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高考化学计算公式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化学常用的7种计算方法2.成人高考物理化学公式总结3.化学常识题高中因为c=n/v n=v/22.4 因为ρ=m/v v=m/ρ 所以c=(v/22.4)/(m/ρ)m=nM n=v/22.4 所以m气体=MV/22.4 m总=mv/22.4+1000 v总=(mv/22.4+1000)/ρ所以c=(v/22.4)/(mv/22.4+1000)/ρ因为ρ是g/cm,所以在乘以1/1000化

1.高中化学常用的7种计算方法

2.成人高考物理化学公式总结

3.化学常识题高中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高考化学计算公式

因为c=n/v n=v/22.4 因为ρ=m/v v=m/ρ 所以c=(v/22.4)/(m/ρ)

m=nM n=v/22.4 所以m气体=MV/22.4 m总=mv/22.4+1000 v总=(mv/22.4+1000)/ρ

所以c=(v/22.4)/(mv/22.4+1000)/ρ

因为ρ是g/cm,所以在乘以1/1000

化简后为

c=1 000ρV/(MV+22400)mol/L

高中化学常用的7种计算方法

  化学计算方法篇一: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差量法

 (1)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只有当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算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找出“理论差量”。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如:

 -12C(s)+O2(g)===2CO(g) ΔH=-221 kJ·mol Δm(固),Δn(气),ΔV(气)

 2 mol 1 mol 2 mol 221 kJ 24 g 1 mol 22.4 L(标况)

 1.固体差量

 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

 56 6464-56=8

 x 100.8克-100克=0.8克

 56:8=x:0.8克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2.体积差法

 例2.将a 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该b L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C )

 2a-bb-a2a-bb-aA. C. abba

 设参加反应的氨气为x ,则

 2NH3N2+3H2 ΔV

 2 2

 x b-a

 x=(b-a) L

 所以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

 3.液体差量

 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

 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

 +H2SO4===FeSO4+H2↑ 溶液质量增加(差量)

 56 256-2=54

 10x克55.4克-50克=5.4克 a L-b-ab L2a-b b

 56:54=10x克:5.4克

 第 1 页 共 3 页

 二.关系式法

 建立关系式一般途径是:(1)利用微粒守恒建立关系式;(2)利用化学方程式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和建立关系式等。

 三.守恒法

 (1)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

 (2)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守恒。

 (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4)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5)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守恒。

 (6)溶液稀释、浓缩、混合前后溶质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守恒。

 由于上述守恒关系不随微粒的组合方式或转化历程而改变,因此可不追究中间过程,直接利用守恒关系列式计算或观察估算的方法即为守恒法。运用守恒法解题既可以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提高解题的速度,又可以避免在纷繁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1.元素守恒法

 催化剂例1.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N元素守恒知:NH3~HNO3

 2.电子转移守恒法

 --失去8e得4e2-例2.NH3――→HNO3, O2――→2O

 由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知,NH3经氧化等一系列过程生成HNO3,NH3和O2的关系为NH3~2O2。

 例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 0 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SO2

 -1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 00 mol·L的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标准溶

 3+2-2++2-2++3+3+液25.00 mL。已知:SO2+2Fe+2H2O===SO4+2Fe+4H Cr2O7+6Fe+14H===2Cr+6Fe+7H2O

 求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________________。

 高温解析 (1)据方程式4FeS2+11O2=====2Fe2O3+8SO2

 3+2-2++SO

 2+2Fe+2H2O===SO4+2Fe+4H

 2-2++3

 +3+Cr2O7+6Fe+14H===2Cr

 +6Fe+7H2O

 32-2+得关系式:Cr2O7~6Fe~3SO2~2 2

 32

 0.020 00 mol·L×0.025 00 -1m

 1202 m(FeS2)=0.090 00 g 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为90.00%

 四.极值法(也称为极端假设法)

 ①把可逆反应假设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完全反应。

 ②把混合物假设成纯净物。

 ③把平行反应分别假设成单一反应。

 例1.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

 -1-1-1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0.1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存在的数据是(B )

 -1-1 -1A.SO2为0.4 mol·L,O2为0.2 mol·LB.SO2为0.25 mol·L

 -1 -1C.SO2和SO3均为0.15 mol·LD.SO3为0.4 mol·L

 -1解析 本题可根据极端假设法进行分析。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SO3的浓度最大为0.4 mol·L,

 而SO2和O2的浓度最小为0;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SO3的浓度最小为0,而SO2和O2的最大浓度分

 -1-1别为0.4 mol·L、0.2 mol·L,考虑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向任何一个方向进行到底,因此平衡时SO3、

