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2016高考历史全国卷三,2016高考3历史答案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2.如何有效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3.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美国的诞生》检测试题4.高考历史真题(选择题)求解答(2014年全国新课标2卷) 高考历史材料大题以其设问灵活、考查能力高、分值大等特点,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占有突出地位,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公式 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

1.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如何有效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

3.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美国的诞生》检测试题

4.高考历史真题(选择题)求解答(2014年全国新课标2卷)

2016高考历史全国卷三,2016高考3历史答案

高考历史材料大题以其设问灵活、考查能力高、分值大等特点,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占有突出地位,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公式

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我推荐: 2017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学不好?高考最强励志书教你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万能经典高考历史答题公式

背景类(背景答案一定要窄切忌宽泛,即很细的点,but除了问“时代背景”的话就要往宽了答)

1、由远及近:按时间先后顺序罗列史实,体现出前后的关联

远:必然起因 近:最后的时间点

2、由彼及此(一般是时代背景+个人原因)

彼: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

联:承上启下的关联者

此:最后中心落到提问中心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比较题

审题关键:多角度、多方位组织答案

1、要看材料所涉及的内容

2、要看比较对象它本身问题的特质,分析比较对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组织答案:1、比较双方都要答,才能体现出比较

2、要善于从比较内容的这个领域的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3、比较方法:大同、小异

相同点:宏观抽象(异中求同,性质不同的事物找相同)

不同点:根本性差异(对比分明)

程度性差异(同中求异)

万能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1、(2008年海南单科26题)(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分)

(解析)本题以商人的社会地位变迁为线索展开的,考查学生通过对抑商到“工商皆本”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进一步阐述对社会的影响,应坚持站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对商人的社会地位和“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注意观点正确文字通顺,逻辑严谨。(评述题,先述后评)

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

第二等:7-10分。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

第三等:4-6分。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

第四等:0-3分。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

范文:(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分述地位变迁

汉朝,严格限制商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唐朝,商人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但政治地位低下。

宋朝,农商并举(并重),地位提高。

清朝,商人社会地位甚至超过士,社会重视商人。

第二部分:分述地位变迁的原因

汉初经济残破,为恢复发展农业。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唐朝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政府实行开明的政策(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宋朝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

清朝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注:以上两部分可以按朝代顺序逐条对应着写,条理更清楚,更不容易丢分。)

第三部分:总体评价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是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重农抑商政策是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虽在封建社会初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农商并举、农工商并重,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才最有利社会发展。

清朝商人地位高于士,也不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2、(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观点是材料中的,或是你对材料观点的判断,史实都是教材中的)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范文一:(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史实:

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受以下因素阻碍: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所以亚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范文二:(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

史实:

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

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

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

(注:如果只答西方或只答中国,最多给一半分数。西方史实和中国史实至少要各有3个角度也就是6方面史实才可以得满分,如果少一个角度的史实就扣2分。如果只有一个观点加一个史实,只能得三等文)

3、(13分)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范文:(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旧生产方式解体虽然产生了苦难,但历史的主题更主要的是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2分,必须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史实:旧生产方式解体带来的苦难: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收入减少),没有了谋生的手段,无所事事,世风日下,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任意两点就可以得2分)

新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机器生产)。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瓦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生产力1分,生产关系1分)

4.董仲舒被历代称为“醇儒”,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刘歆称董仲舒为“群儒首”,东汉班固称董仲舒为“儒者宗”。但汉代《谶书》假孔子言:“董仲舒乱我书。”针对以上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参考答案(一):逻辑1分

观点一:董仲舒是儒家思想重要代表人物,继承和发展了儒学。2分

史实:9分

1、董仲舒主张大一统思想出自《公羊春秋》和孔子的政治观。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他提出君王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否则降灾异谴责和威慑,继承了孔孟“仁政”主张。

4、董仲舒主张君王施政以德为主,继承孔子为政以德主张,仁、义、礼、智、信五常为人伦道德标准,继承孔孟仁义主张。

参考答案(二):逻辑性1分,

观点:我认为董仲舒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更多是吸收各家思想。

只是为巩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需要而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史实:9分

1、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吸收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2、或假借阴阳五行家思想对儒学改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降灾异.

