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9岁高考张易文,9岁高考172

tamoadmin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1.“抠门父亲”将女儿退学,逼她10岁直接高考,结果怎么样?2.父亲因要打造天才,不让10岁女孩上学靠自学考进大专,后来怎样?3.如何评价云南宣威女神童14岁考上湖南工大本科?杜伽尔曾说过:“童年的回忆,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童年充满的应该是鲜花土地,天空风筝,欢声笑语。童年本该是色彩斑斓的画册,装载着美好回忆。可是在河南,却有这样一个女孩,她的父亲为了省学费,让她退学,10岁参加高考。她

1.“抠门父亲”将女儿退学,逼她10岁直接高考,结果怎么样?

2.父亲因要打造天才,不让10岁女孩上学靠自学考进大专,后来怎样?

3.如何评价云南宣威女神童14岁考上湖南工大本科?

9岁高考张易文,9岁高考172

杜伽尔曾说过:“童年的回忆,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童年充满的应该是鲜花土地,天空风筝,欢声笑语。童年本该是色彩斑斓的画册,装载着美好回忆。

可是在河南,却有这样一个女孩,她的父亲为了省学费,让她退学,10岁参加高考。她的童年充满的只是无穷的压力,无数次的考试,无数人不解的眼神……

开了“倍速”的童年

这个不幸的女孩叫做张易文,出生于河南商丘,父亲原本是一名老师,辞职后开了一家教育机构。本以为所有老师都该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张易文的父亲却令人大跌眼镜。

在张易文四岁时她的父亲就强行让她辍学,因为在他看来去学校上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而且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名老师,懂得上学时所有的知识点,不如自己在家一对一为女儿教学,这样不仅省钱而且效率高。

张易文的父亲甚至给女儿超出同龄人的高要求。他让女儿在几年内学完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知识点后,就去高考。这无疑让张易文的童年承受了比同龄的孩子多几倍的压力。

在别的孩子放假玩耍,拥有快乐童年的时候,张易文永远只是在埋头读书。但是张易文也没让他父亲失望,在五年内学完其他孩子十二年才能学完的知识。而这也让张父对自己的女儿更加有了自信。

人生转折—高考

于是,在2016年时,张父帮9岁的女儿报名参加了高考。在阳光灿烂的六月高考季,商丘市的考场迎来了一个身高只有一米三的小女孩张易文,这样极其瘦弱的考生,使同个考场的考生和家长都错愕不已。

这一年的高考,张易文只考了172分。这个分数对于一个九岁小女孩张易文来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在她那个年龄,她没有经历过学校的测验,没有和同学一起在试场中做过卷子,她有的只是在家一对一的教学。

但是,语文46分,数学31分,外语37分,综合58分,总分172分,这个成绩自然远远达不到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所有人都认为张父这只是让女儿提前“试一下水”,感受一下高考题的难度。并且通过这次的“失利”,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有问题,但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得出结论说:“易文今年考得一般,接下来还要好好准备,来年继续参加高考。”

于是,第二年,张易文的父亲仍然让她在家学习,备战高考。在2017年的时候,张易文考到了352分,虽然这个分数还没有过本科线,但是这对一个十岁的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小女孩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

张易文本可以再学几年争取更好的成绩,可是她的父亲并没有让她多学习几年,而是接受了被商丘理工学院录取的结果,让张易文去上大学。

十岁的张易文手拿着录取通知书,笑容满面地跟父亲拍了一张合照,年少的她并不知道,这样过早步入大学校园,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样一份录取通知书会给她的人生造成多大的改变,她的人生从此又会是沿着什么样的轨迹发展。

无法适从的大学

2017年9月,年仅十岁的张易文跟着一群十八九岁的大一新生,一同走进了大学校园,开启她们的大学生涯。

年龄最小,身材瘦小的她,自然很容易就成为了当地媒体报道的焦点。许多记者得知张易文去读大学之后,为了采访她,也跟随她进入商丘理工学院。

这不仅对张易文自己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对学校的其他学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学校的秩序也因此被打乱。

