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状元回家种地-村里高考状元

tamoadmin 2024-10-06 人已围观

简介1.小洲村只是广州的一个脏乱差的“城中村”,为何文青扎堆去2.几年前,那个一边喂猪一边读书,高考710的河南状元,后来怎么样了?3.考上清华北大或者重点985的孩子,是从什么时候显示高智商的?4.人生之路的结局是什么?5.第一章 医生小洲村只是广州的一个脏乱差的“城中村”,为何文青扎堆去小洲村,一个广州人都很熟悉的地名,据说这里艺术范儿十足,不少美术学院以及文创者把大本营建在这里,为此我远道慕名而

1.小洲村只是广州的一个脏乱差的“城中村”,为何文青扎堆去

2.几年前,那个一边喂猪一边读书,高考710的河南状元,后来怎么样了?

3.考上清华北大或者重点985的孩子,是从什么时候显示高智商的?

4.人生之路的结局是什么?

5.第一章 医生

小洲村只是广州的一个脏乱差的“城中村”,为何文青扎堆去

高考状元回家种地-村里高考状元

小洲村,一个广州人都很熟悉的地名,据说这里艺术范儿十足,不少美术学院以及文创者把大本营建在这里,为此我远道慕名而来。

在广州南站坐地铁2号线于海珠客运站转乘997路公交车,经过一小时的晃荡,在小洲村口下了车,一眼望对面,没有看到艺术村的半点模样,可能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

村庄显眼处竖了三块石碑,分别标着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古村落、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的字样,人称岭南水乡最后的小桥流水人家。当你游罢村庄,你也会像我一样发出感叹:这三块东西可以撤掉了。

元末明初,一帮河南新乡的中原人避乱南下,择这个沙洲安家,至今近千年了,论理,村中应该有不少古建筑,但我却没怎么看到,可能是我的视力不好。

小洲古时曾是物产丰腴的水乡,不过现在看来有点名不副实了,毕竟时过境迁,渔业、船舶运输业一落千丈,现存的水乡记忆只停留在河涌上搁浅的小舟,老屋也几乎被扒光了,村民们改建成了几层高的新楼房。哦,不能叫他们村民,正确的叫法是居民,小洲村早已改为了居委会。

穿过一条长长的两侧全是钢筋混凝土楼房的商业店铺,终于看到了老建筑,却是东池简公祠,祠前的河塘疏于清洁,河面泛着绿,一点也不养眼,然而这却是村里最干净的塘。

?离开东池简公祠,去寻找艺术店,不一会看到的却是简氏公祠。简氏公祠与东池简公祠有什么区别吗,是房子的不同还是祖辈不同?

简氏公祠始建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民国期间做过学堂,祠前有棵古榕树,200多高龄了,遮天蔽日,算得上是独木成林,它的枝干向四面延伸了十几米长,因为枝干过长,有些地方只好用木杆支撑着。

亲测简氏公祠与东池简公祠的建筑不同,首先大门不一样,很奇特,我担心跨门槛时,头上两扇沉重的木板不巧砸到我头上。

祠堂内有四合院,摆了不少大花盆,装点着古老的岁月,也让庄重之地有了生机。

一对老夫妻在祠内打乒乒球,待我不再白昼驴行、深夜修图了,也要像他们这样以 健康 的方式打发余年。

祠堂内东西两侧各藏着一条窄窄的深巷,适合浅吟低唱。

不久在村庄另一处又见到粤梅简公祠,不是我喜欢祠堂,而是除了它就全是没看点的土不土洋不洋的新楼房了,如今村里的老房子也只有这些无人敢拆的祠堂。

小洲村好像只拿祠堂给我看,转来转去,又看到了吕山简公祠。

天下简姓不是一家吗,干嘛一个村庄里建这么多祠堂,闹宗族派别?

终于有栋不是祠堂的老房子,门上写着进士第,但自家已不住了,改成了客栈,门口挂着“高考状元,免费入住”的牌子。住在这家客栈里,半夜里会做个考取进士的梦吧。

进士第旁有块“蚝壳屋”的指示牌,顺着箭头走,来到一屋前,却没看到一只蚝壳,墙是用砖砌的。

断定不会欺骗我,转到屋后,果然是密密麻麻的蚝壳,用蚝壳砌的墙,冬暖夏凉,就是这么神奇,还废物利用了。只可惜全村几十栋蚝壳屋拆得只剩两栋了,这栋是一位老人住着,估计是没钱拆旧建新才得以保留了下来。

这里有个拱北,可不是珠海的拱北。

村里常拿这个礼堂炫耀,看上去像苏式建筑。

不能说小洲村不文艺,的确开了一些这样的店,开店的多为大学毕业生,因为小洲村离大学城近,房租便宜,有些学生毕业后选择这里创业,开设创意工作室、画室等,在艺术潮逐渐疏离小洲村的当口坚守着彼岸的乌托邦。

怡洲,有点幽静之感,可惜面积不大,里面有四位村(居)民在打牌,每人面前搁着几百元钱,四周围了一圈看客。

清宣统年间的石碑,这是实锤的古董。

村中有条水沟,弯弯曲曲的,沟上建了几座桥,拍不出那种“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的意境,这座桥算是最上镜的了。

桥上刻着过去那个年代的口号“农业学大寨”,年轻一点的人恐怕就不懂其意思。

这儿有很多的书屋,大多关着,听说周六、日才会开门,即使开着恐怕我也不会进去,我一直觉得自己文化不够!