3、以刑辅德吸收法家,以法为纲,注重刑法作用,董仲舒思想实际体现为外儒内法。

4、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黄老之学、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参考答案(三):逻辑性1分

观点三:我认为董仲舒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吸收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思想体系。2分

史实:(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结合)9分

如何有效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

骄戒躁,平复心情,按部就班,不急不慢,如鱼得水,马到成功!预祝:七年级期末历史考试时能超水平发挥。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关于隋炀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隋朝的建立者 B.进行汉化改革 C.开凿了大运河 D. 抗击倭寇侵略

2.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康乾盛世

4.杜甫诗“忆昔日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盛世景象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玄宗 D.唐太宗

5.每年6月份的高考、中考倍受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6.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下面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社会安定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7.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这一过程最终完成于

A.隋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8.纸币的出现给经济流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北宋。要看耍杂踢球,听说书唱曲,我们要到的场所是

A.戏院 B.瓦舍 C. 游乐场 D.饭店

10.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11.“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以上材料的内容应该发生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2.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1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了他驱逐倭患,保卫海防,并非为了追求个人功名。文中的“他”是

A.戚继光 B.郑和 C.文天祥 D.岳飞

1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明末清初,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突出体现了豪迈奔放的词风。该词的作者是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李白

16.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请问他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桃花扇》

17.有这样一部作品,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这部作品是

21世纪 教育 网

A.《水浒传》 B. 《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18.比较和归纳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 方法 ,下列历史人物分类中,你认为不合适的一组是

A.唐太宗 明太祖 B.苏轼 辛弃疾 C.毕升 郑和 D.戚继光 郑成功

19.下面关于宋元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宋毕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著名的女词人

C.元朝建立者是 朱元璋 D.元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

20.学习了唐朝到清朝的历史,老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自由讨论。下面是同学们讨论的内容,其中阐述错误的是

A.隋唐时期是繁荣而开放的 B.宋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

C.明朝的航海壮举比欧洲早1000年 D.清朝中央政府中没有宰相这个官职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 措施 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中央行政系统图 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建立这一制度的元朝皇帝是谁?(2分)

(3)材料三中故宫导游所说的“偏房”是清朝的什么机构?(2分)

2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明。以此为主题,七(1)班同学进行了一些资料收集,以下是成果展示。(11分)

资料

图一 文成公主庙 图二 明长城

文字资料

资料一 当时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到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资料二 x藏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临x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边境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长近4000公里。x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区。

请回答:

(1)根据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成公主入藏这一事件发生在什么朝代?(2分)

(2)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蒙古族南下侵扰,根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长城的东起点是哪里?(2分)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文字资料一中的“当时”应该是什么朝代?(2分)“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哪一少数民族?(2分)

(4)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清政府加强对x藏管辖的一个措施。(2分)

(5)针对“zd”、“qd”等民族分裂势力分裂祖国的行径,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1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全品中考网

国别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A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B 6次东渡 对日本 文化 的影响很大

材料二 他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

——节选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中A、B两处的填空。(4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2分)他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是什么政策导致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 说说 ,从唐朝到清朝中国的对外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C C A B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A D B A D C B 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21.(1)三省六部制(2分)

(2)行省制(2分) 元世祖或者忽必烈(2分)

(3)军机处(2分)

22.(1)唐朝(2分 )

(2)鸭绿江(2分)

(3)元朝(2分) 回族(2分)

(4)册封__、班禅或设立驻藏大臣(2分)

(5)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维护国家统一,维护边疆安宁等(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23.(1)A天竺或者古印度(2分) B鉴真(2分)

(2)郑和(2分)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2分),

(3)闭关锁国政策。(2分)

(4)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相关 文章 :

1. 2015年春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和答案完整

3. 2016年七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4.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5. 初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美国的诞生》检测试题

