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阅读答题-高考阅读题三
tamoadmin 2024-08-07 人已围观
简介1.各地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2.关于语文阅读题3.高考语文小阅读(3个选择题的)设置错误选项的方式有哪些?4.请各位前辈谈一下高考语文阅读(文言文,科技文及大散文)的答题技巧,可说其中一个,各抒几见,谢谢!!!5.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6.高考阅读练习题 越多越好 谢啦各地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1. 历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真题以及答案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
1.各地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
2.关于语文阅读题
3.高考语文小阅读(3个选择题的)设置错误选项的方式有哪些?
4.请各位前辈谈一下高考语文阅读(文言文,科技文及大散文)的答题技巧,可说其中一个,各抒几见,谢谢!!!
5.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
6.高考阅读练习题 越多越好 谢啦
各地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
1. 历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真题以及答案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汇总 1、甘肃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2)悟以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上海卷: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4句)(4分)(1)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___________________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4)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5)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3、北京卷: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4、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厥有《国语》。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⑵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⑶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 *** 花。
(杜牧《泊秦淮》)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知也。”(《论语?为政》)(2)云销雨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 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辽宁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7、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小雅?小曼》)(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3)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2)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3)大江东去,浪淘尽, __________________。
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广西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 4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②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③春花秋月何时了? ___________________。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10、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⑵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11、湖南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12、四川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出师未。
2. 默写古诗词的历届高考题目有什么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6、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2、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1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薇。 (唐·王绩·野望) 1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1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1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2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2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2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泛)2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28、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2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3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3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3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3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3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3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36、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3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3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3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4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4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4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4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4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4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 4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4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0、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唐·李颀·古从军行)51、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5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5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别董大) 5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高适·燕歌行) 56、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5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5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 5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6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6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6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6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6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 6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67、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题) 68、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69、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7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 7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7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
3. 高考文言文试题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4. 2011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最短的5篇一、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A.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第三窟指的是什么?B.冯谖基于何种考虑为孟尝君凿就这第三窟?C.指出文中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二、阅读《垓下之围》中的一段文字: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请回答:A.项羽慨叹“天之亡我”,说明了什么?B.项羽为什么要将宝马赠与亭长?C.指出文中用的修辞手法。三、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指出描绘英雄失意、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B.“闲来垂钓碧溪上”用了哪位历史人物的典故?C.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5. 2012课标全国高考 语文文言文(一)文官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
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
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
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
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试题答案
4.D 5.C 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
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
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6. 现代文阅读复习:怎样快速提高语文阅读理解成绩阅读理解型的问题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中的热点之一.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理、归纳猜想、抽象概括、探索发现等各项能力.阅读理解题,一般篇幅较长,涉及内容丰富,构思独特,寓意深刻,是重素质、考能力的好题型.语文,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是不一样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毅力,去书店买一本好的可以做的阅读题书,然后每天做一个阅读段,做完了以后读找答案用红笔改出来,然后找一个语文水平高一点的老师,让他帮你分析一下问题.只要你能每天坚持,你的阅读一定很厉害.另外要多写作文,做摘抄,切记,摘抄的感要比摘得多.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考中,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高考的实践所证明.我觉得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第三、注意摘取原文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 ;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
关于语文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 l )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 2 )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 3 )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 4 )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一、 概括题:
(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
◆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的主要情节。(不超过80个字)(5分)
◆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 (不超过60个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白杨礼赞》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驿路梨花》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例如《荔枝蜜》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例如《风筝》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
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用的是倒叙方法,先把结果写出,再弓!出对母亲的回忆,人题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2)说明文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4问文章的层次。 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5问文章的详略。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我们写文章,在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围绕题目确定的中心思想去选择作文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材。文章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
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可以明确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并为之折服。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
二、理解、品味词句题
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4、品味词语:
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5、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A、 能否
B、 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三、理解、品味句段题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 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②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 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 ,排比:增强了气势。
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
⑤象征的作用 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示例:
◆以下是有关对主人公朱丹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①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暗示朱丹对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②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小心谨慎表现出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3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四、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五、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 揭示了 批判了 赞美了 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03年《橡数之谜》)
六、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
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七、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高考语文小阅读(3个选择题的)设置错误选项的方式有哪些?