走到“河畔小品”店,见有双皮奶、姜撞奶卖,我和老婆便各点了一碗,开店的是个30岁左右的男人,既是老板,又是厨师,还身兼店员。

双皮奶,10元。用调羮勺了一口到嘴里,没惊喜,再勺一口,很一般呀,厨师估计是外漂族,热爱这里便租店留了下来。

姜撞奶,12元,老板端上来时叮嘱要过1分钟才能吃。

村里开了不少餐馆,每家都主打鱼,富龙我不看好他们,走了。

农村毕竟是农村,再怎么被外来的艺术家捣拾,也有不少旮旯的角落,村口垃圾遍地,难以入目,河水发臭,人不宜久呆,一条高速公路凌空擦村而过,比宏村、篁岭差了去了。

?游走于城乡结合部,落差的感觉不禁袭来,那个曾经被关山月力捧的古村消失了,我在何方……

他在思考,我也在思索:文青们为什么要炒作这个村?

有人说:“小洲村,不坑钱,只坑时间”,这是褒义,也是贬义,喜欢它的人会乐意坐在古榕树下喝杯清茶,不喜欢它的人则嫌弃村庄既不古,也不现代,新盖的楼皆是“贴面楼”、“握手楼”。

只能说广州如今实在拿不出像样的古村落,小洲村算是能跟古沾点边的了。欢迎留言讨论。

几年前,那个一边喂猪一边读书,高考710的河南状元,后来怎么样了?

在人漫长的一生中,不管是谁,都会有那么几次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而高考,就是我们可以抓住的机会。高考,对于考生们来说,都是十分的重要的,高考不仅仅是一次考试,高考还决定着考生们今后会走的路。

很多人寒窗苦读十二年,就为了那一次的高考。高考是至关重要的,高考的成与败,决定着考生们的去向。高考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个分水岭,去到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那自然是最好的。大家都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去到好的大学,那就要为之付出努力。

今天我们要讲的主人公叫做孙宜林,他的故事是十分的励志的,孙宜林靠着自己的努力,突破了一道又一道的屏障。孙宜林在农村一边喂猪,一边念书,高考的成绩十分的不错,以710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了,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孙宜林的过往

孙宜林和普通的考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他也要接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考验,也就是高考。但是,高考对于孙宜林来说,又有些不一样,因为高考是孙宜林唯一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至关重要。

孙宜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寒,孙宜林也十分的懂事,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在放学之后,就留在家里做农活,喂猪、割野菜、耕田等等。

孙宜林的外公是村里的老教师,在外公的熏陶下,孙宜林很热爱学习,学习成绩也很好,靠自己努力学习,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孙宜林心里也明白,想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他首先要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孙宜林也有自己的目标,那就是清华大学。

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国家也越来越注重培养人才,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教育事业中。但是,不管怎么样,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各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都是有一些差距的。

我国的许多偏远山区,那里的教育水平程度还是不高的,有一些边远地区的孩子,上个学都要走好几公里的山路,是十分的艰辛的,而且教学水平还是比城市里的要差许多。近年来,也一直流传着“寒门难出贵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孙宜林考上清华大学

孙宜林学习是十分的刻苦的,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孙宜林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一天都严格的实行。孙宜林认真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天都是如此,这也让他的成绩,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和同学们有了很大的差距,名列前茅。

终于,在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孙宜林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孙宜林以710分的高考成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家里人都替孙宜林高兴,孙宜林三年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而如今孙宜林读大二,毕业后打算往土木工程的工作去发展,也希望他会有一个更好的将来,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考上清华北大或者重点985的孩子,是从什么时候显示高智商的?

身边有两个学霸,一是我的高中同学,我高考那一年当地的理科状元,考入清华;一是我儿子班主任的孩子,也是当地理科状元,高考数学满分,考入北大。这俩案例都是有过交流,目前仍保持联系的,他们的经历对这个问题有参考价值。

1、俩人都是小学时代成绩平平,初中时期表现出学习状态非同一般,成绩一直在级部前十。

2、俩人都是那种没读过任何辅导班,靠学校老师的教导就考出好成绩的。

3、俩人都是特别不用家长操心,从初中开始就特别自立,很清楚自己该干什么的人。

智商方面不好评价,很多学霸之所以成绩斐然,脑子灵光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因为开悟,自律,勤勉,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家里出了这样的孩子真的是人生至幸。

一,我表弟,应该是在四,五岁时吧。

还能在双人床上撒欢地跑来跑去,最多不超过腿短脚小的四五岁。我们最爱做的 游戏 就是,在他跑来跑去时,抽冷子问他:“589+345等于多少?”

