,又叫生存者偏差,是规避‘沉默的数据’,‘死人不会说话’等决策偏差问题。现在‘幸存者偏差’在统计学、经济学和哲学学科中都有其寓意的诠释。从统计学角度来说,是获得决策的样本数据要有代表性,若出现‘选择性样本’,推断是有偏的,结论自然会有错误。”

 “幸存者偏差”是大家在生活中经常犯的错误。例如一个孩子说,姐姐穿花衬衣喝牛奶吃鸡蛋考上北大了,我也要穿花衬衣喝牛奶吃鸡蛋,也能考上北大。例如择校问题,家长的想法“上就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但实际上,考上好大学,还与个人天分、勤奋、老师培养等很多因素有关。还有看病时,亲朋建议,我的病就是找某个医生看好的,可能100个人中只有一个病愈了,也不一定是医术高明的原因,也有个体差异因素。这些现象都是有偏信息,产生的决策悖论。

 现实中,企业喜欢向成功企业学习,研究热门领域,但没有看到其实该企业成功的本质信息也许是看不见的东西。比如,阿里巴巴的成功,除了取决于管理者个人能力,还要取决于那个时代和环境等诸多因素。企业学习很重要,但决策一定要充分掌握全面信息,否则,可能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而一个地区政府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成功有共性的问题,但也有地域、地理位置等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若掌握信息不充分、不全面也可能会导致决策偏差。所以无论是个人、企业、政府乃至国家做决策,首先是应保证决策源信息的充分全面,其次是还应在信息中分析梳理找出内在本质因素,最后制定适合的战略决策。反面的典型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东施效颦”等。这就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保障信息源和数据源全面充分和多元、多渠道的信息,有效避免决策信息的偏误,才不会导致“幸存者偏差”。

2009高考全国二卷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首先必须完成,且必须完成好的一个环节。倘若这个环节完成不好,出现了失误,那么考生的这篇高考作文面临的结局恐怕也只能是失败。由此可见审题立意在高考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2022年陕西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一起来看看。

一、2022年陕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

1、首先,许许多多的考生的写作案例告诉我们,关键是我们从给定的作文材料中提出的中心话题要符合材料的内容,或者换句话说,我们从给定的作文材料中提出的中心话题必须是材料本身所蕴含的,不是我们外加上去的;如果是外加上去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结局就是离题。

2、其次,考生必须切记,为了保证从材料中提出的中心话题是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考生在从材料中提炼中心话题的时候,尽可能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来表述,不要全是自己的话。

3、第三,在使用这个中心话题写作的过程中,中心话题中的每一个字眼都必须原模原样的留着,绝对不能随意更换。许多考生失败的经历告诉我们,随意更换就有可能导致偏离题意。

二、陕西高考作文题目评分标准

一、内容项

(一)一等

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行文的

中心突出:凡是紧紧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

内容充实:凡是材料丰富,表现主题的

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健康的

感情真挚:凡是行文合情入理的

(二)二等

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行文的

中心明确:凡是能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

内容较充实:材料能基本表现主题

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健康的

感情真实:凡是行文朴实,不造作

(三)三等

基本符合题意:尚能把握材料含义,但行文中有所游离

中心基本明确:尚有中心,但部分材料游离中心之外

内容单薄:虽有材料,但不足以表现主题

思想基本健康:凡思想倾向基本符合道德规范的

感情基本真实:行文有造作痕迹

(四)四等

偏离题意:仅抓材料中枝节意义行文

中心不明确: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内容不当: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

思想不健康:凡思想观点有悖于现行法律和道德规范的

感情虚假:行文矫揉造作

注:1、内容评分以题意、中心、内容为重点,参照思想、感情在等内浮动

2、四等卷中,凡各项均符合该等要求,字数800字以上,在3—5内给分,不是空白卷不给零分。

二、表达项

(一)一等

符合文体要求:文体特征明显

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脉畅通,段落划分恰当,衔接紧凑,过渡自然的

语言流畅:能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句式选择得当

字迹工整: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二)二等

符合文体要求:文体特征明显

结构完整:有头有尾,分段合理

语言流畅:文从字顺,有一到两处语病,但不影响语意表达

字迹清楚:字迹较规范,易辨认

(三)三等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有问题杂糅痕迹,但尚能分辨出文体类型

结构基本完整:有头有尾,段落划分不够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三到四处语病,对语意表达并无很大影响