 -1,-1,-1O2、SO2的浓度范围应分别为0<c(SO3)<0.4 mol·L0<c(O2)<0.2 mol·L0<c(SO2)<0.4 mol·L。SO2反应转化成

 -1-1-1SO3,而SO3分解则生成SO2,那么c(SO3)+c(SO2)=0.2 mol·L+0.2 mol·L=0.4 mol·L。对照各选项,只

 有B项符号题意。

 例2. 在含有a g HNO3的稀硝酸中,加入b g铁粉充分反应,铁全部溶解并生成NO,有 g HNO3被还原,则a∶b不可4

 能为( A ) A.2∶1B.3∶1 C.4∶1 D.9∶2

 解析 Fe与HNO3反应时,根据铁的用量不同,反应可分为两种极端情况。

 (1)若Fe过量,发生反应: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第 2 页 共 3 页

 a

 baa3则有=此为a∶b的最小值。 5663b1

 (2)若HNO3过量,发生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

 baa9则有:∶此为a∶b的最大值。 5663b2

 3a9所以a∶b,即a∶b的比值在此范围内均合理。 1b2

 五.平均值规律及应用

 (1)依据:若XA>XB ,则XA>X>XB,X代表平均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生成量、平均消耗量等。

 (2)应用:已知X可以确定XA、XB的范围;或已知XA、XB可以确定X的范围。

 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平均值确定范围,很多考题的平均值需要根据条件先确定下来再作出判断。实际上,它是极值法的延伸。

 例1.两种金属混合物共15 g,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11.2 L H2(标准状况),则原混合物的组成肯定不可能为( B ) A.Mg和Ag B.Zn和Cu C.Al和ZnD.Al和Cu

 +解析 本题可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即提供1 mol电子所需的质量)法求解。反应中H被还原生成H2,由题意可知15 g

 --1金属混合物可提供1 mol e,其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5 g·mol。选项中金属Mg、Zn、Al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12 g·mol

 -1-1-1、32.5 g·mol、9 g·mol,其中不能与盐酸反应的Ag和Cu的摩尔电子质量可看做∞。根据数学上的平均值原理

 -1-1可知,原混合物中一种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大于15 g·mol,另一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小于15 g·mol。答案 B

 例2.实验室将9 g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之后,所得固体中含金属单质为18 g,则该氧化物粉末可能是(C ) ①Fe2O3和MnO2 ②MnO2和V2O5 ③Cr2O3和V2O5 ④Fe3O4和FeO

 A.①② B.②④C.①④D.②③

 9 g11解析 n(Al)==,Almol×3=1 mol,则生成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127 g·mol33

 --1(转移1 mol e生成金属的质量)为18 g·mol。

 56 g55 g-1-1①项生成Fe的摩尔电子质量为,生成Mn的摩尔电子质量为,根据平均3 mol4 mol

 51 g-1-1值规律,①正确;②生成Mn的摩尔电子质量为13.75 g·mol,生成V的摩尔电子质量为g·mol,根据5 mol

 平均值规律,②不可能生成单质18 g;同理,③也不可能生成金属单质18 g;④Al完全反应时生成Fe的质量大于18 g,当氧化物粉末不足量时,生成的金属可能为18 g,④正确。答案 C

 巩固练习:

 1.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A)A. 16.7%B. 20.0%C. 80.0%D. 83.3%

 -1--3+2+2.取KI溶液25 mL,向其中滴加0.4 mol·L的FeCl3溶液135 mL,I完全反应生成I2:2I+2Fe=I2+2Fe。将反应后的

 2+溶液用CCl4萃取后分液,向分出的水溶液中通入Cl2至0.025 mol时,Fe恰好完全反应。求KI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mol/L)

 3.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符合此条件的是(A)

 ①CH4、C2H4②CH4、C3H6③C2H4、C3H4 ④C2H2、C3H6

 A.①③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 37.3%,取1 g该样品投入25 mL 2 mol·L

 -1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 mol·L KOH溶液30.8 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B)

 A.1 gB.3.725 g C.0.797 gD.2.836 g

 6.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后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 480 mL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B)

 A.9.02 g B.8.51 g C.8.26 gD.7.04 g

  化学计算方法篇二:化学计算中的五种基本解题方法

 题型说明

 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差量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终态法”等,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方程式的计算又是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其解题过程如下:

 (1)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

 aA(g)+bB(g)===cC(g)+dD(g)

 质量比aMA ∶ bMB∶ cMC∶ dMD

 物质的量比 a ∶ b ∶ c ∶ d

 体积比a ∶ b ∶ c ∶ d

 (2)一般步骤

 ①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②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及化学方程式判断过量物质,用完全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③把已知的和需要求解的量[用n(B)、V(B)、m(B)或设未知数为x表示]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式的下面,两个量及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④选择有关量(如物质的量、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关系作为计算依据,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妙用