他跑跳的节奏不变,不出一分钟,就能说出答案。

上学以后,他爸爸妈妈并不懂得培养和教育,表弟原生态成长,初中毕业了,是学校所有普通班里,唯一一个考入本市顶级重点高中的学生。

在顶级的重点高中里,你看那教物理的老师除了服过复旦,还服过谁?

我表弟问他物理题,他说“如何如何”;表弟问:“那是否如何如何,也如何如何;另一种如何如何,则如何如何?”物理老师沉思一会,对表弟说:“你以后上物理课,听我讲也行,按你自己理解的这么学,也行。”

后表弟被本学校作为冲击清北的学生培养,高三的体检中,因发现身体有小恙,回家休养至高考;如期参加高考,没考好,考入一般985。

二,我儿子,经常有人夸我儿子聪明,其实我知道,比起我表弟他表舅,还是有差距的。

但比起一般小孩,还是聪明一些的。

1,一两岁时,语言表述就清清楚楚,思维表现就明明白白的。给他讲故事,讲一遍,他就能复述;讲几遍,他就能按情节表演。如“小羊支支吾吾的”“奶奶喜笑颜开的”“狗先生唉声叹气的”……

再大一点,领他散步途中,随处所见,随口传授“红旗飘飘迎风舞”,几天后,路过这里,不用提示,儿子指着旗帜,一字一板地说“红旗飘飘迎风舞”;看见两只蚂蚁抢一个小线虫,自己就会描述为“像拔河一样”。形象到位。

2,最爱做幼儿读物中,找规律的 游戏 ,迅速又准确无误。

简单的填实物九宫格,十个数都认不全,但是用实物表示的个数,能填出来。

3,再大一点,爱提问“妈妈,为什么烟囱里的烟,笔直上升?”“为什么澡盆里的小鸭子不沉下去”……我说,我说的也不见得全对啊,妈妈明天去问问物理老师。

儿子马上会问“那你是教什么的?”

4,后来,就上学了,除了一年级写作业拖沓以外,整个小学中学,我没怎么为孩子学习操过心。有点自信了,有点被成绩较好蒙蔽了,飘飘然了,没在学习上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虽然,高考也是985,但不是一档的985。

三,最后这个是大神级别的,非寻常人可及。

我同学的侄子。三四岁,无师自通,即可心算多位数乘法,不是有意训练过的,无师自通,有自己的算法。但是,有些自闭,无法与他人沟通。

家长一看,无法接受国内正常教育了,当机立断,爸爸(也是博士,名企高管)在国内负责赚钱,妈妈带孩子技术移民出去。

在国外,一对一的教师与专业的心理医生配合,用画画的方式沟通,对孩子进行教学和教育。一路成长,在国外的各种数学竞赛中,连连折桂。没什么意外,以后就是专门的研究人员了。

此智商和此教育,此成功,都不可复制。

拿我哥来说,我哥就是北大毕业的,我有切身体会。

在我看来,我哥其实不是那种最聪明的人,但一定是最努力的那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因为家里农活多,学校中午午睡的时候还得跑回家帮忙割水稻,因为喜欢光膀子,晒得皮都层层掉,每次都痛的哇哇哭。

爸妈经常跟我们说,只有读书才能摆脱这种辛苦的劳作,才能出人头地,所以他就很努力读书,因为相比去田里干活他觉得读书更轻松。每天回家都很认真的看书,写作业,晚上看书看到很晚。因为我家没有安装电视(80年代,电视刚开始流行,还是黑白的),所以在家里都是看书度过。从小学开始,我哥一直都是年级第一,初中,高中都是读的我们那里最好的学校,最后考入北大。

现在我哥还经常跟我说,其实你的脑子比我好,就是喜欢玩,不读书,有点可惜 。因为我比较小,所以有好吃,好玩的我都享受到了,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现在很羡慕我哥的生活。

世上没有后悔药,只要够认真,把别人玩的时间放到学习上,我相信即使上不了清华北大,其他985,211大学应该问题不大。

加油吧,骚年!

哈哈,211算不算。算得话我就说下我自己吧,当然跟清华北大的相差甚远,智商也不高,但是从小我都是那种文静内敛,长辈口中的乖乖女,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不管是什么竞赛,语文还是数学,老师都会选我去参加,就连班级的钥匙,老师也让我掌管!答曰:学习好!记得那时候,语文科目,经常要背诵课文,完不成的都留校不放学,而我最多两遍都记下来了!总是第一个找老师,第一个放学,从没留过校!默写也是,字写的最好,还没有错别字!每次学校领导来观摩听课,老师必定会挑我发言,回答问题!

