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大佬们都是高考状元_大佬们的高考成绩

tamoadmin 2024-07-08 人已围观

简介1.刘强东的代码水平如何?2.为什么要进名校?3.历史趣闻:从悬梁刺股到连中三元,古代学霸那些事儿4.财经大佬背后的故事,那些年他们与我们同岁5.成为高考状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知乎6.为何说马云的18岁败给了刘强东?每每说到梦想,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去大城市拼搏,还是想自由自在的生活,每个人的梦想都不一样,有的人梦想成为一名老师,有的人想要成为一个科学家,甚至有的成为一个宇航员,但是当慢慢

1.刘强东的代码水平如何?

2.为什么要进名校?

3.历史趣闻:从悬梁刺股到连中三元,古代学霸那些事儿

4.财经大佬背后的故事,那些年他们与我们同岁

5.成为高考状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知乎

6.为何说马云的18岁败给了刘强东?

大佬们都是高考状元_大佬们的高考成绩

每每说到梦想,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去大城市拼搏,还是想自由自在的生活,每个人的梦想都不一样,有的人梦想成为一名老师,有的人想要成为一个科学家,甚至有的成为一个宇航员,但是当慢慢长大的时候,却发现梦想和现实相冲突,有的人选择和现实妥协,回到老家,成为一个普通人,而有的人却还不死心,想在大城市里闯一闯,最后两败俱伤的灰溜溜的回到了老家。

当然,这其中不乏有成功的人,但是这些人都是凤毛麟角的。有的人大学是985,有的人大学是普通大学,但是985出来的名校毕业生,他们也不一定能够找到舒心的工作,因为现实往往就是很残酷。清华北大毕业的人会成为什么?他们会进入研究室工作,他们会开一家自己的公司,谁也想不到清华毕业生能够和保安挂上钩。张晓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位90后,他当时是他们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成功的考入了清华大学。

毕业之后,他去了广州的一家企业工作,他本来想要从事科研,实现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但是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他被分配到了客服部,他选择留下仅仅是因为薪水不错,但是每天却是生活在折磨之中,因为这和他的最初理想是相驳的。在这家企业工作了五年之后,一直没有机会能够实现自己科研的梦想,再加上自己家人的病重,种种现实因素的叠加,让赵晓勇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为了一名保安。

或许有人会不理解,毕竟清华毕业的学生,他们享受着高端的教育资源,有着大把的人脉,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个保安?这不就是浪费教育资源吗?但是当和现实因素相碰撞的时候,一边是家人,一边是自己的前途,张晓勇,他只不过是选择了和家人们在一块,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即便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又能怎样?

他也是一个人,一个人就会存在理性和感性,别人的生活方式终究是别人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其中的故事又怎能够三两句说得清楚的呢?苍白的文字,只能简单地表达出他们的痛苦,却无法和他们有相同的感受。其次,他选择成为一名保安,也是一种勇气,毕竟他的同学肯定在奋斗十几年之后成为了某公司的上市老总,某公司的高管,科研界的大佬。

张晓勇回到家乡之后,可以选择不当一个保安,首先他的学历就摆在这里,但是他选择成为个保安,就说明他选择了和自己父母及家人相处更多的时间,而不是每天奔波于工作当中。我们也都知道生活在大城市,有很多的压力,不仅仅是生活的压力,还有周围同事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各种各样的因素加起来让自己生活得也并不如意。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父母还在的时候,为父母尽孝,这也是自己的一种选择,而不是当父母已经去了,自己只能掉下眼泪来,那只能是一种后悔,还是一种无可挽回的后悔。张晓勇的读书是能够让他有更多的选择,他也可以选择不成为一个保安,能够有更广阔的天地,有的人当保安是被迫的,而有的人是选择成为一名保安。

什么是人才的浪费?难道只要不是为社会做贡献?难道只有成为科研大佬才不是人才的浪费吗?要知道有着万万千千的普通人,难道他们都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吗?不是什么人都有能力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的人就喜欢安逸,喜欢偏居一隅,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人就喜欢为梦想奋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他们不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做出贡献,服务人民。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有的时候梦想它只能存在梦里,因为在现实中有很多因素阻挡着你实现梦想的脚步,有的人心软了,选择和现实妥协,就比如说张晓勇。

结语

有梦想是一件好事,它远比迷茫的人要好很多,因为会有目标,会不断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并不是所有人最后都能够完美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其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有的人在这困难之中选择了妥协,有的人坚持下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坚持下去的人很有可能在这其中丢掉了很多,包括朋友,爱情甚至是亲情。

刘强东的代码水平如何?

1989年 以安徽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其间对证券投资产生浓厚兴趣,选修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企业管理双学位。

1994年 进入中信国际合作公司,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年,最后的三个月开始接触证券投资业务。

1995年 进入华夏证券公司,在当时全国最大的证券营业部: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任研究部经理。

1998年 国内的基金业开始启动,基金开元成立。在同一阶段,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开始筹建,王亚伟跟随当时的营业部总经理后来的的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加入筹备组,4月份公司就成立。

1998年4月28日 华夏基金旗下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兴华成立。王亚伟最初时是基金兴华基金经理助理,之后任基金经理。同期在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学习,后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8年4月28日—2002年1月 王亚伟离任,基金兴华的净值增长率是84.86%,对应同期上证综指涨幅是18.79% 。

2001年12月 王亚伟开始担任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

2002年 深沪两市分别下跌了18.62%和8.07%,华夏成长的净值增长率为-3.09%。这个成绩应该让专业投资者满意,但是让刚刚接触基金的国内理财者感到不安。

2003年11月 证综指创出了新低。华夏成长的净值增长率为13.09%。王亚伟在年报中总结:2003年与业内同行相比,与市场提供的投资机会相比,取得的收益率不能令人满意。

2004年 熊市依然延续着,上证综指下跌15.4%,深圳成指下跌11.85%。华夏成长当年净值增长率为3.91%,王亚伟仍然没有创造出让行业之外的人记得他的成绩。

2005年4月 王亚伟不再担任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根据上海财汇的数据,从2001年12月21日到2005年4月12日,即王亚伟离任,上证综指下跌28.5%,但是华夏成长净值增长率为13.22% 。

2005年12月 王亚伟接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

2006年 华夏大盘以154.49%的业绩在118只基金中排名第12。对应上证综指涨幅达到了130%,而同期净值增长超过这一数字的基金有19只。所有股票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为109.83% 。

2007年 该基金气势如虹,更以226%的净值增长率高居国内各类型基金之首,比第二名高出35个百分点,其净值增长率是同期上证综指涨幅的2.33倍。一时间,华夏大盘成为万众瞩目的牛基,王亚伟则获得“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殊荣,一举将基金金牛奖、明星奖、最佳表现奖、最高回报奖、最受欢迎奖尽数收入囊。

2008年 夏基金旗下共有19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募资产净值总额达到1888.62亿元,市场份额高达9.74%,位居全部61家基金公司第一位。

2009年截止到9月11日 华夏大盘今年涨幅为77.94%,位列第8,同期沪深300涨幅为74.84% 。

2010年6月 王亚伟不再担任华夏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1]

王亚伟 - 人物评价

坚定平和

王亚伟平和谦逊,文静敦厚。王亚伟说,一个好的基金经理要修炼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让自己的内心能保持清静,只有把“性格”、“品位”和“思想”这三重心门打造到一定境界,才能抵御住投资和人生中无处不在的致命诱惑。

王亚伟分析自己在投资上的优势,除了方法之外,他更强调性格。稳重、坚定、善良、不怕困难的性格更多来自家庭的熏陶。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王亚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父亲,父亲的耳濡目染与言传身教给王亚伟打下了非常好的知识功底。

王亚伟一旦确立方向,就能心无旁婺,即使经过波折也要经受住考验坚定走下去。王亚伟在大学毕业的那年,父亲被查出胃癌,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治疗竟然战胜了病魔,现在仍然健康。这件事让王亚伟相信没有过不去的门槛,自己看准的事就不能轻易放弃和改变。这种性格在投资上也得到了体现。2007年前三季度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净值增长率在全部股票型基金中遥遥领先,但由于他对人民币升值引发的银行地产股高估值的不同看法,虽然考虑到市场热点轮动的可能,但仍没有跟随市场热点在四季度及时补仓银行地产股,最终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在年度排名上未能延续上半年的冠军地位。

