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08海南地理高考,2007年海南高考地理

tamoadmin 2024-07-20 人已围观

简介1.海南高考2.哪些城市高考使用新课标卷,分别是从那一年开始的3.高考古诗鉴赏题4.自然地理过程的实质从17年恢复高考到2007年高考,海南的高考形式在30年间先后经历了大小6次变化。 17年的高考最大的特点是开卷,另一鲜明特点是非外语专业考生不用考外语。报考文科的考政治、语文、数学、史地;报考理科(包括工、农、医)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化。但报考文、理科的,均可报外语专业,加试外语。单

1.海南高考

2.哪些城市高考使用新课标卷,分别是从那一年开始的

3.高考古诗鉴赏题

4.自然地理过程的实质

2008海南地理高考,2007年海南高考地理

从17年恢复高考到2007年高考,海南的高考形式在30年间先后经历了大小6次变化。

17年的高考最大的特点是开卷,另一鲜明特点是非外语专业考生不用考外语。报考文科的考政治、语文、数学、史地;报考理科(包括工、农、医)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化。但报考文、理科的,均可报外语专业,加试外语。单独报考外语专业的,必须参加文科或理科考试。

18年高考开始实行闭卷考试,而且文理科都要考外语。文史外语类考试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农医类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

1981年,海南高考形式又有一次小变化,文史外语类考试科目仍为语数外政史地,理工类考生除了语数外政物化外,还要再考一科生物。

1991年、1992年,湖南、云南、海南进行了“4×4”的考试科目改革试点,四组科目设置分别为:第一组考语文、外语、历史、政治;第二组考语文、数学、外语、地理;第三组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第四组考数学、外语、化学、生物。考生可根据个人情况挑选其中一组。

1993年,海南高考形式又发生了变化,在会考的基础上实施了“3+2”高考科目设置改革。“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基础课,是每个考生的必考科目,“2”是指文史类考生需加考政治、历史两个学科,理工类考生需加考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

2001年,海南省开始实行“3+X”的科目设置改革,即“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设置,文史类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史类)、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工类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理工类)、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三科)。 这种科目设置一直持续到2006年。

2004年9月,根据教育部关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程的总体部署,海南作为首批实施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省区之一,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3年后,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海南首批高中生迎来高考,海南也在2007年实现了自主命题,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2006年7月,《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明确了海南省2007年高考的考试模式为“3+3+基础会考”,高考总分为790分,比改革前增加40分。其中,文史类3+3科目组合为:语文、数学(文)、外语(加听力)、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3+3科目组合为:语文、数学(理)、外语(加听力)、物理、化学、生物。从2007年起海南省高考开始了自主命题。

海南高考

首先,国家教委没有对复读生降分的任何政策,估计近几年也不会出台这样的政策。

至于08年的高考政策,目前只有江苏省出台了08年的考试政策,其余的省都没有出台。

下面是08年高考政策的分析,你可以作为参考:

专家分析为适应课改 2008年高考科目可能变

晨报讯 据悉,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学生将全部进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今年,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已经率先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明年,江苏省普通高中也将启动课改。学校将如何进行课改,学生如何适应新课程,南京市教育局官员详释课改方案。

按知识领域分学科

南京市高中新课程改革明年秋季正式启动。高中生的学习将按领域来划分,共分为8个领域十多门科目。具体为:语文与文学领域,包括语文、英语学科;数学领域,包括数学学科;人文与社会领域,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横跨地理学科;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横跨地理学科;体育与健康领域,包括体育与健康学科;艺术领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学科,也可以包括音乐和美术学科;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用学分评价学生素质

与以往高中学习评价方式不同的是,明年秋季高一年级学生在校的所有学习、校外实践都会与学分挂钩。据了解,学生高中三年最多可获得180个学分,最低要求获得144个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16个,选修学分28个。必修课包括国家课程规定的科目,综合实践活动也在其中。选修课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22个学分,校本课程6个学分。学生平均通过18学时的学习考核合格后可获得一个学分。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自主发展。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条件,避免了千人一面的“批量生产”。

课改与高考存在差距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卫懋勤认为,课改与高考之间是存在差距的,用考试不能完全涵盖对学生的评价。高考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人才,所以它必须容易操作且统一标准,还要容易给学生排序。而高中课程改革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特长,因此,课改与高考之间存在着距离。从现在看来,144个学分当中有大部分学分是不能直接通过统一的卷面考试来考核的。

2008年高考可能有变化

从现行的高考科目来看,高中课改后的课程中很多都不能“参加高考”。明年进入课程改革的学生2008年将参加高考。有专家分析,从理论上说,现行考试制度是有利于课改推进的,但这是一种理想模式。最先进入课改的4个省的学生,2007年才参加高考,所以,目前也没有可以参照的模式。但据有关人士预测,为适应课程改革,高考可能会有大的变动,高考科目可能也会有变化。