数学科目,整个小学6年,每次不管小考还是大考,几乎都是100分。整个小学奖状不计其数,反正只要老师发奖状,必定有我!期末批改试卷,老师都让我帮忙。(成绩不好的同学总是拿各种小零食来让我帮他们多加几分,哈哈零食的威力还是挺大的)老师宠爱,同学羡慕,学习越来越有劲头,所以整个小学六年过的无比开心!

到了中学后,汇集了各个地区的尖子生,成绩也不拔尖了,再也不是小学那个受老师独宠的人了!心情一下子很沮丧,学习上感受到了压力!后来慢慢的我发现我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考试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老师也很喜欢我,让我当了英语课代表。这也为我大学选择的外语专业奠定了基础!

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然后又来上海做了金融,到目前全职宝妈,每个年龄段我都在努力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都做出了成绩!现在虽然无奈在家带娃,有时候会有点不甘,但是又一想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成长,何尝不是又一种幸福!

一般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显出来高智商了。

朋友家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显示出来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地方。首先是能够坐得住,学习什么东西都很认真,而且感觉很灵气。还有就是记忆力特别好,这个可能就是智商高的显现了。

有一次,朋友一家一起看电视,看到电视上一个什么诗词,这孩子才四岁多的样子,说这个书里面有,哪本书第多少页上有。孩子自己蹦着跳着就去找书,拿着一本书出来,果然页码,文字都不错。关键是四岁多的孩子当时还不认得很多字,但是他就能够记下来,现在想起来,都感觉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还有就是朋友家的孩子,学习很认真,能够坐得住。再难的东西,都能够认真去学,上小学刚毕业的时候,朋友就教孩子学习新概念第三册课文,一天学习5课,也就是一课跟孩子一起读两遍,有些词汇的意思稍微看一下,这样整个新概念第三册也就是十几天就通完了,后来上初中英语从来不吃力,考试从来都是接近满分。

朋友家的孩子后来考上了市里面顶尖的高中,然后考上了全国前十的985高校,现在想想可能智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了,当然了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因素。

当然了,考上清华的孩子就更显的聪明了。原来一个亲戚邻居家的男孩子,在四五线城市居住,从小就学习很轻松,从来没有学过奥数,但是在小学参加了一次奥数选拔,一下子就考了全校第一名,然后参加全市比赛又是第一,这个只能是用智商高来解释了。

后来这个孩子一路就开始开挂,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高中毕业全省前几名的成绩,顺利考上了清华大学,然后保研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更神奇的是,他的姐姐高中没考上清华,但是研究生上了清华,然后也是到美国读博士去了。

因此,智商高的孩子,一般从小就会显现出来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不是记忆力特别好,要不就是数学方面特别牛,只有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才能考上清华和重点985。

我儿子从小就很安静,三岁多去学书法,个子不够,老师拿了个马扎给他站着,他可以两个小时不下来。四五岁时认识很多字,在幼儿园负责点名,给小朋友讲故事。上小学之后一直到高中学习都不错,我看他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学习,但是效率很高很专注。还有,两岁四个月时就说长大了要上清华大学,我家保姆笑话他考不上,他还趴床上哭了好长时间,好神奇。如今他清华大学已经毕业了。[呲牙]

我们村有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当年和我同一个小学,初中,高中。可以说我个学渣,一路看着他升级打怪考上清华。

人家从小在村里就有个外号:一休。就是那个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是不是暴露年龄了?

既然有此外号,必然说明此人骨骼惊奇,是块学习的好材料。

所以,仗着聪明,人家比我们普通小孩,早两年上学。也就是比我小两岁,却同一个年级。

他第一次展露才华,是在四年级的时候,数学课本最后有一道附加题,包含的知识点是我们还没学过的,2个班就3个孩子做对了,其中就有他。

为啥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我居然也是另外的1/3。不过这不妨碍我以后做一名学渣。

初中的时候,一休同学的天份才开始吓人,简直是全面开花:1.作文优秀的可以当范文,字写的非常漂亮,语文成绩也非常好。2.学霸的数理化成绩不用说,基本都是满分。3.理科生的一大坑英语,人家不带怕的。什么地理生物 历史 ,在人家眼里,so easy!

