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语文古文题目,高考语文古文题

tamoadmin 2024-07-31 人已围观

简介1.语文高考古文题 求解答2.语文历年高考文言文3.高中文言文默写前后句4.2002年语文高考题的古文题有关“李将军”的...5.高中文言文考试时的步骤6.历届天津高考文言文7.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8.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题的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是难度极大文学色彩浓郁的常见题型,下面我为大家集锦一些关于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一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题型 1.句

1.语文高考古文题 求解答

2.语文历年高考文言文

3.高中文言文默写前后句

4.2002年语文高考题的古文题有关“李将军”的...

5.高中文言文考试时的步骤

6.历届天津高考文言文

7.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8.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题的技巧

高考语文古文题目,高考语文古文题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是难度极大文学色彩浓郁的常见题型,下面我为大家集锦一些关于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一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题型

1.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2.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答题要点:

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示例:问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诗中二、 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答:①第二联中的“片云”.以远浮天边,喻诗人漂泊他乡;永夜的“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秋风”是实景。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

3.形象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要点: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示例:问: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

[答]拟人表现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4.语言特色型题

设题方式:

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解题提示: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因此要学会运用本编“一(二)古代诗词的语言”中所介绍的答题用语。

答题要求:

①用一两点或一二句式,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请分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这首诗的语言持色。

[答]此诗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词,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人肠”抒了离情又不直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

二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模式

1.分析意境型模式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语文高考古文题 求解答

1. 求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阅读理解答题时候的格式,比如什么样的问题

高考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归纳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

2. 如何复习高考时有关古文的阅读理解

1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因为在高考里,有些文言知识其实跟我们以前课本里学过的有联系。

这一点很重要..2.查阅工具书.做文言的阅读,不查工具书是不能进步的。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

通常在一篇文言的阅读下面都有一些提示或者说是注释,别小看那些,那些有时在你做的时候用处很大。总之。

要想在高考里把这一版块的内容做好,你平时的积累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平时多背诵,你的文言阅读功底一定提高。

3.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有哪些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没有固定模式,只能多读多练。

1,理解文章内容(选择题),只要能读懂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及写作手法就能回答。2,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要熟练掌握名与字,年号,庙号,谥号,官署名称,官职名称,官职升降专用词,习俗专用词就可作答。

3,断句(选择题),只要会分析句子成分,此题不成问题。4,句子翻译,要找准句中的限定词,如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用法,通字,偏义复词,同义复词,特殊句式及文言虚词等。

同时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相同的词,这是文言文翻译最容易出错的。

4.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描写(记叙)了。。阐述了作者。。.观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修辞方法:XX修辞,写出各种修辞的的作用,老师都会讲的

环境,心理,细节描写的作用: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推动情节发展。

6)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5. 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

09高考文本类阅读题解析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彩色的荒漠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油公路。

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

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

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

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

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的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7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

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

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可以达到60℃—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

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

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

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

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

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

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

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

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答: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解析:(一)第一问筛选整合信息,答题策略:■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 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 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 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二)第二问考查行文思路结构,注意,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解题提示: 答“用意”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15.(4分) (1)我喜欢这。

6.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有哪些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精品中小学资料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享 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审题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答题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

语文历年高考文言文

你好!没有题目呢,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

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待遇是古今异义吗?

高中文言文默写前后句

1. 请问高考语文的重点古文是哪几篇

高考当中重要的古文并不能肯定的说是乃几篇,

高考有时往往考的就是不重要或者人们没重视的东西,

我只是建议哈有这些古文你可以多看看,

古文 (9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 《荀子》

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师说 韩愈

阿房宫赋 杜牧

六国论 苏洵

前赤壁赋 苏轼

诗词曲 (28篇)

氓 《诗经》

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道夫先路也”) 屈原

孔雀东南飞(并序)(节选:从“鸡鸣外欲曙”到“二情同依依”,从“府吏闻此变”“到千万不复全”)

汉乐府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山居秋暝 王维

蜀道难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将进酒 李白

蜀相 杜甫

登高 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石头城 刘禹锡

琵琶行(节选:从“寻声暗问弹者谁”到“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 李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牧

锦瑟 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

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长亭送别(节选: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2. 语文高考考哪些古文

什么叫范围啊? 背诵还是古文啊?如果是古文的话,有规律的。

第一篇着重是人物叙事,基本上都是说这个人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啊、智慧啊之类的。考题上看,字词的解释、翻译句子、虚词的判断都是必考的。