由于张易文的年龄比同校大学生小很多,她们没有共同话题交流,她们也不愿意同一个“小孩子”打交道。

就这样,张易文每天只能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她无法融入到同学们的交际圈中,也无法和她们分享自己曾经发生的有趣事。因为在她的成长历程中,她一直都在家中学习,没有经历过学校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社交圈。

而且张易文的父亲对她的管教非常严格,在她的生活中,几乎不看电视剧不玩游戏,所以她和周围的人就更没有什么话题聊天了。

虽然她的室友对她比较友好,但是年龄差距带来的代沟是无法逾越的,她们心中仍旧有一层不可跨越的隔膜。

于是,每次张易文有心事的时候她都只能选择默默承受。因为她在这个学校里没有一个交心的朋友。

社交上带来的心理压力已经压的她喘不过气,可学业带来的压力更是让她对大学生活充满厌倦。

相比中学时期的知识,大学知识的难度也提升了许多,张易文一下子没有办法适应过来,在大一上学期时,她就因为掌握不好知识点而挂科了好几门。

学不好大学课程让张易文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常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生活中与他人格格不入,学习上又十分艰难,各个方面的不适应都让张易文感到人生就是一片灰暗的。

由于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她曾向父母提出从大学退学,但父母拒绝了她的请求,她只能继续在大学里,装成一个大人,适应着周围的生活。

没有憧憬的未来

从小被安上了“神童”的称号的张易文,过早地进入到大人的世界,这真的对她的成长有利吗?

即使她努力的适应大人的生活,学着成年人的处事方式,还是无法很好的融入到成年人的世界中来。因为她们的思考方式,对一件事物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她们也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彼此都无法理解对方。这也使张易文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无助。

但是在她父亲的眼中,过早进入社会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相反,在她父亲看来,张易文就像是个“谋利工具”。

因为他省了八年的学费,而且张易文可以早八年开始工作,更好的为家里分担。甚至在张易文接受采访的时候,她的父亲也穿着培训机构的衣服在旁边入镜,为自己的培训机构打广告。

由于她的父亲不会放过宣传炒作的机会,于是张易文很多时候只能被迫接受采访,这也使她过分的曝光在了闪光灯之下。

人生的很多选择我们都是无法预知后果的,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让自己后悔。

很多人评价张易文父亲的做法是非常不理智的。每个人的童年,青春都是独特的不可重来的。我们不应该剥夺孩子的童年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孩子变成自己谋求利益的工具。

为了省那几年的钱,却让一个本该在学校里欢声笑语的小女孩变成一个眼中没光的“大学生”。为了自己能生活得更富裕一点,却让孩子的未来都活在对社会的恐惧中。这些真的值得吗?

一味的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无法改变张易文的人生,但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不同年龄段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不同年龄阶段带给我们不同的乐趣。

青春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积极向上,去勇敢追求自己的未来。而父母们更应该是孩子的人生路上的指引灯,指引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抠门父亲”将女儿退学,逼她10岁直接高考,结果怎么样?

在我国从古至今不乏没有各种神童的存在,他们从小天赋异禀,经过家人的不断培养,有的会功成名就,但有的却碌碌无为。“神童”这个词汇貌似仅存在于其他家的孩子,反正自己永远不是,他们经常会跳级,可能同年龄的孩子,一个在上小学另外一个已经上高中了,或者一个上初中另外一个已经坐进大学的教室里了。今天励志学生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一名“天才少女”在10岁的时候参加高考就考上了大专。

想想十岁的年纪,反正小编这个时候正是天天玩土的时光,不过在河南商丘的一名十岁小女孩已经被自己的父母送到了河南商丘工学院。这名女孩的名字叫张易文,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习各科的知识,并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她仅仅在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学完了小学和初中的知识。于是在2016年的时候,张易文在父母的陪同下参加了高考,但是高考的总成绩仅为172分,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毕竟这是一个十岁的小姑娘考的成绩。高考完以后,她的父母仍然没有让她去正规的学校读书,而是在自己家开的培训机构上课,在2017年再一次参加高考的她考到了352分,而这一年她被河南商丘工学院录取了。录取后她的父母也同意她这个年龄去读大专,因此她成为了班中年龄最小的一名学生。