我们以前的标题,你会发现它有用的看\x0d\多项选择测试的信息,首先快速浏览所有合资格的情书选项要求,要求来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审题是关键的选择,然后在一个one-to-1对应于在文本中的信息是一致的。你可以看一下历年的高考题中按照下面的方法来训练了一段时间,相信对您有所帮助。请记住,坚持这样做会影响。 -------一般在下列情况下,应注意-------- 1。原来没有明示或暗示的制造,努力增加一些内容,命题的选项。 \x0d\ 2,答非所问选项内容的文章,但与题干无关。 \x0d\ 3,原来扭曲的歧义歧义的词或短语在文中的(原来使用的单词或短语在原文是明确的),故意失真的原始文本的意义。 \x0d\ 4,改变了主意?的选择将是似是而非的非等价的概念,以取代常用的方法是漏字,一个字的话,错位的原话。 \x0d\ 5,起源倒选择提前或滞后时间,将原来的内容;因果关系状况及经营业绩上原有的“(或条件)”可互换的“起源”关系“起源”是可以互换的。 \x0d\ 6,扫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总结一个整体。 \x0d\ 7,转换错误,说一个句子到另一个句子,肯定和否定掉期,全名,平均特殊互换已经到位交换,然不可避免的互换。 \x0d\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圈点草图),试验(干,期权),找到(筛查),比(干扰项),排在当选的六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x0d\一读(断句草图) - ,读取原来,读题干,读的问题肢。 \x0d\阅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的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来确定正确的答案,这样的阅读,阅读原文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信息被标记 - BR /> 1,集中的术语。 \x0d\ 2,周围的重要问题和概念,改性剂,对冲,是指单词的含义。 \x0d\ 3,关联词\x0d\中心句点的句子和耦合句子。 \x0d\ 5,特殊句型(判断句或判断句,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的第二个实例(干,选项)\x0d\ \x0d\这一步是适度的要求划作阅读标题干找到方向(题目要求,促使):\x0d\要求:正确或不正确的条目的主题是什么。找到正确的项目必须使用的过程中,消除了错误的项目,在法律上的重大突破; \x0d\(筛选)\x0d\这一步需要阅读的主题,找到位置,找到放错位置的差异,由于找到答案。 \x0d\ 1,找到位置,审判可能。阅读每一个选项,找到相应的位置从原来的。 \x0d\ 2,找到差异,包括在调查语义检查与外界的关系。 \x0d\检查语义。对原刀豆相应的文本,找到位置的叙述选项的意思的差异,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距离,角度,序列的程度。 \x0d\外部调查的关系。查找,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包括:主题的关系,它是否属于同一个主题 - 和上下文在逻辑关系 - 符合逻辑上下文\x0d\ [IV]比(干扰项)\x0d\十大“雷区”的共同干预的社会科学和技术类:\x0d\整体与部分(偏置)\x0d\指的是内容的范围扩大打算判断的部分某些类型的东西的原料扩大到所有的东西之类的。 (也可能是减少了)\x0d\特别注意的重要词语前面的和限制词,如“一些”,“一些”差不多“除了......” ......直到“绝大多数”所有“,”所有“,”有时“,”“和”“是”所有“,”所有“不同”。招出,或一个特殊的符号。\x0d\,IA混乱范围 - 已首位,然和必然\x0d\命题故意疏忽“,”可能“,”也许“几乎是”原始的“意志”的极限语言,还没有被确定已实现的事情作为一个既成事实,或“偶然”和“必然”,无论“已经”和“办法”混乱真的要离开。特别注意的表度范围内的关键字。 \x0d\,我推测错了 - 早期和晚期(紧张不明)\x0d\时间,实际上是逻辑混乱,这一意图在原来的设想或推测。对原,要注意表时间表的关键字结果的概念。 \x0d\注意前,后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键。 \x0d\,我选择与两个 - 区分选择或两者的\x0d\ IC的起源倒 - 分析的因果关系,或是否倒置的因果关系\x0d\是指因果关系上的选项和效果(或条件)故意“,因为”原材料(或条件)成果,“果”为“因”(或条件)。另一种情况是强加上难因果关系的两件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 \x0d\,即这样说,但话他(张冠李戴) - 盘旋对象,知彼知己\x0d\命题设计选项,干扰表达的对象集东西放到他表示,这件事情,这方面的事情他方面表示。 A点来看,本发明中,来创建作为B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特别注意的选项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x0d\,即肯定和否定 - 绘制肯定否定词的\x0d\,即介绍更多与叙事 - 找出量词\x0d\,即目标和夸张的歪曲事实 - 忠实于原料\x0d\命题设计选项,不尊重原物料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情的真实身份,能力,功能和实用。 \x0d\ II的证据从原来的凭空出什么 - 找到一个推理\x0d\是指干扰的项目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找不到,纯粹的命题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原来没有这样的打算,并编造了一定的意义。注:A选项句子的意思通常是相似的文章的整体意义,但就是无法找到在原来的基础。 B,选择句子词语的原?始文本有不同的立场,但在原处。 C选项正确一句常说的,但不是点的文字。 \x0d\一个错误选项的设置,一般不超过下列\x0d\的情境B,篡改制造的概念c的,e征收因果?故意张冠李戴f扩大克的偏见需要的所有H,扭转了关系我改变“或”是“已经”或“不可避免的”,成为“部分的”所有。 \x0d\\x0d\关于背诵的课程要求必须备份课外依靠他们积累的背面还听写,并应每天花时间去背诵\x0d\说了那么多希望你有一点点的帮助
请各位前辈谈一下高考语文阅读(文言文,科技文及大散文)的答题技巧,可说其中一个,各抒几见,谢谢!!!
高考语文阅读题历来是大头,2005年全国卷及各省市自主命题卷该部分分值从58分到74分不等,包括科学类文本(科技类、社科类)、文言文本、古诗词文本和现当代散文文本的阅读。阅读题得分情况则成为学生高考语文成败的关键。
进入高三不少同学在高考复习阶段,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结果却是进行低水平重复,既浪费时间又不解决问题。要克服这种低水平重复,就要站在具体的题目外,树立一些文本解读的意识,把握一些文本解读的规律,熟悉答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在正确的解读意识指导下,根据有关规律,遵循答题思路,从而准确快速地作答。
不少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拿到卷子就看题目,然后再回过头去看文本,似乎节省了不少时间,实际上往往对题目的“解答根据”不甚了了。自己为什么这么答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够确保答案的正确无误呢?
文本阅读特别是高考语文各类文本解读首先要明白一个规律、树立一个意识——“阐释的循环”。即,综合文本各部分语言文字(含标题、注解文字)获得该文本的中心意思(不等同于以前所说的“中心思想”),然后用这一中心意思去反观各个部分;在答具体题目时,也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很明显,这一过程,包含两个基本环节。“阐释的循环”的实质是对文本局部与整体关系(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把握,即局部构成整体,整体决定局部。这就是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的“首位意识”。
这一意识是目前众多高考复习指导资料往往忽略的,或者语焉不详,或者认识的高度还不够。
下面以2005年高考全国卷П散文阅读题为例来说明“阐释的循环”规律。
春天的梦 苏叔阳
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
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
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
让树枝看见了新绿,
让街道看见了浓阴。
哦,在这落雪的早晨,
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
听见了蜜蜂的歌唱…
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
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我那时只有十岁呀。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
又是一个春天。祖国的大地被泪水飘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可她毕竟是春天。
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我愿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
我们不能苛求春天,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她有母体的印痕,但她不同于母亲。她娇嫩、柔弱,可她有长长的未来,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希望的。严冬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
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
啊,祖国的春天呐,家乡的春天呐!就算你短促到只有一瞬,为了这一瞬里所凝集、所包容的未来的一切,我也愿意献出我的生命。
春天快来吧!