2008年高考将改革 学生综合素质影响录取

今年新学期开始后,江苏省高中新课改将正式启动。新课改后,全省的高中生将以大市为单位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且用学分制,引入大量选修课程。昨天,省教育厅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办新课改教务管理培训班,记者从中获悉,受到新课改的影响,2008年的高考模式和内容必将“改头换面”。

所有课程都分为3个部分

据了解,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强调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所有的课程都分为国家指定必修课、国家指定选修课和学校指定选修课3个部分。以历史课为例,国家指定必修课包括3个模块:中外政治、中外经济、中外文化;国家指定选修课包括改革、民主、战争与和平、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奥秘、世界文化遗产等6个模块;另外学校还将自主开设相关选修模块。

专家表示,学生理论上是可以根据兴趣随意选择,但目前由于2008年高考方案尚未确定,因此,这项工作至少要等到高一下学期后才能进行。目前,不少学校都已经编写好详细的选课指导手册,学生在选课时要注意创新精神、国际意识、信息素养、学习潜能等4个原则。

标准分可能引入评价体系

专家们说,根据新课改后存在大量选修课的现状,很可能会出现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现象,行政班并不会就此取消。但是,同一个行政班学生选择的课程组合不同,而不同课程的试卷难易程度也有差异,传统的以考试平均分为依据的班级排名、学生排名肯定不实用了,老师与学校怎样对学生和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评比、了解呢?

据了解,新课改后,标准分很可能会被引入学校评价体系。在一些省份高考中已经用的标准分是与原始分相对而言的,即在某科目考试中,每道题目都有确定的赋分,阅卷老师根据考生该题目回答的准确性给出一定的得分,各题目得分相加后便得到该科目的总分,即为原始分。标准分是在原始分的基础之上,考虑了考生分数总体的分布特点,通过一定统计方法变换得到的。老师们表示,标准分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

学生综合素质将影响录取

据悉,新课改后即将全面推广的管理系统有一个数据上传功能,各学校的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向省教育厅上传数据,其中包括学生考试成绩、入校以来的活动记录等内容。高考录取时,除了考分外,高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

专家们透露,新课改必将对2008年高考带来重要影响。除了内容相同的必修课考试内容外,选修课考试内容可能会同时出现6组题,让考生自己选择其中的3组进行回答。此外,由于新课改后是以大市为单位自由选择教材,13个省辖市的教材可能各不相同。对此,专家表示,2008年高考将会更加贴近课标内容,重点考查各版本教材基本共同的部分。另外,开放性试题将成为2008年高考试卷的一大特色,这类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哪些城市高考使用新课标卷,分别是从那一年开始的

海南高考的分数换算是比较复杂的。

我也是海南考出来的考生这个我比较了解、

基本是按照各科的全省排名来算分。

也就是当年你的高考分数和全省高考的各科平均分有关。

你的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分数不错,如果我按照08,09年的标准估分的话。

我认为你的语文大概应该是在650数学估计能在750甚至更高外语也能上700

政史地的分数不这么理想,政治估计在600一下但不过低过500

历史和地理估计就在500到550这样。

你把这些加在一起除6

也就是想的分数最理想的情况下应该在700分冒头

在加上会考成绩的10%

这样的成绩还是比较理想的

但是有的时候的模拟成绩还很难定下你的高考成绩

不过我作为一个过来人,而且是一个学教育的学长

我可以这样告诉你

你的政治和历史冲一下还是可以打85以上的

地理也是可以提高个10分的

别小看这些

你的单科分数如果高于平均线的话你的分数是一个正比例上升的

而且随着你超过的越多你的成绩换算的时候增长率就越高

希望能给你一点帮助。

加油小子!

高考古诗鉴赏题

2007年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

2008年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

2009年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

2010年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 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陕西。

扩展资料:

海市方案: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其中英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

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3门,每科70分,按照A+、A……比例给分,总分660分。

浙江省方案: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

选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学生要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每门总共安排3次统一考试,考生可自行决定参加时间,每门科目最多参加2次,选考科目成绩实行等级赋分,如成绩在前1%者赋分100分加入高考总成绩。总分750分。

应用地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

改革时间: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逐步全面展开。?[17]?

