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高考历史错题,高考历史忽略

tamoadmin 2024-08-01 人已围观

简介1.本人高三,历史很差,考试一般都是30+,如何在一个月左右把历史成绩提高到60分,迎接高考!2.高二的历史好难啊,老是摸不着头脑,背了不少,可是答题时不知道该怎么用,请问老师有什么方法和思路么3.高考基础差的学生如何复习好文综政治、文综历史4.高考历史科目中的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生态史观分别应怎么理解?它们各自都包括些...5.最后30天高考历史如何逆袭6.高考历史:怎样提高

1.本人高三,历史很差,考试一般都是30+,如何在一个月左右把历史成绩提高到60分,迎接高考!

2.高二的历史好难啊,老是摸不着头脑,背了不少,可是答题时不知道该怎么用,请问老师有什么方法和思路么

3.高考基础差的学生如何复习好文综政治、文综历史

4.高考历史科目中的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生态史观分别应怎么理解?它们各自都包括些...

5.最后30天高考历史如何逆袭

6.高考历史:怎样提高做题的质量

高考历史错题,高考历史忽略

以下我举一道高考题跟你分析一下高中的历史题目要如何做才能够拿高分:

(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14分)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10)

一、审题:题目中有个“王朝”,应该理解为跟清朝一样的封建王朝。“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应该联想到取代清王朝的确实不是一个封建王朝,而是“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审第一个小问: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民主共和国就是中华民国。本小问问的是原因。而关于原因,最常用的思路就是“经济、政治和思想”三个角度了,

进一步思考:中华民国是通过辛亥革命建立起来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运用相关的知识来思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那么,肯定要以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力量。因此,归纳出来的答案就是:

13.(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14分)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因素:经济因素: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思想因素: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政治因素: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其他因素:清实施的各项改革。(10分)

通过上述的分析,就算拿不到10分,拿8分也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高中要学会的解题方法了。

简单归纳就是:一、要学会审题,要审得很细的。二、要学会联系课本知识来思考;三、要掌握一些思路或套路。

本人高三,历史很差,考试一般都是30+,如何在一个月左右把历史成绩提高到60分,迎接高考!

新高考即将迎来广泛的推广,因此大家也要开始在高一时期进行选科了,上了高中学生选哪门小科好呢?这些高中的小科又有什么用?这两个问题困扰着学生和家长,本文就根据这两个问题同大家聊聊。

一、什么是高中小科?

在新高考模式下小科就是除了数学,语文,外语之外的科目,包括物理、历史、地理、化学、政治、生物六个科目。“3+1+2”新高考模式规定在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二选一,组成“1”。在化学、地理、政治、生物等四个科目中选择两科,组成“2”。学生普遍将除了数学,语文,外语三门主科之外称为小科。

六门小科,因为在新高考中充当了不同的组成部分,作用也不同。

二、新高考高中小科有什么用?

1、小科高考成绩是高考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总成绩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数学,语文,外语各150分,共计450分;

第二部分,学生所选的“1”即物理或历史,满分100分,不参加 风机 赋分,以学生考取的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第三部分,学生所选的“2”,即化学、地理、政治、生物等科目,学生原始成绩经过赋分转换后再计入总成绩。

高考总成绩=450(三门主科)+100分(物理或者历史)+200分(经过赋分比转换的其它二门小科)

从这个公式可以非常容易看出来,虽然小科的满分只有100分,但是三门小科的总分也有300分之多,不管参加不参加赋分的转换, 小科的总分数都在高考总分数中占到了40%的高比例 。所以,高中小科是高考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提醒同学们, 不要受赋分的影响,就忽略小科的重要。如果你小科考了一个下游成绩,就算你三大主科考了400+的高分,也不够985和211院校的门槛。

2、不同小科组合的选择决定高考报考专业的方向。

某些高校的某些专业对学生所选小科有硬性要求,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没有选择这个小科进行学习和考试,那么这些有学科硬性要求的高校专业,学生是不可以报考的。 比如,南京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就要求必选生物,北京建筑大学的测绘工程大学要求必选地理。可以大致理解为,小科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大学所选的学习方向。

三、高中选小科哪门好?