1981年2月3日春节前夕 北京
对这篇散文,命题者一共设置了四个题目。
1.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6分)
2.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6分)
3.“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4.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
要正确解答这四个题,首先要读懂这篇散文。
读懂这篇散文,需要弄清“春天”在文中的“所指”,“梦”所表达的情感倾向。
根据“阐释的循环”的第一个环节——“综合文本各部分语言文字(含标题、注解文字)获得该文本的中心意思”。根据文本解读规律“叙事、写景性文本中抒情、议论性语句是理解文本的关键句”,可知以下这些语言文字是我们在第一个环节应该把握的:
(1)“啊,多像梦的使者。”(“使者”带给人希望,雪花会带给人什么希望?春天就要到来了。——笔者注,下同。)
(2)“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我对“春天”喜爱至极,追寻不已,不然怎么会去梦它呢?)
(3)“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什么样的“春天的梦”有这么大力量?)
(4)“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点明“春天”在这里指的是北京解放、新中国成立。)
(5)“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1949年的“二十年后”是1969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践踏灵魂的岁月”也正是指的“”时期。)
(6)“又是一个春天。……巨人……。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可她毕竟是春天。”(“巨人”是中国的代名词,“又是一个春天”指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
(7)“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我愿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这里的春天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就是心与心的交流。)
(8)“我们不能苛求春天,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新中国也有不足,改革开放过程中也还存在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会有不如意。)
(9)“啊,祖国的春天呐,家乡的春天呐!就算你短促到只有一瞬,为了这一瞬里所凝集、所包容的未来的一切,我也愿意献出我的生命。”(作者写到这里,直接点明了春天的隐喻——“祖国的春天呐,家乡的春天呐”,并表明自己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态度,可见热爱之深——当然会做“梦”的了。)
这需要养成一个习惯,在读书时首先把这些表现作者主观情感的句子画出来。然后,综合这些句子,即可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本文不是写一般意义上的春天,而是指带有社会历史意义的春天;作者之所以盼望春天到来,是因为祖国一度陷入了严冬,家乡人民曾经一度饱受苦难。作者因此渴望自然界的春天,更渴望祖国迎来希望,渴望人间充满真情。
现在,就可以进入“阐释的循环”第二个环节,“反观”具体题目,锁定答题区间,组织答案。
第一个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题目问“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可知答题区间在开头部分:一、雪花以“闪亮”、“轻柔晶莹”给人带来“温馨的梦”,就像春天的“使者”;能够忍耐寒冬,才能给迎来春天的希望,因为严冬的雪花才能带来春天,人们在严冬中更渴盼春天。
最后形成的答案便可以是“①严冬过后是春天,严冬之中更易引起人们对春天的期盼的渴慕。②作者觉得雪花是春天的使者,能给人以“温馨的梦。”(答对一处给3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个题:考查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是“黎明”至“三十多年前”中对家乡的描述部分。在筛选关键词时,仍然要紧扣作者的表达意图(中心意思)。最后形成的答案是“作者感受到家乡的春天是短促的,寒冷的,风沙漫天的,充满生机的,充满色彩的,给人带来希望的”。(短促寒冷风沙漫天充满生机充满色彩带来希望,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五点即给6分)
第三个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我们常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里文中语句的含义,自然得在中心意思的统帅下来理解。“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即指北京的解放,“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的意思是“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即使命题人不特意指出“结合上下文”,也是需要把这句话放在整个“语义背景”中来理解的。最后的答案是:“故都(北京)的解放,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答对“故都(北京)的解放”,给2分;答对“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给2分。意思对即可)
第四题:考查鉴赏能力。这个题的解答离开了对中心意思的理解就无从落笔。(当然也涉及写作技巧的问题,另文再叙)最后形成的答案是:“作者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两层意思: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她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情像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梦,她更能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巧妙而有效地凸现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变革、呼唤真情的主旨。(从自然和人类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出“春天”与“梦”的关系,给4分;分析出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的效果,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通过对以上考题的解答过程的展示,我们可以更加坚信一个基本认识:无论是平时的阅读,还是高考阅读题的解答,都必须牢固树立“阐释的循环”这一“首位意识”。
“阐释的循环”,不是对文本解读过程的机械划分,而是对文本解读的规律性把握。文本解读过程的实质是读者与作者、与文本双向对话的过程。(答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另文再叙。)在对话中,首先要从对方的片言只语(局部)中明白对方的意图(整体),然后再回过头来理解一些具体的文字(局部)。西方阐释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狄尔泰明确指出:“在这种局部和整体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种恶性循环。阐释者在这一循环中,通过把握整体和局部之间相互指明性质的交互作用来达到对文本的正确解说。”
============================================
若君想知更多,请于此网站下载相关.