第二篇着重议论哲理的。什么游啊,什么记啊,还是挺多的。

这个注重的是全文的理解,主旨的把握。题目是一些语境的理解啊,主旨的理解之类的,所以难度较高。

========================================================= 如果是背诵的范围的话: 1、吴均《与朱元思书》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一课) 2、韩愈《师说》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4、陶渊明《饮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5、苏询《六国论》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6、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学期第二十六课)(2)新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歌与古文篇、段: 1、陆游《诉衷情》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秋瑾《鹧鸪天》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5、王维《汉江临泛》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7、杜甫《旅夜书怀》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10、《长歌行》(汉乐府)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1、刘桢《赠从弟》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2、祖咏《望蓟门》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3、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4、李贺《致酒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5、王令《暑旱苦而热》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7、张九龄《望月怀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8、李白《把酒问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9、黄庭坚《登快阁》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0、陆游《关山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2、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3、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4、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6、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7、朱熹《偶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8、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9、王维《终南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0、李白《独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2、左思《咏史》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3、张九龄《感遇》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4、林逋《山园小梅》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6、杜甫《登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7、李商隐《安定城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8、《论语》七则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八课) 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0、荀况《劝学》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1、《学记》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42、屈原《国殇》 (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3、贾谊《过秦论》最后三段中的关键句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44、郦道元《江水·三峡》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学期第三十一课) 46、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十七课) 47、苏轼《石钟山记》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8、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第一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七课) 49、欧阳修《伶官传序》最后一段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一课) 50、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1、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2、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八课) 53、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末二段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二课) 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八课) 55、龚自珍《病梅馆记》第一段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三课) 56、《郑板桥题画三则》第二则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四课) 57、《志未酬》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九课) 58、《长亭送别》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学期第四十四课)(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 1、曹操《观沧海》 2、陶渊明《饮酒》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白居易《琵琶行》 5、陶渊明《归园田居》 6、陶渊明《读》 7、吴均《与朱元思书》 8、韩愈《师说》 9、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第四段) 10、苏洵《六国论》 11、归有光《项脊轩记》(。

3.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语文都涉及到那些古文了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

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了。父亲叫康再遇,跟太祖打李筠,友死在战场上。

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裔代替了父亲的职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

不久又作代州,又做深州刺史,还做过凉州观察使。后来真宗即位,把康保裔诏回朝内,因为母亲年老需要勤加奉养,哪上等的尊酒茶米赐给他。

皇帝下诏书嘉奖了康保裔,又让他去做了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精锐的士兵参与战斗,恰逢傍晚,同契丹人约定第二天早晨打一仗。

但第二天一早,契丹人就把他们重重包围,手下劝康保裔换掉盔甲骑马突围逃跑,康保裔说:“面临大难不能苟且偷生。”于是就决战。

打了两天,杀死了不少契丹人,地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后弹尽粮绝,援兵却迟迟不来,所以战死了。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一听到康保裔战死了震惊难过,皇帝两天不上朝,追赠康保裔为侍中。

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奉旨谢恩说:“父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给我们,我们就感到侥幸了,我们蒙受了超出一般的恩惠啊!”说完就流泪哭得爬不起来了。

皇帝悲伤地说:“你爹是为国家而死的,封赏,当然要厚重。”然后皇帝对左右的大臣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也战死了,他们祖辈都有忠心,绝对值得褒奖。”

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知礼节,好结交宾朋,擅长骑马射箭,箭无虚发,射飞鸟走兽没有不射中的。曾经手握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

康保裔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战伤。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皇帝知道后,就重重赏赐他。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却迟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分别领兵策应,遇到契丹兵交战,康保裔被敌人包围,李重贵与张凝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到寅时全力作战,才把敌人击退。

当时各个将领都损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贵与张凝回到军屯,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4.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背篇目

我只有江苏省的(各个省应该差不了太多吧……)

苏教版

2012江苏《考试说明》规定背诵篇目

1 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2 师说

3 赤壁赋

4 阿房宫赋

5 念奴娇·赤壁怀古

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

8 蜀道难

9 登高

10 琵琶行

11 锦瑟

12 虞美人

13 逍遥游

14 氓

以上是高中部分

还有初中部分要的话说一声

一般江苏省高考是8句默写,4、5句高中部分的,2、3句初中部分的,还有1、2句课外名句要自己积累

哎~也有极少情况出现像今年江苏高考这样,没有课外名句……

希望能有帮助

5. 有哪些高考必背的文言文

1.《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2.《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定风波》 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9.《滕王阁序》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yá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

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0.《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ān)。郯(tán)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pá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àn)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yí)之。

2002年语文高考题的古文题有关“李将军”的...