1、从兴趣爱好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根本上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兴趣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我更偏向从这个出发点选择“好”的小科。

2、从专业覆盖率出发: 地理的专业覆盖率要高于历史,化学的覆盖率要高于政治。学生追求高覆盖率的话,物理+化学+地理的组合无疑是最“好”的小科选择。

3、从师资力量考虑: 学生所读的高中有明显的学科强弱差异时,学生选择教学质量更好,师资力量更强的小科无疑也是一种“好”的决定。

高中选小科哪门好?这应该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观题。每个同学都有自己选择侧重的点,关键是你更适合哪一个学科。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选小科哪门好、高中小科有什么用”两个问题的思考,希望可以给同学们一点启迪,帮助同学们选到适合自己的小科。

高二的历史好难啊,老是摸不着头脑,背了不少,可是答题时不知道该怎么用,请问老师有什么方法和思路么

用一个月的时间提高三十分可以做到,历史的主要关健在于背复习资料,先缩小范围,广泛收集历次测验卷子认定正确答案,并加从提练,然后按年代和历史大以及历史人物分类装订,接下来要制订复习,每天最少复习时间不得少于六小时,注意用好清晨的时光,对于主要资料不但要熟背于心,还要手抄和读出声来,其间要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正,背颂是主要的途径,而且一定要坚持,能做到这些,达到60分完全有可能!

高考基础差的学生如何复习好文综政治、文综历史

你好!你的问题代表了很多同学的困惑,老师发给你一份资料吧,内容比较全,包括:一、做好高中历史主观题的重点措施,二、答题失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三、高考历史规范性答题指导,四、来自高考阅卷老师的建议。只要看了,相信一定受益多多,呵呵。

一、做好高中历史主观题,要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一)审题:

将审题训练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因为审题本身也是一种提取信息的过程。在审题训练中,我们强调审时间、地点、关键词、提示语、材料来源,审问题(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又可以反过来给人以提示),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提取信息能力的基本方法。阅读材料不仅要读正文或表格内数据、的主体,还要读提示语(含表内提示语、表外提示语)、注释、材料来源、标点符号、的背景等,不要放过任何细节;既要考虑显息,又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隐息;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兼顾全局。

(二)根据设问做答:

非选择题一般有四种设问: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一般可分根据一段材料或几段材料提问,这种问法的答案一般可由材料直接或间接得出。对于这种试题考生可以根据分数值逐条从材料中找出并适当归纳,一般一分一点,不必妄加论述;二是“根据(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般有根据一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与根据几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两种,这类问题和答案不能全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考生要根据材料中时间、关键词判断出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再结合这部分知识进行回答。三是“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是将材料中所涉及的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既提供了题目的思考方向,又设置了新的情境,理解和把握好材料是作答的关键。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提问方式就是从所学知识出发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此类问题中材料只是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完全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

“述”,即叙述。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注意的是:(1)题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更不可遗漏。(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

“论”,即论证。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比”,即比较。对于有比较项目的问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比较;对于没有给出明确比较项目的问题,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么、怎样比,答题无从下手。掌握下列方法和原则就可以比较完整的进行比较。

“评”,即评论、评价、评析等。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问题。(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

二、答题失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学生应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审题能力弱、提取信息不全面、提取信息不准确、不能剔除无效信息等。阅读材料不够冷静、细心,慌乱中没有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特别是图表题,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丢分非常普遍。只要在阅读中把材料彻底读通读懂读明白,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才会有保证。

2、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学习相结合,只用课本知识或只用材料信息答题,不能两者互补,致使思维不够辩证,答题内容不全。

3、答非所问或者遗漏知识点。答题中要注意问题的设问,有几个设问就回答几个问题,一问一答,要层次清楚。不要把几个设问混起来回答,要知道,判卷给分是各个设问分别给分的。

4、观点的错误,立场的错误,使答题出现较大的偏差。常出现的错误是:不实事求是,按现在的社会情况和意识去看待历史和人物。不是客观地按历史发展规律评价事物,而是凭个人的感情和主观臆断评价。

5、答题针对性差,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因此,在答题中要仔细审读题目要求,问什么就答什么,紧扣题目,逐层作答。

6、空发议论,缺少史实论据,或者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评论。切忌答题只摆史实不讲道理,更忌空讲理论而没有史实做依据。

7、论述杂乱无章,前后无序。克服的办法是要按顺序答题。在回答每一设问的过程中,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物的因果关系顺序,或按逻辑关系顺序答题,要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条例清楚,语句通畅连贯。

8、文字书写潦草,使阅卷人无法辨认。因此在答题中一定要书写工整。

三、高考历史规范性答题指导

答题重在答案的知识正确性,但每次考试后总有考生埋怨阅卷不公正,自己答案正确却得不到满分。其实,原因很简单.你忽略了答案的外在形式上的“美观”,缺乏亲和力和严谨性,征服不了阅卷的“判官”。考试“四到位”能有效地解决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考试失分。

