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文理不分科的利弊_高考文理不分科分数怎么分配
tamoadmin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1.文理分科不分科好不好?2.文理不分科什么人吃亏 选科要注意什么3.如何看待新高考不分文理科?4.辩论:高考文理不分科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利大于弊高中生不分文理科根本上是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未来的社会,创新创造能力是核心。因此对孩子们的要求就提高了。不管是六选三还是七选三,核心的问题是高中生要遵照自己的内心喜爱和能力所在去挑选自己擅长的科目。这样更人性化和个性化。从高校的层面说,这样更能
1.文理分科不分科好不好?
2.文理不分科什么人吃亏 选科要注意什么
3.如何看待新高考不分文理科?
4.辩论:高考文理不分科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利大于弊
高中生不分文理科根本上是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未来的社会,创新创造能力是核心。因此对孩子们的要求就提高了。不管是六选三还是七选三,核心的问题是高中生要遵照自己的内心喜爱和能力所在去挑选自己擅长的科目。这样更人性化和个性化。从高校的层面说,这样更能挑到适合某一专业的学生,就能在某一专业教学中更有深度更有质量。学生也因此更能发展自我天赋与个性。
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家长朋友们必须面对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在不分文理的情况下,高中生就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要自主选科。不分文理后,高中生在高一得学习所有课程,更能明白自己擅长啥。这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是不管好坏都要积极应对的问题。国家要发展,必须得有相应发展了的人才。与其抱怨,不如积极准备,了解孩子,不要压抑他的个性。了解选科,了解大学专业,让孩子更能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而迸发出更好的创造力!
国家进行高考改革,实行新高考的本意是为了消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但有很多现实问题,并不会随着理想而改变,所以任何事,都只是“利大于弊,或者是弊大于利”而已,绝不会是“百利而无一害”。
就像新高考最大的变化就是“文理不分科,实行“3+3”的考试模式”:语,数,外必考,另外再从理,化,生,史,地,政六科中任选3科,这六科的考试成绩构成高考的总成绩。
从表面上看,在这种制度下,考生有很大的选择自由。但但实际上,大学专业数量成千上百,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你敢高考随便选科,哪你喜欢的大学专业就敢不录取你。比如:你高中选科选了史,地,生,但你大学专业想读电气自动化,不好意思,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你没机会了”。因为要报考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必须选物理呀。
文理分科不分科好不好?
文理分科利大于弊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文理分科利大于弊,试想,当我们步入社会从事工作谋生时,并不是每个人都选择一样的工作,个人兴趣不同,造就每个人的发展方向不同,从政、科研等各行各业。所以说在我们正处于最关键的三年时,就应该决定自己的取向。不外乎如果选择话各类归分文理两科,好似两大阵营,其实不然,两者并不存在明显的合作、促进,确切地说是——制衡,都是稳步发展,正所谓“贪多嚼不烂”,如若没有文理分科,而是九大科门门都学,只会造就学生学术不精,各科平平,并不出类拔萃,这样很难选择今后的去向和道路。
文理分科固然好,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说选理科的人数总是比文科人数多;长久以来,造成一个表面的现象,总感觉文科受到的重视没有理科多,并且报考的院校少于理科院校,但是学文还是学理,在今后所从事的行业中,点点滴滴都会运用在其中,缺一不可。哪一方面过剩或者缺乏都是不可以的,虽然理科给人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感觉。但也促进了文理科学子们之间的竞争,这样也极大地促进了学业上的进步,实现了“双赢”。
不管学文还是学理,都会促进我们今后学习上的专一性,为我们今后求学的道路亮起了指引的航线和灯塔。
===================================
在支持派看来,文理文科,可以使大部分有偏科现象的学生不至于学习得那么痛苦,只有少数学生是全面的,对文科和理科都有兴趣。而在反对分科派看来,高中文理分科“扼杀”了学生全面学习知识的机会,高中应多掌握各科基础知识,到大学再凭兴趣和志向选择发展方向。
支持分科的网友说到:我是理科生,我不知道学习线形代数会对我的未来有多大的帮助,但老师说你必须学习这些东西,否则高考的时候你就拿不到高分,那样我的清华北大梦就破灭了。其实,我真的满喜欢学地理历史,但一没时间二没精力,那些物理数学题就要我彻底头大了,但我真还不知道学习牛顿定律会对我的未来有什么帮助。文理不分科就是让学生既做牛顿又做李四光,这可能么?反对分科的网友苏州河啊说到:在高中的时候强制学生进行文理分科,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可能重文偏理,不利于成为复合型人才。