如何提高历史科选择题的命中率呢?答案是要有历史基础和解题技巧。解答历史选择题要有扎实的历史基础。什么是历史基础?就是课文的基础知识,掌握每个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事件史实,影响评价等。基础牢固就等于鱼儿有了水,机器上了润滑油,答题时拨开云雾,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对历史事件一知半解,一穷二白,在答题时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从落手。笔者从事高三历史教学多年,从中不断总结,探索出几种解答历史高考选择题的方法,下面用近三年广东历史高考试题作例题分析,以供同学们参考。一、新情景、新材料选择题题型概况特点:此类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专家的新宠,也是社会评价最高的类题。题型特点是创设特定的情景,选材新颖,材料主要引自文献史料,史学研究前沿,日常生活常识等,突破课本至酷,走出“一纲多本”的教材困境,迎合各类教材考生共同认知心理。此类题目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拓展学生的史学探讨的思维。因此引起命题专家的高度关注,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方向。解题技巧:①沉着镇定:不要因为新材料,课本没见过的就退缩,打退堂鼓,此刻更要冷静。②细心审题:细读材料,找出材料出处,材料反映的时代背景,再从深层次探讨材料有关解题的信息。③寻突破点:解读材料找出解题的关键词,如时间,事件,概念等关键词,逐一推敲缩小选项的内涵。④排除选项:根据关键词,通过比较排除选项,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例1:(2008广东10)“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点拨:例1:①材料引用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事件报道新颖,答题时要细心读完。②找材料中的关键词:衣着简便,不事张扬,排除b、c选项;不是和布尔什维克,排除d选项。正确答案是a项。例2:(2009广东9)***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政府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点拨:①细读材料情景,从材料中“边区政府”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事情。 ②材料“***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表明国共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党合作。所以答案就明显了,选c项。二、图形选择题题型概况特点:此类选择题也深受命题专家的青睐,近三年广东历史高考都有1-2题,所以以后练习特别要注意。题型特点是以图像创设历史情境,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再认和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技巧:①按图索骥:弄清图形出处,图形所反映的时代,特别读懂图形中的文字。统揽图形,细心观察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②豁然开朗:联系和比较图形,做到“论从图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况和推断。例:(2008广东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点拨:观察图形反映的是姓氏宗祠,宗祠是按血缘为纽带的,宗族是按辈分排位的。所以答案是b符合。三、概念选择题题型概况特点:历史概念带有很强历史术语的学科知识,是社会公认的,大家接受的知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历史学科的感性认识重要步骤,也是再现历史,探索历史的重要一环,所以对历史的研究要特别关注历史概念。近年高考也有这类题目的出现。题型特点: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在被选中找出对概念所进行的正确或错误的阐释或解释。解题技巧:①理解透切: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②剖析实质:从时代背景把握事件的由来,再从时代特征去剖析事件的本质,深入剖析得出正确的答案。例:(2009广东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点拨:材料中“封建社会”是近代引入中国,那唐代的柳宗元不可能写出关于封建社会的文章。那就要理解分封制的含义:封邦建国的意思。所以答案是b.四、组合选择题题型概况特点:此类选择题命题形式把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的单项选择题。通常在题干中划出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题枝。然后题枝组成选项作为选项。此题考查的内容含量大,跨度广,能较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历史线索或知识体系的知识把握程度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解题技巧:①肯定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题枝对错或与选题无关的选题,然后对照组合选项可以缩小选项的范围。③确定先后:排序组合题枝先确定一个或两个点,然后逐步延伸范围。②排除选项:以题干为“筛子”,将备选题枝逐一筛选,排除错误题枝。 例(2007广东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点拨:通读材料找出正确、错误或与选题无关的的论题,然后排除选项。材料中直接变革宰相制度,这与①西周实行分封制无关,②西汉设置刺史是对地方的监督的,排除①、②项。正确答案是a.五、逻辑推理选择题题型概况特点:此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基本思路,简单的推理能力。题干设定条件,假设题干,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依据前提与结论的选项的关系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逻辑因果关系作出判断。此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基础知识的内在关系,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取信息,通过比较,总结得出答案。 解题技巧:①理顺条件关系:根据史实材料的条件,假设题干,找出其内在的关系。②依据常识判断:用历史发展规律,生产力关系,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等论断做出判断。 例: (2008广东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此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点拨:①通读材料,材料中管仲的话阐释了重农的理由,道出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稳定问题。②按照生产力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中国古代形成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建立在古代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是由小农经济决定的。③统治者重视农业,实行重农政策是为了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已,这与形成精耕细作的生产无直接关联。所以某研究者的理解错误,结论错误的。正确答案b.新课标高考改变了以往识记课本知识就能考高分的传统,当前高考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创新研究。当前的历史高考也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以上所列的高考例题是新课标高考典型试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解题方法正确对提高命中率,提高高考成绩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希望同学领悟好,在学习,考试当中加以应用。