://.21cnjy/2/37402/V35609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
关于高三英语复习中的阅读理解题,成都美博的老师为同学们梳理了四类题型的相关解题方法及攻略,供同学们酌情参考:
一、主旨大意题
标志词:title,subject,main,idea,topic,theme 等词
1. 归纳标题题
特点:短小精悍,一般多为一个短语,涵盖性强,一般能覆盖全文意思,精确性强,表达范围要恰当,不能随意改变语意程度或色彩。
2. 概括大意题
特点:包括寻找段落大意(topic)和文章中心思想(main idea)
解题技巧:
A. 位于段首
往往在文章开头,先点出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做具体陈述。
判断第一句是否为主题句,可以分析段落首句与第二、三句的关系,若第二句开始就对第一句进行说明,则第一句就是主题句。
有些段落,主题句后面有明显引出细节的信号词,如:for example, an example of, first, second, next,last,finally,to begin with, also, ,besides,one...the other,some ,others等
B. 位于段尾
有些文章,会在开头列举事实,然后通过论证阐述作者的核心论点。当一种观点不易解释清楚或不易别人接受时,主题句便会到段落末尾才出现。可以通过引出结论的信号词,来确定主题句的位置在段尾,如:so,therefore,thus,consequently,in conclusion,in short,
in a word,to sum up等
C. 位于段中
先介绍背景和细节,接着用一句综合性或概括性的话概括前面的内容,然后再围绕主题展开对有关问题的深入讨论,这种主题句往往会在段落中间出现。先提出问题,,然后给予回答/点出主题思想(主题句),最后给予解释
D. 首尾呼应
主题句在段落开头和结尾先后出现,但并非简单重复,后一个主题句对该主题作最后的评述,或对要点作一概括,或使之引申留给读者去思考
E. 无明确主题句
找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归纳总结
注意:
新题型中有一个选项是干扰项,易犯三种错误:
(1)表述过于表面,只涵盖该段个别细节
(2)表述过于笼统,已经超出该段内容
(3)表述于段落内容无关,在段落中找不到相关依据
二、细节理解题
考查内容主要涉及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数字等议论文中例证细节和定义类细节。这类题答案一般都能在文中找到。但答案不一定是文中原句,要根据文章信息自行组织语句回答问题。
1. 事实细节题——寻读法
直接理解题:who,what,which,when,where,why,how提问,或判断正误;
间接理解题:需与原文信息转换,表达上与原文有差异
2. 排列顺序题——首尾定位法
找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3. 图文匹配题——按图索骥理清线索
设题形式:给出图表,根据图表提问问题
4. 数字计算题——(方法:审题——带着问题找细节-对比、分析、计算)
可直接找到相关细节,但需经过计算得到答案
三、推理判断题
主要考查对文章隐含或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求根据内容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包括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态度的判断、对修辞语气、隐含意思的理解等。
题干关键词:infer(推断),indicate(象征、暗示),imply/suggest(暗示),conclude(作出结论),assume(定、设想)
1. 细节推理判断题
一般可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或借助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判断
2. 预测推理判断题
根据语篇对文章接下来的内容或可能的结局进行猜测
3. 推测文章来源或读者对象
4. 写作意图、目的、态度推断题
a.询问写作目的,选项词常为:explain(解释),prove(证明),persuade(劝说),advise(劝告),comment(评论),praise(赞扬),criticize(批评),entertain(),demonstrate(举例说明),analyze(分析)等