1. 急~~~~~~~

一 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荀子?劝学》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二 庄子《逍遥游》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4.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6.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7.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四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 赤壁赋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六《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七 离骚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7.“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八 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 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如麻。 九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 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十一 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十二 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三 念奴娇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十四 永遇乐(辛弃疾)千古江。

2. 高中文言文默写 填空1句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3. 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默写重点句

一.《高考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一)古文(10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荀子》《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 谊 《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 《陈情表》李密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前赤壁赋》苏轼 (二)诗词曲(25首) 《氓》《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原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 《山居秋暝》王维 《蜀道难》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将进酒》李白 《蜀相》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李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扬州慢》姜夔 《长亭送别》 王实甫 二.默写指导:古诗文默写都在考卷的第一卷,考查等级为D级,从去年全国各地高考默写考查分析,考查形式一般都是二选一,考查内容之一为高中课本上要求背诵篇目,之二为课外常见名言名句,评分标准对书写规范要求都比较严格,都为错一字即扣该句的所有分数,但值得注意的是06年高考默写的考法出自一段话,要求默写连贯的几句,而不是上下句。

这种考查对那些层次低一点的学生难度明显较大,也要求在复习中必须落实默写每一段话、每一个字。因此,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以高中课本为主,抓住重点,切忌狂轰乱炸。

近年高考默写从考生文化积累的要求出发,适当放开了一点,考了一句课外的内容,但因为默写题仍为选做题,所以默对了《大纲》规定的课内名句就可得满分。据此,2007的复习仍应把重点放在训练和巩固课内40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上。

要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原则,切不可主次不分,主客颠倒。2.以书写准确为突破,抓好篇章段落的背诵,切忌蜻蜓点水,似是而非。

高考默写考查的新趋势就是注重篇目段落的考查,有些同学在复习时有投机取巧的心理,所以往往注重重点句子的背诵而忽视段落篇章的备考,丢掉了非智力因素的分数,殊为可惜。2007年的备考要强化“篇章段落”意识,做到心中有篇,目中有段。

《大纲》对40篇古诗文大多要求全篇背诵,只有少数如《离骚》、《劝学》、《屈原列传》、《滕王阁序》作片断要求。对此,要确保段段落实,篇篇过关。

检查背诵时可多做“接龙”训练,同学出上文自己接下文,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以加强记忆。高考考查形式是默写,这就要求除了熟练背诵外还必须准确书写,所以在背诵过程中最好取边背边写的方法,当然了,也不一定一字不拉的书写,而是书写在背诵过程中自己不太有把握的字,这样可以确保背诵后可以得到满分。

3.以零星时间为主,做到常记常新,切忌一劳永逸。4份已经到了高考复习的最紧张的时期,各科的作业量都比较大,大多数同学恨不得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这个时候背诵似乎就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但从记忆规律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是瞬时记忆或者短时记忆,越到后期对背诵的陌生程度就越深,所以从四月底到高考前,有必要花一些时间重温一下背诵篇目。具体办法是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或者上学路上的时间化整为零,每天熟诵一篇,高考前完成所有篇目的巩固,高考时才会成竹在胸,轻松应对。

4.适当延伸拓展,熟悉《大纲》外重要名句,切忌喧宾夺主。大纲没有规定背诵,但是高中课文内的重要名句可选背。

如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在高中教材中,应成为首选名句。课本中没有选入的名言警句可筛选背诵。

像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可记一记,但不能多,也不能花过多时间。

4. 求高考默写常考的重要文言文句子

现在这类题目一般是这样命题了。

刚好手头有个资料,传给你。(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8.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学习的作用时,用了五个比喻,最后推出结论:,。

9.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0.荀子在《劝学》中如是说道:“,。”

以“金石”为喻,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11.韩愈通过鲜明的对比,批驳当时流俗耻于从师的错误风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2.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揭示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君子最终却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的名句是“,”。13.荀子《劝学》中“,。”

两句直接表明了君子广泛学习并经常反思的意义。14.在《劝学》中,荀子首先谈到学习的意义,一番论证后,用“故”引出“,。”

两个比喻,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知明而行无过”。(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10.《逍遥游》中,庄子认为“,”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11.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12.《逍遥游》中作者用“,”,具体描绘了鹏徙南冥时的壮观场面。

13.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其原因是他能够“,”。14.《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三)《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6.《师说》中提到,士大夫之族嘲笑“曰师曰弟子云者”的理由是:“,”7.在《师说》中体现“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思想的诗句是:,。8.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9.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事学习的两句是“,”。10.《师说》中,韩愈指出“,”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11.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两句,交代了其中的原因。1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认为,那些年相若、道相似的人是不应该互相为师的,原因很简单,“,“。

13.在《师说》中用“,”从对立面来说明“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的。14.在《师说》中,韩愈说,古代圣人喜欢从师学习,而现代众人耻学于师,后果就是“,”。

(四)《阿房宫赋》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这句千古名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

