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_高考改革培训
tamoadmin 2024-07-02 人已围观
简介1.江苏高考难还是山东难2.初中生选择职教高考班怎么样?3日,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高自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日前,全国自考办同意湖北省以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为主要试点单位,开展高自考综合改革试点。目前,全国被批准进行高自考综合改革的仅有湖北、江西两省。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院长孙松发表示,试点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主要内容
1.江苏高考难还是山东难
2.初中生选择职教高考班怎么样?
3日,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高自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日前,全国自考办同意湖北省以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为主要试点单位,开展高自考综合改革试点。目前,全国被批准进行高自考综合改革的仅有湖北、江西两省。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院长孙松发表示,试点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主要内容有:
面向职业教育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和评价方式改革。突出“应用型、职业型”人才培养目标,选择若干个专业建立新课程体系,每个专业选择1-2门公共基础课试行开卷考试,选择1-2门试行机考等等。
面向职业教育,推行“双证书”模式,实施订单式培养。以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的联盟机构弘博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师培训项目为基础,纳入强调技能、实训特色较强的弘博软件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标准,推出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和数码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试行职业资格证书与专科学历课程贯通。
建立学习服务中心,构建学习服务支持体系。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设立学习服务中心,并在武汉市至少设立三处助学点,采取合作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高校的优质资源,办好全日制助学班。
省教育考试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现行自学考试专业设置缺乏特色,部分课程内容理论成分较多,对考生学习过程关注和提供服务不够。开展高自考综合改革,就是为了推动自考从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
江苏高考难还是山东难
复读政策的变化如下:
(1)复读生录取分数线无差异;
(2)复读生报考院校选择没有限制;
(3)复读生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4)部分院校会对复读生的招收情况设置条件;
极个别的学校和专业,不招复读生。
基本上绝大多数院校和专业都是招生复读生,在高考招生中,不招收复读生的院校类型及情况有:军事院校、武警院校、国防生、大部分高校保送生、自主招生以及部分院校(专业),这些院校明确规定不招收复读生。所以如果你想复读一下再上这些院校是不可能的。点击了解济南市历下区晨露培训学校,让你重获高考信心。
考军事院校的考生须是不超过20周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公安院校的考生年龄不超过22周岁,医学类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也只录取应届考生。其他高校和应届生录取待遇一模一样。
部分省份招生的时候,会优先录取应届生。
部分省份明确规定,如果高考生被大学录取后,又不去报道浪费高考招生名额,将其计入诚信档案。同一考分报考同一院校同一专业,优先录取应届生。其他无任何影响。至目前为止,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和黑龙江省都已经明确出台了相应的新政策,2021年的高考复读生不允许入读公立高中,也就是说,如果考生想要复读,只能选择去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或者是复读机构了。
晨露高考复读/高中借读特训营位于济南市槐荫区济兖路4号院内,山清水秀,环境幽静舒适,十分利于封闭学习。坚持“苦、实、严”的三字校训,办精品学校,育精英人才“以升学率才是硬道理”作为教学目标。在校学习期间采用日日结、周周测、月月考的方式不断检验学生学习效率并及时由专业辅导老师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效能进行分析,以帮助各位在晨露学习的学子们重塑学习的信心,掌握学习的技巧,克服考试的恐惧的最终结果。
初中生选择职教高考班怎么样?