“3+1+2”模式指:语文、数学、外语是3门必考科目,物理、历史选择1科作为必考,但两门只能选择一门,然后从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四门任意选择2门来学习。

百度百科-高考

自然地理过程的实质

1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2.200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3 2008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3)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4 2008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5 2008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宋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6 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 2008年高考湖北卷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8 2008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9 2008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10 200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 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2答案示例:(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3答案示例:(1)《游褒禅山记》 (2)B (3)“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4答案示例:(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5答案示例:(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6答案示例:(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7答案示例:⑴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⑵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8答案示例:(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9 答案示例:(1)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2)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10答案示例:⑴屈原 白居易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地理科学在促进对地球表面所呈现的变化的程度和原因的认识、洞悉这些变化的影响、推动应对这些变化的有效战略的发展、以及促进对地球变化特征的记录和再现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战略方向的排列顺序则反映了从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到针对社会经济、地缘政治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呈现的特殊转型问题的转变。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2010年发布了《认识变化的地球: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提出了地理学未来10年的11个战略性科学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 4 大类主题,依次为:

(1)怎样理解和响应环境变化

包括 3 个战略方向:

问题 1.人类正如何改变着地表的自然环境?

问题 2.人类如何最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的生态系统?

问题 3.气候和其他环境变化如何影响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

持续增加的人口、城市化、工业化和气候变化改变了地表环境并大量消耗自然。虽然既往的研究业已证明气候变化、土壤侵蚀、栖息地丧失和水质退化,但对人类自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未曾充分考虑,这一点也影响了人们对未来变化规模及时机的预测。利用诸如树轮、孢粉化石等古环境数据,地理学家正致力于重建长期的环境历史以了解气候和地球自然系统随时间的波动情况。地理学家正用GIS、遥感和地理空间可视化等技术来分析自然过程和格局随时间的变化,以弄清自然和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各自贡献。更全面地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化、物种和基因多样性的分布、以及不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迁的不断变化的脆弱性,是开展环境科学研究、风险管理和生态修复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指导旨在提高环境可持续 性的政策制定。

(2)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

包括 3 个战略方向:

问题 4.100 亿人口将如何和在哪里生存?

问题 5.在未来十年和更长时间内如何可持续地供养每个人?

问题 6.人类生活之地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

如何认识和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快速空间重组?据预测到 2050 年地球上的人口将达到 80~120 亿人,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口增加将出现在城市。许多城市将为容纳快速增长的人口不懈努力,而城市向农村地区的扩张将改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文系统、气候、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生物多样性。对变化的人口空间分布、形成不同聚落形式的过程、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面临的可持续性的挑战等方面的研究对于认识更加拥挤的世界所面对的挑战是十分关键的。确保地球上不断增长的人口可获得相应的食物就是其中的挑战之一。由于当前出现的饥饿不是因为全球的食品匮乏而是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和食品分配制度的低效或不公平,要解决10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挑战需要更好地认识地理要素对农业生产和分布系统、变化的食物消费偏好等方面的影响。人口数量的扩张和流动性的日益增加会使卫生保健的战线拉长,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标准会随居住地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利用空间分析、GIS 和疾病扩散空间模型,地理科学有助于理解全球化、人口迁移、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经济状况以及政策对健康和传染病扩散的影响。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来分析疾病和卫生保健方式,对认识和理解不同人群的疾病行为和变化的脆弱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信息对制定能够改善全人类水平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3)如何认识和应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空间重组

包括 3 个战略方向:

问题 7.人口、商品和思想的流动如何改变世界?

问题 8.经济全球化如何影响不平等状况?

问题 9.地缘政治变化如何影响和平与稳定?

在过去的数十年内,从人口迁移到货物运输,全球流动性明显增强,并对交通运输、通讯、经济甚至政治冲突的形式产生影响。现在迫切需要通过深入评估单个地方的发展以及利用 GIS 和地理空间信息等开展大尺度的空间研究,来了解流动性 增强的原因和后果、流动性的地区差异、虚拟(如在互联网及其他媒介)流动性与实体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全球化也加剧了许多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提高了人们对贫困和社会动荡状况的关注。地理学阐明这种不平等格局以及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产 生这些格局的过程的研究,可以为理解贫困和消费方式之间的联系以及变化的社会 经济环境的不平等影响提供解释。面对经济和社会的剧变,主导二战后时代的地缘政治架构已然崩溃,现实提出了对强势和团体的领土议程、边界的变化的重要 性以及匮乏在合作与冲突中的作用等开展扩展研究的需要。

(4)如何使技术变化更有利于社会和环境?

包括 2 个战略方向:

问题 10.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观测、分析和可视化这个 不断变化的世界?

问题 11.“公众制图”(citizen ming)和“公众被制图”(ming citizen)的社会含义是什么?

自古代起,观察、制图和描绘地表环境一直就是地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今天的地理学研究中仍占据着中心地位。提供地理信息的网址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它使得公众既是地图绘制的来源又是地图绘制的对象,但地理信息的激增又提出了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地理学观测、分析和可视化地球表面的人类与自然特征变化的技术和工具的最新进展,将在解答上述科学问题以及推动地理科学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新技术同样需要非专业人士有能力和有意愿在提供地理信息的同时能够保护好个人隐私。

文章标签: # 高考 # 变化 # 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