学会冷静 独立思考

多年的从业生涯,让王亚伟深刻体会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要想寻找未来的牛股,你必须要从目前充斥市场上的各种声音中冷静下来,独立思考。这是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你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过滤能力,才能抓住事情的关键,不然就会被淹没和迷失方向。” 王亚伟表示,“作为基金的管理人,投资者把钱交给你就是要你代替他去思考,你要是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就是没有做到尽职尽责。” “冷静下来,用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成为王亚伟作为一个职业投资者给大家的忠告。

王亚伟 - 人物影响

王亚伟作为公募基金业内所剩无几的元老级基金经理之一,只要他买的股票一被发现,通常都会被市场热捧。王亚伟在经历了2008年一年的熊市考验之后,他的声望越来越高。作为“名人”,被“粉丝”追逐几乎是理所当然。这个圈子里从来也不缺少关于他的种种传言与议论,而在所有的话题之中,最能让各界投资经理以及投资者兴奋的就是王亚伟在股市的操作动向。部分市场人士所谓的“王亚伟效应”,意思就是一只股票一经发现被王亚伟买入就会受到热捧,结果导致其股价被推高。

一位FOF基金经理认为,鉴于王亚伟是目前中国市场中为数不多的明星基金经理,所以大家追捧他买的股票也很正常,而这种追捧在一定程度上又提升了基金的业绩。这位基金经理认为,获得超额收益的路径有三:做好每一次波段、选好品种以及受益于明星效应。

2008年,这一年全球市场都笼罩在熊市的氛围中。2007年王亚伟虽然是最能赚钱的基金经理,但由于在更早的一轮熊市里华夏大盘并无突出表现,所以业内对他的操作手法与风格也一直存在诸多不同看法。不过此时的王亚伟已和当初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王亚伟效应”,业内普遍认可它的存在。一位私募基金的投资总监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有相当数量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是以内部消息为生,对于基金可能重仓的股票,他们会提前驻扎以赚取利润。而王亚伟选择的股票正是这类基金钟爱的目标之一。由于王亚伟所选股票以中小盘居多,无需太多资金股价即会有所反应。

另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他相信“王亚伟效应”确实存在,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强的平台”,尽管这圈子可能相对有限。

王亚伟 - 荣誉

2007年,王亚伟则获得“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殊荣,一举将基金金牛奖、明星奖、最佳表现奖、最高回报奖、最受欢迎奖尽数收入囊中。

2009年,王亚伟当选09“股基王”。

2010年7月1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10中国十佳基金经理榜。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以48.17%的超越基准几何年化收益率,连续两年夺冠。[1]

王亚伟 - 绯闻

事件起因

2009年2月4日,一个网络热帖《王亚伟婚外恋,原配大闹华夏》通过MSN在基金圈疯狂传播,再一次将这位备受基民推崇的“最牛基金经理”推到了坊间的镁光灯和聚焦镜前。春节前,王妻大闹华夏基金副总裁张后奇的办公室,控诉其丈夫的婚外恋。为此该副总裁召开临时会议商讨此事。

影响

虽然基金经理搞婚外恋和投资业绩可能没有直接关系,但此次原配夫人投诉华夏公司寻找组织帮助的事情,必定会对王亚伟低调、健康的形象造成影响,也会对华夏公司构筑的企业形象带来一定影响。

华夏基金对此事非常重视,并且已上报了证监会,并交由专门人士处理此事。2月4日下午5点半左右,华夏基金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出一则声明称:“近日,某网站散播关于我公司员工王亚伟的一些无聊传闻。经核实,上述传闻纯属虚假捏造、无中生有、恶意中伤,严重侵害了员工本人及我公司声誉。经员工本人授权,我公司保留采取一切法律行动的权利。”

这则不到400字的传闻短短几个小时便在金融圈掀起了"滔天巨浪",据说热度一度盖过沪指暴涨突破2100点大关。据称,绯闻女主角为工商银行一名女员工。

王亚伟 - “被”辞职

“股神”王亚伟又被传出辞职消息,而这次和他同台的还有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最近两年,华夏基金一直在筹拍股权交易的大戏,临近上演,主要演员却被传出要罢演的消息。

据传言称,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副总经理王亚伟双双要求辞职,被证监会驳回,原因是“社会影响太大”。王亚伟传出离职消息并不新鲜,从他被捧上神坛的第一天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辞职。而这次的传言之所以吸引眼球,则是因为华夏基金真正的大佬范勇宏。[2]

王亚伟 - 年度前三甲或不保

2010年12月1日,最新的业绩统计显示,王亚伟所管理的华夏策略精选年内收益为30.7%,暂时位列第三,落后银河行业优选不到1%。嘉实增长、信达澳银中小盘以及东吴双动力则分别以28.77%、27.7%、27.32%的业绩位列四至六位。在余下的一个月时间里,年度三甲的竞争将十分激烈。

暂时排名第二的银河行业优选由陈欣女士以及成胜先生共同管理,而王炯女士则单独管理排名第六位的东吴双动力,以及与朱昆鹏先生共同管理排名第九位的东吴进取策略。从数据统计上可以看到,除领先的华商盛世成长明显跑出之外,第二位到第十位之间的差距不到5%。王亚伟在过去的三年拿了“两冠一亚”,2010年想卫冕冠军难度巨大,最后一月稍有不慎还有可能被两位女基金经理挤出前三。[3]

只有这些 毕业的们没有

为什么要进名校?

刘强东代码水平非常厉害啊。高考是宿迁市的状元,省前几名,智商是非常高的。后来去了人大,他的成绩去清华妥妥的,典型的学霸。他出生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学费都还是村里的老乡凑的。 他大学期间非常用功学习,自己学的编程语言,给别人编写代码挣钱,起码挣了很多万。90年代初,家里有个几万元的都是条件不错的。他却可以通过写代码挣到了大钱。也就是说他的代码水平在大学时都非常高,不然不可能挣到那么多钱。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代码的可靠性、稳定性、健壮性都很好。他本人说,大学期间,他们院的院长只是用的BB机,东哥就用的大哥大,很牛。 后来东哥出来创业,他代码能力应该没有继续提高。但是,他大学的代码能力应该属于资深程序员吧。

刘强东的代码水平如何?我认为刘强东会编码但是编码技术不及他的商业天赋

众所周知,互联网大佬们大多数都是程序猿出身,或多或少都会写点代码。比如企鹅帝国的缔造者马化腾,百度掌舵人李彦宏各个都是编程高手。这些互联网大咖要么都是技术出身比如雷军,周鸿祎;要么是教师出身,比如马云,俞敏洪等;而且有些甚至是草根出身,比如今天的主角刘强东。 那东哥的代码能力怎么样呢?

我的观点是刘强东的商业天赋是盖过了他的编程技术的 ,东哥懂代码但是技术并没有马化腾,雷军他们技术牛 。根据相关信息称 刘强东是个 社会 学出身,但是为了谋生为了能早日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他曾经自学编程,也算是个半路出家吧!据说他编程顶峰时期是一个晚上赚个好几万,但这些都是外界说法,至于赚多少钱我们无法考究,但是至少可以肯定东哥是会编码的,他曾经自学过。

再拿我10多年钱刚接触安卓开发的时候,那时候正赶上安卓才兴起。兴许您只要写个简单的控件都觉得很了不起,所以从时间这个方面来讲,东哥曾经也是很早一批学编程的,那时候都是条件简陋,刘强东又并非是计算机专业出生,那时候做个很简单的网页什么的也不能证明技术有多牛,顶多算得上会编程而已。

而且刘强东并不是像我们一样一直专注编程10多年,刘强东后来都去创业了。我认为编程也是一件要持续深耕下去的,刘强东把时间都花在创业上面了,所以他的代码能力也就是一般。

我认为他会编程撸代码不假,但是编程技术并没有达到很牛掰的地步,不过幸好刘强东没有专注去搞技术了,而是利用自己的商业天赋去创业,要不然我们今天也就看不到京东了。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面,我们都需要明白的一点道理是:会赚钱的其实不一定是技术大牛,这点从教师出身的马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乡村教师凭借着商业嗅觉缔造了这么大的阿里帝国;反之也有通过技术一统江湖的,比如腾讯的马化腾跟同学张志东都是顶尖高手级别的,百度的李彦宏也是业界鼎鼎有名的搜世界专家回国后创办百度。

总结:

我觉得刘强东的代码基础是有的,但是跟马化腾以及李彦宏专业级别的技术专家来说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代码能力一般。 您认同我的看法吗?您觉得刘强东代码能力怎么样?欢迎补充!