笔者个人观点是不赞成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认为分科的利大于弊,原因如下:首先是从学生的学习负担轻重方面来看,中国教育体制中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多年来倡导的素质教育在实践中还是不得不让步于前者,这样,文理不分,考试科目更多,学生精力太分散,每天疲于奔命样的学习,为了高考顺利通过,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其次,分科更利于培养专业人才,对于偏科学生,尤其是理科有优势的学生来说,文科的课程太缺乏理科课程那样的严谨逻辑和严密推理,将他们作为考试科目对他们来说就是痛苦的折磨,也将思维方式引向严谨逻辑推理的对立面,因此而高考落榜更可能是扼杀了一个将来在科学方面很有成就的人才,一个人一辈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就很不容易了,样样通样样不精不可取.同样道理,一个在文学及外语方面很有天赋的学生,你强迫他去学习高深的数理化,也是浪费他的时间,他的特长是形象思维能力好过逻辑推理能力,重视培养人才应充分扬长避短,文理不分一刀切的考试与教育不适合学生特长的发挥。
综上所述,结合目前的教育现状,笔者认为文理分科的利大于弊,对于分科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说法不赞同,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他学到的知识有多少,而在于其学习能力,理科生或文科生完全可以靠自学掌握对对方学科中感兴趣那部分,不为考分而学,完全出于兴趣与爱好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没必要取消文理分科。
=======================================
我认为,高中文理分科利大于弊,从量上看,现在高中学生背负文、理科十几门课程,学业繁重着实吃不消。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看,高考和大学课程的设置都是文理分科,从实际出发,文理分科完全是对高考和大学课程设置的一种有形接轨。
有人认为高中不应分科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甚至说就因为文理分科,中国至今才出现不了诺贝尔奖人才,然而,众所周知,中国历史几千年出现的许多“天才”都是偏科的。当然,博学多才、文理兼修的杰出人物也越来越多,如丁肇中、苏步青、杨振宁等等。
理论上讲,高中、大学不分科,也许可以造就更多的“全才”,但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笔者坚持认为,高中阶段不但要分文、理科,有条件的话,最好还要增加“商”、“工”、“农”、“医”等科,让志趣不同、天赋各异的高中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既可以避免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可以避免个人价值和社会财富的浪费。如此一来,也许将来可以造就更多有用之才。
=======================================
不该取消文理分科:
我们的小学是为初中而设置的,初中为高中而设置的,高中是为考大学而设置的,这种层层关系都是由考试串起来的,这种考试制度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不是综合能力。如果文理不分科,那么,学生负担就职会加重,而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理科的非高考学科已通过会考的形式达到了要求,况且如果把大学生的文化结构不合理归于文理分科的话,那实在有点冤。考上大学的学生哪个不说中学所学的东西大多用不上,而且科学家也说过当代社会,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才能适应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
========================================
高中文理分科制度不利于培养自主创新人才代表呼吁——— 尽早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今年的“两会”上,教育仍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师范学院院长郭泽深和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陈观光等建议,沿袭多年的高中文理分科制度不利于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一制度应该尽早取消。
不应在本科让学生成专才
“文理分科好比把学生强制性地按在两个池子里拼命灌。”说起文理分科,郭泽深有说不完的话。郭泽深认为,文理分科不但不利于高中阶段的教育,也不利于大学人才的培养,由于学生的发展方向从高中阶段就基本确定了,大学在招收学生的时候选择余地自然就少了,更关键的是进入大学的学生的可塑性大大降低了。他指出,目前许多大学都已经意识到低年级分专业的弊端,开始淡化专业概念,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为何就不能早点取消呢?
