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4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_2014高考哲学试题

tamoadmin 2024-06-30 人已围观

简介1.2014高考时事热点(5月6月都行)2.如何分析哲学题目3.2014江苏高考作文题,什么是不朽,材料是什么意思4.高二哲学5.能不能给我发一下 山东省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 文科考生真的很考验大家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哲学部分,随处可见的文言文、诗歌、成语。这部分考题对考生要求较高,首先你要看懂诗句成语文言文的意思,其次你还要明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最后你还要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选项。下面是我为大

1.2014高考时事热点(5月6月都行)

2.如何分析哲学题目

3.2014江苏高考作文题,什么是不朽,材料是什么意思

4.高二哲学

5.能不能给我发一下 山东省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

2014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_2014高考哲学试题

 文科考生真的很考验大家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哲学部分,随处可见的文言文、诗歌、成语。这部分考题对考生要求较高,首先你要看懂诗句成语文言文的意思,其次你还要明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最后你还要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选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常见成语哲学寓意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常见成语哲学寓意解析

 一、成语

 1、守株待兔

 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3、刻舟求剑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

 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

 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

 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

 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 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

 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贼先擒王?、 ?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

 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

 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 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13、竭泽而渔

 成语体现的是一种违背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它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事物前后相继发展过程的长远利益。又如,?杀鸡取蛋?、?毁林种田?等,同属此类。

 14、看相知命

 成语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把两种互不相干的事情强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种?联系?。 又如,?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属此类。

 15、故步自封

 成语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是用静止的观点对待事物。又 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都属此义。

 16、水滴石穿

 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即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又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同属一理。

 17、适可而止

 成语体现了适度的原则。由于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 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这就是掌握尺寸,坚持适度。又如,?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都是这个道理。

 18、瞎子摸象

 成语反映了只认识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而未认识事物的本质。它告诫我们①看事 物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②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占有感性材料必须全面完整;③要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19、杞人忧天

 成语的错误在于否认物质运动的是有客观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的为转移。

 20、声东击西

 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同属此理。

 21、买椟还珠

 成语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人,看到装珍珠的盒子精美,于是出高价买了盒子,而把宝贵的 珍珠却还给了卖者。比喻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22、邯郸学步

 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向别人学习之前,先要搞清楚别人的经验是不是真的好,是不是适合自己,能不能学得来。如果生搬硬套,机械模仿,只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贻害无穷。又如,?东 施效颦?、?囫囵吞枣?等同属此类。

 23、讳疾忌医

 成语的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它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承认 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24、吹毛求疵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吹开皮上的毛来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它的错误 在于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看问题抓不住主流。

 25、趋利避害

 矛盾是客观和普遍存在的,我们不能忽视其存在的客观、普遍性,故而我们 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掌握矛盾的客观规律,以便积极地缓和矛盾,使得事物的发展朝着人们所向往的有利方面发展。?扬长避短?也是这个道理。

 26、怨天尤人

 成语的错误在于割裂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27、釜底抽薪

 成语告诉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28、防微杜渐

 ①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29、胸有成竹

 这个成语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30、掩耳盗铃。

 成语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都属此意。

 二、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体现的哲学原理有①因果联系:要用因果关系的哲学道理分析问题, 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②现象与本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利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6、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人们对于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难辩的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其 真伪。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8、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①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诗句也是这个道理。

 1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唯物辩证法中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

 17、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1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①联系的观点;②矛盾的观点;③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9、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静中有动,动中有静;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014高考时事热点(5月6月都行)

必修四哲学原理汇总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2)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 结合热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问题

2、意识能动性原理

(1)原理内容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方法论

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结合热点: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发展低碳经济。

4、规律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是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

(2)方法论: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②搞好学习,必须按照学习规律学习;

③忽视生态平衡规律,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5、主观能动性原理

(1)原理内容: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2)方法论: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都在人;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④坚持正确的取向,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

6、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⑴原理内容

①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若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作用于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

实践观(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①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

①人类实践不断发展,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②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②加强地区之间经济联系;

③开通政府网站,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

④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因果联系原理

(1)原理

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②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

③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2)方法论

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

(1)原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决定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②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方法论

①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发展的观点:

1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

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③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内容。②可持续发展既是今天对以往行为反思的结果,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前途的探索。③知识经济时代,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④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创造条件向有利方向转化。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2)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1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②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2)方法论

①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我们着重把握和解决主要矛盾(即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同时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主流抓本质)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19、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原理内容