江苏高考与山东高考的难度可以因多个因素而有所不同。
一、江苏高考与山东高考的难度比较
江苏高考与山东高考是中国两个省份的高考,它们在考试内容、出题方式和评分标准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难度也会有所不同。以下是关于江苏高考和山东高考难度的一些分析和拓展知识。
二、考试科目:
江苏高考的主要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山东高考的科目设置与江苏相似,但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三、题型和命题风格:
江苏高考和山东高考在题型和命题风格上可能略有不同。对于具体科目的命题方式、题型设置和难度分布,可能会因地区的教育理念、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四、评分和录取标准:
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评分和录取标准。录取标准往往与当年各个省份的招生计划、高校分布、人口结构等因素相关。因此,即使两个省份的难度在某些方面略有不同,最终录取结果可能并不完全取决于考试难度本身。
拓展知识——高考
一、高考改革:
中国高考制度一直在不断改革中,目的是为了公平公正地选拔优秀的学生。高考改革涉及到考试内容、评价方式、录取机制等方面的调整。每个省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因此高考难度也可能会因此发生变化。
二、教育资源:
1、江苏和山东都是中国比较发达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构对于提高高考难度以及学生的备考水平都起到重要影响。因此,不同省份的教育资源差异也可能导致高考难度上的差异。
2、总结起来,江苏高考与山东高考的难度可以因多个因素而有所不同,包括考试科目、题型和命题风格、评分和录取标准、高考改革以及教育资源等。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6 月 7 日,2022 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据教育部公布信息,2022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 1193 万人,比去年增加 115 万,涨幅高达 10.6%,高考人数再创新高。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拉开帷幕的 2022 年高考,备受社会关注。而近年来持续受到社会关注的,则是新高考的改革成效。
今年是恢复高考制度 45 周年,也是新高考改革推进实施 8 周年。自 2014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印发至今,全国已经有 21 个省份踏入新高考综合改革行列,涉及全国三分之二的省份,改革的思路和主要内容也已基本定型。新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尚有哪些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近日,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了全程参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原副院长、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边新灿。
作为一项全国性的人才选拔考试,长期以来,高考实行一次性统一科目笔试,作为高校招生最主要的评价依据,这既凝练了标准统一、评价客观的公平品质,也形成了路径依赖,对「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文理偏科又缺失个性」这三个「老大难」问题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新高考改革从科目设置、评价方式、录取办法等方面全面发力,目的就是根除这三个『老大难』问题,从而有利于评价选拔综合素质全面又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同时引导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形成教育和评价选拔的良性循环、良好生态。」谈起新高考改革的初心,边新灿表示在近 9 年的改革过程中,他切实感受到新高考改革在扩大学生选择空间、培养学生选择能力及综合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带来的成效。
除了全程参与了浙江新高考改革外,边新灿还参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浙江和山东高考实施情况的调研评估。在边新灿看来,21 个省份的新高考方案虽然在力度上存在差异,但都把「增加学生选择权」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
「与以往高考改革相比,此次新高考改革的最鲜明特色是彰显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边新灿举例说,与改革前的「3+文综/理综」模式不同,前两批试点省份采取了「3+3」模式(第一个「3」指语文、数学、外语 3 门必考科目;第二个「3」指从其他 6 个科目中自选三科参加等级考试),有 20 种组合,其中浙江省还加了技术,有 35 种组合;而第三、四批改革省份实施「3+1+2」( 其中「1」是首选科目,从物理和历史两科中必选一科;「2」是再选科目,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 4 科中自选两科),共有 12 种组合。这种科目设置,由原来的「套餐选择」,改为一定意义上的「自助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原来学生填报志愿,其实大多是『家长的志愿』。而现在,我和我的同事都发现孩子们大多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让边新灿感到高兴的是,调研中他发现不少学生开始根据内心的兴趣选科。一些中学也以此为契机,下大力气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开发相应课程,编制相关教材,以让高校和学生之间实现真正的「双向选择」。「从实际成效来看,新高考实施后,学生的选择空间扩大了,选择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也增加了。」边新灿说。
为了破除「一考定终身」的痼疾,2013 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2014 年《实施意见》规定「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为此,2014 年,先行试点的上海、浙江两省市外语考试提供两次机会,其中浙江选考科目也提供两次机会。这一变化,让边新灿感受最大的是家长开始逐渐将高考「平常化」。「以前,家长们高考前表现得比考生还紧张,比如,全程陪考,甚至拉条幅等,现在送考的家长明显少了,他们的心态也相对平和。」边新灿说,将高考当成一次普通的正常考试,有利于减缓考生的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与以往高考改革相比,此次新高考改革的最鲜明特色是彰显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而这个理念在落地过程中也会出现国家利益、高校要求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以选考制度为例,新高考选考制度增加高校和学生选择的同时,也因部分高校及考生的功利性选择行为而导致科目选择人数的失衡。」边新灿告诉记者,有部分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等级分而忍痛割爱不选物理、化学,甚至有的家长和教师强行要求学生放弃对物理、化学的选择。有的高校为了保证较宽的报考生源范围从而保证较高的录取分数线,也违心地放宽了选考科目对物理、化学的要求。
