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碰撞的高考题_碰撞题目

tamoadmin 2024-05-28 人已围观

简介1.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附优秀范文)2.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理综 第26题(物理)3.高考物理得分率最低的题目4.冲击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5.全国甲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点评难不难,附word文字完整版6.2010天津高考题如图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边缘抛出小球A,同时在水平地面上距台面边缘水平距离为s处竖直上抛你复制的解答太乱了。给你贴一个,其中v是碰撞后两个物体的合速度,

1.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附优秀范文)

2.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理综 第26题(物理)

3.高考物理得分率最低的题目

4.冲击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5.全国甲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点评难不难,附word文字完整版

6.2010天津高考题如图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边缘抛出小球A,同时在水平地面上距台面边缘水平距离为s处竖直上抛

碰撞的高考题_碰撞题目

你复制的解答太乱了。给你贴一个,

其中v是碰撞后两个物体的合速度,v1是题目要求的p1初始速度。

v2是反弹后经过经过B点的速度。也就是末速度。

t是从碰撞起,到经过B的时间间隔。

我们研究碰撞后的运动,因为反弹回来后,加速度大小还是a,且还是减速运动。

因此,把反弹前后合并考虑,经过的位移就是3L。可以直接列运动学公式了。

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附优秀范文)

共速就肯定有动能损失,为什么?

你可以这样假设,假设大球上有个洞,洞壁没摩擦,洞内有个弹簧,小球正打在弹簧上,和弹簧间没能量损失.那么当大球和小球共速的时候,弹簧肯定处于压缩状态,就是有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势能了.所以动能肯定是不守恒的.

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理综 第26题(物理)

每年高考如约而至,每年话题总离不开高考作文题。也许,我们早已远离高考战场,但我们总是愿意设想,若是我们面对这样的高考作文题,我们该如何答。下面是我整理的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一、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解析及写作指导

2023年3月15日,在北京出席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主题演讲。本作文题的两个材料,分别出自上述两个讲话,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的道理却是普遍的,语言生动形象,蕴含着大智慧。

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生动朴素的文字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础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

学生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关系基础上,可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是相当多的。熟悉政治、了解国际大事的同学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困境的解决去探讨科技发展中的自力更生与借鉴学习。“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在语文卷出现这道题,与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样的,“认识与思考”不是在讲立意和结论本身,重点在于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前述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那些事实材料在心中涌现,得以筛选并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程,也是内在思维的碰撞过程、情感的激荡过程。少一些空泛议论,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实感,立论才有依托,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动人。

从材料字面回到生活与成长,也能写出很好的议论或记叙文章。如果学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返回“现场”,写活场景中的人与事,写透对材料的认识,这不只是考场上令人满意的作文答卷,也是学生对中学时代提交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总结,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两则材料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如果学生能够从这两则材料出发,联想到更多的语用典型案例,阐释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普遍规律,也可谓独辟蹊径的好文章。

语文是立德树人的独特载体,其育人价值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现出来的。这道写作试题所涉及的考查意图与目标,既是普遍的,也是个性的;既是抽象的,也是鲜活的;既是主题教育的,又是语言文字的。所谓“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要立得住,要对每则材料各自的观点、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有丰富的延展。寓思政于语文之中,以语文体现思政的道理,正是试题的初心。

三、青海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成就彼此,多彩绽放

说过:“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把自己融入集体,彼此成就,才能绽放出群体的光芒。由狭隘的利己走向崇高的利他,是我们新青年应追求的正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任何时代,人类的发展始终是合唱,不是独奏。正如魏源所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利己唯得小利,霖润他人方成大美。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私心,这些私心阻碍着我们去帮助别人。如果将这些私心换成博爱之心,以彼此成就的心态生活,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世界比想象的更美好。古有杜子美面容枯槁,失声痛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圣尺笔兴波,描摹人间疾苦,祈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反观隋炀帝贪图享乐,堕入利己的狭隘中,大好河山拱手让人。近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鉴湖女侠秋瑾投身于革命,只求利他,叫数代人缅怀;今有万佐成夫妇的一元共享厨房,尽力雪中送炭,为多少病患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行走于人世间,当我们始终带着成就他人之心,便也常成就了自己,更为整个社会增添了色彩。

利他精神是我们一脉相承的宝贵财富,人与人之间需要,国与国之间亦如此。

利他之行暖世界,成就人类命运共同体。

南朝《唱导文》有言:“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行善利他之举正是如此,它能够驱散阴霾、照亮人心,像千盏明灯高悬,照得万里夜空一片明朗。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面前,人类的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联。我国作为和平崛起的东方雄狮,为构建一个开放、和平、美丽的新世界,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与友邦患难相助,为海外源源不断地提供疫苗、医护的支援,在危机中发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最强音。