①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②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0、群众史观

(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

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对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1)原理内容: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2、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正确价值观的标准)

原理内容:(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3、人生价值

(1)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4、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怎么样)

(1)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2)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自己。

如何分析哲学题目

2014年高考冲刺试题宝典 数学专题试题 英语作文预测 语文作文预测 理综模拟试题

1、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改善价值链的资源利用效率”,会议重点讨论政府和企业如何进行产品创新、优化资源使用、更好利用废弃物,以提高资源在整个价值链体系中的利用效率,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会议主题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1)从个人来讲: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2)从企业来讲: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为了将可持续增长理念贯穿于商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全球探索并实践绿色增长,要求企业树立经营战略,加强统筹成本核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以效取胜。?

(3)从政府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通过推动绿色增长,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研究显示,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绿色经济可以为全球经济带来数万亿美元的增长。论坛提出,绿色采购是实现绿色增长的首要问题。目前,各国政府每年投入GDP的15%至33%采购商品和服务,因此,实现绿色采购并建立绿色基础设施是今后的努力方向。?结合材料说明发展绿色经济的政治学依据。?参考答案:(1)政府要行使国家职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增长的目的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政府在推动绿色增长工作中,要加强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

(2)当代世界的主题。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绿色经济的发展。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3)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各国需采取具体行动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国际新秩序。

3、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是德国和丹麦。德国制定了完善的能源转型计划,目前德国25%的电力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而丹麦则表示在2020年,其电力的50%来自可再生能源。中国之所以成为绿色增长论坛的成员国的原因是与丹麦等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合作。?

从哲学角度说明,中国怎样履行绿色增长论坛成员国应尽的义务。?参考答案:(1)坚持用把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绿色增长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加以推进。但推进绿色增长需要包括各国政府、金融界、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推动绿色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投资者、重要公共机构探索跨行业和跨领域的合作,并通过这种探索开发出新模型,以引导世界各国和地区践行绿色增长。?

(3)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绿色增长的理念,完善绿色增长的理论,并通过推动绿色增长的实践探索,推动绿色增长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14高考政治热点: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近些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呈现出创作上的繁荣局面,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峰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也得到了行业内及电视观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农村文化建设才更具活力,农村文化舞台才更加活跃。?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成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矛盾,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必须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在繁荣农村现代文化的同时,突出做好特色文章,深入挖掘农村特色文化,传承农村传统文化。?

(4)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创作上的弊端。如地域的单一化、内容的肤浅化、风格的喜剧化等等。这些弊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深入思考与探索。?

2014高考政治热点: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

一、背景材料?

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为满足嫦娥三号入轨精度要求,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改进,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6次飞行。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3)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航天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弘扬航天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又是第一次执行任务,风险极大。因而,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尊重了客观规律,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三、政治命题点?

1.从2007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到2010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再到如今发射嫦娥三号,短短6年里我国的探月工程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实步伐。?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发展的依据。?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3)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在一个利益多元化、价值观纷呈的时代,不是所有的国家工程都能赢得国人的齐声叫好和支持,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比如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新技术、新产品,头一次执行任务,更增加了风险。为避免这些风险做了大量地面试验,在北京建立了着陆试验场,包括模拟月球表面月球车行走试验场地。?

运用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应对“嫦娥三号”发射面临的风险??

(1)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由于发射风险极大,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2)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要保证“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014年高考冲刺试题宝典 数学专题试题 英语作文预测 语文作文预测 理综模拟试题

1、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改善价值链的资源利用效率”,会议重点讨论政府和企业如何进行产品创新、优化资源使用、更好利用废弃物,以提高资源在整个价值链体系中的利用效率,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会议主题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1)从个人来讲: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2)从企业来讲: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为了将可持续增长理念贯穿于商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全球探索并实践绿色增长,要求企业树立经营战略,加强统筹成本核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以效取胜。?

(3)从政府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通过推动绿色增长,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研究显示,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绿色经济可以为全球经济带来数万亿美元的增长。论坛提出,绿色采购是实现绿色增长的首要问题。目前,各国政府每年投入GDP的15%至33%采购商品和服务,因此,实现绿色采购并建立绿色基础设施是今后的努力方向。?结合材料说明发展绿色经济的政治学依据。?参考答案:(1)政府要行使国家职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增长的目的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政府在推动绿色增长工作中,要加强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

(2)当代世界的主题。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绿色经济的发展。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3)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各国需采取具体行动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国际新秩序。

3、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是德国和丹麦。德国制定了完善的能源转型计划,目前德国25%的电力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而丹麦则表示在2020年,其电力的50%来自可再生能源。中国之所以成为绿色增长论坛的成员国的原因是与丹麦等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合作。?