字迹基本清楚:字迹不够规范,尚能辨认

(四)四等

不符合文体要求:不能辨认文体类型

结构混乱:段落划分有严重缺陷,杂乱无章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语病达5处以上,影响了语意表达

字迹潦草难辨:字迹潦草,难辨认,影响作文评卷

注:1、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全面衡量,参照结构字体,在等内上下浮动

2、四等卷中,凡各项指标均符合该等要求,字数满800,在3-5分内给分,不是空白不给0分

3、注意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给分适当下浮。

三、发展项

(一)一等

深刻:思想上的深刻,体现在: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内容丰富,体现在:

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语言文采,体现在: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二)二等

较有文采:词语恰当;句式有变化;能适当运用修辞

较有创意:见解正确;材料选择得当;想象合理;较有个性

(三)三等

略显文采:词语较恰当;能运用一些修辞

略有创意:有一定的想象力;有一定个性

(四)四等

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

注:1、发展等级为四项16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可根据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2、发展等级应按要求评分,再参照基础等级的分数适当量分

3、基础等级内容、表达两项都在四等的作文,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等给分

“扣分”的注意事项

1、缺少题目,扣2分。只写题目给2分

2、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3、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字数不足400字,结构严重残缺,已判为四等卷的,字数可不另扣分。

4、诗歌按行计算

5、标点:错3-5处扣1分,6处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

6、未完作文:

(1)主体已写出,无结尾,仍按基础等级评分,不影响发展等级评分

(2)主体未写出,或300字以内作文在10分以下给分,包括10分,直接记在内容栏里,其它为0分

7、文不对题的作文:凡是与材料的内容、含意无任何联系的作文,在10分以下给分,包括10分,

8、套作、抄袭的作文

(1)套作:无自己的构思立意,仅对原材料进行简单扩写,或对已有文章进行简单改写的

凡套作作文基础等级在三等以下给分,包括三等,发展等级不给分。

(2)抄袭:须提供抄袭的文章或提供线索,经确认后,此类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9、关于有严重问题的作文

(1)内容上有严重政治倾向性错误;

(2)答卷雷同;

(3)前后笔迹不一致;

(4)有特殊标记:写名字、画图形等。

三、陕西高考历年作文题目汇总

2021年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陕西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1陕西高考语文卷子求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考点第一问: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

第二问: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

解析第一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

思路分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诗歌鉴赏安史之乱后,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外因 。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大举东侵,竟连破泾邠二州,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他们又从与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在同年十二月,又连破松、维、保三州及云山二新城。

广德二年春 ,严武接替高适,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刚一到任,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当年秋天,就一鼓作气,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先后收复了当狗、盐川二城。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昨夜秋风”,是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诗人观察入微,从“风”的细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节。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 ,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底。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

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是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乘胜追击敌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 “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增加了诗的信息容量。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有如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三四两句的腾跃、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上文有内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

谁能告诉我2001-2010年陕西语文高考题中的辨析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题的所有成语?(一共40个)跪求啊 、

2011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答案

选择:1.D 2.A 3.B 4.C 5.C 6.C 7.B 8.D 9.D 10.C

13 ,1.道者寡助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2.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

3.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4.干戈寥落四周星 身世浮沉雨打萍

12 ,1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诗歌1以暗移的时间作为经线,贯穿着孤旅感情的波澜,平淡无奇实则真情荡漾。上片写日间情景,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2羁旅思家的心情。如“人去”二字写出了旅伴们聚散无常,也就更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

11题:(1)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2o14陜西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近义还有“泰然自若”。

真是好事多磨,经历了许多挫折,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2001年)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不合语境

B

别无长物:意思是“除此之外,空无所有”,指物质,非才能。

(04浙江省)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

(04全国4青海)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训”,准则;误:教训。

(06全国2)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提出请求时用的套语。是一个自谦之词。

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此处应为“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辱。

——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不孚众望” “不使人们信服, 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孚:令人信服。贬义。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97年)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正确

“不容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不容许分辩说明。

(2006安徽卷)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不谋而合”是说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意见或行动相同