刘强东 祖籍湖南湘潭,祖父辈移居至江苏省宿迁县。刘强东于1973年3月10日或1974年2月14日出生于宿迁的一个普通乡村——光明村,今属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在村镇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1992年,刘强东毕业于宿迁中学,同年考入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 学系 。刘强东从大三时就开始写程序赚钱,曾是 班里第一个买大哥大的人 ,大四开餐厅,到毕业时餐厅赔了20多万。

他现在的代码水平不好说,把心思都放在商业布局上了。但他读书那个年代,他的代码水平至少是远超一般人的(那个年代简单的HTML都是上W起步)他能用业余敲代码的钱来买手机和开餐厅,就证明他代码水平基本远超同龄人。

刘强东代码水平如何、要看站在什么角度

1、如果站在专业角度、比真正程序员还是要差些、他本身也不是计算机的牛人、企业家中像雷军、马化腾之类都比他厉害

2、站在不是专业码农的角度、他还是挺牛的,至少靠写代码赚过钱!说明还是有点水平的

3、站在时代的角度、那时计算机并普及、程序员其实并不算多、只要略懂一点计算机语言、就比如懂HTML之类、会C语言改改软件、网页界面、都能赚大钱!

综合分析下、刘强东代码水平,应属于一般般、后来他的经历也主要是经商、卖产品为主、猜想他也是对写代码玩技术这块并不算很上心!但可以相信、比同时代的不少码农还是强点!

代码水平几乎为零!我看了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啊。很多人觉得他作为一个超级富豪,代码水平肯定很高,作为一个超级学霸,肯定代码水平很高。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刘强东的代码水平最多一般。刘强东大学是人大学的文科专业: 社会 学,你让一个 社会 学的大学生代码水平高,有点不太可能,除非刘强东是计算机天才。但是这又不可能了,刘强东一直当时忙于创业,忙于抄信,还要兼顾学业,基本上没有时间去学计算机,也没有时间去弄代码。

刘强东的创业或者挣钱之路,基本上和有什么代码没有关系。他大学时开了餐馆,也抄过信,买过大哥大,一时风光无两。

就是后来刘强东创办了京东公司,京东公司的代码水平也一般般啊,所以由此看出来,刘强东的代码水平不是很高,最多只是一般程序员水平。比马云的代码水平高不了太多,互联网大佬之中,程序程序代码写得最好的是雷军,李彦宏,马化腾,周鸿祎。

要正确的看待人,不能把自己的印象,不能把自己的yy加在别人的身上。刘强东是一个学霸,但是学霸不是无所不能的,他都有他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的地方。不能因为他是一个超级富豪,而肯定他的所有,也不能因为它是一个学霸去肯定他的计算机水平,代码水平。

这就是识人看人的本事,如果刘强东出生是程序员的话,绝对不会去中关村卖什么光盘,就早做程序员了,去做程序员创业了!

做程序员是一件门槛极高的事情,而当时关于程序员的说得很少,他靠自学很难,刘强东的学习天赋虽然很好,但精力有限。作为江苏省状元,也走到今天也算很成功,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成功而肯定他的代码水平,他肯定不怎么会写代码。我敢保证京东随便拿出一个程序员都比刘强东代码水平高。

没有证据表明刘强东学过计算机代码,而且计算机代码门槛很高,很多人就是学过C++,学过Java之后就觉得这个计算机和天书一样。刘强东是先天不足,出生在农村家庭没有接触过电脑,哪里来的代码基因?

大多数人看待一个问题不会认真去思考,不会认真去调查,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去回答这个问题怎么样。虽然说我也觉得思想太可怕了,这就是大多数人碌碌无为的原因之一。很多事情的看法,很多想法都是错误的。

做为一个老程序员,我来回答下吧

你所谓的代码水平,是指他刚毕业呢?还是指现在?

写代码,和小说里面的练武或学骑自行车不一样。写代码是需要不断学习的,随着平台的变更,需要不断的学习新语言,新语法。如果不学习,后面是完全没会在新平台上编程的。当然,一些数学算法之类的和平台无关的技术,还是会保留的。

我在网上能找到的东哥与代码有关的,也就是刘强东的一次讲座,说是95年的时候,写代码,一个晚上赚5万。

我是97年开始接触编程,两年时间,应该差不多吧,那时候互联网如火如涂,电脑基本是MS-DOS,那时候写代码,应该主要是汇编、C语言和HTML,内容主要是软件、 游戏 和网站,而一晚上就能写出来的,估计只能是网站了,那时候,一个网站要价都是一万起步的,而技术,只是简单的HTML。

所以我不能片面的断定东哥的代码水平,但他确实很有商业头脑,而很多人也有一个误区,认为会赚钱的,技术一定牛。

应该很牛逼

老刘的代码基础肯定比马云要好!原因很简单,马云承认他自己不懂:)

从专业角度讲,代码太宽泛,概念不清晰!从单片机,c语言,到javscript,SQL,python... 时代在发展对不?

所以,老刘是个商人,不是一个工程师!

历史趣闻:从悬梁刺股到连中三元,古代学霸那些事儿

没啥,以后不好好读书去了非名校,毕业后你就知道非名校的苦了。

看看下面一张图就知道为什么要去名校了。

名校更多是一种身份的认可,因为高考已经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了。最好顶尖的是清华北大、C9,其次985,然后211,双非,三本,职校等等。其中中科院大学、南方 科技 大学、西湖大学这种新型的高起点高校可以等同985甚至C9。

找工作上来就是先看学校出身,比完研究生再看本科,查三代的也有。最好的当然是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然后去美国读博士的,或者就是三清这种人才。有时候做凤尾也是很棒的选择,如果让我去清华当最后一名,我也是非常乐意的。出来以后我就可以说大爷我是清华毕业的,至于成绩么,谁会问呢?知道我是清华的,不就够了么。在我们国家想考上清华的难度世人皆知,你别看国外的TOP100很多高校很牛,其中在国内来看,也就和清华一个水准甚至还不如,为什么呢,真正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那真的时候万里挑一,国外的筛选机制很多时候是选对的人。

全世界其实都一样,大家知道你的出身就有了第一印象,然后就对号入座了。我的体会是这确实代表了90%的实际情况,虽然有10%的人才被忽视了,但是并不妨碍大局观。因此能去名校一定要去,哪怕稍微委屈一点,以后毕业了就开心了。

先分享我的一点经历,说说大学的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

我本科在一个普通二本读书,每个宿舍里都有好几台电脑,时时刻刻都有人在上网,聊天,打 游戏 ,进了宿舍感觉就是进了一个网吧。平时同学教的都是打牌, 游戏 这些事。我们系里只有几个老师是研究生学历,其他很多都是本科生,本科教本科,能教什么样子呢?

学校很新很好很漂亮,可惜就是没有学习氛围。

毕业那年,深圳华为来学校招聘,去生产线工作,月薪一千五。

当年,我以优异成绩研考到了一所名校的研究生。

入学当天我就被震撼了,本校的学生宿舍也有电脑,大家都在用电脑搞编程,做项目。本科生接触项目,以前是想也想不到的。

我的导师是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名下有很多国家级项目,都关系到国家重大工程。

每天晚上,小树林的石头桌子上,都有很多人在学习。每天早上,随处都有很多学生在背英语练习口语。

华为也来招聘,本校的本科生开六千,研究生开九千。

这就是我经历的大学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差异。

再说说朋友孩子经历的中学名校和普通学校差异?