记得初中有一次,上台领奖,他还是横着走上去的。反正,从各个方面,就让你感觉到他的不一样。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考的一般的,还需要家里花钱找找关系,看看能不能把孩子送到重点高中。

人家呢?没看错,几所重点高中的人,开着车拿着钱去他家,求着他去上。后来听说他本来分在一中,结果,被我后来的高中四中(也是重点高中)给请去了。

你要问他是不是有个好家庭?这个真没有。他爸妈种地不行,也不会做生意,脑子也不是特别灵光。反正他家在村里属于日子过得挺穷的那种。所以,上什么补习班,不存在的,人家也不需要。

村里人还开玩笑说:像他这种家庭,父母真应该多生几个孩子为国家做贡献。可惜,他家就生了他一个独苗。

当然,这种人去了重点高中也是在重点班,而且成绩还是一如既往地吊打其他人。我们高考那年,题比较难,人家发挥一般,最后去了清华。

这种人存在,就是为了证明我们就是个凡人的。

剧终。

我儿子幼儿园时就捧着小学数学书看个不停,小学时买本奥数书给他,能看很久吃饭都叫不动。不是特别勤奋的人,但学习效率很高。今年考上清华大学。

其实孩子的智商从3岁左右就能看出来了,但是能考上清华北大或者是985院校的孩子,只靠智商高是远远不够的。发明家爱迪生曾有过名言:天才是靠99%的汗水和1%的天分得来了。虽然1%的天分非常重要,但是没有99%的汗水终将一事不成。

能考上清华,北大等985大学的孩子大部分天资聪明,思想灵活,在通过后天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出孩子专注力,思考力,学习的主动性,兴趣和爱好至关重要。

在我们当中天赋极高的孩子是极少数的,大部分孩子的资质相差无几,最关健是家长对孩子从小朝哪个方向引导,为什么军人的孩子多出军人,教授家的孩子多出文化人,除了遗传,大部分的作用是在于熏陶。

记得我儿子上学的时侯,有一名和他要好的同学,平时总在我家,具我观察,其智商与我儿相差无几,看他平时喜欢唱歌,快板,相声之类的文艺节目,学的也非常认真,可是对读书没兴趣,初中刚毕业就选择了艺术类技校,选择了快扳,相声的科目。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终归艺术界人才济济,由于种种原因,在艺术行没有走下去,后来自己选择了婚庆,礼议等项目,至今成绩平平。

而我儿则选择了上大学之路,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小有成绩,也就是说纵有天分,也要选好方向,培养兴趣,认清道路,加之努力,方可成功。

不曾想女孩高考时超常发挥,当年走了清华;男孩发挥失常,只能上武大一类的。

很多同学的家长都认为,当年的题偏简单,女孩比较细心,便占了上风。男孩则偏向比较难的题,考题越简单,越容易失误。

平常学校模拟考试,题型都偏难,所以一直男孩占上风。男孩复读一年,以市理科状元上了北大。

他们俩在同一所私人初中,同时考入县一中。

我女儿在我们镇上的初中,所以是高中才认识他们的。

虽然之前不认识,但同班同学三年,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冬天特别冷,她就揣着手去食堂,胳膊上架着书,低着头看着;去厕所,就把书放在腿上,嘴里念念有词。

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两星期回家一次,学习一直年纪第一第二,还那么努力自律,想想都不可思议。据同学说,他一出生,他妈妈就去世了,后妈待他并不好,直到上了高中,他妈才对他好了些。

第三到二十名,分数都咬的特别近,与后面的又拉开了二十分左右的距离,估计这就是差距,不是光凭努力就能赶上的。

当时同学们说到复读,我女儿想去邻县,男孩却说,知识老师已经讲的差不多了,去哪儿复读都一样,关键是多刷题,多做些题型。

很多人都以为他会去清华,但他却说他喜欢的那个专业,清华的排名并不靠前,反而哈工大当年排第一。

估计也是纠结了好久,因为县里对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有十万元奖学金,而如果选择哈工大,只有一万元奖学金以资鼓励。

最后他去了北大。

@余生寻开心

根据我女儿的了解讲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高度自律、目标明确、理智客观、善于分析。

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智商肯定不低,但智商高的也不见得都能上清华北大。

有目标你才有动力,自律你才能进步,善于分析,你才能找对方法。

题主说的从什么时候显示高智商的?我觉得自律更重要,而自律最起码初中就应该养成了!

至少我所了解的这两个清华北大的孩子是这样的。

你们觉得呢?

你们身边或亲戚朋友里有没有清华北大的孩子?

他们又是怎样的呢?

欢迎分享[祈祷]!

#名校##学霸#

人生之路的结局是什么?