听到了这件事情后,很多网友对张易文的父母提出了质疑之声。这么小的年纪,本来就是应该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时光,而她却和比自己大八九岁的哥哥姐姐成为了同班同学,这样的教育真的对孩子的教育好吗?我们所认知的教育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然后经历高考走到大学,基本上大学就是20岁左右的年龄。如果说张易文不选择跳级进入一所专科学校,本身这么小的年龄她学的知识就比别人多,如果再多学几年参加高考是不是能考上更好的大学呢?甚至有的网友说,这对父母仅仅是为了拿自己的女儿来炒作自己的培训机构,毕竟这也是自己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神童”。不过也有的网友觉得家人做的没错,目前我们的教育是什么样都有目共睹,即使多上十年学,大学出来后仍然是什么都不会,还不如早点上大学,多学习一些其他的知识。

不过对于小编个人而言,觉得这对父母的做法是有失妥当的,毕竟我们的人生是分为很多个阶段的,有童年、少年、青年、成年、老年等。每个年龄都对应每个年龄段该做的事情,如果这么小让孩子去上一个大专,那么她就失去了童年的欢乐,没有童年经历其实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这样做无异于是“拔苗助长”,只会让孩子变得不好,而且这么小在父母的压力下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肯定心里也会有很大的负担的,我觉得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大家觉得这对父母这样做是好是坏呢?

父亲因要打造天才,不让10岁女孩上学靠自学考进大专,后来怎样?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好像越来越多的快节奏生活充斥着这个社会,也越来越多聪明的孩子浮出于这世间。在人们感叹世界发展之快,竞争之激烈的同时,也应该遵循基本的成长法则。不要被这浮华世间迷乱双眼,要懂得真正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随波逐流,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的童年

好像神童这个词语有点远,有点遥不可及,但是在河南就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因为十岁考入大学而被称为“神童”。好像所有都在感叹她的聪慧和不同寻常的人生,然而事实上。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强行辍学,因为父亲觉得上学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不如自己在家教她知识让她成长得更快,于是她的父亲给她规划了一个令人错愕的人生图——“10岁考大专,13岁考本科,14岁考一本”。丝毫不顾及女儿的感受,能否接受这样的令人压力倍增的童年。

2016年,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充满着自信的张易文的爸爸选择让女儿去参加高考,然而,没有向正常的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的普通学生那样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九岁的张易文只考到了172分,这个分数远远达不到任何学校的录取线。这个结果是大家意料之外的,但是又确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大家以为她的父母会放弃原来的教育方法的时候,她的父母却还是没有送张易文去学校。

2017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的张易文在高考中得到了352分,这个分数对于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来说已经不算是差了,但是和普通考生比较又是一个很低的分数。最后,张易文被河南的商丘工学院录取,但是这仅仅是一所大专院校。

很多人猜测,也许张易文再学习几年那么她的成绩会更高,而不是仅限于一所大专院校。然而她的父母接受了录取通知书,让十岁的小女孩成为了一个大学生。

浮名困扰的大学

2017年,年仅十岁的张易文进入了大学读的校园。在张易文的年级军训照片上,一个十岁的小小的女孩与周围的哥哥姐姐们身高相差一大截,看起来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这个瘦弱的女孩子的大学生活并不是平平静静的。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记者围堵在学校门口或者想尽办法混进学校去采访她。可以想象,记者分为两种,一种是想要探究她是如何用五年的时间来学习了十二年学习的东西,另一种则是质疑,想知道她究竟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神童。大家都想知道张易文在大学的生活方式,这些探究毫无疑问,完完全全的打乱了她的正常生活。

因为张易文父亲的过度宣传,在一段时间内很多人对商丘工学院的印象特别差,导致有一些学生十分委屈,无法忍受一些人对学校的嘲讽。甚至还有学生在贴吧和微博等平台上说张易文是“扫把星”。