 [题型示例]

 示例1 (2014·安徽名校联考)16 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①5∶3、②3∶2、③4∶3、④9∶7。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C.②③

 思路点拨 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

 6NO + 4NH35N2+6H2O(g) ΔV(气体的体积差)

 6 mL4 mL 5 mL 6 mL (5+6)-(4+6)=1(mL)

 (理论差量)

 9 mL6 mL 17.5-16=1.5(mL)

 (实际差量) B.①④D.③④

 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则V(NO)∶V(NH3)=(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NH3的混合气体,故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答案 C

 方法指导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等。

 2.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3.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二是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量)。

 [题组精练]

 1.一定质量的碳和8 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于高温下反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测得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 )。

 A.2.4 g

 C.6 g

 高温高温B.4.2 gD.无法确定 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C+O2=====CO2和2C+O2=====2CO可知,当产物全部是CO2

 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温度和体积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不变;当产物全部是CO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1倍,温度和体积不变时压强增大1倍,现在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

 8 g故产物既有CO2,又有CO。n(O2)-0.25 mol,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气体压32 g·mol强变为原来的1.4倍,气体的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1.4倍,即Δn(气体)=0.25 mol×(1.4-1)=0.1 mol。

 2C + O2=====2CO Δn(气体)

 2 mol 1 mol 1 mol

 0.2 mol 0.1 mol 0.1 mol

 则生成CO消耗0.1 mol O2,生成CO2消耗0.15 mol O2。

 C + O2=====CO2

 0.15 mol 0.15 mol

 故n(C)=0.2 mol+0.15 mol=0.35 mol,m(C)=0.35 mol×12 g·mol1=4.2 g。 -高温高温

 答案 B

 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

 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84w2-53w1 31w1

 73w-42w 31w1

 解析 样品加热发生的反应为

 2NaHCO3=====Na2CO3+H2O+CO2↑ Δm

 168 106 62

 m(NaHCO3) (w1-w2)g

 168?w-w?故样品中NaHCO3质量为g, 62

 样品中Na2CO3质量为w1 g-168?w1-w2?, 62△84?w1-w2?B.31w1115w-84wD. 31w1

 168?w1-w2?w1 g-g6284w2-53w1m?NaCO?其质量分数为= w1 g31w1m?样品?

 答案 A

 3.白色固体PCl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5(g)PCl3(g)+Cl2(g)。现将5.84 g PCl5装入2.05 L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 ℃ 下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1.01×105 Pa,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________。

 5.84 g解析 原n(PCl5)=-≈0.028 mol,设分解的PCl5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 208.5 g·molPCl5(g)PCl3(g)+Cl2(g) 物质的量增加(Δn)

 1 1 11

 0.05 mol-0.028 molx mol=0.022 mol

 所以x=0.022

 0.022 molPCl5的分解率=100%≈78.6%。 0.028 mol

 答案 78.6%

 解题模板

 步骤:一是表示出理论差值及相应反应物、生成物对应的物理量,要注意不同物质的物理量及单位间的对应关系;二是表示出实际差量并写在相应位臵(注意应将理论差值与实际差值写在化学方程式最右侧);三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方程式并求出结果。

 图示:

 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

 [题型示例]

 示例2 5.85 g NaCl固体与足量浓H2SO4和MnO2共热,逸出的气体又与过量H2发生爆炸反应,将爆炸后的气体溶于一定量水后再与足量锌作用,最后可得H2________ L(标准状况)。

 思路点拨 若先由NaCl――→HCl算出HCl的量,再由MnO2+4HCl(浓)=====MnCl2△

 +Cl2↑+2H2O算出Cl2的量,?这样计算非常繁琐。找出以下关系式就可迅速求解。

 设可得H2的物质的量为x,5.85 g NaCl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11NaCl ~ HCl ~ 2 ~ HCl ~ H2 22

 0.1 mol x

 显然x=0.05 mol,

 则V(H2)=0.05 mol×22.4 L·mol1=1.12 L。 -浓H2SO4△

 答案 1.12

 方法指导

 多步连续反应计算的特征是多个化学反应连续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定量关系。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据方程式找出连续反应的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关系,最后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出计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题组精练]

 1.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

 煅烧2.5 t含85%FeS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时,FeS2中的S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可制得________t 98%的硫酸。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FeS2~2SO2~2SO3~2H2SO4,即:FeS2~2H2SO4。过程中硫元素的损耗可认为第一步反应中的损耗,故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是98×2×2.5 t×85%×?1-5.0%?=3.36 t。