高考历史真题(选择题)求解答(2014年全国新课标2卷)

在历史考试之前做好每一个试卷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份好的试题卷将能够有效的去检测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美国的诞生》检测试题,希望对你有用。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美国的诞生》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12?内江) 下列事件属于争取民族独立的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解析开辟新航路是为了向外扩张,进行殖民掠夺,显然不属于争取民族独立。文艺复兴属于思想解放运动,与战争无关。法国大革命期间进行的战争,属于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斗争。只有美国独立战争是以独立战争的形式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正确答案C.

 2.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美国独立战争最显著的特征是 ( )

 A.摆脱殖民统治 B.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推翻封建统治 D.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同类历史事件比较能力的考查。分析选项可知:A 、C两项分别是美国和英国所独具的;而B、D两项又是其所共有的。正确答案:A

 3.(原创)历史人物让历史变得鲜活,杰出人物在历史上起重要作用。华盛顿参加过的主要活动有( )

 ① 1774年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 ② 主持制宪会议 ③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④ 领导美国南北战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历史人物华盛顿主要事迹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华盛顿的一些主要的事迹,并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是林肯。正确答案为C.

 4.(原创)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在某次竞猜活动中,主持人出示了?《独立宣言》?来克星顿枪声?约克镇?三个关键词,该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美国独立战争历史史实的把握,?《独立宣言》?是美国的诞生;来克星顿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约克镇战役之后,英军向美军投降。正确答案为A。

 5.(改编)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右图①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C.摆脱了经济危机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美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的对应时间。①是美国的独立战争②是美国的南北战争③是发生在美国,后来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的经济危机④美国参加二战对美国独立战争历史史实的把握,?《独立宣言》?是美国的诞生;来克星顿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约克镇战役之后,英军向美军投降。正确答案为A。

 6.确定美国为民主共和制的法律文件是( )

 A.1787年宪法 B.英国《宪法》 C.《权利法案》 D.《独立宣言》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性质,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独立宣言》是宣告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正确答案为A。

 7.(2008年,山东泰安市)美国自1776年诞生,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却成为现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发展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你知道它诞生的标志吗? ( )

 A.独立战争的爆发 B.萨拉托加大捷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由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正确答案为C

 8.(2008年,福建泉州丰泽区)看右图,自由女神的右手高举着火炬,左手拿着一部文献,它的颁布宣告了美国的独立。请问这部文献的名称是 (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宅地法》

 解析:本题主要对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它的颁布宣告了美国的独立?。正确答案为B

 9.(2011?浙江湖州)?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全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最终赢得了对立。?──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这段话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北伐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华盛顿的主要事迹──领导美国的独立战争。正确答案是B.

 二、非选择题

 10.(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国国王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独立宣言》

 材料二: 乔治?华盛顿对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被美国民众称为?国父?。正如亨利?李所说:他是?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中的第一人?。

 材料二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4年?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两者的法官,只要能忠于职守,即应继续在职。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1)材料一《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是谁?英国被迫解除?一切隶属关系?承认美国独立的时间?