从哲学角度说明,中国怎样履行绿色增长论坛成员国应尽的义务。?参考答案:(1)坚持用把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绿色增长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加以推进。但推进绿色增长需要包括各国政府、金融界、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推动绿色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投资者、重要公共机构探索跨行业和跨领域的合作,并通过这种探索开发出新模型,以引导世界各国和地区践行绿色增长。?

(3)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绿色增长的理念,完善绿色增长的理论,并通过推动绿色增长的实践探索,推动绿色增长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14高考政治热点: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近些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呈现出创作上的繁荣局面,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峰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也得到了行业内及电视观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农村文化建设才更具活力,农村文化舞台才更加活跃。?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成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矛盾,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必须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在繁荣农村现代文化的同时,突出做好特色文章,深入挖掘农村特色文化,传承农村传统文化。?

(4)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创作上的弊端。如地域的单一化、内容的肤浅化、风格的喜剧化等等。这些弊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深入思考与探索。?

2014高考政治热点: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

一、背景材料?

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为满足嫦娥三号入轨精度要求,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改进,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6次飞行。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3)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航天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弘扬航天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又是第一次执行任务,风险极大。因而,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尊重了客观规律,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三、政治命题点?

1.从2007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到2010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再到如今发射嫦娥三号,短短6年里我国的探月工程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实步伐。?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发展的依据。?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3)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在一个利益多元化、价值观纷呈的时代,不是所有的国家工程都能赢得国人的齐声叫好和支持,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比如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新技术、新产品,头一次执行任务,更增加了风险。为避免这些风险做了大量地面试验,在北京建立了着陆试验场,包括模拟月球表面月球车行走试验场地。?

运用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应对“嫦娥三号”发射面临的风险??

(1)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由于发射风险极大,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2)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要保证“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014高考时事政治要点:2013年6月5日国际新闻

自北约28个成员国的国防部长6月4日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专门就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同意加强北约网络防御能力建设。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约网络防御体系将在今年秋季达到完全运行标准。他说,网络袭击正变得日益多发、复杂和危险,北约在2012年成功应对了2500多起网络袭击。。

巴基斯坦新一届国民议会6月5日下午选举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纳瓦兹·谢里夫为巴新一届政府总理,这是谢里夫第三次当选巴基斯坦总理,也由此成为巴历史上第一位三次就任总理的人。谢里夫已经在巴总统扎尔达里主持的仪式上宣誓就职。。

日本政府灾后重建推进委员会6月5日在首相官邸召开会议,决定向“3·11”大地震灾区派遣人才,并以民间投资为支柱加大对灾区的投入。有关部门官员表示,将划拨100亿日元灾后重建经费帮助灾区实现发展。“3·11”大地震是日本二战后遭受的最严重的灾难。时至今日,虽已过去两年多,但截至今年5月上旬,仍有30.4万人在避难,很多受灾民众找不到工作,生活非常艰辛。为解决灾区民众的就业难题,日本政府在2011财年的灾后重建预算中,列入2000亿日元作为解决就业专项经费。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6月4日裁定苹果公司侵犯了三星公司一项与3G移动通信技术有关的专利,并对部分苹果产品发布不得在美销售的命令。禁令涉及的产品包括采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网络服务的多款智能手机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但iPhone5和第四代iPad等苹果最新产品不受影响。

2014江苏高考作文题,什么是不朽,材料是什么意思

在网上给你找了点资料以供参考;

哲学常识“怎样做到”型问题归类解答分析

发表时间:2008-12-7 10:04:31 来源:转载 访问次数:891

哲学常识“怎样做到”型问题归类解答分析

同学们在平时训练或者考试时,经常会遇到这样设问的一类问答题:“材料中的……是如何(怎样)做到(体现)……观点的?这种设问类型的问答题很多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答案。许多同学解答此类问题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导致严重失分,而且在近几年的各地高考题中出现频率又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面就若干重要问题做了精心归纳与概括,供同学们在复习时参考。

<一>、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个问题在试题中经常以这样的设问出现:“材料中的……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答题要点综合归纳如下:

1、必须承认“实际”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用自己的主观臆想代替客观事实,特别要做到对“实际”情况有真切的了解。