独木难支而众擎易举,和衷共济方能共同繁荣,展现了“兼爱”的中国,让全球更加稳定安全。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与他人相互相互依存。流星固然璀璨,但区区一颗只能成为他人眼眸中的一瞬,只有成雨而来才会星光闪耀,照亮夜空;一人独行,不如结伴同行,互相帮衬,成就彼此才能够共赢,多姿多彩地尽情绽放! 一.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一花独放不是春怎么写 附作文点评及解析 二.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表格 最新等级细则解读 三.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作文怎么写不跑题) 四.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跨越再跨越怎么写(附满分范文和审题立意方法) 五.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跨越再跨越怎么写是什么意思(如何审题立意解读) 六.2022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审题立意) 七.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热点话题预测(作文怎么写审题) 八.青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202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等级) 九.今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预测2023,附历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十.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如何审题立意,附满分范文 十一.2022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怎么写,审题立意附解析 十二.青海高考作文题目2023解析,青海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

高考物理得分率最低的题目

分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高中物理核心知识,包括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以及模型的转化、综合处理新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能力较高。(自己评估的,若楼主不觉得,也没关系) 我们先分析第一图。如图一,设初速度V,注意子弹恰好穿过,意味着铁板和子弹具有共同速度v,分析整个过程,有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子弹穿铁板动量守恒,二者叠加整个过程整个系统动量守恒,可知整个过程动量守恒:mV=(M+m)v,求出v=mV/(M+m),注意M=2m,带入简化运算:v=V/3. 若考察功能关系,设阻力为f。选择子弹射入为初状态,子弹和铁板具有共同速度v为末状态,由动能定理,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1/2mV-1/2(M+m)v=1/3mV,损失机械能为阻力做功导致,即:fd=1/3mV①。 再来分析图二,图二注意过程分析,当子弹射入第一个时候,子弹获得速度,因为铁板1和铁板2不发生碰撞,说明铁板1放置的位置应该是这样的:当子弹脱离铁板1,铁板1获得初速度,这个初速度应该小于子弹,当子弹射入第二个板,二者获得共同末速度,这个末速度显然比铁板1大,否则矛盾,整个过程,当子弹穿铁板2,铁板1还和铁板2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上分析,对整个题目毫无影响,但对分析物理题,就应该这样考虑。好,言归正传,设子弹穿出第一个铁板获得末速度w,分析过程同图一,有: 注意对于铁板1,碰撞穿出前后动量守恒: mV=Mv1+mw 1/2mV--1/2mw=1/2fd+1/2Mv1②, 当子弹以初速度w射入,而后有共同速度u,设深度为L,由动量守恒, mw=(M+m)u ③ 1/2mw-1/2(M+m)u=fL④ 方程处理,把②1/2mw进行整体代换,把③u表达出来,联立①⑤,可以解得: L=1/2(1+√3/2)d 结论,显见,分开的铁板比合并的铁板对子弹冲击防御要大,这是因为,对于合并的,子弹和铁板的一次碰撞,摩擦所损失的机械能,显然比子弹和铁板两次碰撞,两次摩擦所损失机械能小,即后者对子弹产生阻力大于前者。 *考虑到第一次摩擦做功大于第二次,但分析碰撞损失,碰撞损失能量明显高于摩擦,既证明了,碰撞对机械能损失更大(在本题中),这个结论可以通过计算证明。 注:楼主如果想用V-t图像,也很简单,但考虑牛顿力学,算出子弹和铁板的加速度,第一图,做出倾斜角,第一图是一条连续的交叉直线(上升、下降),第二图,是一条先上升后下降直线,而后平行直线,而后下降上升直线,这些都可以通过计算加速度得到倾斜角,笔者认为,此图用V-t图像,对解答本题太过于繁琐,对于选择题,可以考虑图像法,笔者认为,此类题应选用能量动量求解。

冲击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压轴大题

高考物理多选题(小有难度)磁场判断电荷受力部分。

物理一:动能定理、3中碰撞类的问题(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二:电学,这个很广泛三:选择题,填空题,很广泛,一般后面倒数两条有点难度,不过上面的两点 基本贯穿整个高中的物理一,

一、选择题:

1.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力的平衡(必考一道)

2.万有引力(必考)

3.电场(必考)

4.电路分析,交变电流(必考)

5.原子物理,量子力学初步(必考)

6.动量能量,电磁感应,复合场(这几个内容可选一个内容考,考了就不考大题,但这个内容一考就是选择题压轴,难度其实比出大题难度大)

如果是课改区有选做题,

热学(你选了这就必考,一般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考选择,气体考计算)