 120×98%高温催化剂

 答案 3.36

 2.(2014·北京房山区模拟)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国家标准规定合格CuCl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的质量分数大于96.50%。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

 (1)CuCl制备过程中需要质量分数为20.0%的CuSO4溶液,试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CuSO4·5H2O与H2O的质量之比。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250 0 g CuCl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 mol·L1FeCl3溶液中,待样-

 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 mL,用0.100 0 mol·L

 Ce(SO4)2溶液。有关化学反应为

 Fe3+CuCl===Fe2+Cu2+Cl +++--1的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

 Ce4+Fe2===Fe3+Ce3 ++++

 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解析 (1)设需要CuSO4·5H2O的质量为x,H2O的质量为y。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Cu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依题意有

 160×x25020.0,x∶y=5∶11。 100x+y

 (2)设样品中CuCl的质量为z。

 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CuCl~Fe2~Ce4 ++

 99.5 g1 mol则:= --z0.100 0 mol·L×24.60×10L

 z=0.244 8 g

 0.244 8 gCuCl的质量分数为×100%=97.92% 0.250 0 g

 97.92%>96.50%,所以样品中的CuCl符合标准。

 答案 (1)5∶11 (2)符合

 解题建模

 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或原子守恒规律找出物质变化过程中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找准关系式),然后列式计算。

 极限思维的妙用——极值法

 [题型示例]

 示例3 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 2.8 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双选)( )。

 A.2 g B.4 g

  化学计算方法篇三:化学计算基本方法

 一 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值”。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等。该值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1。 质量差。

 如果题目给出了某一个反应过程中物质始态质量与终态质量,常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解题。

 例一在200C时将11.6克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方法一:

 2006年6月16日 1 0

 方法二:

 2。体积差。

 当有气体参加化学反应且题目中涉及前后气体体积的差量来进行计算。

 例二 在标况下,500ml含O3的氧气,如果其中的O3完全分解,体积变为520ml,求原混合气体中氧气和臭氧的体积各是多少?

 二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作为依据,寻找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相等;复反解反应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量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2006年6月16日 2

 1。电荷守恒法

 例三

 -1L 溶-液中+含SO42- 0.00025mol,CL0.0005mol,NO30.00025mol,Na0.00025mol, 其

 余为 H则 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电子守恒法

 例四 某氧化剂X2O7,在溶液中0.2mol该离子恰好能使0.6molSO3完全氧化,则X2O7还原后的化合价为多少?

 3.质量守恒法

 例五 在臭氧发生器中装入100mlO2, 经反应3O2=2O3最后气体体积变为95ml(气体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则反应后混和气体的密度为多少?

 2006年6月16日 3 ,.2-2-2-+,+

 三 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巧解二元混和物问题一种常规方法.若.a , b分别表示某二元混和物中的两种组分A ,B的量,c为a,b地相对平均值;n(A),n(B)为二元混和体系中A和B地组成比: a c-b

 / ( c-b ):(a-c)=n(A):n(B)

 /

 ba-c

 十字交叉法的应用范围:

 (1)根据元素地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质量数,求同位素原子百分比.

 (2)根据混和物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组分地相对分子质量,求各组分物质的量之比。

 (3)根据混和物的平均化学式与组分化学式,求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4) 根据溶液稀释,浓缩,混合前后的溶质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求原溶液与增减溶剂和浓,稀溶液的质量比(或近似体积比)。

 2006年6月16日 4

 (5)根据混和物平行反应中某反应物的平均消耗量或某产物的平均生成量,计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1。有关溶液的稀释,加浓及浓度计算的应用。

 例六 把100g10%KCL溶液浓度变为20%需加多少克KCL?或蒸发多少克水?或与多少克25%KCL溶液混合?

 2.有关同位素原子量及平均原子量的应用。

 例七 晶体硼由10

 5B和11

 5B两种同位素构成,已知5.4g晶体硼

 与H2反应全部转化为硼烷(B2H4),标况下5.6LB2H4, 则晶体硼中

 3。有关分子量,平均分子量计算中的应用

 例八 在容积为1L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充入NH3 后,2006年6月16日 5 105B与 5B 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为 多少?