2、必须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

一是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具体性”,要分析“实际”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二是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全面性”,既看到实际的这一面,又看到实际的那一面,做到对客观实际的全面把握,防止片面地把握实际;

三是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变化性”,既看到现实存在的“实际”又看到随时即将发生变化的“实际”,做到对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全过程的把握,防止静止僵化地把握客观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3、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主观主义,特别要反对主观主义的两种典型表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但是,反对教条主义并不意味着排斥正确意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反对经验主义也并不意味着拒绝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而是要将正确意识、科学理论以及先进经验与本地、本部门、本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4、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不是被动的,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的统一。

再现高考题:

1997全国高考题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作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要点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2、辨证的认识和把握实际3、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材料略 )

2006年天津文综39题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约为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5%,2005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2005年达到2975亿元,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业税从政受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一切冲实际出发。

答案要点1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农业税政策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2、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农业税政策是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出发确定的

3、要坚持发展地看问题,我国我国农业税从政受到取消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二>、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试题中经常这样设问:“材料中的……是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答题要点归纳如下:

1、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要承认并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也就是说,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人的活动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首先正视客观规律的存在。

2、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按客观规律办事,实际上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规律并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利用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4、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解放思想,坚持发展的观点。规律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变化发展的。规律存在的客观条件一旦发生变化,规律的作用必然发生变化。因此,必须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来适应变化了的规律,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

5、按客观规律办事,还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规律,而且要区分同一事物的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不同阶段下的不同表现,做到具体的、历史地把握规律。

如果试题这样设问:“材料中的……是如何做到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可以综合参照一、二的要点归纳概括,大同小异。

再现高考题:1999全国高考题38题第三问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各管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要点: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烛光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三〉、如何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

该设问是从唯物论的角度设计的,如果从认识论的角度设计可以演化为:“材料中的……是怎样发挥科学理论指导作用的?”要点归纳如下:

1、自觉树立正确意识,这是发挥正确意识作用的前提。正确意识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自觉树立正确意识,有利于发挥正确意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引导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 、使正确意识同具体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3、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来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意识只有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而发展,才能不断指导人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4、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打破传统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5、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还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解运用正确意识。

再现高考题:1998年全国高考题39汇智中学的学生与解放军末连队官兵共同学习十五大文件,围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结合上述发言,说明怎样才能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答案要点:1、要掌握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对事件有巨大指导作用只有掌握它,实践才可能成功

2、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俩元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指导作用(或答成在理论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发展来运用理论实践是发展的理论只有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正确发挥其指导作用。

〈四〉、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该设问可以从唯物论角度组织答案,也可以从辩证法角度和认识论角度组织答案。

1、从唯物论角度看:(1)首先丰富自己的知识,端正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2)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

2、从辩证法角度:坚持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促成新事物的成长。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3、从认识论角度:五个方面①要善于发现问题,这是正确解决问题、推动理论创新的首要环节;②要敢于超越;③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④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灵感和顿悟只能在长期研究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产生;⑤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新观点、新理论要能够解决现实问题。

〈五〉、 如何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

在试题中也可以演化为这样的设问:“材料中的……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1、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首先必须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防止片面性和一点论。两分法是矛盾分析法的基础。

2、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必须在两分法的基础上对两点进行具体分析。每一事物的两点都有其特殊性,必须明确一事物具体包含的两点是什么。

3、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还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不仅要看到事物的两点,也不仅要明确具体的两点是什么,更要知道两点之中的重点是什么。为此,必须把握两种具体情形:(1)当面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时,必须把握重点、中心和关键,这样才不会使我们的工作重心发生偏离;(2)当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时,必须善于把握主流,这样才不会迷失我们对事物性质和发展形势的判断。

〈六〉、 如何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看问题?

在试题中也可以演化为这样的设问:“材料中的……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是正确分析矛盾的前提。

2、要全面地、具体地、动态地分析矛盾。(1)全面地分析矛盾,就是要在坚持两分法的基础上分析,防止片面性;(2)具体地分析矛盾,就是按照矛盾特殊性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去区别、分析矛盾,特别要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然后,根据具体的矛盾找到解决不同矛盾的不同方法;(3)动态地分析矛盾,就是要随着客观实际和具体矛盾的变化发展去分析矛盾。

3、坚持矛盾分析法还要做到正确、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有机地统一起来。

〈七〉、如何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问题?