振动与波,光线(机械振动与波主要考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以及计算,光线主要考几何光线的计算和波动光线的选择填空)

二、实验

力学设计实验一道

电学设计实验一道

三、大题

1.直线运动板块:牛顿定律与直线运动,电磁感应这两个内容二选一

2.曲线运动:功能原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的运动这两个内容二选一

3.动量与能量

动量与能量可能会降低难度,复合场多半压轴。

全国甲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点评难不难,附word文字完整版

计算公式:Ft =▲ Mv

F为平均作用力,t为时间,M为物体质量,v为速度,▲为变化量;这个公式理解为冲击力与其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与该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等。

冲击力是指“物体相互碰撞时出现的力,在碰撞或是打击过程中,物体间先突然增大而后迅速消失的力,又称冲力或是碰撞力。冲击力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但是量值可以达到很大。”

而这种流体的冲击力,是由于流体(如水)连续不断地与物体持续作用,从而产生冲击力,其难点就在于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的选择。

扩展资料

通常此类问题的求解要抓住两点:

(1)利用“微元法”确定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由于流体是连续不断地与物体发生作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一小段特别短的时间Δt来研究,从而确定对象。如上述高考题:在Δt时间内,我们的研究对象其实就是图中的Δx部分内的水。

这部分水的质量是Δm=ρS′vΔt——因为时间非常短,所以水上升这一小段距离时的速度可视为不变;另外要注意水到达这个位置时横截面积变为了S′,S′是未知的,由于水是连续的,再结合第一问,

Δm=ρS′vΔt=ρSVoΔt

(2)忽略水的重力。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研究受到的重力与受到的冲击力相比可略。

百度百科-冲击力

2010天津高考题如图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边缘抛出小球A,同时在水平地面上距台面边缘水平距离为s处竖直上抛

高考生考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试卷答案及分析点评,因为这关系到2023全国甲卷高考分数线的高低,本文就此问题整理了全国甲卷高考理综试题难易程度分析相关信息内容,供大家查阅参考。

一、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下载地址:

二、全国甲卷高考理综试题难度如何(点评解析)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尚未公布,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理综试卷点评及解析,仅供参考。

物理试题

2022年高考物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守正创新,依托高考评价体系,深化基础性,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加强教考衔接,促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一、深化基础性,引导减少“机械刷题”现象

2022年高考物理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注重对高中物理核心、主干内容的考查,不偏不怪,引导教学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应教尽教。高考物理注重在考查中深化基础性,加强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物理本质的理解,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逐渐形成对物理全局性、整体性认识,避免将学生导向细枝末节知识的过度辨析、典型题套路和技巧的运用。同时,试题注重考查一些通用性的物理方法,引导减少“机械刷题”现象。

比如,全国甲卷第18题设计带电粒子从静止开始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要求学生深刻把握电场力、洛仑兹力以及两者做功的特点。全国甲卷第20题考查学生对电路情况、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全国甲卷第21题以带电小球在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运动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能量转化与守恒、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物理观念的深刻理解,渗透等效的思想。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2022年高考物理创设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科学技术进步的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比如,全国甲卷第14题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为情境,将学科内容和体育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全国甲卷第15题设计高速列车穿过隧道的情境,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全国甲卷第25题以一种可以测量微小电流的光点式检流计为情境,与科学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领悟仪器设计中蕴含的物理思想,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加强实验设计,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2022年高考物理在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择、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和解释等方面加强设计,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对高中实验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教学重视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切实提升实验能力。

比如,全国甲卷第22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提供的实验器材,画出测量微安表内阻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全国甲卷第23题利用气垫导轨对弹性碰撞进行研究,展示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在形成结论部分,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此外,全国甲卷第24题、第25题也均以实验为背景,进一步凸现物理实验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高中开足开好实验课,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化学试题

2022年高考化学试题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考虑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化学学科内容逻辑、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积极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助力“双减”工作。试题命制注重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合理选取情境,增强与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能源材料等方面的联系,突出学科主干内容,促进考生化学观念、科学思维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引导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选取真实情境,突出价值观念引领

试题素材情境取材广泛,围绕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材料、生命、环境、能源与信息等领域,通过对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化学原理的考查,充分体现出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例如全国甲卷第8题辅酶Q10的性质均表现出化学研究成果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第35题考查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展现我国化学新材料的研发应用。