(一).书写到位。(二)格式到位。(三).层次到位。(四).语言到位。

四、来自高考阅卷老师的建议

参加高考的考生在高考中,不仅要同自己的心理作斗争,还要注意制定与高考阅卷老师的心理相符的对策。因为阅卷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分数的高低,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

1、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为了阅卷老师能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除了做到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让人一看就舒服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答案要点化。(2)答案要点要醒目。(3)合理安排答题空间。

2.答出技巧与水平,让人满意,让自己多得分

3.按分作答、自信得分 :(1)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 (2)写在试卷上的文字不要轻易划掉。

高考历史科目中的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生态史观分别应怎么理解?它们各自都包括些...

首先,你在复习的时候,自己整理出难点,难点的地方重新做一个目录贴于书的原本目录边上或者是摘记本上,这样可以让你一下就能找出难点在哪里,容易的记住的每次复习的时候看一遍就行,自己做的难点目录能帮助你更快的记住各个难点。还有平时老师预测的会考的题目也多看看,经常跟同学交流,看看别人在复习哪些内容,可能有些正好是自己忽略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再者,无论再忙,要保持头脑清晰,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复习什么,虽然平时基础不好,但是经过复习以后,相信自己也能迎战高考!

最后30天高考历史如何逆袭

定义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产生时期

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 

本质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横向 

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纵向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文明史观在西方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才引入中国并掀起研究的热潮。文明史观在中国存在时间很短,所以用文明史观的眼光重新考量中国的历史显得很迫切。

文明的概念与划分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

(一)“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横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分标准是生产力。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

(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拨的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

(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

(五)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全球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二、“全球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一)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何以可能和必要的根据。(二)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间的对话。(三)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四)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做到“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间的共同点,把分歧暂时搁置,耐心地通过对话去缩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和相互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三、典型例析:例1:(2004年全国文综试题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⑴读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解析:第⑴小题关键在于审题,抓住“变化”和“趋势”两词,并注意运用课本知识解释材料中的问题。参考答案: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⑵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解析:第⑵小题关键在于把握评价人物的标准,即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并注重材料和课本的结合。参考答案: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⑶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第⑶小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并且还要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参考答案: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⑷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解析:第⑷小题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将课本知识与材料相结合。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必由之路;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例2: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材料二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请回答:⑴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⑵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检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第⑴问,要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入手,把有效信息进行归纳。解答第⑵问,要注意题干的导向词“主导的原因”,分析原因时要从历史角度切入,同时答案注意要精练。参考答案:⑴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⑵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

高考历史:怎样提高做题的质量

来得及的把重要的知识点整理一下,做题不一定要做难题,基础是根本的,每次考试不要着重在一个题目上,要放宽心态,准备好笔记本和错题集,错题集用来记录一下自己做错的题,笔记本记录一些容易忽略细节和重点。不要急,总之,要自信,相信自己高考一定可以成功的。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建议现阶段不要盲目做大量的历史习题,而应提高做题的质量。

所以,建议学生将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和以往做题过程中积累的错题重新做一遍,重点理解近两年高考试题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同时,考生应该按照时间顺序或是教科书专题顺序,重新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脉络,并通过做题对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

材料解析题该咋答?

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

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考试范围并没有做调整,只是在考试说明中替换了几道例题。从更换的例题来看,2012年高考将继续加强对考生整理材料,完整、准确、合理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广大考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

略读材料主要是粗略地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特别是试题如有导语应给予关注。分析题干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提问项、限制项等要求。细读材料就是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细读材料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与教科书所学知识的联系(既可以是时代背景,也可以是相似的联系),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教科书所学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角度分析材料、组织答案。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材料出处中所提示时间、材料主题思想等信息。”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开放性试题咋答?

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个观点至关重要

2010年高考开始历史试卷中增加了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则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是考生得分的重点。

此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观点、按照一定逻辑思维运用历史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

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要素、因果关系等)。

第三步:选择要论述的观点。

选择观点的基本原则:一般试题所给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一个观点至关重要。观点不是选得越多越好,如果观点选得过多,就不能够对观点进行充分论述,因此建议学生选取其中的一种观点(一些试题会要求对材料中所有观点进行评述)。

第四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文章标签: # 历史 # 材料 #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