该设问要求用唯物论部分的哲学道理而不是辩证法部分的道理作答,试题中常见的设问方式是:“……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核心要点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反对从主观出发,特别是主观主义的两种典型表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注意: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此要点适合个案型试题的考查,特别要注意党和国家、某地区在具体工作中制定目标、方针、政策、理论、思想等的哲学依据类的试题。)

2、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物质。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要求我们在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对消极无为的不可知论观点。

注意:这一要点经常涉及科学实验、发明创造,比如:克隆技术、纳米技术、转基因、神州飞船、科学观测等热点背景进行考查。

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则把人的实践活动印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注意:这一要点常以“三个代表”思想、小康目标的指导意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等热点为背景进行考查。)

4、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依人的意志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规律,并在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利用规律,变害为利,造福人类。这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注意:在思维过程中可以将实事求是与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结合起来,特别注意“与时俱进”、发展观点、创新精神等热点的考查。

〈八〉、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该设问要求用辩证法部分的哲学道理而不是唯物论部分的道理作答,题目中常见的设问方式是:“……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核心要点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如果具体一点的话,要看材料中能否体现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一定先把普遍联系的观点答上。可以说,联系的观点在解题时是最常用的观点,但切忌乱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联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2)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取消本来存在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系无法改变(尽管规律性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注意:关于联系的观点经常考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沙漠化、沙尘暴、气候变暖、退耕还林、退田还草等热点问题。在回答时可以和唯物论部分的尊重规律、认识论部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等问题相联系。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搞清发展的实质,然后答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三个要点:(1)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其中第三个观点与现实结合更为紧密。

3、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源泉、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注意:入世、扩大内需政策、改革开放、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均可与此要点相结合。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质变更重要)。要求我们(1)坚持适度原则;(2)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重视量的积累。

注意:上述三点分开考查的概率较大。要特别注意“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三点理由略),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三点理由略)。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注意:凡是不容易做成的事情都要联系此要点,比如入世、申奥等的艰辛。既然不容易做成的事情往往也是需要经过长期量的积累的事情。这样4和5两个道理思考时就可以统一起来了。

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学会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9、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0、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上述十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另外:“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何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道理看问题?”“如何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的道理看问题?”“如何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的道理看问题?”这五个问题在课本中都有明确的要点,同学们参照课本复习即可。

11、怎样正确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第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利益出发点),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有益于人民;第二,树立正确观念,坚持科学理念的指导,掌握正确方法;第三,要有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第四,不断提高能力,保持身心健康。

12、怎样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怎样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①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需不断地创造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②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使认识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③注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运用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1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坚持集体主义?

①总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②具体要求:第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要尊重人,要主动关心人,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第二,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第三,要反对个人主义。

14、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哪些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如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环境等。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第二,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第三,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15、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承认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 合法取得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要看到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更应该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16、怎样实现理想?

①实现理想需要多方面的条件, 从主观方面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首先,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其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7、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做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青年学生要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要在“情”、“理”、“行”等方面来一个彻底转变。①对人民群众要有感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情);②想问题办事情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标准(理);③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做工农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为工农服务(行)。

18、怎样改造主观世界?

①在实践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克服消极颓废人生观的影响,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袭。

②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③在实践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以上,我们对哲学的十八个“怎样做”一类问题的答题要点做了归纳与概括。同学们在做有关习题时,可参照上述归纳与概括组织答题的要点,但千万不要照抄照搬,务必结合具体题目的材料背景、设问角度、关键词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二哲学

你好。

2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江苏卷作文题是:

关于不朽

适用地区:江苏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朽的本来意思道家哲学思想,即永不磨灭。是指的抽象事物。因为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只有抽象的,比如不朽的精神。

所以,不朽就只能各见其意思了。材料上用有人说,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但是事实呢,青春最容易过去了,青春肯定不是不朽的。那么,为什么说青春是不朽的呢?那材料就启发我们青年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是,利用我们青春的大好时光,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一番事业,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较大的贡献。等到老去时,我们就不为我们虚度年华而遗憾。那时候,我们自己就认为:青春是不朽的。

其实,这样的材料给我们写作,最好不过。因为,可以充分发挥我们学生特点,那就是想象力。这样的出题很有质量。

那么怎么样写作呢。可以根据各人写作特长来写。如果写议论文,可以把不朽作为论点,用古今中外的人物作为论据,论证论点。有话可写。比如雷锋的精神是不朽的,可以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发扬钉子精神,发扬乐于帮助别人精神,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

写记叙文也可以,可以用一个人物的青春时代事例,记叙其故事和实际证明青春是不朽的。‘

总之,材料给你,是要求 你自己发挥想象力,谈谈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激励我们青年人更加珍惜青春。

好了,就帮助你理解到这里,祝你高考顺利!