b.询问语气态度,选项词常为:neutral(中立的),sympathetic(同情的),satisfied(满意的),enthusiastic(热情的),subjective(主观的),pessimistic(悲观的),optimistic(乐观的),critical(批评的),douful(怀疑的);hostile(敌对的)等
解题技巧:
1. 文中直接陈述的内容不能选,要选择根据文章推理出来的选项。
2. 选择的答案一定要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理由。
3. 要忠实于原文,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想法;不要脱离原文主观臆断。
四、语义猜测题
考点:
1. 猜测某个词、词组、句子的意义
2. 对文中的多义词或词组进行定义
3. 判断某个代词的指代对象
解题技巧:
1. 通过因果关系猜词
找出生词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借助关联词(because,as,since,for,thus,as a result,of course,therefore等)
2. 通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猜词
通过同义词猜词,一要看由and或or连接的同义词词组;二要看进一步解释过程中使用的同义词
通过反义词猜词,一要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或副词;二要看与not搭配的表示否定的词语
3. 通过构词法猜词
根据前缀、后缀、复合、派生等构词法判断词义
4. 通过定义或释义关系来推测词义
这种同义或释义关系常用is,or,that is,in other word,be called
5. 通过句法功能来推测语义
6. 通过描述猜词
7. 通过常识猜词
高考阅读练习题 越多越好 谢啦
第一讲 准确理解 概括主旨
考 点:感知并能概括文章(段)内容
知识要点:准确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概括文章(段)的主题。
考试说明:1、能判断对文章(段)内容的概括正确与否。
2、能准确概括出文章(段)的中心。努力避免感知不准,理解不透,概括不准或不全等问题。
3、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段)主题的语言材料或材料。 4、能结合自已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文章(段)主题谈一点体会。
考点例析:
错也是对 ( 刘墉)
小时侯,父亲常教我写毛笔字,每当我写到一半,对其中一笔不满意而懊恼迟疑,父亲总会安慰我: “上一笔没写好,可以用下一笔去救。练字的人,不但要会写好,还要懂得救好。因为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譬如一个人写‘太’字,第二笔写歪,别人认为没办法写好,却见他将最后两笔也改了个角度,结果不但漂亮,而且妙极了!”
父亲还说有一次康熙皇帝出巡,到了西湖,灵隐寺的主持求皇帝写幅字,康熙原想题“灵隐寺”,但落笔时不小心,将“灵”字上面的雨(繁体字的“灵”字上面是“雨”字头)写大了,下面纸幅有限,怎么也不能把“灵”字写完,旁人都捏把冷汗,却见皇帝气定神闲,大笔一挥,改写为“云林禅寺”(繁体字的“云”字上面也是“雨”字头)。那幅字至尽仍挂在西湖,大家只觉得笔飞墨舞,是幅好字,有谁会去计较那是写错之后的权宜之计呢!
我当时太小,听不懂,直到有一天父亲带我去看家表演——只见台上挂着一大张白纸,家邀观众上去,随便画几笔,然后立刻根据那几笔,改成一幅画。有些观众存心找麻烦,故意东勾一圈,西画一条,大家这么想,都认为画家会被难倒,却见画家略一思索,就解决了问题。
我开始了解,这世上一般人认为错的事,不见得就是错,有些人不但能将错变为对,而且对的比别人对的还要好。
所以在中学,我试着在作画没有灵感时,把纸折皱,摊在地上看那折痕,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居然能看出许多美丽的山峦和川流。
后来在大学教课,我也常将纸随便“团”一下,丢在桌上,让学生运用想象,去寻找美的造型。我发觉用这种方法创作的画,常能打破自己惯用的格式,开展出新的面貌,尤其喜爱临摹的学生,往往能因此脱离古人的窠臼。
我更发现,有时候在作画之前想要使用宣纸,不小心拿错了纸,却很可能因为纸性不同,产生许多意外的好效果,远非平日所能想见。
如此说来,那错,不也就是另一种对了吗?......
