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5化学高考题_2015高考化学全国一卷答案及解析
tamoadmin 2024-07-07 人已围观
简介1.江苏2015高考化学试题难不难2.2015黄浦区化学二模44题为什么选D,M难道不是有机物吗3.2015高三化学高考卷哪一种最难4.2015年黑龙江高考理综化学题难吗5.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难不难,难度系数解读点评答案解析6.2015成都二诊化学第七题主要考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设计题与简答题。化学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7题,42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题,58分。非选
1.江苏2015高考化学试题难不难
2.2015黄浦区化学二模44题为什么选D,M难道不是有机物吗
3.2015高三化学高考卷哪一种最难
4.2015年黑龙江高考理综化学题难吗
5.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难不难,难度系数解读点评答案解析
6.2015成都二诊化学第七题
主要考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设计题与简答题。
化学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7题,42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题,58分。非选择题包含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等。
化学考试范围涵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必修1、必修2、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江苏2015高考化学试题难不难
6月11日,网友“中二化学于老师”在网上发帖称,全国高考卷I理科综合卷单选题的第8题出题不严谨。题目要求选出说法错误的选项,但四个选项中,A选项(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明显错误,参考答案也是A,但B选项(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的蛋白质)也错误。 网友“中二化学于老师”的微博认证为高级中学教师。对于B选项引发的争议,他在帖中分析道,不管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的化学教材,都有“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的描述。“绝大多数就意味着不是全部的酶都是蛋白质,B选项的描述不严谨,比较严谨的是2015年海南卷中‘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的描述。” 他表示,该题选项描述中的这种不严谨在一些复习资料汇编和测试题上也出现过。但在高考中应该更谨慎,因为对于高考生而言,一道选择题6分,足以在总分排名中与很多人拉开距离。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5黄浦区化学二模44题为什么选D,M难道不是有机物吗
1、2015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与往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考生应该可以考出一个理想的高考成绩。高考分数线预计会有所提高。高考试卷的批阅工作在6月15 日左右就要开始了。
2、2015年高考各科答案已经陆续公布,考生可以到各大门户网站或当地的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目前网上有各种版本的高考试题和答案,有些不是官方公布的准确答案,有可能与标准答案有误差。考生要注意鉴别。
3、2015年高考已经结束了,考生应该对照答案预估一下自己的高考分数,然后按照往年的高校录取分数选择欲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查询一下这些学校的录取原则。
4、2015年高考成绩及各批次控制分数线预计在6月23日前后公布,考生要到当地官网公布的查询网站查询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填报志愿工作在高考成绩公布后马上开始进行。具体填报志愿的时间教育考试院官网会通知。
2015高三化学高考卷哪一种最难
由题目可以推断X为乙烯CH2=CH2,通过方程式配平可知:反应消耗1.5molY;X含有两种元素;X与N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选项正确;M为二氧化碳,为无机物。有机物主要是含有碳,氢元素,以及氧、氮、磷、硫等元素;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等);
2015年黑龙江高考理综化学题难吗
1、2015高三化学高考模拟试卷是按照高考试题的难度进行命题的,同一套试题要有严格的区分度,既有简单的试题,也有难度较高的试题,每套试卷难度系数基本上是相当的。
2、2016年,福建、四川、广东、湖北、湖南、陕西、重庆、安徽八省市不再自主命题,所有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全国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的省市区达到24个。2016年山东、海南两省部分采用全国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五省市从目前来看,2016年仍将自主命题。(截至2015年8月19日 各考试院公布情况)
3、 2016年高考新增“全国卷”省份为:
福建、四川、广东、湖北、湖南、陕西、重庆、安徽
2015年高考使用“全国卷”省份为:
01、新课标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江西为新增省份)
02、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广西为新增省份)
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难不难,难度系数解读点评答案解析
1、2015年黑龙江省高考理综试题的难度与往年基本相同,没有出现大的难度变化。
2、明年高考全国有25个省份使用全国卷,由于中学教学大纲不变,全国都一样,高考命题的具体内容和依据都是统一的考试大纲,因此,对于高考考生来说,只要按照原有复习备考安排去做即可,对考生不会有多大影响。
3、试卷改变后主要还是试卷结构的不同,对于明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平时可以做一做前些年的高考全国卷,最好将近十年的高考全国卷系统做一遍,逐渐了解全国卷命题重点、命题方式、题型特点。
2015成都二诊化学第七题
1、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结束之后,很多考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大家都觉得考题不偏不怪,难度适中,与平时的复习吻合度较高,基本能够正常发挥复习水平。与去年相比,今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理综试题呈现出如下明显特点——稳中有降、主干突出、立足实际、考查能力。
2、化学 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难度降低,是化学试题的最大特点。考生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工业流程题并没有像预期一样出现在试卷中,取而代之的第27题是一道陌生度和难度均适中的反应原理试题,考生答起来比较顺手。除此之外,很多题型相对保持稳定,变化不大。如第26题实验题,依然沿袭了近几年来的命题模式,以有机物的制备为载体,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等化学实验技能,考查形式与去年高度相似,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难度不大。此次试题难度的调整,也消除了近几年来广大考生对化学试题难度太大的质疑。
重点考查中学化学主干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化学平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热化学等核心教学内容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部分试题直接取材于课本,如选择第8题,四个选项均为教材正文或课后习题原文,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高考命题原则。