成人高考物理化学公式总结

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二、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三、 关系式法

实际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求解方法,称为“关系式”法。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用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建立关系式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

四、方程式叠加法

许多化学反应能发生连续、一般认为完全反应,这一类计算,如果逐步计算比较繁。如果将多步反应进行合并为一个综合方程式,这样的计算就变为简单。如果是多种物质与同一物质的完全反应,若确定这些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也可以按物质的量之比作为计量数之比建立综合方程式,可以使这类计算变为简单。

五、等量代换法

在混合物中有一类计算:最后所得固体或溶液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没有数据,思考中我们要用“此物”的质量替换“彼物”的质量,通过化学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求出结果。

六、摩尔电子质量法

在选择计算题中经常有金属单质的混合物参与反应,金属混合物的质量没有确定,又由于价态不同,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比例不同,讨论起来极其麻烦。此时引进新概念“摩尔电子质量”计算就极为简便,其方法是规定“每失去1mol电子所需金属的质量称为摩尔电子质量”。可以看出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除以此时显示的价态。如Na、K等一价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Mg、Ca、Fe、Cu等二价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除以2,Al、Fe等三价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除以3。

七、极值法

“极值法”即 “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八、优先原则

关于一种物质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计算,首先要确定反应的先后顺序:如没有特殊要求,一般认为后反应的物质在先反应物质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反应。计算时要根据反应顺序逐步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1

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

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二、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1. 原子守恒

例2

有0.4g铁的氧化物,

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Fe4O5

解析

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且n(O)=n(CaCO3)=0.0075mol, m(O)=0.0075mol×16g/mol=0.12g。m(Fe)=0.4g-0.12g=0.28g,n(Fe)=0.005mol。n(Fe)∶n(O)=2:3,选B

2. 元素守恒

例3

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6?1L―1的盐酸中。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72.4%

B. 71.4%

C. 79.0%

D. 63.6%

解析

铁的氧化物中含Fe和O两种元素,由题意,反应后,HCl中的H全在水中,O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O,由关系式:2HCl~H2O~O,得:n(O)= ,m(O)=0.35mol×16g?6?1mol―1=5.6 g;

而铁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3,n(Cl)=0.56L ÷22.4L/mol×2+0.7mol=0.75mol,n(Fe)= ,m(Fe)=0.25mol×56g?6?1mol―1=14 g,则 ,选B。

3. 电荷守恒法 例4

将8g

Fe2O3投入150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铁粉收集到1.68L

H2(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的NaOH溶液150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5mol/L

B. 0.5mol/L

C. 2mol/L

D. 1.2mol/L

解析

粗看题目,这是一利用关系式进行多步计算的题目,操作起来相当繁琐,但如能仔细阅读题目,挖掘出隐蔽条件,不难发现,反应后只有Na2SO4存在于溶液中,且反应过程中SO42―并无损耗,根据电中性原则:n(SO42―)= n(Na+),则原硫酸的浓度为:2mol/L,故选C。

4. 得失电子守恒法

例5

某稀硝酸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全部溶解,生成NO,溶液质量增加3.2g,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4∶1   

B. 2∶1   

C. 1∶1   

D. 3∶2

解析

设Fe2+为xmol,Fe3+为ymol,则:

x+y= =0.1(Fe元素守恒)

2x+3y= (得失电子守恒)

得:x=0.06mol,y=0.04mol。则x∶y=3∶2。故选D。 

三、 关系式法

实际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求解方法,称为“关系式”法。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用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建立关系式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

例6

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

4FeS2+11O2 2Fe2O3+8SO2

2SO2+O2 2SO3

SO3+H2O=H2SO4

煅烧2.5t含85%FeS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时,FeS2中的S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计算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找出下列关系:FeS2~2SO2~2SO3~2H2SO4, 本题从FeS2制H2SO4,是同种元素转化的多步反应,即理论上FeS2中的S全部转变成H2SO4中的S。得关系式FeS2~2H2SO4。过程中的损耗认作第一步反应中的损耗,得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是 =3.36 。

四、方程式叠加法

许多化学反应能发生连续、一般认为完全反应,这一类计算,如果逐步计算比较繁。如果将多步反应进行合并为一个综合方程式,这样的计算就变为简单。如果是多种物质与同一物质的完全反应,若确定这些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也可以按物质的量之比作为计量数之比建立综合方程式,可以使这类计算变为简单。

例7

将2.1g由CO 和H2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 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 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 2.1g

B. 3.6g

C. 4.2g  

D. 7.2g

解析 CO和H2都有两步反应方程式,量也没有确定,因此逐步计算比较繁。Na2O2足量,两种气体完全反应,所以将每一种气体的两步反应合并可得H2+Na2O2=2NaOH,CO+ Na2O2=Na2CO3,可以看出最初的气体完全转移到最后的固体中,固体质量当然增加2.1g。选A。此题由于CO和H2的量没有确定,两个合并反应不能再合并!