《人生之路》结局:刘巧珍和马栓结婚生子,高加林则成为了最悲惨之人。

高加林教师工作被顶替失意的时候,巧珍及时出现,安慰他,给他鼓励。因为有女子的爱慕,高加林开启写书,虽然看不到前方的道路,但有巧珍陪伴,他的日子过得比较不错,终于高加林被调往城市,成为记者高加林。在这里他遇到了亚萍,关键亚萍对高加林非常欣赏。

当高加林和亚萍在一起后,他被举报了,再次回归农民身份的他和亚萍分手,最后回归故乡,却看到了巧珍和马栓结婚还有了孩子。奔波半生,再次回归故乡的他依旧孑然一身,这一次他身边没有了那位爱笑的姑娘。

《人生之路》剧情简介

八十年代,生活在陕北高家沟的青年高加林打小就是村里人人皆知的读书“状元”。虽然家境贫寒,但他饱读诗书心比天高,暗下决心要摆脱黄土地。高考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不料却意外落榜。他奋发图强成为民办小学教师,教师编制又被挤走。高加林跌入人生的谷底,后在刘巧珍的鼓励下振作并坚持写作,燃起人生希望,还与巧珍萌生爱情。加林叔父回村间接提供了加林入县城当记者的机会。

他在县城与志同道合的同学黄亚萍相遇,乡下姑娘巧珍的默默守护与上海姑娘黄亚萍的热烈示爱让他陷入难以抉择的两难之境。几度挣扎,几次抉择,他靠一支笔把自己带到了上海。命运的考验接二连三,高加林在而立之年竟得知当年自己的大学名额被好友双星顶替。即便如此,加林也没有被打败,他顺应时代努力学习新知识,努力奋斗,历经世事变迁,在时代浪潮中谱写了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第一章 医生

“很多时候,人是因为生活的残酷而变得越来越现实,生活又是因为人的现实而变得越来越残酷!”

 ——《平凡的生活》

 李文明终于将这本朋友推荐的书看完了,合上书,他苦笑了一下,心里想,是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是我们这些平凡人平凡的生活吧。

 李文明,35岁,出生在辽宁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特别聪明的他,终于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顺利考上湖中省汉北市的汉北大学医学院。考上大学的他,一下子就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

 李文明记得自己的汉北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村长亲自送到他家的。当时的快递还没有现在那么发达,村子里邮寄什么东西都是集中到村委会,村委会的人会将大家的东西收集起来送到镇上的邮局邮寄,有回件村长会隔三差五通过大喇叭广播通知取件。于是,儿时李文明的记忆力,时常能听到“赵老四,啊~,赵老四,有你从河南寄来的包裹,请有时间到村委会传达室赵大爷处登记领取。”后来就简化成::

 “刘老根,啊~,刘老根,有你从广东寄来的箱子一个,铁拐李,啊~,铁拐李,有你西南的挂号信一封....请以上听到名字的同志到村委会老地方领取。”

 李文明还记得,自从他高考完哪一年,他的爸爸、叔叔、妈妈、姐姐都开始对这村里的大喇叭广播特别的留心了。

 李文明父亲的那个时代,因为家里特别贫穷,缺衣少食,李家全家拿出多年的积蓄,加上叔叔参加越南自卫反击战负伤退伍给的补贴,才凑齐三大件的彩礼,给他父亲李援朝办了婚事。而他的叔叔,李援朝的弟弟李抗越,就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老光棍,因为腿上中过弹,走路一瘸一拐,所以村里很多老熟人都开玩笑叫他“铁拐李”,他也满口笑着答应,并不会当作是侮辱。

 李援朝那时候正赶上计划生育政策非常严格,因为头胎生了个女娃,又是农民出身,所以政策允许可以再生一个,但是没想到这二胎还是个女娃。那时候计划生育查的严,罚的很,搞不好让你倾家荡产也有可能,而唯有生男孩才算是为家族传宗接代的这种重男轻女的又思想根深蒂固。“不生男孩就是不孝,父母了都不能瞑目”。村里的一些老人更是将这些挂在嘴边。迫于种种,李援朝只得忍痛偷偷的将这个村医郎中号脉推断的二胎女娃给流产了,为此他的母亲整整哭了几个月,到如今也没人敢在她面前提前李文明还有个二姐。后来,直到李援朝三十多岁才有了李文明。李文明可谓是李家的独苗了。

 所以李文明从小就备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姐姐的宠爱,真可谓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都快8月底了,咋还没听到明明的信呢?”

 “就是啊,听说邻村的长贵家娃大专的录取通知书都已经下来了。”

 就在李文明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村长带着一群人敲锣打鼓的过来了。原来村长觉得,村子里这十多年没出过一个名校大学生,李文明这是给全村老少爷们长脸了。但是村长知道李援朝家里穷,就决定先召集村里的党员开了个会,大家七拼八凑的凑了一万两千八六十多元,村里红白喜事都会请的赵家班乐队也来免费捧场,按照他们的话说是“也来沾沾文明的喜气,希望以后自己娃也能像文明那样考上个好大学。”这或许也是那时候村里所有家长们最朴素的的心愿吧。

 “村长,这钱,我们不能要啊!都在一个村,日子谁比谁也宽裕不了多少,你这~!”李援朝说。

 “就是啊村长,大家的心意我们领了,大家能来我,我们李家已经碰壁生辉了。”铁拐李因为参过军,是村子里除了村长之外为数不多的认识几个字的人,但是也仅限于认识几个,所有经常连自己说错了成语自己也不会知道。

 那时候李文明也感觉到特别的自豪,彷佛一下子全身就散发了一种无形的光芒来,这种光芒甚至笼罩了他的整个家族。

就连远房的自己从来都没见过几次面的亲戚,有时候也会被人奉承道:“哎呦~,你们李家可是有出了个大人物了,那,隔之前就是秀才!”

