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高考文言实词精编

tamoadmin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文言文实词复习是中考文言文复习的一个重点。这是因为:一、文言实词具有实在意义,它关系到文章的实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思想倾向。二、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多,而大多数实词又具有多义性。基于此,实词当然是文言文复习中的重点、难点,甚至是中考考查的热点。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注意”。 一、注意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 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这与现代汉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高考文言实词精编

文言文实词复习是中考文言文复习的一个重点。这是因为:一、文言实词具有实在意义,它关系到文章的实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思想倾向。二、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多,而大多数实词又具有多义性。基于此,实词当然是文言文复习中的重点、难点,甚至是中考考查的热点。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注意”。

一、注意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

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这与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有很大区别。例如《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这里的“中间”是两个词,意为“中间夹杂”,不能理解为方位词“中间”。又如《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句中的“无”和“论”也是两个词,意为“更不必说”,而今天的“无论”只是一个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可见,如果不把握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就会因在理解上失误而答错题。

二、注意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

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某一词语在此处可以理解为这个意义,而在彼处又需要结合不同的语境做其他意义来理解。例如,去,其常用义项有以下三个:①离开。

《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②除去。《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

③距离。《为学》:“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再如,道,其常用义项有以下五个:

①道义。《孟子》二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②说。《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也。”③路。《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④方法、途径、措施。

《马说》:“策之不以其道……”⑤道理。《出师表》:“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三、注意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

文言实词里有一些词的古今意义有着明显的不同,同学们复习时必须仔细分辨,切实了解它们意义上的差别,否则“望古文而生今义,以今怀去体古情”,是要出错误的。例如《孟子》二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句中的“亲戚”是指内亲(即本族同姓的亲属,包括双亲在内)和外戚(指外族外姓的亲戚);而今义则专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并不包括父母在内。

四、注意把握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仅初中课本里比较常见的就有“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和“意动”等多种,非常复杂。如果不了解这种现象,把握不好其活用的规律,不仅领会不了文章的内容,反而会闹出笑话。例如:①“其一犬坐于前。”

(《狼》)句的的“犬”,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犬那样”;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句中的“出”“入”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生产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

五、注意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的通假现象

所谓“通假”,就是文言书面语中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替代本字的现象。这种通假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遇上生词,我们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就极有可能是通假了。其实,通假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以下四条规律,识别通假字也并不困难。

1. 双声通假。即借字和本字具有相同的声母。例如《触龙说赵太后》:“没死以闻”中“没”通“冒”,意思是“冒着”。

2. 叠韵通假。即借字和本字具有相同的韵母。例如《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意思是“牵着、引着”。

3. 同音通假。既借字和本字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例如《口技》:“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意思是“座位上”。

4. 形近通假。既借字和本字的字形很相近。例如《曹刿论战》:“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意思是“遍及、普遍”。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高三# 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考 网高三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助你金榜题名!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二)

 一、一词多义

 1、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见面,动词)

 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副词)

 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代词)

 2、相: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名词)

 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复指你,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动词)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副词)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辅助,动词)

 ⑧胜不敢复相士(观察,审察,动词)

 ⑨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⑩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3、迎: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②人*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动词)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迎娶,动词)

 ④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迎接,动词)

 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投降,动词)

 ⑥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动词)

 ⑦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动词)

 二、古今异义的词

 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

 ②今义:离开床

 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义:多多劝告。

 ②今义:谢谢。

 3、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①古义:交错相通。

 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①古义:可爱。

 ②今义:让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①古义:自作主张。

 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文章标签: # 实词 # 文言 # 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