从写毛笔字、画、到学国画,我深深领悟了这个由错误中寻对的道理,且用在我的生活中,经过许多坎坷、风浪,一次又一你俩在证明父亲的那句话: “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
1.写出此文的线索。
2.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3.谈谈你对“这世上一般人认为错的事,不见得就是错”的理解。
4.摘出全文的主旨句。
5.说说你读了此文之后受到的启示。
答案
1.父亲的“错也是对”那句话。
2.以时间为序,按不了解父亲的话到开始了解父亲的话这个思路行文。
3.这句话蕴含着这样一个哲理:有时候对错是相对的,对一件事情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要换个角度来思考,它启发我们不要囿于常规,创造性思考问题。
4.主旨:“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
5.结合原文谈自己感受,言之在理即可。
第二讲 情感 突出人物
考 点:把握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
知识要点: 1、在阅读中体会出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 2、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观点。考试说明: 1、能对关于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的表述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能用合乎要求的对其作准确归纳。 2、能找到体现人物观点、情感和态度的相关文字依据。
《用心脏生活 》
我一直反对用成熟或幼稚之类的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并不能涵盖一种更接近诗意的生存。
我20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过于率真浪漫而在为人处事上发生事故,所以便用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来抵挡别人对自己许多可笑举止的嘲笑。因为那么伟大的柯罗,对社会常识依旧知之甚少,以致父母从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他五十多岁了?外出还必须向母亲请。柯罗的幼稚也许是因为他沉醉于对美的探索而忽略了对生活技能的演练。可以相信的是,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并因此比那些成熟的人领略到了更多的人生辉煌。
还有另一种人的不成熟,是因为无法学会和适应流行的价值准则。他们是时代的水土不服者,或者说,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公共绿地上的栅栏,孤独的身影骄傲地掠过人群的尖叫和愤怒。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商人想倒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便宜多少?老者却答:每顶还要多加10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我乏味而死。我真是爱极了这个老人,他用近乎天籁的声音,对自以为是的商业法则说了一声“不”。能列出的前辈还有许多。他们飞行在芸芸众生的头顶,相似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的精神教父,鼓励我在森林之外长成一棵独特的树——不计后果地爱,绝不含糊地恨。到了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
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人生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者麻木之类的路标。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腔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他们和人群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们习惯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
6.通读全文,用文中的话回答怎样才能做到“更接近诗意的生存”。
7.文章第三、四段中的“成熟”和“不成熟”具体指什么?
(1)成熟: (2)不成熟:
8.文中卖手编草帽的老者那番话想说明什么问题?
9.请写出最后一段中“用大脑指导人生”的具体内容。
答案: 1.用心脏生活 2.(1)“成熟”指熟谙人情世故,通晓社会常识,掌握生活技能。(2)“不成熟”指不能遵守社会规则,放荡不羁,傲慢自负。(意思对即可)
3.老者做事并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最终目的,在他看来,追求美好的心灵感受更重要。(意思对即可)
4.以得失、对错为准则来取舍生活。(意思对即可)
《永远的蝴蝶》
①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③“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④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⑤虽然是春天,好像是深秋了。
⑥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⑦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⑧“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体会下列两句话里蕴藏的人物心理活动。
①“谁叫我们只带一把雨伞哪。” ②“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2、文中的“蝴蝶”指什么?文章以“永远的蝴蝶”为题,有何深意?
3、第5段“虽然是春天,好像是深秋了”一句怎么理解?
4、第8段中写道:“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如果要在这句话“雨”的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以使表情达意更明白的话,这个修饰语应该是什么?(提示:可借用某个流行歌曲名)
答案:1、①表现的是樱子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想为男友分担忧愁的心理:一把伞,不能两人同时去寄信,既如此,我去为他——我的所爱寄信去吧!
②表现的是“我”自责、痛苦的心理:就因为只有一把伞,才让樱子送了命。
2、涉及到了文章的主旨——“我”的感情的核心成分。蝴蝶指樱子 樱子虽然去了,但她却永远留在我心中,她的人,她的情,成了我永远的怀念。
3、“虽然是春天,好像是深秋了”,似是写景,实则是刻画“我”的心理:樱子去了,是因而去的,这种凄惨的场面令人心痛不已,自然界虽为春天,而我心里却已是潇飒的秋天。
4、名为考查修饰语,实际上还是在考查学生对“我”的情感把握的准确程度,答案示例:“心雨”、无声的雨等
第三讲 理解词意 紧扣语境
考 点: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知识要点:词语的运用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词语在词典中的义项大多不止一个,词语在运用中的灵活性还不止于此,语言环境甚至可能赋予它词典中没有的含义。所以,判断某个词的用法必须以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为依据。
考试说明: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某个词的含义。
2、根据要求,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选用合适的词表情达意。 3、能对某个词的运用进行或好或差的评价。
跑 过 冬天
——写在女儿成人之际
还记得你5岁那年的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跑步。
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
冬日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毛线帽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出了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流动。
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
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抗争,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要拿健康做人生的抵押,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或许,你会陷入贫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节俭是永远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
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重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的人。
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地前行。在情感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相貌与生俱来,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人都看着你美丽。支撑青春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
衣着要整洁协调。如果有钱,可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
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时间和金钱,尽一切人生之责。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
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
1.“跑过冬天”这一说法很形象。从全文看,这里的“冬天”一是指 ;二是指 ;“跑过冬天”意思是 。
2.这是一封父亲“写在女儿成人之际”的信,却在开头连用三个段落回忆女儿5岁时晨跑的情形,这是为什么?