以前我在西安上班,西安的高中有五大名校,升学率那是相当高。

我同事在女儿,考上了这五大名校之一。而跟她中考成绩只差三分的一个同学,去了一个普通学校。

高考时,同事女儿考了北京的一所985名校,那位同学呢?当初只差三分,高考成绩差了几十分。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以上就是我对名校和普通学校差异的了解。总结起来,就是氛围不一样,周围的人不一样,对人生的引导不一样,人生轨迹不一样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解答:

1.高考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高考12年学习的重要意义,同学家长注意听讲,咱们高考最核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每年都有很多学生问我,老师,我们这么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高考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现在学的数语外,以后可能都用不上,现在学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听好,我一针见血地告诉你,高考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大学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大学之前的小学初中高中,这12年国家到底在让你做什么?就一个事儿,锻炼你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就这12个字,高中给你数语外物化生这六个问题,看你能不能解决,如果你有能力解决,分数就会比较高,比如说650分儿,但这个分数说明你不仅努力,而且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还很强大,那自然你就可以考到一个更好的大学,你就被选拔上。选拔的是什么,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分数只是一个证明而已,当你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大学就会培养你成为那个专业人才。

2.名校真的那么重要吗?

那么要不要因为名牌学校放弃所有,我给你举个例子啊,如果你的女儿跟你说,妈妈,我以后想嫁入豪门,老公啥样都无所谓,地方也不挑,你说你能同意吗?这是一个道理啊,家长们,名校专业的就是老公,为了名校专业,不喜欢也无所谓,在哪儿上学也不挑,我就想问你,你是不是疯了,那专业你能学进去吗?你说你学了12年,考了五六百分儿就是为了上名校去混四年,那不行的专业,你能考研吗?你能找到本专业的工作吗?所以啊,大家别把985、211或者重本大学太神话了。真正能跟你一辈子的是你大学的专业,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啥知识?专业知识!名校啊,可改变不了命运,如果孩子分数不高,那咱们就先学一个适合你的专业,考研的时候呢,加把劲考个985、211,咱们继续深造。想要长长久久啊,还是适合你的最重要,你说是吗?

所以没到最后,仍需努力,但是能冲进名校固然很好,如果尽力了,没冲进,能录取个好专业也不错,加油!

做为一个非名校生,毕业之后,因为认识了一些名校的学生,深刻感受到各种差别。

1、学校其实是个小的 社会 ,如果你身边都是精英,你一定不会落的太远。

有人说宁头不做凤尾,我觉得这句话根本不靠谱。凤尾最起码还生活在优秀的人群中,被裹挟着,被影响着,也许不知不觉中自己也会想要努力吧。

即使不努力,有个好人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未来想要创业,想要找到合作伙伴,都会很容易。

我朋友公司有个同事,就是名校毕业的,他们是猎头公司,朋友跟我说,这个同事不用怎么努力,不用打电话,需要什么人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圈子里先找一遍,要么通过自己的圈子再往外扩散一层,基本上就能找到自己想找的人。

2、名校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是很多普通学校根本没有的。

比如现在阿里或是腾讯之类大企业的校招,只会去到名校,而之后的学校根本就不会考虑去。

一个好朋友的老公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本科毕业之后考了研究生,直接落户北京,分配工作,真的是让身边人羡慕不已。

3、名校本身就是一个通行证,说明了你的学习能力。

高考的竞争有多激烈,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能够考上名校的,在班里都是学霸级人物,他们的学习能力一定是非常好的。

这是一个原始的能力,或许他们有好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迁移,能够复制,是非常好的能力证明。

讲真,羡慕那些名校的同学。不过自己上学时候本身不够努力,与其羡慕,不如做好自己,努力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

俞敏洪说:进步是关于自己的,与别人无关。

虽然此生不能上名校,但每天让自己变好一点,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最新一期的《十三邀》,主持人 许知远 与《吐槽大会》策划人 李诞 对谈,作为功成名就的年轻85后精英代表,李诞一直自信满满,但当被问到毕业学校背景时,他却画风陡转,感慨起来:

“我目前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考上名校。”

李诞一手打造了2017年现象级网络综艺《 吐槽大会 》,名气和事业都如日中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成功人士,却把当年没考上好大学,列为最遗憾的事情之一。

其实,李诞初中毕业时考了全校第一,但因为高中受外界影响走偏了方向,疯玩了几年,后来高考只考上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本科,错失了好学校,也错失了最初的不少发展机会。

我遇到不少孩子,一脸天真地和我说,现在卖煎饼果子都可以月入三万了,网红直播更是收入不菲, 何苦要早起贪黑,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呢?

何况,上了好学校也不一定有好工作呀。

从十八线城市出身,依靠读书这条独木桥,到如今过上在旁人眼里还不错生活的我,每次听到这种论调,都想给他当头一棒:

在越来越多人抱怨阶层日益固化的今天,作为寒门子弟,不上好学校,拿不到好的学历背景这一不论出身不看爹妈,只看个人实力就能获得的最大一张筹码,你拿什么跟别人竞争?去拼个好未来?

前一段时间,一张中国大佬们在 乌镇聚餐 的照片,曾经刷爆朋友圈。

16位 中国互联网届最有权势的大佬富豪们,清一色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其中,包括 刘强东 在内,还有好几位是当年的 高考状元

看到照片,有人调侃,自己挤不到这张餐桌不单只是钱不够,而是少了一张名校毕业证书。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全世界都一样。 好学校聚集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更聚集了一批最优秀的同类人。

朋友的女儿Candy,刚刚拿到了悉尼名牌大学法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她就读的高中是一所知名女校,培养出了多位澳洲政商界的杰出名人。

我问她:“上好学校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她答道:“ 是不用担心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Candy是一位喜欢读书钻研的女孩子,以前她在普通学校里,因为爱看书,不喜欢出去玩,和周围的同学有距离。

为了迎合周围朋友的兴趣,Candy不得不强迫自己去玩不喜欢的 游戏 ,要去了解并不感兴趣的明星歌手和电视节目,这样才能参与进集体话题中。

在那个环境里,她觉得不快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后来,她考进了这所学习风气极好的女校里,同学们都有共同的志向,以学习为荣,她如鱼得水,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是格格不入的怪胎。

中间她也曾经尝试和原来的那些旧友们结伴出门玩过,但她发现,她们之间真的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了。

她说:“她们谈的都是怎么化妆,怎么样才能使用假身份去弄到酒喝,以及怎样去交男朋友。而我感兴趣的是,怎样学好拉丁语,以后上大学是去美国,还是留在澳洲。”

《荀子》中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把一个人放到什么样的环境中,他的“习性”就会自然跟着环境改变。

对于三观正在养成的学生而言,如果周围都是混日子的同龄人,他出于模仿欲和本能的安全感,就会自动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去努力合群,迎合周围人的价值标准。

同龄人对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父母的耳提面命与提醒唠叨。

以前看到过一位作者讲过她是 如何从学渣逆袭成学霸 的,就得益于她从普通学校转到了北京一所牛掰的重点中学。

以前她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得过且过,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未来志向。

直到她因为搬家转学,开始了寄宿生活,睡她对床的学霸姑娘,梦想是考上美国的西点军校,她才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仅有北大清华,还有那么多厉害的学校和专业。

她由此顿悟, 原来学习不是一个抽象名词,而是一个可量化可操作的完整人生计划。

同学告诉她,西点军校除了培养出了美国最多的将军,还培养出了世界财富500强中的1000多名历届董事长,管理精英比例之高,全美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无法比拟。

被同学的视野、见识深深折服后,她就把自己的梦想,从“当个白领”,也改成了“考上西点军校”。

你不得不感叹,好学校带给孩子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好学校的同学之间也会攀比,但攀比的不是你穿什么牌子的鞋子衣服,你父母多有钱,而是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

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 孩子们能够最大程度地不断突破极限,点燃自己的小宇宙。

后来尽管这位姑娘并没有真正去报考西点,但她在同学的带动下,博览群书,整天泡在图书馆里,还为了军校的体能要求,非常努力地锻炼身体,每天跑1200米、跳几百阶台阶,又因为设定了留学的梦想,特别努力地学英语。

初一刚入校时,她曾经是班里英文最差的学生,到高一时英文统考,她已经考到了全区第一。

现在,她们班的大部分同学,要么考上了北大清华,要么直接拿到了美国名校的Offer,毕业后都混得风生水起。

我们为什么要挤破头皮进名校?