五、等量代换法

在混合物中有一类计算:最后所得固体或溶液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没有数据,思考中我们要用“此物”的质量替换“彼物”的质量,通过化学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求出结果。

例8

有一块Al-Fe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用过量的Na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完全变成红色粉末后,经称量,红色粉末的质量恰好与合金的质量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A. 70%

B. 30%

C. 47.6%

D. 52.4%

解析 变化主要过程为:

由题意得:Fe2O3与合金的质量相等,而铁全部转化为Fe2O3,故合金中Al的质量即为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则可得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即为Fe2O3中氧的质量分数,O%= ×100%=30%,选B。

化学常识题高中

 成人高考物理化学的公式一直是大部分考试的难题,它的公式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物理化学公式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人高考物理化学公式总结

 直流电路

 1、电流的定义:I = (微观表示:I=nesv,n为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

 2、电阻定律:R=ρ (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R=R1+R2+R3 +……+Rn

 并联: 两个电阻并联:R=

 4、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U=I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路端电压:U = e -I r= IR

 电源输出功率: = Iε-I r =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RR+r

 (3)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电热:Q= 电功率 :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W=IUt= P=IU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W=Iut > P=IU>

 (4)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 `内阻为 ,n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 内阻:r=n

热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DU = Q + W

 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为“+”。物体对外做功,W为“-”;

 物体从外界吸热,Q为“+”;物体对外界放热,Q为“-”。

 物体内能增量DU是取“+”;物体内能减少,DU取“-”。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三: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三个状态参量同时发生变化。

 (2) 公式: 恒量

 4、热力学温度:T = t + 273 单位:开(K)(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不可能达到)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物理公式及规律(四)

 库仑力:F=K(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电场力:F=Eq(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磁场力:

 (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f=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2)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力学

 1、 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 、 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ú F1-F2 ú £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x合=0 F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物体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Vt = V0 + a t S = vo t +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 2 = =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

 (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D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 上升高度:H =

 (2) 上升的时间:t=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S = Vo t —— g t2 Vt = Vo-g t

 Vt2 -Vo2 = - 2 gS (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V= Rw =2 f R=

 角速度:w=

 向心加速度:a = 2 f2 R

 向心力:F= ma = m 2 R= m m4 n2 R

注意:

 (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拓展阅读:考试注意事项

 1、考前准备:身份证、准考证、2B铅笔、黑色签字笔、橡皮擦、垫板、小刀(或铅笔刨)、直尺、草稿纸;

 2、考前一月记背物理化学常考公式,记背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

 3、试卷发下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上自已的姓名及准考证号;

 4、考试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5、联系电话如有变更,请及时告知报考老师。

1.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 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

2. 化学常识题高中的

1.由于硅酸的溶解度很小,硅酸浓度较大时就形成软而透明的、胶冻状的硅酸凝胶,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就形成硅酸干胶,即通常所说的“硅胶”。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属非晶态物质,其化学分子式为mSiO2?nH2O。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硅胶与硅酸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

2、硅酸钠是无色固体,密度2.4g/cm3,熔点1321K(1088℃)。溶于水成粘稠溶液,俗称水玻璃、泡花碱。是一种无机粘合剂。水玻璃和玻璃是不同的。

3、金刚砂,SiC,又名碳化硅。纯的是无色晶体。密度3.06~3.20。硬度很大,大约是莫氏9.5度。一般的是无色粉状颗粒。磨碎以后,可以作研磨粉,可制擦光纸,又可制磨轮和砥石的摩擦表面。由砂和适量的碳放在电炉中加强热制得。 但不是多孔物质,故不能做吸附试剂。

综上原因,正确答案应该是第一个

3. 高中化学知识归纳整理

如果可以请采纳,谢谢你

高中化学口诀大全

1.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2)常见根价的化合价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2.燃烧实验现象口诀

氧气中燃烧的特点:

氧中余烬能复烯,磷燃白色烟子漫,铁烯火星四放射,硫蓝紫光真灿烂。

氯气中燃烧的特点:

磷燃氯中烟雾茫,铜燃有烟呈棕黄,氢燃火焰苍白色,钠燃剧烈产白霜。

3.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口诀

口诀1: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口诀2:氢气检纯试管倾,先通氢气后点灯。黑色变红水珠出,熄灭灯后再停氢。

4.过滤操作实验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5.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顺序口诀

口诀1

先将游码拨到零,再调螺旋找平衡;

左盘物,右盘码,取用砝码用镊夹;

先放大,后放小,最后平衡游码找。

口诀2

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调节螺丝达平衡,物码分居左右边。

取码需用镊子夹,先大后小记心间。**不能直接放,称量完毕要复原

6.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口诀

酸管碱管莫混用,视线刻度要齐平。尖嘴充液无气泡,液面不要高于零。

莫忘添加指示剂,开始读数要记清。左手轻轻旋开关,右手摇动锥形瓶。

眼睛紧盯待测液,颜色一变立即停。数据记录要及时,重复滴定求平均。

误差判断看V(标),规范操作靠多练。

7.气体制备

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

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

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

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

8.制氧气口诀

口诀1: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口诀2: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收集常用排水法,先撤导管后移灯。