较好体现了“化学服务于社会”的学科价值。试题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如选择题第8题,要求利用化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解释;必答题第26题要求利用已用知识合成蜜蜂信息素乙酸异戊酯;第28题结合工业生产实际,用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合成乙醇等,对于考生正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能力立意的宗旨不变。尽管试题难度降低,但能力考查的要求却没有降低。试题对能力的考查主要突出表现在:(1)注重计算能力的考查。如必考题第11题、26题、28题及选考题第36、37题均涉及到计算能力的考查。但纯技巧性的计算几乎没有,主要突出化学计算的使用价值。(2)注重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如第11题需要利用溴酸银的溶解度曲线来判断其多方面的性质,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多角度进行考查,实为一道好题;第28题亦是如此。(3)突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如第27题对NaH2PO2是否为正盐的判断,需要深刻理解题干中已知信息次磷酸为一元中强酸的含义;第28题平衡常数的计算,则更是要求考生在很短时间内根据信息活学活用。(4)突出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体现在实验题的比重比往年有所增加,除了第26题着重考查有机实验外,选择题里还有两道题目考查化学实验,充分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选择题第13题涉及硝酸因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体现了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这一核心化学观念;而第27题第4问则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模型法去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物理 注重能力侧重应用
题型稳定,重点突出。试题难度较去年略有下降,试题包括必修部分8个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分开),两个实验题,两个计算题;选修部分都是一个选择题加一个计算题,与往年没有变化,且常规型题目所占比重较大。从必考知识点分布上看,今年试题电磁学部分分值增多,电场问题所占比重增加。
注重对“双基”的考查。第14题考查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第15题考查安培力的概念;第16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第21题考查静电场中的概念;实验题第23题为力学实验题,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实验,没有任何变形;第23题则采用一箱一表法测量电路,是由课本实验原型迁移而来,这些内容都属于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范畴。其中有一部分试题是来自于课本或往年高考试题的改编,让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充满了新意。
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如第19题“行星冲日”问题、第24题汽车雨天安全行驶最大时速问题,都与实际密切相关,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学科价值。
注重方法,考查能力。如第14题取材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实验,关注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第19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2、23两道题均涉及物理模型、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及图像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突出了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特点。
侧重应用,有所创新。如第17题巧妙地将牛顿运动定律与平衡、胡克定律结合起来;第25题创造性地把抛体运动、复合场、与动能定理相结合,显得既基础又灵活,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
4、 生物 多角度考查能力
生物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且题目难易比例得当,过渡平稳。试题的题干信息简洁,容易读懂,减少了因为情境设置过多而对考生造成的干扰。而往年丢分比较严重的遗传考题,今年也十分平和,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主干知识突出。整套试卷突出考查的核心概念有:物质的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呼吸作用、质壁分离、遗传系谱图、种间关系、有丝分裂实验、细胞核功能、群落演替、遗传学实验、杂交育种和单克隆抗体等,而这些全部为中学生物主干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教材是生物试题的突出特点。部分试题直接取材于教材内容,并对其加以改造和提升。如第29题取材于教材中的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第30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第32题直接考查遗传的基本定律知识。
加大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了几道主观试题中,第29题考查了课本中有丝分裂实验和细胞核功能的相关内容,突出了对实验技能和概念教学的考查,立意新颖;第30题涉及的群落演替是新课标教材特有的内容,考点也比较新颖,是生态学的新的命题点;第31题涉及的是渗透压平衡,意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第32题是关于杂交育种的,侧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知识涉及不深,但是对能力要求很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考生必须思维缜密,表述严谨,方能得到高分。
请原谅,我先按照标准格式回答这个题,你的疑问可以直接看最后面“补充”的第一条。
题目:如图a为在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分别充人X、Y 、Z三种气体,一定最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若从t2开始,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物质Z 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b。
标准答案:C
分析:
a图:可知X是反应物,Y是生成物,Z暂不确定。且0-t1时间平均速率:v(X)=-0.09/t1 [mol/(L·min)]; ?v(Y)=0.06/t1 [mol/(L·min)]。则反应方程式中暂时能确定的部分是: ?3X === ?2Y ?。至于Z在哪里还不能确定。
b图:题目中给出“t2开始,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而高中阶段考虑的变量有:c、p、T。根据图可以得出以下判断:
能够满足题目要求且同时出现两条水平线的情况只能是:反应前后气体系数相等。现在X和Y的系数不等,所以Z只能是气体,是生成物,且系数为1,即?3X == 2Y ?+ ? Z。
t5时刻为降低Z浓度、t3为降低温度或改变压强、t2和t4为增大压强或催化剂。综合考虑以上信息,可得出:t2和t4一个增大压强、一个改变催化剂,t3为降温,t5为降低Z浓度。
现在来看选项:
A:?0-t1时,v(Y)=(0.11-0.05)/t1=0.06/t1 [mol/(L·min)];
B:t2时刻改变量是压强或者催化剂之一;
C:降温后,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即z的逆向放热,亦即反应的正向放热;(见补充3)
D:Z是产物。
补充:
你把Z认为是催化剂了对吧。但是对于总反应来说,催化剂的正逆反应速率在改变条件前后始终应该是相等的,不然它就该有质量变化了。所以z不可是催化剂。
至于为什么在t1时刻才有Z出现,我也比较纳闷,或许是出题人故意隐去了0-t1时刻Z的曲线。我暂时还没有想到其他原因。如果有知道的话欢迎补充。
标准答案给出的是C,但是我觉得C是对的。或许有我没想到的地方,也有可能是图上标错了,或者选项把吸热写成放热。总之,这道题综合性确实很强,是一道很不错的题目,只是貌似四个选项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