名校并不能保证我们毕业后自动获得高薪职位,也不能确保我们从此就会人生开挂,所向披靡。

但是 普通人进到名校里,收获最大的是能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重塑自己的精神内核,包括一个人的气质、思维方式与眼界格局。

名校从内到外的高标准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内核,帮助他养成自律、自省、拼搏、勇敢的精神,更能借力周围的圈子和人脉,升级整个人生格局。

朋友Jess的儿子小C,高中就读于悉尼一所顶级私立男校,校风优良,好几任澳洲总理都毕业于此。

小C刚刚在高考中获得了全科以及英文单科双料状元第一名的成绩,正在等待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他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学校时他除了学习成绩好,也很喜欢辩论。初三时,他被选入了学校辩论队,但队里有许多高年级的同学,人才济济,他得不到重视,比赛时常常被放在备选名单里。

小C很郁闷,很快他发现,这样干等,机会是不会主动来找他的。于是,他便联合同年级的几位同学,自己另组了一个辩论队,去和校长申请项目资金支持。

他的父母知道这个想法后,虽然没拦着小C,但还是替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如此挑战权威,会不会引起学校反感。

但校长不仅没反对,还对小C进行了大力表扬,认为他敢想敢做,有行动力,全力支持他另组一支辩论队。

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本来就精力充沛,兴趣爱好广泛的小C成长得非常快,他除了兼顾学习,也一直在学生会担任要职。

高考结束后的假期,小C报名去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悉尼文化艺术节做志愿者,本来他只是想参与体验一把,但两天的活动做下来,他就被艺术节的高层管理者看中,被指定为小组负责人,管理好几十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志愿者。

若只论年龄和资历,他几乎是最年轻的一位,但能被委以重任,就是因为他在学校里锻炼出来的执行力与领导力。

好学校对一个人的锻造,不只局限于在校期间的那短短几年,它给予你的圈子、资源、见识和格局,会终生受用。

同样是成年人,有的人越过越精彩,有些人却越来越找不着北,甚至走下坡路。这其中的分别,往往就是那紧要的一两步起到了决定作用。

虽然我们都知道, 人生是一趟马拉松,起点决定不了终点, 但往往最关键的那几年,就足以定义你的一生。

作为一名教育领域创作者,我认为孩子进名校真的非常重要。

01 名校教育资源广,是非常好的发展平台,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优质平台。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最稀缺的。而名校聚集的毫无疑问就是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即使是在国家提倡,并不断向教育资源公平分配这个方向努力的现在, 社会 依旧很现实,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 名校的教育资源相比较于普通大学只会更好。

在中国,名校一般指 “985/211名校”,大都是由教育部直属的部属高校。所处位置和城市往往是经济发达,信息畅通,交通便利,大多是一个大地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国家和地方上都有大量投入,科研资源强大。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对 社会 影响力、干预力大,软实力强。

在很多的名牌大学里,所配备的教师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名师,并且相对于普通大学来说,基础教学设施也更好。硬件上,教学设备高档丰富。实验室,图书馆这两项重要指标更有保障;软件上,人才培养条件一流,大师云集,大多都是毕业于海外名校,博士是基本门槛。

相信很多高中老师都会不停地告诉每个正在为高考奋斗的考生,只要大家一旦踏上名校这条路,我们的下限就不知不觉地超过了许多人的上限,就像韩寒所说的,我们以为的极限,说不定就只是别人的起点,而我们的人生,就自然而然进入了快车道。

上了名校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就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高度,就会发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追求,这无可厚非,但有高远志向的人,追求美好未来的人,便有非上名校不可的动力!

朋友的侄子当年在哈工大毕业,临毕业时,侄子在导师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某个网络课题研究。名师出高徒,该项目最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课题金奖。在导师推荐下,孩子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大型国企工作,目前已是公司领导,生活富裕。名校的学习经历让他自信十足。

02 名校上升通道广,未来权利和选择机会多,是未来优质生活的“敲门砖”。

社会 很现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能力都还没展现时,就因为读的不是名校,被人拒绝。就算没有经历过,也曾在电视或他人口中听到过。而名校,真的带给大家的除了一张文凭,还有更为重要的就是区别于普通人的人生轨迹,能给大家更多的选择机会。

在越来越多人抱怨阶层日益固化的今天,作为寒门子弟,名校毕业是不论出身不看爹妈,只看个人实力就能获得的最大一张筹码,你如果考不上名校,如果你拿不到足够优秀的学历背景,你拿什么跟别人竞争?又能拿什么去获得你想要去的生活呢?

怎样的大学,就有怎样的人设,对应的水平,输出同等匹配的人才。大家趋之若鹜,挤破头都想进名校,就是因为名校成就非凡,名声显赫,眼界会更开阔,对自我认识更清醒,把一个人放到什么样的环境中,他的“习性”就会自然会跟着环境而改变。

有人也许会不屑一顾,再好的老师,再先进的设备,自己不努力上进又有什么用呢?的确,外在的条件确实不是最重要的,不过如果进入一个能够助推自己成长的、又能得到更好发展的平台,登上了帮助我们极速前行的时代快车,又何乐而不为呢?

朋友的孩子,20年前,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信息系,现在是国内某著名光学研究所的博士后导师和两院院士。朋友一家都是国企普通职工,与教育界乃至外界没有任何有背景的关系,孩子毕业时,恰逢自主择业,一度担心孩子毕业时找工作问题。

毕业时一路绿灯。名校效应,以及孩子所学是国内领先专业;在第一轮面试后就签订了合同,很快就落实了工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力接近性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准则。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校友的不断提携,孩子进步迅速,最终成就辉煌。

03 社会 资源决定命运。名校桃李满天下,丰富的人脉圈,会让职业生涯更顺利。

名校群英荟萃,结识优秀人士的机遇很大,进入精英圈子的机会很多。是未来发展可依靠的人脉。 就算不是所有名校出来的人都超级成功,但起码他们的起点要高, 眼界开阔, 奋斗之路也能走得更轻松。如果有了这样的条件,那我们又还要担心什么呢?

能冲破层层关卡进入名校的都是优秀的人,与这样的人一起学习生活,就像在人生这个真实残酷的战场上,选择的是钢铁般的战友,他们的神助攻,不用担心被拖后腿。特别是对于三观正在养成的学生而言,同龄人对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父母的耳提面命与提醒唠叨。

试想一下,花了四年青春,上个二三流大学,将来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后,自己和同学,大多都是默默无闻的人物,每天为了生活的油米柴盐奔波忙碌,而名校毕业的同学,吃的是昂贵的有机菜,住的是安静的别墅,就凭这,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为之奋斗吗?

亲属的孩子,曾是我们地级市的高考状元,考进复旦大学。毕业后曾在美国通用公司就职,获得多项专利,现已经在杭州办厂多年。当年上学时踌躇满志。寒假归来,突然发现孩子变得很谦逊,春节的时候还在学习。就问他,已经是状元了,那么优秀,大学还要这么拼吗?