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6.用倒置式的暗喻。

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

5. 求高一必修一文言文重点默写句子

如果说课文有重点,那就是包括在高考14篇当中的古诗文,如《劝学》《琵琶行》《蜀道难》《师说》以及《登高》《锦瑟》,尤其那几篇古文,必须全部背下。

再说你所说的“重点句子”,我要告诉你的是:没有重点句子。这也就是说,文章中的任何一句,又都是重点句子。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觉得《琵琶行》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重点,可是考试的时候,一般却不考它,而是考它周围的在我们看来并不重要的句子。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全背下来为好。

如果急用的话,可以从网上搜索课文的原文,随便找几句,用横线代替文字,让别人填写。十分钟你自己就能搞定的。

6. 求高中所有会考到的名句默写(文言文和古诗的)

高中语文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精选题集

第一部分 古文(共10篇)

一、《劝学》 《荀子》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1、群臣吏民,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屈原列传》 司马迁

1、,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未尝不呼父母也。

2、,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3、, ,靡不毕见。

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

5、其志洁, ;其行廉, 。

6、,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四、《陈情表》 李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3、,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五、《滕王阁序》 王勃

1、,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

2、,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4、,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六、《师说》 韩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3、爱其子, ; ,惑矣。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七、《阿房宫赋》 杜牧

1、,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八、《六国论》 苏洵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破灭之道也。

2、悲夫!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

3、, ,是又在六国下矣。

九、《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1、既其出, , 。

2、于是余有叹焉, ,往往有得, 。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4、然力足以至焉,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十、《赤壁赋》 苏轼

1、,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

4、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

7. 求高中语文会考默写经常出现的句子

1.古诗文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

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

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 古诗文填空。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2)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论语·为政》) (5)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古诗文填空。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其蔑视权贵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而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古诗文填空。

(1)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_____________,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5.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涉江芙蓉》) (2)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通过宣传教化来实行王道的几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高中文言文考试时的步骤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①。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②。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③,用善骑射④,杀首虏多⑤,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⑥,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⑦。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⑧,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⑨!”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⑩。吴楚军时(11),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12),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13)。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14)。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①李信逐得燕太子丹事,见卷八十六《刺客列传》。②受:学习。③良家子:家世清白人家的子弟。汉朝军队的来源有两种,一种即所谓“良家子”,另一种是罪犯和贫民等。④用:由于,因为。⑤杀首:斩杀敌人首级。虏:俘虏。⑥从弟:堂弟。⑦秩:俸禄的等级。⑧冲陷:冲锋陷阵。折关:抵御、拦阻。指抵挡敌人。⑨万户侯:有万户封邑的侯爵。⑩徙:调任。(11)吴楚军时:指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起兵叛乱。其事详见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12)亚夫:即周亚夫。(13)“以梁王”至“赏不行”:李广作战立功之地在梁国境内,所以梁王封他为将军并授给将军印。这种做法违反汉朝廷的法令,因而李广还朝后,朝廷认为他功不抵过,不予封赏。(14)这里的“徙上郡”与上文“徙为上郡太守”重复,文字可能有误。对此,各家说法不同,不详述。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②,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③。”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④,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⑤,皆惊,上山陈⑥。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⑦,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⑧,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⑨。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⑩,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①中贵人:宫中受宠的人,指宦官。勒:受约束。②将:率领。骑:骑兵。纵:放马驰骋。③射雕者:射雕的能手。雕,猛禽,飞翔力极强而且迅猛,能射雕的人必有很高的射箭本领。④亡:通“无”。⑤诱骑:诱敌的骑兵。⑥陈:同“阵”。摆开阵势。⑦所:表示大约的数目。“二里所”即二里左右。⑧护:监护。⑨纵马卧:把马放开,随意躺下。⑩平旦:清晨,天刚亮。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①,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②,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③。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④,就善水草屯,舍止,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⑤,莫府省约文书籍事⑥,然亦远斥侯⑦,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⑧,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⑨,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⑩,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11),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12)。为人廉,谨于文法(13)。

①未央:即未央宫,西汉宫殿名,当时为皇帝所居。②长乐:即长乐宫,西汉宫殿名,当时为太后所居。③将军屯:掌管军队的驻防。④部伍:指军队的编制。行阵:行列、阵势。⑤刀斗:即刁斗。铜制的军用锅,白天用它做饭,夜里敲它巡更。⑥莫府:即“幕府”,莫,通“幕”。古代军队出征驻屯时,将帅的办公机构设在大帐幕中,称为“幕府”。省约:简化。籍:考勤或记载功过之类的簿册。⑦斥侯:侦察了望的士兵。“远斥侯”,远远地布置侦察哨。另一种解释,到远离侦察了望所及的地方。⑧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将军率领的军队,下有部,部下有曲,曲下有屯。行伍:古代军的基层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营陈:即“营阵”,营地和军队的阵势。⑨治:办理,处理。至明:直到天明。也可解为非常明白,毫不含糊。⑩卒:通“猝”,突然。(11)佚:通“逸”,安逸,安闲。(12数:屡次。(13)文法:朝廷制定的条文法令。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①。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②。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③。”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④。行十余里,广详死⑤,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⑥,广暂腾而上胡儿马⑦,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⑧。吏当广所失亡多⑨,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⑩。