能不能给我发一下 山东省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

明显选B,此题与去年高考政治模拟试题

A是唯心主义,不用多解释,恐惧与不恐惧都是人的意识范畴,完成事情属于实践,而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实践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人的人的内心是否恐惧,唯心主义

B应该很好理解,本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完成的东西由于恐惧没有完成

C项说法正确与题意无关,材料中说的并不是主观能动性的限度问题,而是能否发挥的问题

D选项与材料风马牛不相及,故不选,而且说法是错误的

我发现一家网站所给的参考答案是这么解释的

:B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相对于人不能改变规律来说,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有限的,但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无限巨大的,c不选。A、D错误。

2014年山东夏季高考考试说明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今日出炉。2014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X”为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2014年高考考试内容将继续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该考试说明,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奖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语文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第II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

数学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第II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填空题要求只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在英语科目上,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八级目标要求,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考生应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达到相应水平。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结合山东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约3300个单词(见附录)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另外,为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号标明,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在语言运用上,阅读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写作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在口语方面(对2014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方法另定)。考试时间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105分,第II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提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300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每科总分均为10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35道题。其中地理12道题,历史11道题,思想政治12道题。每道题4分,共14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60分。其中,必做题部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各2-3道题,共14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道试题的分值均为10分,共2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

理科综合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300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物理7道题,每题6分;化学7道题,每题5分;生物6道题,每题5分,共20道题,107分。其中化学、生物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56分;化学53分;生物48分;共157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的3个选修模块、化学的的3个选修模块、生物的2个选修模块,共8个选修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12分。考生须从中选1道物理、1道化学、1道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6分。

语文:

命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语文考试内容。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作文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要求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其中:语言文字运用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作文题:字数不少于800;除诗歌外,其余文体都在考试范围中;所有的作文题型都在考试范围中。

 数学(文史类)

选择题目减少2个降10分,填空题目增加1题增9分

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命题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考试的能力要求包括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推理论证能力指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真实性;创新意识指能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试范围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系列1的内容,内容如下: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系列4的内容,在2014年暂不被列入数学科目的命题范围。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5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5题,25分。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数学(理工农医类)

选择题目减少2个降10分,填空题目增加1题增9分

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考试范围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以及选修系列4-5的部分内容,内容如下: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试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5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5题,25分。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英语

取消听力考试,阅读理解增加10分

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词汇量为3300左右。个别因命题需要增加的单词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

阅读方面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写作方面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口语(对2014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如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等。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办法另定),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5分;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第Ⅰ卷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两部分。英语知识运用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第一节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每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第二节分两篇短文,第一篇10小题,每小题1分;第二篇20小题,每小题1.5分。总共40分。

阅读理解部分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部分,本部分共两节,第一节:阅读表达,5个小题,共15分。要求考生阅读所给的一篇短文,并根据短文作答。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类:1.根据题目要求就短文内容简要回答问题;2.概括短文或某一段落的主旨大意;3.确定具有指代功能的词汇的所指内容;4.指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态度;5.补全短文中空缺的内容;6.同义词语替换;7.根据语境翻译句子。必要时可根据文章的题材和体裁设置其他题目。

第二节:写作,满分30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提示和要求,用英语写一篇120—150个单词的短文。

文科综合

总分恢复300分,单选增加10题40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综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30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35道题,每题4分,共1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60分。其中必做题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2-3道,共14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历史和地理两科中各选1道试题作答,每题分值均为10分,共2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

政治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内容及时事政治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时事政治包括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以及中国***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历史必考内容包括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根据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历史选修课程开设情况,确定2014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历史选考部分命题范围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三个模块的内容。

地理必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选考部分命题范围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模块的内容。

理科综合

单选每题增加1分,第Ⅱ卷不再划定各科题目数量

理科综合科目考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

物理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必考内容为物理1、物理2、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选考内容为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

化学必考内容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选考内容为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生物必考内容为生物1、生物2、生物3,选考内容为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300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 、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物理7道题,每题6分;化学7道题,每题5分;生物6道题,每题5分,共20道题,107分。其中化学 、生物题为单项选择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 、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56分,化学53分;生物48分,共157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的3个选修模块、化学的3个选修模块、生物的2个选修模块,共8个选修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12分。考生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1道化学 、1道生物试题作答,共36分。

文章标签: # 发展 # 事物 #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