(04福建卷)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正确」

“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的相遇,主语应是人,使用对象错误

(2006山东卷)D.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半斤八两”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感情、语体色彩不协调

(95年)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半青半黄:是指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

——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不屑一顾”的意思是不值得一看,比喻不重视,用以指中学生对工人师傅的态度是正确的。

(04全国四卷)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正确」

“不知所云”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D.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杂着一些外语词汇,使得外语尚未过关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不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C.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毕其功于一役,比喻做一次就结束战斗,一次性解决问题。

(2005广东卷)C.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

“筚路蓝缕 ”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误解词义;

(2006山东卷)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敝帚自珍”不能用于他人的礼物。

A.你毕业时送给我的那支钢笔,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04湖南卷)B. 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正确」

“不三不四”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不正派,二是不像样子,这里取第二个意思是正确的。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001春)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正确」

“不遗余力”是说用尽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用以表现“他”为新产品的问世而辛勤工作是可以的。

(2001春)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正确」

“斑驳陆离”是形容色彩繁杂,用以形容古钱是正确的。

(2001春)C.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正确」

“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商量、约定而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完全一致。应改为“不谋而合”。

C.侦察员小吴谈了自己的看法,队长和老王听后相视一笑,小吴的看法与他俩不约而同。

“不可或缺”就是不可缺少的意思

(04天津卷)C.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正确」

比翼双飞:特指夫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比翼双飞两状元——记我市理科最高分获得者吕静姝、王晓波

“不可思议”是形容事物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议”,理解。

B.在物种生命的链条上,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给世界带来不可思议的后果。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D.刘华非常激动,高声争辩说:“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2006浙江卷)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不厌其详”是说不嫌详细,越详细越好。用在句中表现书记询问工作情况是恰当的。

(04湖南卷)D. 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正确」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学”,学问;误:学习。不能用“整天”“整月”等修饰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常误用为“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2005江西卷)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的意思。在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2005江西卷)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C

“差强人意” “基本上能让人满意,勉强符合人的心意”它的意思是基本肯定的。“差”,稍微;误:不合。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04湖北卷)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04全国二卷)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正确」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

A.夏去秋来,菊花盛开,姹紫嫣红。“菊花”只是一种。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2006重庆卷)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正确」

“处心积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

(98年)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诚惶诚恐:惊慌害怕,惶恐不安。原句是说,有志气的青年不会被困难吓倒,在困难面前犹犹豫豫,不敢行动。这里应用“畏首畏尾”。

(2005湖北卷)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城下之盟 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接受的屈辱盟约。 泛指被迫签订的屈辱条约。

C.通过民间的交往,两国间逐渐增加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能保持友好睦邻关系。

穿云裂石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A.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随着浓烟滚滚,火光映天。

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

(2005浙江卷)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正确」

“长命富贵”,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A.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

(05山东卷)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殚超越的勇气。

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或“轻蔑地看”。

B.在校运会上,他顽强拼搏,一人勇夺三块金牌,这一成绩,真叫人不能不侧目而视。句中显然不当,应改成“刮目相看”。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车水马龙”是说车多得像流水,马多得像游龙,常用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

(2001年)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陈芝麻烂谷子”是指陈年旧事

(04重庆卷)A. 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损施瓦辛格形象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被翻出来了。「正确」

D

“豆蔻年华”特指十三四岁的女子,常误用为指所有的年轻人。

(04福建)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这位老人唯一的儿子正值豆蔻年华,却因盗窃和打架斗殴而被判刑4年

“东窗事发”指阴谋、坏事被发现,贬义。

C.小王两年来资助大学贫困生本来秘而不宣,但不久东窗事发,他的事迹被一位记者作了报道。

“多事之秋”是指事故、事变,造成一种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D.去年,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男足出线,对中国人来说真可谓是多事之秋。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般用于表现熟人之间闹了矛盾、有了误会。

(2005辽宁卷)B.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

当务之急:当前急需办的事。

专家们特别指出,推广普通话是我们目前当务之急的大事。

“灯红酒绿”往往作贬义用,但还有一个不常用的本意是“热闹非凡,人们尽情欢乐”