 杰斐逊 1783年

 (2)材料二中的?国父?是谁?请问?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华盛顿

 ?战争中的第一人?指的是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和平中的第一人?指的是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3)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美国的联邦政府由哪三部分组成?这样的组成方式有什么好处?

 国会 总统 最高法院

 好处:三权分立有利于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权力流于专权。

 解析本道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建国,独立战争的主要事件,华盛顿的主要事迹,以及对三权分立体制的认识。比较全面的考查了美国诞生的整个情况。

看了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美国的诞生》检测试题的人还看:

1. 高中历史必修1期中练习题及答案

2.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3. 2016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4.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

你是哪的考生。

这是全国卷得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a (5)b (6)d

(7)b

(8)d

(9)c

(10)a

(11)a

(12)d

二、填空题

(13)-6 (14) (15) (16)

三、解答题

(18)解:

(ⅰ)因为

,

由余弦定理得

从而bd

2

+ad

2

=

ab

2

,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pa

bd

(ⅱ)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ad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则

,

,

,

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n=(x,y,z),则

因此可取n=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则

可取m=(0,-1,

故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

(19)解

(ⅰ)由试验结果知,用a配方生产的产品中优质的平率为

,所以用a配方生产的产品的优质品率的估计值为0.3。

由试验结果知,用b配方生产的产品中优质品的频率为

,所以用b配方生产的产品的优质品率的估计值为0.42

(ⅱ)用b配方生产的100件产品中,其质量指标值落入区间

的频率分别为0.04,,054,0.42,因此

p(x=-2)=0.04, p(x=2)=0.54,

p(x=4)=0.42,

即x的分布列为

x的数学期望值ex=-2×0.04+2×0.54+4×0.42=2.68

(20)

(ⅰ)设m(x,y),由已知得b(x,-3),a(0,-1).

所以

=(-x,-1-y),

=(0,-3-y),

=(x,-2).

再由题意可知(

+

)?

=0,

即(-x,-4-2y)? (x,-2)=0.

所以曲线c的方程式为y=

x

-2.

(i)设

,由

知,当

时,

。而

,故

时,

,可得

当x

(1,+

)时,h(x)<0,可得

h(x)>0

从而当x>0,且x

1时,f(x)-(

+

)>0,即f(x)>

+

.

(ii)设0<k<1.由于当x

(1,

)时,(k-1)(x

2

+1)+2x>0,故

(x)>0,而

h(1)=0,故当x

(1,

)时,h(x)>0,可得

h(x)<0,与题设矛盾。

(iii)设k

1.此时

(x)>0,而h(1)=0,故当x

(1,+

)时,h(x)>0,可得

h(x)<0,与题设矛盾。

综合得,k的取值范围为(-

,0]

(22)

解:

(i)连接de,根据题意在△ade和△acb中,

ad×ab=mn=ae×ac,

.又∠dae=∠cab,从而△ade∽△acb

因此∠ade=∠acb

所以c,b,d,e四点共圆。

(ⅱ)m=4,

n=6时,方程x

2

-14x+mn=0的两根为x

1

=2,x

2

=12.

ad=2,ab=12.

取ce的中点g,db的中点f,分别过g,f作ac,ab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h点,连接dh.因为c,b,d,e四点共圆,所以c,b,d,e四点所在圆的圆心为h,半径为dh.

由于∠a=90

0

,故gh∥ab,

hf∥ac.

hf=ag=5,df=

(12-2)=5.

故c,b,d,e四点所在圆的半径为5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6-13

11:07

恩,谢谢。那二卷呢?检举

我的补充

2011-06-13

18:46

一、选择题

bbadc

cbaad

da

二、填空题

(13)0 (14)-4/3

(15)6

(16)三分之根号2

三、简答题

(17)c=15°

(18)0.8 20

(20)an=1-1/n

历史选择题:江苏卷

cddba

abccd

acabc

dbada

文章标签: # 历史 # 材料 #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