他回答说,学校的实力,让他必须虚心学习才能跟住学校的步伐,同学的实力,更让他知道自己的不足。讲台上站着上课的,都是大牛级人物,是青千、博导、长江学者,名师众多;毕业保研率高、考研率高、各种导师随随便便给你推荐出去,国家公派留学生的名额多,出国率高。他是寝室里最差的,同寝同学个个实力超凡,都是精英级人物。以上海的同学为例,不但专业好,外语强, 体育 和音乐全能,而且还是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这种气氛的助推,榜样的力量,让他努力了四年,最终毕业公派考研留美。

总结,为什么名校学生容易成功,因为这个群体的影响力, 社会 对其的认知普遍良好,具备成功的基础。

那么,进入名校最终会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

总之,为什么要进名校

在中国,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长关心和“头疼”的问题。

关心孩子教育,无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他们将来有一个好的发展。

觉得孩子的教育很“头疼”,只因在国内,孩子想要上名校。

压力实在太大了!

这是当今无数国内家长为之苦恼的难题。

对于中国的孩子,人生中至少面临两场重要的考试,比如中考和高考。

这两场考试可以说决定了孩子能不能上一个好的高中、大学。

高中和大学的实力及知名度,也往往会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但是 在国内,竞争激烈,想要考上名校,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就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每年的本科生招生名额不过近7000人。

可是每年的高考考生有多少?

将近1000万!

这也就意味着,在每年的高考过后,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一万个人里才能出一个。

在国内上名校,实在是太难了。

就有家长觉得,孩子上不上名校又能怎样?反正最后也能找到工作。

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上名校的好处

当今国内的就业环境日益严峻。

在同样是大学毕业生的情况下,想要“杀出重围”,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那么看重的无非就是学历和上学期间的表现。

毫无疑问, 一个名校毕业生和一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会更倾向于名校毕业生。

哪怕这位名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比如成绩、获奖等情况不如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但是他名校的身份就让他直接弥补了这个“短板”。

这是因为, 名校之所以名校,就代表了一种 社会 认可度。

在名校里的成绩排名不是很高,那往往意味着他身边的人都很优秀,他不是不优秀,只是“显得”稍微不那么优秀。

用人单位不会告诉你,他们只要名校,可是在筛选简历的时候,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甚至简历都不值得被多看两眼。

上一所名校,将为孩子的就业,提供很大的助力

上名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初孟母三迁,其实就是同样的道理。

名校,也就意味着学校内聚集着人才和更多的资源。

孩子在名校就读,那么对开阔眼界和接触专业前沿知识,结识一群志同道合、思维活跃、积极向上的优秀的人,都将更加容易。

在普通高校,这样的概率将低上很多。

在名校就读,哪怕当你想偷懒松懈,可是看到周围这帮优秀的人,也会带动孩子的情绪,继续努力下去。

在该奋斗的时间奋斗,他们的未来才会收获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上名校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是二流大学毕业的,曾经有一个考一类的梦想上了一个二类的学校。对比同学感觉还是很明显的。

至今 社会 还流传读书无用论这样害人的言论,纵观今天商界大佬,除了马云爸爸是杭州师范学院毕业的外,马化腾是深大,刘强东是人大,李彦宏北大毕业美国名牌大学硕士毕业,俞敏洪北大……

60后的大佬没几个不是名校毕业的,名校毕业的好处:

一,最重要的是自身的自信,自信是所有事业的根本,优等生的优越感是普通学生无法理解的,只有毕业后在其他领域才体验到第一名的快感!

二,学校的人文文化,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学习氛围比普通大学不止好一点!

三,同学资源,中国互联网圈子的大佬很多人都是同学,同窗同学的感情自然跟 社会 朋友不一样,商机来自于最早的资讯,有好的资讯就有成功的可能!

四, 社会 对名校生的认可,能进入名校的要么天资聪慧要么刻苦努力,是值得 社会 信任的!

还在中学的师弟师妹们加油!努力进名校,俞敏洪复读三年才进北大,你也可以的!

有名望的学校一定会有他的优势,有名望的人士也大都来自名校,名校的教师素质一般都很高,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人格也会更出色。

我的孩子我希望以后也能走进名校,接受更多优秀教师的培养,做一个出色的人。

1、名校能学习更多的知识,结识更多的师生,增长更多的阅历。

2、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往上走一走,总比堕落要有意义。

3、毕竟,这也是一个看学历,看资历,看人脉,看实力的地球。

财经大佬背后的故事,那些年他们与我们同岁

学霸是一类神奇的生物,当你在学习时,他们在学习;当你在玩耍时,他们在学习;当你在睡觉时,他们可能还是在学期。当然这样的付出也会有对应的收获,学霸之所以名为「 ”霸”,自然是因为在学习的领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无论是学习时间,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成绩,学霸都令人叹为观止。 现代在高考的压力下学霸自然是不在少数,更有为了考试挂葡萄糖水,吃各种药物的。不过反过来看看同样被古代高考——科举折磨的古人,所谓有压力就有动力,古代的学霸也不在少数,而且操作方法可能比现代的学生们还要极端。 说到学习努力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 ”头悬梁,锥刺股”,这些个丧心病狂的操作都是有实例的,分别来自于两个人。悬梁的是孙敬,刺股的是苏秦。 ? 先说大家更熟悉的苏秦吧,苏秦就是那个「 ”合纵连横”中「 ”合纵”的提出者,《战国策·秦策》中是这样描写苏秦爆肝学习的场面的: 「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 ”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全过程大概就是苏秦给帝王的建议一直不被采纳,他感受到了自己的缺点之后决定继续深造,发奋读书,每天半夜都在努力学习,困了就把自己戳醒,直到大腿上血流到了脚。虽然这个行为非常的危险,如果苏秦戳到了大动脉,那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合纵了,不过对自己如此狠心的学霸苏秦最后也确实悟出了合纵之道,打动了国君,甚至改写了战国的形势。 再说说悬梁的孙敬,此人也是一位政治家。《汉书》中记载了他的学霸事迹:「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这个人是日夜不休的学习,头发挂在房梁上,困了就自然拽醒。这个第一得益于古代的木质房子都有大梁,第二古人都是长头发,比较方便。这个操作现在不太好做了,可能只能头悬日光灯。孙敬虽然政治成就不如苏秦,不过也得到了「 ”当世大儒”之名,绝对是不负他的吐血努力的。 ? 这个是学习过程极端学霸,接下来我们看看学习结果极端学霸的,当然他们的学习过程也不会轻松到哪里去。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古代的科举制度了,大家都知道状元是第一,这个实际上是殿试第一,也就是最终考试的第一名,之前还有乡试会试等各级别考试,层层筛选才能进入最后的殿试。这三个考试的第一分别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这就是「 ”连中三元”的由来。 如果再细致一些,实际上乡试之下还有县试、府试和院试,这三个是乡试之前的三个考试,这三个第一成为「 ”小三元”,如果大佬学霸到六次第一,那么就是传说中的「 ”连中六元”了。 这样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毕竟从小到大都是第一的大佬总要存在。明朝的黄观就是这么个神人。《明史》中对黄观有这么一段背景介绍: 「 ”黄观,字伯澜,一字尚宾,贵池人。父赘许,从许姓。受学于元待制黄冔。冔死节,观益自励。洪武中,贡入太学。绘父母墓为图,赡拜辄泪下。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 ? 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史料提到黄观有多么认真学习,但是他的考试成绩实在是太过于亮眼,以至于每一个写道黄观,都要写一下他的第一名辉煌史。黄观又学霸又孝顺,是学子典范了。不过他刚正直率,曾经在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正面怼过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朱棣也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主,靖难之役之后黄观的境遇可想而知。于是黄观选择了自我了断,投长江自尽,一代天骄就埋没于滚滚江水之中了。 至于连中三元的就更多了,每个朝代多多少少都有几个这样的大佬,唐朝有崔元翰、张又新两人;宋朝则是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京六人;金朝有孟宋献;元朝有王崇哲;明朝三人: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四人:钱檠、陈继昌、戴衢亨、王玉璧。其中,王名世和王玉璧是「 ”武三元”,加起来一共是17个。 其实这些连中三元的大佬们后续发展自然都不会太差,只要不得罪皇帝,一般都有不少机会。但是整体反而并没有我们了解的一些名相亦或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那样有名,可见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学霸往往还扎堆,家风底蕴影响颇大,因而一家子出学霸的不少,比如著名的「 ”三苏”就是一家子大学霸的典范。要真单从考试来讲,宋代有一家,一年出了一个状元,一个第十,放在今天就是双胞胎共同考入清北一类的新闻,这一对兄弟是宋庠和宋祁。 ? 宋痒是哥哥,他殿试之前已经拿了两个第一,所以最后是连中三元,而弟弟据说本来应有前三的成绩,但是因为考虑到一家两位考生前三过于招摇,弟弟宋祁被迫背锅降级,成为了第十。不过民间依旧对这一对兄弟十分推崇,称二人为「 ”双状元”,流芳千古。 有考试,有学习,就有学霸。学霸们为了最终耀眼的成绩在背后的付出可能无人能及。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成就了一位又一位令人仰望的学霸。 虽说科举或者说考试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状元也未必是最后的赢家,但是在学习上的坚持与知识的积累,给了学霸们更好的底牌。也难怪有「 ”你爱学习,学习就会爱你”这样的说法呢。 文/特约作者 元气爆破少女乖酱 图/网络 参考资料/《战国策·秦策》、《汉记》、《明史》