①领属:受统领节制。护军将军:即韩安国。②韩安国率军埋伏在马邑附近,设计诱骗单于,但被单于发觉,匈奴兵退去,所以汉军无功。其事详见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③致:送。④络:用绳子编结的网兜。盛:放,装。⑤详:通“佯”。装。⑥睨:斜视。⑦暂:骤然。⑧下:交付。吏:指执法的官吏。⑨当:判断,判决。⑩赎:古代罪犯交纳财物可减免型罚,称为“赎罪”或“赎刑”。庶人:平民。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②。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③,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④,后韩将军徙右北平⑤。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⑥,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⑦,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⑧,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⑨,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⑩,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11)。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12),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13),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14),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①颍阴侯孙:指颍阴侯灌婴之孙灌强。屏野:退隐田野。屏:隐居。②呵:大声喝斥。③居无何:过了不久。④韩将军(安国)兵败事,详见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⑤有的版本此句下有“死”字。⑥镞:箭头。⑦辄:总是,就。麾下:部下。⑧为二千石:做年俸二千石这一级的官。汉代的郡守、郎中令等都属于这个等级。⑨猿臂:传说有一种通臂猿,左右两臂在肩部相通,可自由伸缩。这里是形容李广的两臂像猿那样长而且灵活。⑩讷口:说话迟钝,口拙。(11)阔狭:指上句所说在地上画的军阵图中,有的行列宽,有的行列窄。这句的意思是,比赛射军阵图,射中窄的行列为胜,射中宽的行列及不中都为负,负者罚酒。(12)乏绝:指缺水断粮。(13)急:逼近。(14)用此:因此。

居顷之,石建卒①,于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元朔六年②,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③,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④。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⑤。”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⑥,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⑦,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⑧,杀数人,胡虏益解⑨。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⑩,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11),无赏。

①石建:当时任郎中令。②元朔:汉武帝的第三个年号,共六年(前128-前123)。③首虏率:斩杀敌人首级和俘获敌人的数量规定。汉朝制度,凡达到规定数量的即可封侯。④异道:走不同的路。⑤易与:容易对付。与:打交道。⑥圜陈:圆形的兵阵。圜:通“圆”。⑦持满:把弓拉满。⑧大黄:弩弓名,用兽角制成,色黄,体大,是当时射程最远的武器。裨(pí,皮)将:副将。⑨益:逐渐。解:散开。⑩罢:通“疲”。疲惫。(11)军功自如:指功过相当。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①,从大将军击右贤王②,有功中率③,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④,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⑤,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⑥?”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⑦,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①元朔五年:前124年。②大将军:指卫青。③率:即上文的“首虏率”,见前注。④元狩:汉武帝的第四个年号,共六年(前122-前127)。⑤望气:古代通过观察星象或气象来占卜吉凶的迷信活动。⑥恨:悔恨。⑦羌: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①,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②,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③,出东道。东道少回远④,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⑤。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⑥,今乃一得当单于⑦,臣愿居前,先死单于⑧。”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⑨,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⑩,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11),曰:“急诣部(12),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13),意甚愠怒而就部(14),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15)。军亡导(16),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17),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18),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19)。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20)。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①骠骑将军:即霍去病。②走:追逐。③右将军:名赵食其。④少:稍。回:迂迵。⑤屯行:并队行进。屯:聚集。⑥结发:即束发。古代男子到十五岁即可束发。这里的意思是指少年或年轻之时。⑦当:面对,对敌。⑧死:死战。⑨数奇:命运不好。数,命运;奇,单数。古代占卜以得偶为吉,奇为不吉。⑩公孙敖:原为合骑侯,后因罪当斩,赎为庶人,所以说“新失侯”。他曾救过卫青的性命,所以卫青想给他立功的机会而排挤李广。其事迹详见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11)长史:官名,这里指大将军的秘书。封书:写好公文加封。(12)诣:到……去。(13)谢:辞别。(14)愠:怨恨。(15)食其:即赵食其。(16)导:向导。(17)绝:渡过,横穿。幕(mò,末):通“漠”,沙漠。(18)糒(bèi,备):干饭。醪:浊酒。(19)曲折:委曲详细的情况。(20)对簿:按簿册上的记载对质,即受审。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①。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②。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①引刀:拔刀。自刭:自刎。②士大夫:这里指军中的将士。

广子三人,日当户、椒、敢,为郎。天子与韩嫣戏,嫣少不逊①,当户击嫣,嫣走。于是天子以为勇。当户早死,拜椒为代郡太守,皆先广死。当户有遗腹子名陵。广死军时,敢从骠骑将军。广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园壖地②,当下吏治,蔡亦自杀,不对狱③,国除。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④,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⑤。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⑥,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⑦,爱幸,敢男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李氏陵迟衰微矣⑧。