「物理化学这两门学科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考生和高校两方面功利的耦合叠加造成了不同科目选考人数的失衡,这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带来隐忧。好在国家和试点省市及时作出了调整。」边新灿说。
而协调与平衡考试与教育的关系也是一个难题。「在新高考改革以前,高考与中学教学的关系就错综复杂。而新高考由于改革力度大,高考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敏感。」边新灿进一步举例说,比如,新高考的选考科目组合呼应也促进了高中的选课走班教学。而从之前的按部就班的学年制教学秩序转到选课走班的学分制乃至弹性学制教学秩序,是一个漫长甚至痛苦的过程。「新高考逼着这个过程加速,从而使相当数量的中学教师产生了不适应。」在边新灿看来,新高考的自主选考携手新课改的选课走班,给大部分学生带来选择的自主权和愉悦的同时,也给大部分教师带来了转型的焦虑。
考试次数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外语科目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实施多次考试机会。「实行多次考试机会,本意是让考生排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分散心理压力,并发挥首次考试的诊断反馈作用,这一点在问卷调查中得到相当数量学生的认可,长远看是个方向。」边新灿发现,在实施过程中,也有部分师生反馈多次考试打乱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节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工作量,从而产生焦虑。
作为一种人才选拔考试,既要体现公平性,又要体现科学性。所以,如何确保公平公正成为高考成败攸关的问题。
为了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录取机制,新高考改革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在高职招生的改革里已经充分体现了多元综合评价的改革元素,但在本科高校招生范围内,综合评价更多体现为对高校在录取阶段使用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提出原则性要求。」边新灿通过对前三批 14 省份新高考方案和改革实践的考察后发现,在实行平行志愿并大力度缩小投档比例的情况下,依据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客观记录和考评结果对已经投档的考生作出退档的决定,实际上可行性不强。体现得比较好的是一些省市在统一高考招生主体模式以外开辟的综合评价招生模式,这种综合评价模式除了笔试,还广泛使用面试和实践考核,对考核测评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必须确保程序公平。「相对于笔试评分标准的刚性,面试和实践考核的评分标准比较灵活。相比于笔试组织的单一便于管理,面试和实践考核组织比较复杂,管理难度大。」在边新灿看来,这些新问题新挑战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高考改革作为全社会关注的高利害改革,面临种种两难关系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在边新灿看来,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国家利益、高校要求和个人发展」「考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及「公平与效益」这三对关系。
「试点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对选考科目的制度设计进行调整优化。」谈起国家利益、高校要求和个人发展的关系,边新灿表示,在扩大学生选择权的同时,必须把「教育引导」和「制度引导」,「柔性要求」和「刚性限制」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把自主选择和国家需要、高校需求结合起来,把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科学、理性选课」;另一方面在选考科目的制度上进行刚性限制。
边新灿举例说,第三批、第四批实行的「3+1+2」把物理和历史作为首选科目,把所有的选考科目分为「物理科目组」和「历史科目组」两大组合,就体现了对物理科目的刚性要求。2021 年教育部指导高校进一步优化要求,强化对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引导作用。有的学校要求选物理和化学才能报化工专业。根据知乎网的一项统计,目前高校对物理化学有刚性要求的数量大幅增加了。
先行试点省市在对试点方案进行调整完善时,也把考试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协调作为重要内容。「比如,2017 年先行试点省份将考试时间调整为 1 月和 6 月,增加了考试进度和教学进度的同步性,但依然保留了多次考试机会,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后两批省份在方案设置时,普遍推迟了实施多次考试机会等改革的时间表。」边新灿说。
在协调好公平与效益的关系方面,综合评价能否保证程序公平、标准公平,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在边新灿看来,要经受住这一考验,必须依靠严格的管理,确保程序公平与信息公开。另外还要处理好城乡的公平问题。「一般认为,城市中学特别是优质中学的学生信息量大、见多识广,有较多的面试培训机会,而农村中学和一般中学的学生相对而言信息量小,缺少面试培训机会。」在边新灿看来,这需要从招生计划编制层面综合考虑。比如,教育部统一部署的专门面向农村学生实施的农村专项计划就致力解决这一问题。
据教育部权威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7.8%,「十四五」规划又提出「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提高到 60%,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但显然民众对高考改革的新期待也更高。
「作为选拔培养人的制度,高考改革要实现科学求真、公平求善、协调求美、工程求优的统一,从而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经过 8 年的发展推进,新高考改革的大局已定,后续省份也将加入改革序列。」见证着高考一路走来的边新灿对高考改革的成效持乐观和肯定的态度。他说,「只要我们在推进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新高考的预期目标相信能实现。」
原标题:《见证新高考改革的变革和坚守——专访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原副院长边新灿》,原载于《 人民政协报 》 ( 2022 年 06 月 01 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