“现在大学学位已经比较充足了,过去那种试图在大学本科阶段就让学生成为专才的观念应该改一改了。”
高考应重点测试基本能力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陈观光也表示,今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文理分科过早地将孩子的发展方向细化了。像广东省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科目设置越来越细,连数学都要分文理两种,“这种做法老师累,学生更累!”
陈观光指出,目前的文理分科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适应高考制度,这种功利性的做法必须改变。他认为,高考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基本能力的测试上,专业方向的发展应该让学生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再进行选择。
文理不分科是发展趋势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黄崴教授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文理不分科从长远来看是个趋势,在基础教育阶段,人既全面发展还要有人文素养,高中也属于基础教育,对公民的全面发展,整体素质提高有利。“过去,我们采取文理分科的原因是,教育资源有限,尤其是高中教育资源较少,为了多快好省地培养专业人才,对文理各有侧重。”
==============================
高考文理分科,弊大于利
广播电视媒体的虚假广告,哪个不是文科生编造出来的?
官方新闻发言人的胡言乱语,哪个不是文科生扯淡出来的?
损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法规规章,哪个不是文科生策划出来的?
这些都与高考文理分科不无关系,古文、历史、政治,这些拍脑袋瞎扯的主观题既然被用来决定人的前途,使得一些不学无术的分子左右他人的命运,它是导致中国社会始终处于落后愚昧状态的要因之一。
建议在以后的高考中取消文理分科,采用综合考试的方法,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
综合考试的科目为: 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外语、地理。
文理不分科什么人吃亏 选科要注意什么
分科好。原因如下:
一是:强力培养高尖端高专业的人才
二是:减轻学习的压力
三是:针对偏科的学生有良好的发展。
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文理分科决定着人的高考,甚至决定着人以后的职业。所以,我已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向楼主提一些建议:首先,你要先关注自己的数学成绩,因为数学成绩不好在理科很难立足,当然,并不是说数学在文科不重要,事实上,文科生的数学是最拉分的科目。但相对来说,文科的数学比理科简单一些,要想提高也快一些。其次,要关注自己的小三科成绩,如果你的理科中理化生的成绩都很好,数学也不差,那你当然该选理,但如果其中一门较差,就要相对自己的文科成绩而定,哪科强就选哪科。当然,到底该选哪科还跟自己的兴趣有关,如果你喜欢推理,当然该选理,如果喜欢记忆,那就选文。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建议选文,因为理真的很累
教育存在着不公平性,比如在北京的考清华北大的分数线就比别的地区的分低!还有不让择校,只让根据户口在所在校区选择(当然有不少人还是能择校,可那些没钱又没关系的就倒霉了)明明有些区与区的教学水平差距很大!在这种本就不合理的教育机制下学习就很不对,本来负担就重,我恨不得刚上高中就分科,而且取消会考!最恨这帮教 育改革的人,瞎张罗,不干实事儿。。。。如果你是一名高中生 或者是高中生的家长或者老师 那90%赞成分科 因为不分科压力实在太大 虽说是全面发展 却使人全面平庸 如果你是一名教育机构改革的人员 或者是政府官员 再或者是社会上的其他人员 很可能不赞成分科 因为他们大多不了解高中生学习多辛苦 本来分科考6门就算辛苦了 改成9科实在让高中生吃不消 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 才会提议取消分科。 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嘛。但是这急不来,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来说,教育是第一位的,却也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之一。 虽然说,提高综合素质是目前我国的教育趋势,但是文理不分科这个计划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说很难实现。目前也找不出更好的更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我是即将在2010年参加高考的文科生。北京教育部已经说了,2010年的高考不会有大的变动。对于我们这第一届新课改的学生来说,这也算应试教育之中的万幸了。我想,2011年也不会实行“文理不分科”的计划。因为这毕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过渡和完善,同时教育部还要对高招方式进行相应的变革,恐怕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希望我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如何看待新高考不分文理科?