①不逊:不礼貌,放肆。②坐:因犯……罪。孝景园:景帝的陵园。壖地:陵前神道(直通陵墓的大道)外边的空地。③对狱:和狱吏对质,即受审。④恨其父:使其父饮恨自杀。有人认为“恨”通“很”,违拗、不听从的意思。⑤匿讳:隐瞒。⑥有亲:指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⑦中人:指侍妾。⑧陵迟:衰落,败落。

李陵既壮①,选为建章监②,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③。

数岁,天汉二年秋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⑤,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⑥。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⑦,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⑧,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⑨。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⑩。

①从这句开始到“太史公曰”之前,古今学者多认为是后人所续,不是司马迁手笔。②选:量才授官。③屯卫:驻军防卫。④天汉:汉武帝的第八个年号,共四年(前100-前)。⑤祁连天山:即祁连山。⑥专走贰师:专来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⑦引:退。⑧遮狭绝道:遮:拦挡;狭:指狭窄的山谷;绝:断绝:道:指李陵军队的归路。⑨族:灭门,诛灭全族。这里指杀其全家。⑩居门下者:在门下为宾客。

太史公曰:《传》曰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②,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③”。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①传:汉朝人称《诗》《书》《易》《礼》《春秋》为经,解说经书的著作都称为“传”。这里的传是指《论语》。因《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不是孔子亲笔著述,所以也称为传。②悛悛:老实厚道的样子。③蹊:小路。

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力作,这篇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在人物传记方面的杰出才能。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是司马迁最擅长的方法之一,在本文中作者就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如写他以百骑机智地吓退匈奴数千骑,受伤被俘而能飞身夺马逃脱,率四千人被敌军四万人围困,仍能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等等。通过这几个惊险的战斗故事,突出表现了李广的智勇双全。尤其是对李广的善射,作者更是不厌其详地精心描写,如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等。这些精彩的片断犹如一个个特写镜头,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丰。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往往笔端含情,在这篇《李将军列传》中更是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作者的这些感情又主要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如写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但却能封侯拜相;写卫青徇私情而排挤李广。在这两段文字中我们都可感受到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情。李广愤而自杀的消息传出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写全军与百姓的悲哭,自然也包含了作者个人的悲痛,我们可以想象,太史公写到此处时一定也是眼含热泪的。

此外,如侧面衬托,反面对比,剪裁之精当,结构之起伏以及语言之精炼流畅、生动传神等等,都是这篇传记文学杰作的突出特点。

随着这篇杰作的问世,李广的英雄形象也就渐渐铭刻在人们的心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脍炙人口的唐诗佳句就生动地表达了后人对这位一代名将的景慕赞佩之情。

历届天津高考文言文

1. 高中文言文考试的做题步骤

第一:先看题目

第二:大致的翻译文章

第三:一般题目的第一二问都是判断加点字的解释,除去错误的后剩下的都可以被自己所用,带入文章逐字翻译

第四:翻译句子先逐字翻译考虑其是否是特殊句式,注意翻译时的调理(当然,我们老师说过抓住关键字,老师改分就是看关键字,所以关键字必须要翻译清楚,直译不要意译)

第五:关于文章内容分析的,先看选项,先选出可以确定,最好在上面做下修改痕迹,再通览全文,进行最终确定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平时训练啦,我每次文言文都是抱着古汉语字典的,一有不熟的就查,然后再文章上作注释,不知道这个方法不知道是不是用你,仅供参考

2. 高中文言文答题步骤

一、以题解文

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二、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三、以注解文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对于琅阝王邪 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原因是(什么)。”“这实际上考查学生以事解文的能力。”

四、以理解文。

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解事理。例如1994年“以给供养”一句中“给”,到底讲成“给以”还是“使……丰足?”似乎都可以。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丰足”。因为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竭身运力”就是不满足于一般的供养,而要“使之丰足”。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译法,是“在家奉养母亲,”还是“扶助母亲理家”?抛开词义的规定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扶助母亲理家”。因为这“理家”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

高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作为高考,面对的当然是具有这样能力的高中毕业生了。

3. 高中文言文题目在考试中的小技巧,经验,过程,以及大概一题所花时间

1、网上找一下,输入关键词,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 文言文虚词推断技巧

2文言文一共30多分,语文考试拟题一般这样计算,一分钟解答一分的题目,比如:你这道题3分,一般花3分钟,做文言文一般花30分钟左右的,当然各人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3、翻译方法

1.对译。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多)音节词。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够发现千里马。句中的“世”可译为“世上”。