成为高考状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知乎

定场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导读:关于创业和经济学的两则小故事;大佬们背后的故事分享。

一、 富二代袁术创业哈哈镜

中国历史绵延几千年,如果我们用创业的角度去看王朝的更迭兴替,会发现它很像一个个产业萌芽、快速发展、逐步成熟、步入衰落的过程。王朝刚建立,代表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帝国末期,步入极度衰落、出现各类枭雄雏形,则像是新兴的创业型公司大批出现。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三国的创业主角,是魏蜀吴各国主公,或是最后一统天下的司马家家族。再不济也是袁绍、刘表这些某一方面才能出众、独霸一方的诸侯。而袁术,是常常被忽视的一位。但是他却起点最高、条件最好、前期融资和市场拓展最成功,自身能力也不错,然而最后输掉了身家性命,历史上名声也不好。

说起这位袁公路先生,是一位标准的富二代,祖上四代都在大汉这家公司里担任各种CXO。大汉这家公司,当时已经是病入膏肓,高管层分成几派,长期相互撕X搞人身迫害。董卓这个门口的野蛮人进入中央后,侵吞股权、独霸朝纲、大搞垄断,弄得乌烟瘴气,有眼光有能力的人都纷纷逃离出去创业。

以袁术为首的这群公子哥们虽然生性浪荡,但在正事上的行事作风,还是颇有游侠式的“救时难而济同类”。有人被迫害了,他们就想办法捞出来,有人在搞坏事了,他们自然也要去把他斗倒。但是在发现董卓手里有“枪”,弄不过他之后,他们也就各自外逃,自主创业,打算从外围进攻董卓。

创业这条路,终究还是战略、执行力、管理、营销、人才的全方位比拼。袁先生的前半辈子靠着自己和家族的名声,实在太顺,以为创业这件事情,只需要干好营销就可以了。

富二代创业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人脉,更需要的是过硬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而广纳贤才和互利共赢则是企业能够走远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富二代的战略思维和眼界。

做企业需要用心,肩负重大责任感,不管实体还是互联网,概莫能外。当核心团队的人把眼睛放在了眼下和利益,那离成功就越来越远了。

教训:

第一、及时补齐短板;

第二、不要盲目补贴,自寻死路;

第三、创业不能理想主义。

二、 风流信用债

炎热的小镇。

慵懒的一天。

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家小店的老板都是债台高筑,靠着仅有的信用经营度日。

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钞票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

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

旅店老板抓了这张1000元钞,匆忙地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

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猪本钱。

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

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务)。

有了1000元,这名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

旅馆老板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

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000元,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

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现金是要流通才能产生价值,而经济永远存在炒作!

三、企业趣闻

1、阿里背后老大竟是中国四大行之一

提起阿里巴巴的股权架构,很多人都知道大股东是一家日本公司。当年若不是孙正义慧眼识英雄,阿里能否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还未可知。

2000年正是互联网泡沫破裂的一年,马云四处拉投资碰壁后在吴鹰的牵线下,马云见到了孙正义,最后孙正义把原本决定给另外一家电子商务的2000万美元投给了马云。如今的软银已经持有阿里29.6%的股份,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

虽然马云设计了合伙人结构,控制了阿里巴巴,但是马云跟管理层仅仅持股10%左右,许多人总是担心有一天阿里巴巴落入日本人之手。毕竟阿里巴巴现在控制了中国几乎一半以上的电子商务市场。不过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因为阿里巴巴的大股东虽然是软银,但是软银背后的竟然也是一家中国公司。

软银最大的股东是南非的标准银行。标准银行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这家公司是南非报业集团的股东,南非报业集团则是中国另外一家市值超过了5000亿美元公司的最大股东。

也就是说其实标准银行才是最大的赢家。

不过这一切在2014年的一次收购案中又被改变了局势。

2014年1月29日,中国工商银行收购了标准银行公众有限公司已发行股份的60%,成为了标准银行的最大股东。也就是转来转去,最后真正的大BOSS其实是 宇宙第一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2、腾讯、京东背后的老男人旗下资产万亿元

手中掌握着180亿美元资金,张磊无疑是中国最富有的投资人之一。

10年前,借助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2000万美元资金,张磊成为 腾讯 、京东等公司的早期投资者,这些新兴企业已经撼动中国传统行业。现在,张磊认为这些公司可能在全球掀起狂澜。

如果说刘强东是站在山顶的人,那么张磊就是站在云端的人,他和他创立的高瓴资本,投资涵盖各领域,其中包括:百度、腾讯、京东、携程、去哪儿、Airbnb、Uber、百济神州、美的、格力、中通快递、蓝月亮、滴滴出行、美团、蔚来汽车、孩子王、 摩拜单车、Grab、君实生物、信达生物、药明康德、甘李药业、美中宜和、惠每医疗等。

戴着眼镜、言行随和的外表,掩饰了张磊拥有巨额财富的真相。张磊的出身和经历都不同常人,他1972年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在张磊长大后,他恰巧处于中国进行变革的时代。

少年时期的张磊,学习成绩差。小学考初中,差点没考上,但他天赋异禀,高二时发愤图强,高考竟然考中了河南高考状元。数据统计1990年河南一共有8500万人口,但张磊就是在这样一个超级人口大省里考到了文科状元,成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金融专业。

人大毕业后去耶鲁大学读研,因囊中羞涩不到得不外出打工,这也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幸运之神,就是这个时候眷顾张磊的。被称为耶鲁投资之神的大卫史文森,是可以和巴菲特齐名的投资大师。史文森从他身上看到了巨大潜质,便招至麾下,传授他各种投资技巧。

2000年除夕夜,27岁的张磊回国创业。天时地利人和,“中华创业网”就这么创办起来了,从资本、人才、技术等各方面帮助国内企业,还不断组织中国企业去国外巡回交流。

网站最辉煌的时候,会员企业13000多家,遍布北京、上海、香港、旧金山;投资者200多家,代表资本超过100亿美元。此时的张磊才28岁,创业半年。可生活就是这么戏剧化。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华创业网也受到冲击,仅红极一年就倒掉了。张磊重新回到美国。

2005年,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管理的资金达到150亿美元,但其在中国押下的赌注很小,但张磊认为中国潜力巨大,获得MBA文凭的张磊说服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交给他2000万美元资金用于投资中国新兴公司。。张磊的第一个赌注押在腾讯身上,2005年购买腾讯股票。当时腾讯最著名的产品是QQ,公司估值还不到20亿美元。而今天,腾讯已经成为价值近1800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张磊说:“现在回想过去,我惊讶地发现腾讯股票如此便宜。”现在,高瓴资本依然持有腾讯的股份。

张磊的其他投资也都产生令人瞩目的回报。2010年,高瓴资本向京东投资2.55亿美元。4年后,当京东IPO时,这些股票价值暴增到39亿美元。据2名知情人士透露,2014年,腾讯曾斥资2.15亿美元收购京东15%股份,当时张磊也曾在幕后参与。