文理不分科以下三种人比较吃亏:
1、数学不好的人。高考改革后,除了增加选科外,高考数学也不再分文理两类;且数学将成为所有人的统一高考科目,参考人数也将大大上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数学不好的学生参加新高考比较吃亏。
2、部分选文理混合组合的学生。因为高考选科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自主选择,一些文理搭配的科目组合都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有些学生会因为科目的赋分特点而进行“无脑选科”,最终选出一些奇怪的组合(如:史化生);而这些组合专业指向不明,学科间无法较好地衔接。所以,学生若如此选科的话,势必会对个人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后果。
3、没有一定专业方向的人。新高考给了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的机会,且一般都有多种选科组合。在此情况下,学生需要比在传统高考时具备更为清晰的专业目标。如果一头雾水地进行选科,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极为不利;且反复更改选考科目,也将对高考产生不良影响。
辩论:高考文理不分科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利大于弊
如何看待新高考不分文理科?
首先不分文理科是中央部署全面深化高考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旧的高考模式已经实行了四十多年了,在不断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旧的高考模式已经显得不适应了,弊端也逐渐突出。例如,在信息时代,学科交互,知识相通是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单一专业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恢复高考四十年的历程来看,在高中阶段过早分理科不利基础教肓的有序稳定发展,难以培育出世界一流人才。
新的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是国家对高考的改革,也就是目前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试点的"3+3"高考模式,改革的目的主要目的是,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但是作为一个新的模式,自然还没有办法完全适应,也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已达到正确的目的。
最后,个人觉得,不管是哪种政策和模式,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被一些投机分子和利益分子扭曲了整个教育生态,改革也是来改变目前不良的教育环境。
给你转发一个高人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及时分科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惊闻教育部拟于2020年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一时愕然!这个决定是不是太草率了!
“取消文理分科”的呼声已经喊了几年,持此论者虽都是些专家教授,但他们的依据大都站不住脚。比如普遍的理由是分科后“文不学理,理不学文”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其实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只需文科增加理科课程,理科增加文科课程即可,何必非要取消分科呢?当前高中不是实行选修课吗,在分科的前提下,文科选修理科的课程,理科选修文科的课程不就很好吗?
我以为分科是我国教育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分科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做法,取消分科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举措。
分科是有利于学生成才的举措,而及时分科更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分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文理分科是客观需要
文理分科首先是学科知识的客观要求。当前的学科知识从大的方面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体系。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大自然的奥秘,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基于此,大学也针对专业的不同分为理工类和文史类两大类。由此可见,不管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不同的。那么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这就是说,在中学阶段文理分科是极有必要的。
文理分科其次是顺应学生天赋的合理分流。学生天赋有别,有的善文,有的专理,有的精于计算,有的善于思辩。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则擅长联想想象。有的学数学根本不开窍,有的写文章根本不入门。学数学不开窍的文章能写得超棒,写文章不入门的理科能学得超强。文理分科,正是顺应学生们的天赋差异,解除他们的精神负担。让他们专心于自己爱好和擅长的领域,这样才能更早的有所成就啊!