2.替换。把古代词换成构词成分完全不同的现代词。例如上例中的“有”,可译为“发现”。至于有些意思含蓄深奥的句子,虽然把其中的古代词换成了现代词,但仍不能表达清楚时,就只好意译了。例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中的“为刎颈之交”,若直译为“成为割脖子的朋友”,那会使人感动莫名其妙,因此必须意译为“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等才能表达清楚。

3.保留。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人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职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等)可保留不译。例如前边例子中的古今通用的词“有”“然后”、人物名“伯乐”“千里马”就不必译了。

4. 高一语文考试时阅读题答题步骤

一、答题步骤和要求:

1. 读懂题目,逐字逐句去看,一定要理解题目。

2. 找出题干中的核心信息,也就是关键词(答题的重要词语)。

3. 根据关键词,迅速(粗略去看文章)从文中找到阅读区域(某段或者某句话)。

4. 从阅读区域内找出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

5. 提取所有相关信息,不要遗漏。

6. 检查是否找全了答案(还是根据关键词进行核对)。

7. 认真书写答案,但要注意分点答题,即分成①②③④⑤等答题,而且用竖直并列形式书写,决不能一个接一个连在一起,更不能一股脑不分点笼统地去答,否则,会被扣分。

二、阅读考点及答法:

现代文

注意(一):现代文的考试已经不再考课文中的内容,所以平时要加强课外阅读,要尽可能多阅读,如《读者》、《中华活页文选》、《读写月报》、《中学生阅读》等,阅读时要带着问题去思考,怎样思考和做题呢?词语、句子、段落三大块(见下面)。

一、考词语

题型:

1.(说明文中)请你说说下面一句话中加点词(确数或概数)的表达效果(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记叙文或散文中)请你说说顺理成章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请你写出文中“某某”(词语)的意思。

答案:

使用了确数“某某”或概数“某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凝练、简洁。

(动词或形容词)(运用比喻、拟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栩栩如生,让读者觉得如在眼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领起下文,承上启下。

点明主旨,突出中心。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二、考句子

题型:

1. 简要分析上文第三段中划线句子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2. 上文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 文中最后一句话在你看来有什么特点?

4. 你对文中哪句话最感兴趣,请摘抄下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

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如: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语句生动形象,让读者觉得好像就在眼前,栩栩如生,很传神。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某某”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和性格特点,把“某某”写的活灵活现,生动可爱。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语句如长江之水,一泻而下,气势磅礴,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具有音乐美。

运用对偶(或骈文)的修辞手法,句式整散结合,富有表现力 如:“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该句句式整齐,基本对称,用整散结合的方法,极富有表现力。

引用古诗,恰到好处,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入手,如:

运用了肖像(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脸部(或衣物穿着打扮)进行细致的描写,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如在眼前。

运用神态描写,把人物高兴(或兴奋悲伤愤激沮丧等)的神情细致地描绘了出来,非常传神逼真,令读者感动。

运用自然景物描写,以动写静,把静态的景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体现景物的美,令人赞叹。

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物言志(情),表面上是表达了作者对“物”的喜爱,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对某一种(个或类)“人”的喜爱或赞美之情。

运用对比烘托(衬托)的手法,情感鲜明、炽热,进一步突出作者对“某某”的喜爱(或偏爱、憎恶、痛恨)之情。

3.从文章结构的角度入手,如:

该句的前半句紧接上文,下半句引领下文,在全文(段)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文章结构鲜明,层次清晰分明,起了很好的过渡的作用。

这一句在本文(段)中起领起下文的作用,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展开叙述(论述)的。

这一句在本文(段)中起总结全文(段)的作用,画龙点睛,收束全篇。

4.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入手,如:

(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这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深化了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常在某一段的开头或结尾),这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它概括了本段的主要的内容,有助于读者迅速地理解本段内容。

5.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一直都非常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该阅读最后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要仔细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

1、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 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

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先把高考常考的120实词18虚词的意思用法先掌握起来.

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1. 求历年天津市中考文言文题

这里是06、07、09、10的题,答案在每一年的后面,我很抱歉没能找全2010年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回答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阅读文言文,回答14~16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①志:志趣、心意。

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

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译文: 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分)答案9.A 10.B 11.C14.(1)擅长 (2)好 (2分。每空1分)15.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2分。意思对即可)1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2009年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10.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1.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 *** 部分。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6题。

楚庄王欲伐陈,。

2. 2017天津高考语文背诵篇目有哪些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3.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值的判定及答题套路有哪些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15分)[文言文阅读] 8~12,单选 四、(21分) 13题,文言文翻译,8分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语序句式断句法例子 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2、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4. 2007年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