3.“即将接受成年洗礼”中的“洗礼”词,在文中应作何理解?设想一下,你将来成年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方面的“洗礼”?
4.在文章中,作者对“人生”是怎么看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阐释。你能换一种比方吗?
5.“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6.作者在文中连用四个以“或许,你会”开头的段落,对即将成年的女儿进行告诫。这里的“或许”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7.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上帝只救自救的人”的含义?
8.将来的你也会为人父、为人母,那么将来的你想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字数不限)
答案:1、现实的冬天;人生的磨难
2、以特写的画面唤起女儿对幼年生活的亲切回忆,点题,为下文说理作铺垫,意在让女儿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战胜苦难。
3、“洗礼”一词喻指成年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苦难的磨练和考验,可能会遇到挫折与失败,孤独与彷徨等等。
4、作者把人生比作一颗流星,即使划过夜空,转瞬即逝,也要留下一道亮光,照亮世间;作者还将人生比作昙花一现或雨后彩虹,言之有理即可。
5、生命刚开始的时候,人都是赤条条来到世上,彼此都一样;但进入社会以后,各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每个人所经历的“冬天”也会各具特性。
6、不能去掉。因为这些都只是作者的设,并不一定就会遇到,若去掉就显得绝对化。
7、人生的成功、得意本来就不是救世主的恩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跌到了,爬起来,失败了,不放弃,振作起来,继续努力,不断奋斗,就会成功。
第四讲 理顺结构 左右逢缘
考 点: 理解句子内部的结构,领会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一篇文章也好,一个文段也好,都有其结构方式,有其内容组合形式。段落之间、句子之间,或者按内容的主次关系组合,或者按时间的逐步推移来组合,或者按空间的合理转换来组合,或者按情节的发展来组合,或者按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组合…
知识要点:和词语一样,句子的含义虽然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却有着与语言环境密切相关的灵活性,同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说,在不同的话语场合说,在不同的情势下说,用不同的语气和感情说,其含义大有区别,甚至完全相反。
考试说明: 1、能判断某个句子用在某种语言环境下是否恰当,并能改正; 2、能用合适的语言作准确诠释、能对精彩句子作一点赏析。3、理解句式特点,根据语境和语义提示写出合适的句子,根据提示仿写出合适的句子。
《坦然看生活》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虚叹。活着真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那些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这老伯可说是这小城里生活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忽然想起来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便是对“坦然”作了最好的诠释?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伟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
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1、请给"感喟"、"绾结" 分别找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
2、本文语句优美,寓意深刻,很多句子一定撩起了你的思绪,你将把哪句录入你的摘抄本呢?并简要说明理由。(说明:先写出佳句,后进行赏析或写感想。)
3、"钓鱼者"忙了一天却鱼篓空空,不但不沮丧,相反还说"钓到了一大篓快乐",使得我们不难想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请你仿《醉翁亭记》中的一句名句概括第"⑺"段的内容。
4、文中 "钓鱼者"、"纺织女"、"清洁工"都有一个共性,这个共性是什么?如果你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答案:1、"感喟"-- 感叹、感慨等 ; "绾结" 总结、概括
2、先写出佳句,在分析鉴赏。
3、 钓鱼之意不在鱼在于钓鱼之乐也。(说明:句式与原句相同,句意与本段相符即可。)
4、 面对常人看来属"失意"的事,他们都能坦然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