张易文周围的同学都是十八九岁的学生,他们相差八岁以上,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她的舍友也不敢在她面前讨论大姨妈(生理期)和男朋友的话题,因为她年纪太小,怕在她面前提起来不好。即使有时候不小心提起来了,也很快就将话题插过去。虽然张易文想让同学们把她当成同龄人,但是很难成功。

在宿舍一起讨论追星和电视剧的时候,张易文也格格不入,因为之前的教育中,父亲禁止她接触这些东西,而且她年纪还小,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即使宿舍的舍友对她很好,但是,她们之间存在的代沟是没办法消除的。这种代沟让张易文,几乎没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她也没有办法去和别人倾诉自己的想法。

除此之外,张易文的学习也没有办法跟得上老师的速度,在大一时,她就有科目没有通过。在大一寒假,张易文对父母说想回到初中,却被父母拒绝,之后,她接受了现状,学着周围人的做事方法,继续进行大学的学习。

渺渺无望的未来

现在,张易文依然在大学里读书生活着,即使是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份年龄带来的差距还是无法消除。即使她学着向成年人一样去与其他人交流,学着成年人的处事方法,也还是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成年人的世界中,这种被迫成长让张易文与同龄人也无法交流,她们思考的东西都是不相同的,这让张易文感到孤独和无助,这对于张易文的成长无疑是不利的。

但是对于张易文父亲来说女儿过早进入大学是一件好事,在接受记者的采访的时候,他表示:当然是好事!因为省了8年的抚养费,又能早8年挣钱,全国几千万像我这样的低收入家庭,也能读得起博士、爬进上流社会了。

然而大部分网友对他的看法表示不赞同,根据大家的观察只要是采访,张易文的父亲都会穿着印有他的那个“培训机构”的衣服,即使是和女儿的合照,他都是打着广告,很多时候,张易文都不是很想接受记者的采访,但是她的父亲不会放过宣传炒作的机会,让她过分的曝光在了闪光灯之下。

我们没办法去预见未来,不知道张易文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成长道路与正常学生不同的她是不是真的能够像其父亲预想的那样去读研究生,博士生,这些都是一个未知数。为了省那几年的钱,而让女儿过早接触不是这个年纪应该接触的东西,为了让女儿早赚钱,而让她失去了自己的童年、甚至青春,这样真的值得吗?

天才和神童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都应该在自然条件下有这种天生的智慧和头脑,或许跳级自学这种情况就是他们对的人生轨迹,但是,这只属于真正的天才和神童,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如鱼得水,没有不适,而不是强行“神童”。

当成功成了一种赌注,当与众不同成了一种扭曲,当为了目的强行改变自然健康的成长轨迹,那么结果将惨不忍睹。揠苗助长的小苗内心流泪想挣脱这痛苦的成长,不堪重负的“神童”想拥有自己的和朋友一起长大的快乐童年,每个人每件事都有自己的运转轨迹,强行改变只能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如何评价云南宣威女神童14岁考上湖南工大本科?

我国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根据少年儿童们的成长速度来制定的,可以说是相当的科学与合理,所以在我国基本上所有的少年儿童都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规定来接受教育的。

不过,虽然大多数人都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的制度来接受教育,可是我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自然也会有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没有学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故事中的父亲让10岁的女儿去参加高考,最终女儿以350分的成绩考上了一个大专,如今这个女孩的生活怎么样了呢?

10岁,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应该正是上小学的时候,可是这个叫张易文的小姑娘在自己10岁的时候,就已经去参加高考了。张易文从小就是一个很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她的父母也都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

但她的父亲非常不认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因为他觉得这种教育制度进展得太慢了,而自己的孩子天赋异禀,应该学得再快一些。于是张易文每天放学之后,她的父亲都会给她补习高年级的功课,七岁的时候张易文就已经开始接触初中的课程了,所以就按照这样的速度,在张易文10岁的那一年,父亲让她去参加了高考。

不过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太过紧张,当时张译文只考了172分。考出了这个成绩之后,父亲很不满意,又逼着张易文复习了一年,然后再次给她报名参加了高考。在第二次参加高考的时候,张易文考了350分,这个分数上本科肯定是不够的,但是已经足以上一所一般的大专院校了。当时张易文的父亲也表示,能不能上本科无所谓,反正最后张易文是要考硕士的,所以只要能上大专就行。