文理分科更是促进学生时间有效利用的重要保障。时间的有效利用?可能还没有人提过这个问题。一般人认为,只要把时间用于学习,就算有效利用了。其实不然。很多人初三以后再学习数学就没有了丝毫意义,还有一些人学了若干年英语结果一无用处。这些都是无效学习。只有对学生的人生和事业有所帮助的学习才算是有效学习。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时间是一定的,知识的海洋又浩如烟海,做了这些,就不能做那些。让学生把时间更多的用在对自己意义更大的科目上不是更好吗?而文理分科能最低限度地减少学生的无效学习,促进其时间的有效利用。
我赞同文理通识,但要在分科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体系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学习社会科学离不开自然科学,学习自然科学也离不开社会科学。所以说,我认为分科以后,文科生还要继续学习自然科学;理科生还要继续学习社会科学。但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都应该有所区别。比如文科生学习科学,可不必把做题当作必须;理科生学习文史,大可不必去死记硬背。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也知道点物理化学,周汝昌先生也知道原子电子,余秋雨先生也知道牛顿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如果为了这一需要,而去让我们的文科生像理科生一样去做大量的数理化题目,是不是太不负责任呢?
我认为,文理分科以后,最好有专门的文科用科学教材和理科用社会教材,并附相关的阅读书目。这样使每个学生都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条腿走路,各取所需,各展所长。这难道不是比较理想的结果吗?
二、及时分科才能促进学生成才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文理分科正是顺应学生天赋、顺应人才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天赋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他们的特长和弱点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学生也随之自然地产生分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可以说每个阶段学生都有分化。教育必须顺应每个学生的发展,及时分科,强化其特长,促进其成才。
小学阶段,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学生应该最先被发现和挖掘出来,让他们接受更多的专项训练和专业知识,顺应他们的天赋,挖掘他们的潜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其它科目的要求则可适当降低。所以,到小学毕业,有志于艺术、体育的学生就可以分化出来。这可以看作第一次分科。
初中阶段,随着所学课程的增多,学生因天赋和爱好的不同会自然分化,集中表现在文理的偏科。一部分文强理弱;一部分理强文弱;一部分文理都强;一部分文理皆弱。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大可不必求全责备。初中毕业,为顺应每个学生的发展,应将他们合理分流。最好高中文理科单独招生:文科好的选择文科,理科强的选择理科,文理都强的自主选择,文理都弱的上职业中专或技术学校。这可算第二次分科,也就是通常的文理分科。
到高中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趋于稳定,能够基本确立自己的志向。所以高中毕业,学生在专攻文理科的基础上都应该能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这是第三次分科。
到大学阶段,通过对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生会发现任何一个学习领域都是没有止境的。此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进而有所成果,有所创造。这该是第四次分科了。
让每个学生最后都能在各自领域有所创造,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及时分科。允许他们少学或不学某些对他们将来意义不大的科目,这样他们才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钻研自己的特长科目。
这样看来,分科正是顺应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选择余地和发挥空间,有利于他们术业专攻,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为每个学生着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才是最合理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当然在过去分科以后文科就不学理了,理科就不学文了,这是不对的。笔者以为分科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学习中有所侧重,不至于盲目。
三、“文理通才”是对大多数学生的苛求
现在很多人主张学生应“文理通识”, 北大教育学博士王国平尤其明确说“从培养专才向造就通才发展是未来的趋势”!
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文理通识”的人才。他们认为当代科技飞速进步,不学科学是跟不上时代的;人文学科博大精深,不懂文化也是不行的。既然这样,教育就要把学生都培养成“文理通识”的人才,务必让他们全面发展,决不能让他们被社会淘汰!
这种想法对不对?似乎有理。但稍作分析就发现其错误了。
“文理通识”,确实很好,但是文理不通识,也未必不好。未来社会确实需要“文理通识”的人才,但也需要只通文或只通理的,甚至文理都不通只有技术的也一样需要。有位退休老教师对人才是这样看的:“航天员是人才,研制宇宙飞船的科学家是人才,给航天器铆铆钉的也是人才。”
还有一点,谁不想“文理通识”呢?谁不知道“文理通识”好呢?可是能做到的人总归是少数,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达不到!别人不说,毛主席就达不到。传说少林有七十二绝技,没有人能练全的。师傅也不允许弟子多练,一般弟子只许选一项,天赋高的也不过能练成两三项。都练成好不好?好。那师傅为什么不让徒弟练呢?能力达不到啊!