传闻不可以不考察,由于多次流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大了。这是愚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了如果能仔细考察,就有好处;听到了如果不仔细考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了解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了解了孙叔敖,并仔细考察了他们,因此国家在诸侯中称霸。吴王从太宰嚭那里了解越王勾践,智伯从张武那里了解赵襄子,没有考察(就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也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必须仔细选择,对于人都必须按照情理来检验。鲁哀公向孔子询问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把音乐传授给天下老百姓并教化他们,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任用了他,舜把他任命为乐正。夔于是确定了六律,使五声谐和,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让音律调和,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因而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这件事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谈论这件事,以至传播这件事到了宋君那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询问这件事,姓丁的答道,“(额外)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从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获取见闻,不如没有见闻。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形相似。”到了晋国探问这件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乎错误却是正确的,有很多似乎正确却是错误的。是非的界限,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既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做到慎重呢?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考察听到的传闻,就可以了解真实的情况了。

5. 求历年天津市中考文言文题

这里是06、07、09、10的题,答案在每一年的后面,我很抱歉没能找全2010年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回答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阅读文言文,回答14~16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①志:志趣、心意。

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

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译文: 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分)答案9.A 10.B 11.C14.(1)擅长 (2)好 (2分。每空1分)15.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2分。意思对即可)1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2009年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10.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1.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 *** 部分。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

6. 天津语文高考重点背诵诗句

分给我吧: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7.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 19.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 22.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风飘荷叶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

7. 天津高考语文的各题类型及其分值

根据2013年天津高考试卷 可以分析出有七道大题第一大题 为选择题 包括 拼音 错别字选择 近义词辨析填入句子 病句 和 标点符号正确性 5道选择题 共15分第二大题 给一篇文章 ,回答3道选择题,共9分第三大题 文言文 4道选择题 共12分第四大题 文言文翻译 共8分 和 8分古诗鉴赏类 和5分默写第五大题 阅读题 共21分 第六大题 语言综合运用 12分 第七大题 作文 60分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扬海零为您答疑解惑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记得纳,手机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纳本题后另发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祝学习进步。

8. 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使用全国卷吗

卷12015年以前使用省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2015年增加使用省份:江西(语文数学英语)、山东(英语)2016年增加省份:湖南(语文数学英语综合)、湖北(语文数学英语)、广东、陕西(英语、数学)、福建、安徽、山东(综合)2018年高考增加使用新课标一卷省份:山东(语文,数学)卷2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辽宁(综合)海南(语文数学英语)2015年增加省份:辽宁(语文数学英语)卷3在2015年甲卷(全国Ⅱ卷)、乙卷(全国Ⅰ卷)的基础上,新增丙卷(全国Ⅲ卷)。

丙卷与甲卷(全国II卷)在试卷结构上相同、难度相当。2016年,重庆和四川、广西、陕西考生将使用丙卷。

其他省份还保持原来的甲卷(全国II卷)与乙卷(全国I卷)使用情况不变。其中,重庆、广西、陕西所有科目均用全国新课标卷Ⅲ,四川仅限语文科目使用全国新课标卷Ⅲ。

(2016年)。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题的技巧

语文里可能一些学生除了 作文 后就头疼文言文,毕竟,文言文里的知识点太多,而且涉及的面也较广,所以同学们在遇到文言文的时候会打退堂鼓。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我收集整理了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

1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一、分析意境型古诗文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四、分析主旨型题古诗文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涉及的 文化 常识、生活常识、历史 典故 、神话 传说 和自然现象;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2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题鉴赏答题技巧

一、炼字型古诗文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语言特色型古诗文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阅读答题技巧

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

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

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 情感类 型应该熟知: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

4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相关 文章 :

★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古文鉴赏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古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 高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

★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题的技巧 :从例题中发现鉴赏技巧

(2016年高考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冦,表达了对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年高考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奇,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本题为两问,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第二问“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考查人物形象,到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及作画时的状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6年高考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参考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参考答案:①拟人。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

②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一来它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参考答案:作者由孤寂悲凉到意外惊喜,最后写出了作者的豪迈之情。

诗的前两句,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朔风劲烈,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冷寂悲凉。推篷一句,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最后“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参考答案: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困境之美、闲适之情。

(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2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选项不正确。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古典诗歌的内容理解和表达技巧。B选项中,“横笛闻声”为听觉,“红旗”和“雪”为视觉,体现了“声色兼备”;A选项中,“歌馆”和“铃”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体现视觉;C选项中,“争白”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D选项中,“留酸软齿牙”体现了味觉,“分绿”体现了视觉,并没有体现听觉。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参考答案相同点:都描写到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是“山重水复”或者“乱山深处”;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恬静,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山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通过对“萧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山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典诗歌的内容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通过对两首诗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不同点和相同点。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②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③ 《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 。

参考答案(每空1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一诗实际上四联皆对。)

(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答案D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答案D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答案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案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 “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文章标签: # 阅读 # 高考 #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