在张易文父亲的计划当中,张易文20岁的时候就要考上博士了,张易文的父亲对于自己给张易文安排的人生十分的满意,他觉得自己帮助张易文将人生提前了10年。虽然张易文的父亲觉得自己的行为和决定都非常的正确,可是不管是身边的人,还是一些网友们,都对张易文父亲的这种行为有着质疑。毕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她该做的事情,童年的时候就应该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快乐健康的成长,张易文父亲所谓的安排,实际上剥夺了张易文的童年。

10岁就进入大学的张易文,在学校生活中很难融入集体,因为身边的同学们都比她大上了7、8岁,也很少有人愿意带这个小朋友一起玩,所以,张易文的大学生活是非常孤独的。而同龄的小朋友,在她这个年纪,正是和许多年纪相仿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成长的时候,而张易文却在自己父亲的安排之下,承受着她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人生。大家觉得张易文父亲的做法对吗?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其实,在当今的 社会 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不适龄”孩子进入了大学校门。云南宣威女孩儿14岁考上湖南工大本科其实并不算稀奇,我们可以来看看其他几个例子。

被称为“全国最小大学生”的张炘炀,年仅10岁参加高考,2008年他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2011年9月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

商丘女孩儿张易文9岁首次参加高考172分落榜,10岁通过单招考试352分考入商丘工学院。且从未参加过义务教育,而是在家人开设的私塾读书,按照她父亲的规划,争取20岁博士毕业。

其实在国内,这样的“天才神童”并不罕见,有些孩子天资聪颖求知欲强,接受知识的年龄那必然就比较小,而有些孩子则是因为父母的规划和安排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巅峰”。

这些“小龄”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童年缺失以及同年龄人的陪伴缺位、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等现实问题,即便上了大学,也难免让人为他们的未来捏把汗。

每个人情况不同,成长的轨迹也不相同,教育应当因材施教。国家出台的义务教育需要用九年的时间让孩子接受基础教育,就是因为教育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也不能抢。

其实,不仅是在我国,在全世界,都有很多的案例能够警醒我们,教育是否成功,要用孩子全面发展和身心 健康 等多角度来打量,决不能仅用时间上的“早”和“快”作为衡量标准。“早学总比晚学好”“不能输在起跑线”这样的观点不仅累了家长,更是害了孩子。孩子们本该自由无虑、多姿多彩的童年已全然被各种补习和培训所取代。焦虑的家长不断猛踩孩子人生的油门,一边心疼自己和孩子的辛苦付出,一边却无奈地被裹着前行。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什么阶段就要做什么事。人生路本来就那么长,更要学会学会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希望更多的家长能让孩子慢下来,也让自己慢下来,让孩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仅走出长度,更要走出宽度。

云南宣威女孩陶静14岁考上湖南工大本科其实并不算稀奇, 在国内, 这样的“天才神童”并不罕见, 原来出现的“全国最小大学生”年仅10岁参加高考。

不少这样的神童 天资聪颖求知欲强,但 从未参加过正常的义务教育,而是因为家里亲属的原因很早在读书中找到认可,接着按照家人的规划,低龄段进入大学,希望争取20岁前博士毕业。

这些“小龄”大学生,都存在童年缺失以及同年龄人的陪伴缺位、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等现实问题,希望 年龄差距,不会造成陶静对事物、 情感 的主观差异......成为她与同学之间交流的阻碍,否则 上大学后能否有好的未来会变得不确定。

2001年同样 十四岁的 王思涵 走进大学门却 被退学,没能顺利一次走完大学的路,历 经周折才 调整过来 , 四年后 又与同龄人一起进大学。

这些例子警示我们: 教育是培养人的生存和创造能力 ,教育的成功不是让所有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让他们都身心全面 健康 地成长。

希望陶静的父母能在孩子大学第一年给予孩子更多关心与支持,陪她走完人生中最困难的一年。

文章标签: # 张易文 # 父亲 #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