如今的高瓴估值高达2000亿人民币,投资在各个领域。为把前面的路继续走好,张磊不敢有一分钟懈怠。对于他今天的成功,他说:“我在创立高瓴期间,得到的做大财富就是学会了‘合伙人制度’,尤其是对‘身股’和‘银股’的运用,这是高瓴的成功,最直接的捷径。”

如果有一天我在高瓴上失败了,那么不是市场的原因,也不是竞争对手的原因,一定是我的团队出了问题,是我在制度上出了问题。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一定要打开格局,懂得“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句话的真理。

再次开口说话的张磊,则已是中国最大独立基金的建立人。“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今年张磊更是在给耶鲁捐赠了888.8888万美元后,向人民大学捐赠3亿人民币。

“知识改变命运,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

3、娃哈哈公主芳龄五七待字闺中

宗馥莉,宏胜饮料集团总裁、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的女儿。2014年成立“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 2014年,福布斯中文网发布“中国商界女性排行榜”,宗馥莉再次榜上有名,并高居第八位。 2015年,宗馥莉身家30亿美元居亚洲十大年轻富豪第三名。 2015年,在全球最富有的20位35岁以下亿万富豪排行第11名。

1982年1月15日出生的宗馥莉,只比娃哈哈早诞生了5年。宗馥莉上小学时,娃哈哈正处于发展期,父母忙于工作,放学后她只能自己背着书包到公司食堂吃饭,在几个大学生集体宿舍间跑来跑去。

1996年读完初中,宗馥莉去了美国读书。4年后,进入洛杉矶佩珀代因大学,主修国际商务,2004年大学毕业后回国,宗庆后马上让她直接参与管理。其父事必躬亲的作风也体现在宗馥莉身上。她管理的萧山第二基地的员工反映说,宗馥莉是第一个到基地,最后一个离开。

宗馥莉在公司内部颇有“铁娘子”风范,凡事注重规则与效率。公司内跟从其父亲的员工曾表示,宗馥莉与父亲的思维和处事方式迥异。在公司,她让员工叫她Kelly或馥莉,她的名片上不印头衔,但这不妨碍她干脆利落地行使决断权。

而外界对这位民营企业家二代、富家女的评价多是正面词汇——严肃、利落、勤奋。据媒体报道,她几乎是公司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她的“工作狂”劲头,跟其父简直如出一辙。

在娃哈哈,宗馥莉被称为“公主”,其中不乏玩笑成分,当然还有某种敬畏感。历经多年的打拼,辅以父亲的悉心培养,公主宗馥莉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王国”。

35岁的宗馥莉曾在某次采访中亲口表示她从未交过男朋友。”让人跌破眼睛!

可能是家里太有钱了,让她难以分辨追求者的动机,好像每个试图接近她的人都只是想谈生意而已。

遗憾的是,如今35岁的宗馥莉还是单身,不是女儿不急父亲急,据悉宗父已经着急得公开征婿,说35岁的女儿还没有交过男朋友,并且坦言:对女儿的男朋友没有任何的特殊要求,看来恨嫁的心思都在父亲的身上。

然而对于十足工作狂宗馥莉来说,工作已然成为自己的“恋人。

“有人用一亿元可以去买一架私人飞机,或者一艘豪华游艇,但对我来说,捐赠高校来培养食品领域的职业人才更有意义。”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设立人——杭州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宗馥莉女士曾对科技日报记者这样说过。

为何说马云的18岁败给了刘强东?

2020年的高考已经结束,

考试分数也还没有出来。

但是网上对高考状元的关注度从未消褪。

之前,我们从媒体的采访报道中

去了解状元们。

那状元们自己的真实体验是怎样的呢?

今天,

小编就选取两位状元的故事进行分享。

虽然,他们并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

春风得意、风光无两,

但是,这却是他们最最真实的感受。

01

@渊薮,是当年的市高考状元。

以下是他成为市高考状元后的真实体验。

本人位于西北三线教育弱市,虽然有着市状元的名头,但是省排却到了 200+,所以肯定不能与大佬们相提并论。

我是在查分当天下午得知这个消息的。说实话,很吃惊是真的,但并没有感到很激动。

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一个市状元至少应该是清北复交的水平,而这个成绩显然只够搭上浙大科大的末班车,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应该更努力一点,让家乡更有面子,同时我也深刻地意识到了和西安等教育强市不可逾越的鸿沟。

调整好状态后,就正式开启我的暑假生活啦!

首先是学车考驾照,在遍询各大驾校仍不满意时,正巧一位好友告诉我他所在的驾校老板知道我是状元后愿意免费教我!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状元的优待,也为驾校老板对知识的敬畏感到十分的钦佩。

其次是社会实践,本来是打算做公益宣讲的,没想到西安某高中看得上我的名气,竟然有酬让我去给高二的孩子们做讲座。

短短两小时的讲座我从学习方法扯到了对未来的规划乃至人生态度,最后还依依不舍地合了影。

我表示就当是一次历练真的不需要酬劳,仗义的班主任还是硬把钱塞给了我,于是我就借状元的名头赚得了暑假的第一桶金~

然后就是工作实习了。学霸最不缺的就是做家教。在做了两个礼拜之后,我觉得这样效率太低,也不足以把自己的学习经验推广给更多的人,于是和小伙伴合计创办了补课班。

在“状元经济”的号召下,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报名,小班化教学一节课 4~6 人,学习氛围活跃,讲的也很有乐趣,两小时下来能有四五百的收入。

看到他们课堂上求知的双眼,终于明白做老师的感受了。

最后,收到了浙大的录取通知书,然后停下手上的一切工作,进入学习状态,开始预习微积分、线代和大英,保持激情,迎接大学生活的到来!

要说状元这么多好处,其实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容易迷失自己,待在自己的舒适圈走不出来。这种问题在大学里会尤为凸显,和更多优秀的人走在一起,巨大的心理落差很可能让你感到抑郁。

以我为例,我从来没有想过能在我的强项数学考试中只排到平均水平,但优秀的人就是在你身边,你必须选择接受。

而且众多的声音中,总会有批判和质疑,就比如我,在开学前和同学产生了一些小小的摩擦。

前段时间流行在网上晒自己18岁的照片,那么作为互联网行业的自媒体人,我们就来关注一下马云和刘强东的18岁吧,他们这对商业大敌18岁可真的是差别很大啊。。。

马云大佬的18岁,高考三次落榜,杭师大破格录取,高考数学1分。

相比马云,刘强东的18岁就要厉害的多了。刘强东比马云小10岁,他出生于1974年,他18岁那一年是1992年。这一年刘强东成为高考状元,只不过他为了当官儿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学专业,放弃了上清华北大的机会。

同样是18岁,马云数学1分高考落榜,刘强东则是高考状元。仅就这一年来看,可以说马云惨败啊!

不过在刘强东娶了比自己小了19岁的奶茶妹妹之后,马云大佬也出了“杀手锏”就是公开资助小马云,从小培养小马云。

这可是一场90和00后的大战啊!吃瓜群众更死乐此不疲。小马云虽然年纪小小,但是发展速度一度让人目瞪口呆!

难怪马云大佬从娃娃抓起,在小马云不耽误上学的情况下还要给他安排私人家教——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单独辅导小马云学习英语。话说回来小马云现在的知名度热度可远超奶茶妹妹啊,随随便便参演了一部《雾路奇途》里面的一个不到一分钟的角色,就让这部小成本**火了,而且收入不菲。并且还有很多知名的导演,一线明星来和小马云合影蹭热度。更甚至很多导演约谈小马云准备拍其他的影片。

不得不感慨小马云人生是开了挂的呀。看来拼爹拼娘不如拼马云啊!更何况小马云还是个00后,小马云现在的一切只是刚刚开始。。。相比奶茶妹,小马云更胜一筹O(∩_∩)O哈哈~网友调侃:18岁那年输给你,现在让你败给小时候的我!真不愧是商界大佬,这智商真的是无人能及。。

文章标签: # 名校 # 一个 #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