(92)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在此用它的本意,是对的。

“短小精悍”①身材矮小而精明强悍②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04广东卷)A .老张今年65 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正确」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易误用为“进入” ——当这名小偷登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云家的财物时,被刑警当场逮个正着。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常误用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D.你放心,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这件事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鼎足而立: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常误用为双方关系或对象。——众多的山峰,高峰俊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

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党同伐异:偏袒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党”,偏袒。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

B.老王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志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2005全国卷Ⅲ)C.美国黑人**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这里应用“不负众望”之类的词。

“殚精竭虑”也可说成“殚思极虑”、“殚思极虑”“殚心竭虑”、“殚精竭力”等,意思是“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99年)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正确」

E

“耳濡目染”的意思是“耳听眼见,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前者强调亲自看到、听到,突出其真实性。后者强调经常看到听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影响。

(92)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在此使用正确。A.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爱好音乐。应为“耳濡目染”。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褒义词。 不用于同辈之间。

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能够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

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官僚作风。

耳熟能详:听得熟悉,乃至能够详细地复述出来。

(2006北京卷) C.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漫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面不满。「正确」

F

“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92)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在此使用也是对的。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纷至沓来”的意思是纷纷地到来。

(04全国一卷)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正确」

“粉墨登场”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贬义。

D.第49届NBA东西部全明星赛将于北京时间明晨7时在三藩市举行,届时球迷们熟悉的奥尼尔、邓肯等将粉墨登场。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

常与“草木皆兵”连用。误用为形容战斗激烈。

付之一笑:用一笑来对待它。形容不屑于理会。 常 误用为态度谦和。

——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付之梨枣:指刻板刊印书籍。

——别人投我以木瓜,我们也要付之梨枣。

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文”,仪式。

D.“简练为文”是适应快节奏运行的时代要求的,所以写作时应删除繁文缛节,追求“句无可削”“字不得减”的高水准。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其外饰,恢复其本真。在句中修饰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是可以的。

(2003春)A.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正确」

“匪夷所思”是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所能想象的,可以表示速度之快。“夷”,平常人;误:外人。

(04全国一卷)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正确」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抗”,对等。

A.其中所收藏的埃及、希腊、罗马古文物不可胜数,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分庭抗礼。

罚不当罪: 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当”,相当。

C.一个工作不足半年,就利用职权挪用挥霍公款达950万元之巨的蛀虫,仅被判处无期徒刑,罚不当罪,难平民愤。

伐功矜能: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伐”,炫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广西、陕西、内蒙古)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答案:A。“火中取栗”的意思是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二得不到好处。这里显然是意思成语的意思理解错了。)

这个不是很好找,我就给你找到这些但愿对你有帮助,祝你好运,朋友

作文题目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题目解析

2014年的这道题沿袭了多年的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作文材料分为两个层次,呈现出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方式。第一层表述的是山羊过桥这个竞技项目的具体规则,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次层中出现了特例———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最后给出了裁判的认知,认为这样的做法有争议。 命题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以小见大,立足生活。作文以“体育竞技”为题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材料中的运动会比赛项目,是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小的节点,但是却能从某个层面折射出具体的社会问题,即在体制化的今天在面对既定规则时我们是否有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与创新精神,而从规则制定者的角度出发,这样明显违背竞技原则的做法是否真的可取?种种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反思。

②立意明确,题材宽泛。打破惯性思维,发扬创新精神,尊重比赛规则,合作共赢人生,是这道作文试题的立意指向。多元化的立意,使考生可以轻松越过审题关,有效地规避跑题的风险,一般不会“王顾左右而言他”。立意明确而单纯,在题材的选取上却又是宽泛的,这是这道作文试题的一大亮点。试题没有停留在“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一问题的层面上,而是直接给出了解决的方法与结果以及裁判的看法,将考生放在“第三人”的位置,让考生从旁观者,评价者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辨,这也承袭了近三年陕西卷的固有考察方式。

③贴近生活,张扬个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真实地反映生活,文章才有生命力。“打破常规,创新思维,尊重规则”是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贴近考生生活,为考生所熟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抒写感受,张扬个性,展示才情。

注:题目解析参考百度百科,只是作了简单的改动:

文章标签: # 材料 # 陕西 #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