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文科、理科学起来都得心应手,有的数学根本不开窍。有的外语能学三四门,有的连一门都学不通。不顾学生的差别,一味要求他们“文理通识”是不客观不科学的,这只能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所以,及时文理分科不仅是顺应学生特长的发展,同时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弱点。百米运动员之所以不练十项全能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百米成绩非常突出,另一方面还因为他的铅球、标枪实在是弱项!他可能打打篮球,那是他的业余爱好。
让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的求学过程,这其实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放弃的过程。开始每个学生都想把所有科目学好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天赋、爱好等各种因素,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科目。
比如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认为有些学生是因为有音体美的特长而选择了艺术和体育,也可以认为其他学生是因为自己五音不全、绘画不行、体育没有特长,而放弃了音乐体育美术。有谁不想唱得动听呢?有谁不想画得漂亮呢?有谁不想跑得快呢?可是天赋不高,无可奈何,只能放弃。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在各方面都不错的,把这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即使是业余爱好也要有选择的放弃,否则单是器乐,就学不过来。
到了初中阶段,随着所学科目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也更突出的表现出来。多数学生因智力所限,就会出现偏科现象。如果此时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就可以放弃一些科目。比如数学,有些学生初三的数学已经基本学不懂,再让他学高中数学,学高等数学怎么可能学懂?再比如外语,可能因为天赋或者兴趣的原因,有同学成绩差一点,有什么要紧呢?如果他确定自己将来不能出国留学且不从事需要外语的职业的话,也可以放弃。甚至语文,有的同学可能到高中时期写文章还不开窍,那也没什么要紧。只要数理化好,完全可以暂时不在乎他的语文成绩。因为语文的文章属社会科学范畴,到将来关于自然科学的论文他未必不会写。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智力的差别,出现弱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把音乐、体育、美术算在内的话,学生偏科就更多更明显了。确实有一些学生天赋较高,文理都学也很轻松,也有艺术细胞,还是运动健将。但那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的资质是比较平常的,强迫他们学太多只会适得其反,最终什么也学不好。如果允许他们放弃一些科目,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自己的专长科目,那结果会好得多。
另外,学生在学习中之所以感觉苦感觉累,多是因为弱科。优势科目给他带来的多是快乐。试想,一个初三数学都学不会的学生,在面对高中数学的时候是什么状况?让一个五音不全的人一定要练习声乐会是什么状况?关键是那种学习根本没有意义。因为数学对于他的将来肯定无关紧要。著名作家三毛,数学总考零分。因为怕数学而天天逃学,结果不也成了作家?
古语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允许学生适当放弃自己的弱科,他们才有可能有所作为啊!
结束语
很显然,取消文理分科,追求文理通识,是按照最高等的人才的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其谬误是显而易见的。而及时分科,包括体育生、艺术生,也包括文理科,这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才的关键。比如一个有体操天赋的学生,到高中“文理通识”之后再去练体操他还能成才吗?绝对不能。请不要说他属于特长生,是特殊情况。其实哪科的人才不属于特长生呢?
记得袁贵仁部长在答记者问解读《纲要》时有这样一段话:“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这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我们首先从这里抓起,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凡是有利于培养人才的,我们就坚持。”
笔者认为文理分科是有利于培养人才的,应该在适当改革的前提下坚持。
另外笔者认为不仅要分科还要“及时分科”,怎样才算及时?我以为还该提前一点,初三文理分科就比较及时。这一点我在前文已有阐释。如果不这样的话,像三毛、钱钟书、毛泽东、喻大华之类的人才就有可能被拒高中门外。当然分科以后,课程无需变化,文科班数学、物理、化学照学不误。这样也就照顾了其他的同学的不同需要。中考时,文科生这些科目的成绩仅作参考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