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的利与弊_小语种高考的利与弊

tamo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高考改革的利与弊 利:1、高考改革,摒弃了不符合当前学生需要的知识内容,给学生灌入了新的血液;2、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高考只有改革,才能焕发出时代的精神,适应时代的潮流;3、高考的改革,总的来说,是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摆脱了以往的“独木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弊:1、一次次的改革,给教师带来许多压力,特别是老教师;2、对于学生,知识的更新的同时,压力大是不可避免,但是,新知识却

高考的利与弊_小语种高考的利与弊

高考改革的利与弊

利:

1、高考改革,摒弃了不符合当前学生需要的知识内容,给学生灌入了新的血液;

2、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高考只有改革,才能焕发出时代的精神,适应时代的潮流;

3、高考的改革,总的来说,是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摆脱了以往的“独木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

弊:

1、一次次的改革,给教师带来许多压力,特别是老教师;

2、对于学生,知识的更新的同时,压力大是不可避免,但是,新知识却不一定合“口味”;

3、改革之后,势必会引起社会的舆论,给考试院和学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高考的优点  1、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科学公平的选拔

2、磨练青少年的意志

3、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

4、为农村学子改变自身经济地位提供条件

5、形成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 [编辑本段]五、高考的缺点  一次性笔试

高考地区歧视 :高考的地区歧视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大学是按照省份来分配相应的录取名额的,通常对于本地区考生保留更多的名额,这样就使得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相应下降。这种现象对于著名大学集中的北京来说尤为突出。由于很多考生希望考取北京的大学,但大学对其他省份的招收名额有限,其他地区考生分数远高於北京地区考生而不能被大学录取的情况甚为常见,在一些省份可以进入重点学校的学生若按照另一些省份高考难度和分数线有可能可以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学府,上本科的则有可能可以上那些省份的重点院校。有人批评这是对考生的歧视,网上激烈的争论未间断过,各地学生也多对此愤愤不平,但又只能接受现状。

一考定终身:由于高考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所以所有大学都根据高考分数录取学生。因此很多人把高考认为是决定人生的关键,即“一考定终身 ”。 [编辑本段]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高考制度  由于现行高考制度是统一考试,于是在高等教育的上端,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产生了统一课程标准的弊端,全国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学习。这种教育在失去了教育个性和教育目的的同时,也让学生丧失了个性发展空间

“整个中国教育问题的‘牛鼻子’是高考制度,现在的高考制度牵着中国教育走。”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曾经这样形容高考。这个形容不无道理。长久以来,高考成绩一直是衡量学校、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成绩的唯一“硬”标准。

“所谓高考问题,实质是考试的统一性与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炬明分析,由于考试是统一的,就无法兼顾学校和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因此制约了学校和学生的多样性发展。

若此,造成这一症结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使高考更好地为高校和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没有招生录取自主权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组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介绍说:“我国学校实行的是行政化管理。这种体制下,对依法独立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高校而言,不能依法进行服务性管理。同时,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管制致使高校在师资、课程、教材、招生录取等学校建设方面,失去了自主权和作为。”

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高校在招生时,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素质有不同要求。“但是在政府统管招生的情况下,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仅仅是在国家统一考试之后的一类本科线限制之内加上20%的挑选权,而且相当一部分高校为了回避‘问题’,主动将它放弃。”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这就使得决策责任与后果承担产生分离,由此引发的问题全部由学校承担,没有人对招生质量最终负责。稍微有点个性的教授,便不能容忍这种自己想招的学生招不到,招生权和培养权完全割裂的局面。”

熊丙奇认为,相对于按教育规律进行改革可能惹出的种种问题来说,从某种角度讲,控制高校招生自主权是一个保证高考公平,维护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的办法,但也是目前高考制度始终不能进行实质性改革的根本原因所在。

学生没有自我发展选择权

由于现行高考制度是统一考试,于是在高等教育的上端,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产生了统一课程标准的弊端,全国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学习。这种教育在失去了教育个性和教育目的的同时,也让学生丧失了个性发展空间。又由于统一高考实行文理分科制度,又使很多文理兼顾的学生不得不忍痛割舍“另一半”,发展潜能受到抑制。

“从高中开始一直延伸到高校的文理分科,可能使得大学里文科生不懂自然科学,理科生缺乏人文知识。两类人不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不知道对方想什么和如何想,彼此难以互相理解。”赵炬明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解、处理社会及生活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明显的片面性,不仅使我们的教育偏离培养目标,不利于培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和面向21世纪发展需要的公民,也不利于造就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师,甚至还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

学校和学生必须双向选择

针对高考进行的改革,十年来各省一直在进行探索,最早进行改革的江苏省,10年间换了5个方案。“虽然高考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口,但由于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学生没有选择权,也只能在考试内容上下工夫,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变革。”江苏省新中华中学校长张天若解释。

可是,回归高校自主权以及增加学生选择权的高考制度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对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统一高考衍生的违背考试公正原则、损害教育公平的腐败现象能否进行有效遏制?

“这个制度应该是实行多轨道、多样化,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考试、选择学校的机会,同时也给高校更多的自主选择学生机会的制度。”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楯回答说。对此,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解释,“21世纪教育研究院6月13日推出的民间版《关于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表达的就是这个设想。学生在参加每年3次的‘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同时报考多所高校,分别参加不同学校的考试或研究型大学的联考,考生可以同时取得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有选择地挑选学校。”

杨东平介绍,方案提出的录取方式也是多元化的,985和211学校可以采用“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招生”模式,部分211和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采用“统一学科知识考试+集中录取”模式,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采用“自主考试”模式,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考试模式,自主多次录取考生。

“方案还提出了配套改革措施。比如,将考试纳入法制轨道,在高校内部建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度,建立招生全程信息公开制度进行社会监督;实行报名社会化;清理高考加分政策;降低英语分数权重;通过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实现考试机构和考试的社会化等等。”熊丙奇介绍说,此外,与自主招生、多次录取对应,入学后的学生还可以在研究型高校与其他高校、普通高校及职业高校之间及院系之间流动,促进高校教育的竞争。

方案一经公布,有人立即将它与美国、法国、亚洲等国家及地区的招生录取制度进行比较,以证明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有专家提出应该取消文理分科。赵炬明认为,“高考问题我们已经研究了30年,各国国情不同,招生录取制度不尽相同,并且也在不断改进,因此没有可比性。这个方案,汲取了新中国成立以前招生录取制度的长处,适合国情。如果取消文理分科,政府再能够在加大高校公信力度、规定工农子弟招生比例及学费补贴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遏制腐败现象、保障工农子女利益政策的话,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在清华大学教授孙复初看来,招生录取自主权能否回归高校,是统一高考制度能否进行彻底改革的关键。他认为,高考制度改革,是有效解决我国教育界现存问题的关键。

文章标签: # 学生 # 高考 #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