二、深化基础性考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高中化学基础内容包括物质结构理论、典型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高考化学试卷围绕这些基础内容,深入考查学生对离子方程式、阿伏加德罗常数、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官能团)、元素性质与周期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主干内容的理解能力,有效地鉴别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从而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严格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今年高考化学命题转变设问角度、变换考查方法,要求学生基于性质数据和实验现象等,合理地分析影响物质性质的原因、推测实验现象或反应得到的产物等,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提升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引导教学提质增效,助力“双减”落实。例如全国甲卷第10题围绕一种水性电解液锌-二氧化锰离子选择双隔膜电池设置情境,要求学生利用电化学原理分析离子迁移方向、判断正负极以及推测电极反应等。

三、聚焦核心素养,考查学科关键能力

化学试题设计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高考化学试题创新信息呈现方式,设问角度独特,要求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认识化学基本规律,在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中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全国甲卷第35题考查碳、氮、氧、氟电离能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第28题给出不同条件对“钛氯化”反应平衡转化率的影响,考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本质。

四、注重教学实际,推进教考衔接

高考化学试题坚持将课程标准作为命题的主要依据,以陌生的情境考查学生熟悉的知识内容,既满足高等学校选拔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实际水平的发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规律,有效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

课程及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对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加强教考衔接,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围绕“盐类水解的应用”“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等重要实验,考查利用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基于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例如全国甲卷第13题实验题考查水解常数、酸性对铬酸根平衡的影响、醇及二价铁的性质。

2022年化学试题探索将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理论两大化学理论与其他模块内容的综合考查,促使学生构建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体系,与课程改革理念同向同行。例如全国甲卷第35题考查乙烯、四氟乙烯及其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融合物质结构对性质及其应用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建立宏观性质用途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

生物试题

2022年高考生物全国甲卷试题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底色,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主要特征,注重体现生物学科特色,强化学科素养考查和引导,注重学科基础深度和广度的考查,有助于中学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

1. 强化价值导向,促进全面发展

全国甲卷生物试题立足生物学科考查内容,精心选择运动健康、体育锻炼、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生产等主题,突出高考的价值塑造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感受到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例如,生态学内容的考查突出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培植生态文明理念。第31题以林地动植物资源调查入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丰富度等基本概念,并要求学生思考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深刻意义与内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第1题以钙离子的生理作用以及维生素D促进钙离子的吸收为主题,说明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长和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生物学原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2. 丰富考查形式,深化基础考查

全国甲卷生物试题突出了学科基础主干内容的考查,从理解程度和思维深度等多方面设计试题,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灵活程度。如第3题展现某种作物矮生品种在喷施植物激素之后长高的现象,要求学生据此分析该品种矮生的原因,旨在考查植物激素通过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以及赤霉素的生理作用。第4题考查有氧呼吸这一核心概念,在反应场所、参与分子、反应产物等多维度进行全面考查。第29题考查光反应的主要产物,第30题考查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抗体发挥作用的方式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过程,都是对基础主干内容的考查。第37题给出某同学比较2个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进行实验的结果,要求推测该同学的实验思路,转变根据实验设计推测实验结果或得出实验结论的常规形式。

3. 加强能力考查,促进教考衔接

今年高考生物对理解能力的考查形式特征体现在运用多种形式呈现信息、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读取以及转化的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在情境中敏锐捕获关键信息的能力。全国甲卷第5题要求学生根据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的变化趋势,识别结果图中对应的曲线,考查学生图形转换和识别的能力。

高考生物继续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设置丰富的实验探究情境。第2题创设探究细胞液浓度不同的3种植物细胞放入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后发生不同变化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渗透压、细胞质壁分离、水分运输等基本概念,以及对细胞浓度和蔗糖溶液浓度在实验前后变化的推理和判断。此类试题学生熟悉,作答门槛不高,注重思维的深度考查。

应用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强调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达成以考促学的目的。第32题围绕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杂交育种问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以及人工传粉的具体做法,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遗传学应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全国甲卷第38题围绕牧场对一只产肉性能优异良种公羊进行扩繁的实际问题,考查胚胎工程基本原理和流程。这些试题设计注重基础、突出应用,对中学教学发挥较好的导向作用。

(备注,我看不到图,你没传上来,不过那我也能接题)

假设A的速度为V1 B的速度为V2

那么如果他们在空中能相遇,那么必然会有这么一个等量关系。。小球A移动到S处的时间 Tas=S/A; 这个时间同时也是小球B的上升时间。。也是求A的下降时间。

要想他们能在空中碰撞(不计两个球的体积),那么A在时间Tas内的自由落体的距离,加上B的反重力加速度的运动距离之和应该为 h。

根据这几个等量关系,带入等式,即可求出V1,V2之间的关系。。

对了,V1的速度应该大于多少这问很简单。。就是先求出它的自由落体的时间T落,然后让T落>Tas 即可。。理由是,如果在还没移动到S处,小球就落地了,那么永远也碰不到球B了。

文章标签: # 学生 # 考查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