也有人不同意道:“秀才?文明考上的可是一等的大学,不能说状元及第,怎么也是举人。”

“...”

? 总之就是沾亲带故的一律脸上有了光。

 李文明后来有一次大学暑假回家,他姐姐李文娟跟他说了这事,他并没有去纠正他们说的话,只是笑了笑继续看书了。然而,他心里却又感觉多了一点点压力。

 事实上,汉北大学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有些专业甚至不比清华北大差,其中就包括医学相关专业。当然,汉北大学各省考取难度也极大,录取率也极低,用几十万里挑一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不过背负了李家和乡亲们的巨大希望的他,自然知道意味着什么。自己如果日后不混出个样子来,怎么有脸再回到自己的故乡呢?还会连累自己的父母亲人跟着被人说闲话吧?

 时光荏苒,全家,甚至全村的人都在盼望着李文明毕业能有一天衣锦还乡,早先村里有的人还希望李文明以后若是能当了大官,能给村里修条路就好了。后来这个说法再也没有人提了。和其他专业不同,李文明学的是医学专业。医学,关乎生,是个非常严肃的专业,可以说是许多专业里考察最为严格的一个了。所以一般来说,医学专业不同于其他本科专业,要想顺利毕业需要更长时间,而李文明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就是七年制的,比一般本科专业要多三年。七年!一些人已经硕士毕业了。而刚本科毕业的他,只能先到一家医院做实习医生。

 作为八零后的李文明,作为一个拿着微薄工资的实习医生的李文明,作为一个在汉北市勉强度日无房无车勉强度日的李文明,深夜有时候也会茫然无助,失眠煎熬。

 自从大学毕业后,他甚至不敢再怎么回家了。除了过年回去呆几天,其他时间,他内心都是拒绝再回到那个曾经全家全村都以他为荣的小村庄。

他也怕之前一个村的小学同学会来找他,特别是怕他们提出要借宿,那样的话他只好掏钱给他们在附近的酒店安排一个房间,绝不敢让他们看到自己如今租住的一间快要拆迁了的破旧老公寓里的小隔断。是的,小隔断,一间客厅里的小隔断。租的时候中介介绍说是精装修,精装修是不假的,不过看样子应该是上个世纪的精装修,都已经残破变形的地板,如果遇到夏天雨季,不时的还会有股发霉的味道。厨房里一开灯总是能看到乌压压的“小强”奔逃的情景,还好自己吃医院的食堂,不会和其他住户一样在这里做饭。李文明刚毕业时候就住在这样的小隔断里,因为医院的职工宿舍已经满了,他没申请到,新的职工宿舍还没盖好,而且住外面医院会有一笔补助,所以李文明就选择了这里。

?他把省下来的钱,自己留一小部分,剩下的就全寄给了家里。因为父亲气喘的老毛病越来越严重了,药一直不能断。他当年学医也是为了以后能给像父亲这样的病人看病,他最开始是没有悬壶济世这么伟大的理想的,他只知道看病需要话很多钱,如果自己能会看病,最起码能帮的上自己的亲人。这就是当年他寒窗苦读十二年之后,填志愿时,自己花了一两天思考得到的结果,他想当个医生,所以选择了临床医学这个专业。

?多年以后的现在,当他得知很多选了计算机和金融等热门专业的校友,有的创业成了大老板,有的成了拿着几十万年薪的互联网公司高管,他曾经也后悔过。因为他发现,赚钱原来才是硬道理。有了钱,他便能给父亲治病,便能买得起房,便能给自己所爱的人更好的生活条件,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而现在,自己虽然学医多年,却背井离乡,不能在时常父母身边,更何谈给他老人家治病呢?

 是啊,改革开放的大潮滚滚而来,这些年农村也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个他参加再熟悉不过的小村子也变得让他越来越陌生了。

很多家长开始让还在初中毕业就跟着自己外出打工了,很多人去学汽修理发到镇上做了个小生意,有得甚至不远千里南下到福建广州,收废品、做小生意、进工厂...