9.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 所得气体纯度大。

10.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11.金属活动顺序表口诀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12.盐类水解规律口诀

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

愈“弱”愈水解,都“弱”双水解;

谁“强”显谁性,双“弱”由K定。

13.盐类溶解性表规律口诀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14.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口诀

化合多变一(A+B→C), 分解正相逆(A→B+C),

复分两交换(AB+CD→CB+AD),置换换单质(A+BC→AC+B)。

15.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口诀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6.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 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 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4. 求高中化学知识重点

1。

的氢离子的氧化属于船体的酸,即,任何水溶性酸具有耐氧化性。 2。

不是所有的材料具有一个化学键。如:稀有气体。

3。并非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材料和键角为109.28,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抛光,等的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的溶解度大小:NH3> HCL> SO2,H2S> CL2 CO2 7。

类似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数量的电子,分子的极性越强,较高的熔点沸点。如:CO> N2 8。

参与或由单一的质量产生的,该反应是不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和臭氧的转化率。

9。氟元素也有一个在两个耐氧化性和还原性。

FF元素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

HCL,SO 3,NH 3的水溶液可以是导电的,但非电解质。 11。

所有的物质组成的非金属元素,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如:NH4CL。

12。的ALCL3共价化合物熔体不导电。

13。常见阴离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的顺序如下: F-PO43-SO42-NO3-CO32-OH-CL- 14。

单质量位移从盐溶液中的金属,可以是单一的质量的金属,可以是非金属的。 :铁+硫酸铜= FE + KHSO4 15。

所述金属氧化物是不一定的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锰;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酸性氧化物如NO,等。16。

CL2,SO2,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但与石蕊反应现象: SO2溶液变成红色,CL2先红褪色,过氧化钠的第一个蓝色褪色。 17。

的氮分子的键能是双原子分子的键能。 18。

发烟硝酸,发烟硫酸“发烟”的原则是不一样的。 发烟硝酸发出的“烟硝酸与水蒸汽形成酸雾 发烟硫酸”硝烟弥漫“SO3 19的强酸,镁和铵盐溶液。

得到的氨和氢的反应。 20冰晶石作为一种溶剂中的铝金属的冶炼,继续添加碳块和氯化铝。

21氨,乙二醇,丙三醇可用于制冷剂的主要原料的纤维材料的二氧化硅。 22,房间温度,铁,铝,铬和其它金属成的浓硝酸,一种化学反应发生钝化。

23。钻石是最坚硬的物质C3N4硬度比钻石。

24。在相同条件下,同样的弱电解质,解决方案是更稀的,和离子化的程度越大,在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可能不增加,溶液的导电性可能不被增加。

25的稀硝酸的浓度具有氧化如:铁(过量)+铁(NO3)3 26。白磷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水晶,逐渐变成**,当暴露在光线下。

白氧化性,但NO3-不一定。磷,也称为黄磷。

27,在正常情况下,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增加; 但在室温下,浓硝酸铁箱子钝化,反应不如稀硝酸快。 28。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如:NO2 29,所产生的碱金属盐不一定是酸酐反应:CO + NaOH溶液(甲酸钠)(高温,高压) 30。少许盐是弱电解质,如:铅(AC)2,氯化汞 / a> 31。

弱酸性,可以准备的酸,如:H2S +铜(NO4)2 32。铅稳定的化合价+2 +4其他碳族元素导致金属活性弱于锡(异常) 33。

无机材料也具有同分异构体的现象,如:一些配合物。 34。

Na3ALF6是不是双盐。 35。

经验公式来确定的酸性强度(有氧) M = A(主组)+ X(价)-N(周期数) 米的更大的酸性越强; m是更小的,更强碱性。米> 7的强酸()中,m = 7在强酸中,米= 4?6的弱酸性 米=两性2至3,m = 1的弱酸,m = 0时,在碱,米 36。

的条件是相同的,该物质的沸点是不一定高于熔点,如:乙炔。 37。

有机物可能无法燃烧。如:PTFE。

BR /> 38。有机物可以是难溶于有机,易溶于水。

如:烷基苯磺酸。 39。

量筒零刻度线 40硅烷(SiH4)H -1价格H CH4是1价泗电气负比H小 41有机化合物称为“酸”是不一定的有机羧酸,如:石炭酸。 BR /> 42。

分子双键的有机物质并不一定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醋酸。

43。酸和碱中和反应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发生。

如: HCOOH +的Cu(OH)2 ==(加热) 44。离子晶体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的熔点。

:氧化镁>二氧化硅 45。歧化反应 非单质金属和非金属的负价元素的化合物 和最低的稳定的正价化合物的化合物的歧化反应。

/> 46胶头滴管以延伸到液体表面下制备的Fe(OH)2,温度计卡液面下用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中,有一个基于乙醇使乙烯。不延伸下的液体的表面的油分馏。

47.C7H8O异构体,有5种3种酚类,醇类,醚类(请记住,这个结论是多项选择题) 48。一般情况下,酸和酸,碱,碱之间还没有反应过来 但是也有例外,如:氧化性酸和还原性酸(HNO4 + H2S)等; AgOH + NH4.OH如49的H后面的金属活动顺序表的一般要素不能发行氢酸反应; BR />但也有例外,如:铜的CuS(沉淀)+ H2S == + H2(气) 50在同等条件下,通常碳酸盐溶解度小于相应的碳酸氢盐的溶解度; 但也有例外,如:碳酸钠碳酸氢钠,另外,碳酸钠+盐酸放热反应;碳酸氢钠+的HCL吸热反应 51。

弱酸可以使强酸 法律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只由强酸系统弱酸。盐酸滴加硫酸到该溶液中,可以通过以下来制备:该反应是一个常规的弱酸的箱子系统强酸反其原因是不溶于强酸。

同样的反应可以是困难的,因为在室温下反应。 52。

减少弱的物质,可以制备通过降低强烈材料 氧化还原氧化反应的基本规律,降低强度比较如下:氧化的弱为:降低强度的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剂的还原产物 产业制造反应:硅减少弱碳系统强还原性硅,因为上面的规则只适用于该溶液中,该反应是在高。

5. 求高中化学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总结 核心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 核心知识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为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有升高)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降低)是还原反应.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为还原产物. 4.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在反应中得电子为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失电子为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各概念间的关系为: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表示方法 ①双线桥法: 例1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和结果. 线桥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同一元素上. ②单线桥法 例(上例)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 线桥由还原剂失电子元素指向氧化剂的得电子元素. 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同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 1.置换反应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一部分为氧化还原反应. 3.复分解反应全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四、元素的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一般常见的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不能再得到电子,只具有还原性.例如一切金属单质为O价Cl-1、S-2、O-2等,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 等不能再失去电子,只可能得到电子而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如 等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还常以某一方面为主.如S、O2、Cl2以氧化性为主. 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一般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而定.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 六、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类型 1.全部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所有原子的价态物发生变化 如:2H2+O2 2H2O Zn+2HCl H2↑+ZnCl2等 2.部分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原子只有部分价态发生变化 如: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3.自身氧化还原型,同一物质中不同元素发生价态改变 如:2KClO3 2KCl+3O2↑ 2H2O 2H2↑+O2↑ 4.歧化反应型: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发生价态的改变 如:Cl2+2NaOH NaCl+NaClO+H2O 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两个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总数守恒. 2.归中律:即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反应遵循“可靠拢不相交”.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 核心知识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或受热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1 CaO、SO3溶于水能导电,Fe能够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 解析 CaO本是电解质,但不能说是因为它溶于水能导电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CaO+H2O=Ca(OH)2,此时为Ca(OH)2的导电;SO3本身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SO3+H2O=H2SO4,此时为H2SO4的导电.电解质实际上指的是不与水反应,通过本身电离出自由移离子而导电的一类化合物.Fe不是化合物故不属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之列.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1.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离子互换型 (复分解反应型) 2.类型 氧化还原型 三、离子方程式 1.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之间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2.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离子反应. 3.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 (3)“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方法 必须考虑以下五条原则: (1)依据物质反应的客观事实. 释例1: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错误),正确的是:Fe+2H+=Fe2++H2↑. (2)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释例2:Cl2+I-=Cl-+I2(错误),正确的是:Cl2+2I-=2Cl-+I2. (3)必须遵守电荷平衡原理. 释例3: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Fe2++Cl2=Fe3++2Cl-(错误),正确的是:2Fe2++Cl2=2Fe3++2Cl-. (4)氧化还原反应还必须遵守得失电子守恒原理.应注意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转移电子数是否配平. (5)必须遵循定组成原理(即物质中阴、阳离子组成固定). 释例4:Ba(OH)2溶液和稀H2SO4混合:Ba+OH-+H++SO42-=BaSO4↓+H2O(错误),正确的是:Ba2++2OH-+SO42-+2H+=BaSO4↓+2H2O. 五、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和OH-、OH-与Cu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6. 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有哪些(人教版)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 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文章标签: # 反应 # 质量 #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