当然,他们绝大多数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但是最早出去打工的那一批,还真是有的赚到钱了。他们村第一家盖起小洋楼的刘老根家,就是全家在福建收废品干了十来年赚钱回来盖的。村西头李麻子家也是村里第一家买小汽车的,李麻子的儿子李文明认识,是班里成绩倒数前十名的常客,最喜欢调皮捣蛋的一个,初中还没念完就被他老爹把带着去广州了。

 而,他李文明家里,因为父亲有病,全家就守着那些地生活。之前种地,还需要缴纳各种税费,村里管这叫“提留”。有时候辛苦一年,扣去“提留”,买种子农药花费等一应开支,碰上灾年,还要亏钱。年景太好也不行,农产品塌价,也要亏。

就这样,李文明一家省吃俭用供完了李文明七年的大学。尽管他成绩很好,甚至可以保送研究生,但是他还是放弃了,他需要早点工作。当他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寄给家里的时候,他心想,不能再从家里拿钱了。

 如今,全村只有他家还住着会漏雨的破瓦房。而村里的老人们也不会再逼着孩子考什么大学了。有点早早的送去学二人转,考艺校。听说搞艺术有名了来钱更快!多数九年义务制教育还没完就让子女和自己外出打工了。有很多并不是家长逼的,而是他们子女本身就厌学,经常班主任打电话给他们远在千里的父母说:

? “你儿子又和谁谁打架了,你最好回来一趟”

“你儿子年纪轻轻就早恋,对方父母想和你谈谈。”

“李方?没印象啊,是我的学生吗?哦!想起来,他是你儿子啊?上次和人打架被处分后,已经三个月没来上课了!”

 所以,整个村里再也没有谁为了考大学这件事那么拼命了。而作为村里曾经引以为傲的唯一的一位名校大学生的李文明,也不知不觉间渐渐的成了这种风气的最重要的奠基人。

 更让李文明难受的是,父母的催婚。

因为计划生育导致的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问题,村里的一些精明人早早的就发现了,这十里八乡女娃可谓少之又少,真是一家女百家求。所以很多人早早的就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了婚事,有的周岁十七岁也按虚岁十八,算是成年了,给定了亲。李文明记得有一年自己春节回家,姐姐李文捐领着他去给自己的外甥女看人。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援朝看着村里的各家都给子女安排好了终身大事,有很多家小娃娃都能叫爷爷了,他心里也自然是十分的焦急。李文明自从毕业后和本科谈了五年的对象分手后,伤心欲绝,再也没有谈过恋爱。毕业后,面对生活残酷的压力,他更没有时间再去想儿女情长的事情了,他只想多赚点钱给父亲看病,以后如果能在汉北市再买个房子给父母接过来住就更好了,这样自己就一定能治好自己父亲的病,最起码不会让他的病再恶化下去。

 李文明记得,他的室友阿南曾经给他看过的一个网络段子,诉说这他们这代八零后,特别是寒门出来的八零后的不易: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人的工作做;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不到结婚的年龄的时候骑单车就能娶媳妇,

 当我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没有洋房汽车娶不了媳妇。”

 李文明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不嫌弃他出身不嫌弃他平凡的女人,也是他同一个医院的护士。后来他们有了孩子,医院给他们在新建好的职工宿舍楼提供一个六十多平的小公寓。为人父母的李文明,更加的感到做父母的不易,因而对乡下父母的那份愧疚就又多了一份。

? 而在李援朝心目中,不管别人这么说,他儿子从来没有辜负过他的希望,加之后来李文明又成了家,他也做了爷爷。当听到孙子奶声奶气含混不清的叫出“爷爷”这两个字的时候,已经“满头银发白如雪,脸如黑土沟壑深”的他,幸福的笑了。这也是李文明印象中父亲为数不多的笑容。不仅李援朝,可以说李文明的妈妈、姐姐、叔叔的心目中,李文明一直都是个值得李家引以为荣的人。

 “我儿子是个医生!“

 “我侄子是医生,当年,鲁迅先生都是医生。”

 “你舅舅是个医生,悬壶济世的那种,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像你舅舅一样,知道了吗?”

 后来,他的妻子因为要照顾孩子,所以只得从医院辞职,做了几年家庭主妇,之后孩子上了幼儿园,才又在一家眼科医院找了一份工作。就这样,平凡的李文明一家三口在汉北市平凡的生活着。

 李文明躺下良久未能入眠,收回思绪,起床倒了杯水。悄悄打开儿子的房门,发现闹了一天的他已经乖乖的睡去,嘴角还留了一滩口水。回到房间,看到月光印在妻子的脸上,如天使般美丽的脸庞还是让他魂牵梦绕。他突然发现妻子眼角多了两道鱼尾纹,他俯下身去,轻轻的在她眼角吻了一下。

 如果有急诊,李文明甚至下半夜两三点钟都会收到医院来的电话。但愿今夜无病无灾,大家平平安安。

 李文明轻轻的躺下,慢慢的睡着了。

文章标签: # 文明 # 孩子 #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