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2016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及答案解析,2016高考历史考纲

tamo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在历史高考试题中,大多提供新材料作为设问背景,因此,解读历史材料,学会提取有效信息,这是考生所应具备的重要的基本功。本文立意在于探寻解读历史材料的正确方法,帮助考生提升解题能力。 一、考纲要求 考纲所规定的四种能力中,第一种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具体包括以下三点:(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

2016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及答案解析,2016高考历史考纲

在历史高考试题中,大多提供新材料作为设问背景,因此,解读历史材料,学会提取有效信息,这是考生所应具备的重要的基本功。本文立意在于探寻解读历史材料的正确方法,帮助考生提升解题能力。

一、考纲要求

考纲所规定的四种能力中,第一种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具体包括以下三点:(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

二、什么是 “解读历史材料”和“有效信息”

根据考纲的要求,我们得先弄明白以下两个问题。

1.何谓“解读历史材料”

所谓“解读”,一般包括以下三层含义:(1)阅读、解释;(2)分析、研究;(3)理解、体会。由此可知,解读历史材料,就是要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解释,并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得出结论和认识。解读历史材料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解释材料,即材料说明的历史信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史”;第二个层面是这些信息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所得出的认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论”。

2.何谓“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信息”,就是指蕴涵在材料中的、对试题的设问具有针对性、对解答问题具有实用性的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材料中所反映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些信息我们一般可以直接从材料的出处、注释、内容中获取;二是材料中所反映的作者的观点主张、历史发展规律等,这需要我们通过对材料进行解析而获得。

三、历史材料解读的具体内容

解读历史材料,具体来讲,主要是解读出以下这些内容。

1.读懂历史语境,探明原意。所谓“历史语境”,是指与该材料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各种史学信息及历史背景的总和。只有把具体材料置于一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分析,才能真正理解材料的原意(本意)。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第41题,材料提供了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以及白金汉宫和唐宁街10号(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的,其历史语境为清朝中国君主专制和18世纪中期至今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弄明白了这些内容,就能较好地理解材料中这两幅的意思。

2.概括文字、解释历史材料字面含义。就是把材料的全部字面含义用文字表达出来,而不仅仅是从材料中摘取可以利用的信息。如2013年天津卷历史部分第4题,求答项“结尾的简短一章”,即要求解释材料的字面含义。再如2013年江苏地理卷第3题,即要求考生解释材料中“违制”的含义。

3.分析材料所反映出的规律性知识。历史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不仅仅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所发生的原因、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特点(特征)、历史意义(影响)以及历史认识和启示。如2013年山东文综卷第28题(1)小问,“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即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历史特点。

4.要深入理解史料信息的本质。历史材料所表述的内容可能只涉及历史现象的表面,我们应透过材料信息的现象,从深层次上进行认识,认清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本质。

5.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取舍。在材料中,可能有一些与题目要求无关、没有价值的文字。因而我们必须对材料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取舍,把无关的、无效的东西删除,保存有价值的信息,或把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炼,选取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如非选择题中常见的设问“依据材料……概括……”

四、正确解读历史材料的方法

1.仔细审读题干设问,寻求思考的维度。在解读材料前,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仔细审读题干设问。一般来说,命题者会根据材料设置问题,如设问中常见的“依据材料……”“指出、概括、分析”“特点、变化、原因、影响”,这些试题中的设问就为解读材料确定了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依据设问来确定哪些材料是有用的,从而提取出对解答问题有用的信息。理解了题干内容与要求,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维度就凸显出来了。如有些设问是根据材料得出结论,在解读材料时,就不能仅仅是对材料内容进行简单概括,也不能仅仅是提取材料的局部信息,而必须通过对材料的宏观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历史结论。如果对设问的要求解读不明确,就会使解题不到位。

2.认真研读材料,读懂材料意思。在阅读材料时,不仅要读正文,还要注意提示性文字(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应给予重视。在解读材料信息时,首先弄清楚材料中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然后,用符号(直线或曲线)圈点出关键词句,借助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划分层次,理解各层次的含义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各段侧重点是什么,作者对事件所持的态度,材料反映的作者的立场、观点等。如2012年北京文综卷第37题,材料四文字量约245个字,但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宪法”“总统”“国会”,就可以知道该材料所要反映的核心问题是三权分立问题,这样,思考问题的方向就应该围绕三权分立展开,然后再寻找相关有效信息进行说明,解答问题就容易了。

3.分析材料间的相互联系,确定材料所体现的主题。历史材料的组合是有一定的逻辑性的,根据命题的思维过程,命题者在命制材料题时,会先确定命题主题,然后再去选取材料。这样,每一道材料题都会有一个主题,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们也是围绕一个主题而设计的。试题所引用的几段材料或图文之间联系紧密,会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事实的本质,共同说明一个历史问题。找出了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确认材料间的相互关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解读材料时,我们不仅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内容,同时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切不可把它们割裂开来。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I卷第40题,材料一叙述了汉代丝绸之路、宋代指南针、清政府采取“海禁”方法,材料二叙述了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洋务派创办的轮船相关企业、发展海洋渔业等,由此可知,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对海洋的利用来选材,其主题也就明了了。

4.寻找材料与所学知识的关联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材料内容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解读材料时,一定要边读材料,边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有意识地、主动地联系所学知识,建立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的内在关联。依照材料与教材的关系,可以把材料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材料源于教材,依托于教材,二者具有一致性和相辅相成性。要处理好材料,必须把材料同教材的内容相联系,把材料的观点和教材的观点结合起来。第二类是材料虽然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这类材料打破了教材的束缚,提供了新的材料,让考生在全新的情境下进行历史思维活动,这类材料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要处理好这类材料题,必须依照材料的内容进行解读。此类题的设问结构一般是“根据材料,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情况、分析原因、影响等”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等)”。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中的史实、结论相对照,确认材料信息与课本内容的关联点,再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课本知识进行迁移,有助于考生理解材料信息,通过归纳推断形成正确的历史结论。

5.运用历史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来处理信息。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是特定历史时期留下来的历史资料,肯定会受到时代、阶级的影响。我们在解读材料时必须去伪存真,按照马克思主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第一,要用辩证的观念去运用材料信息、评价历史。第二,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看待材料信息,看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第三,利用材料信息评价历史时,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认识。我们只有用科学的历史观来对待材料信息,才能形成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正确认识。如2013年安徽文综卷第37题(3)小问,“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就是要求我们从积极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2015四川高考历史考试范围及变化

第一部分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

(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商鞅变法★ 秦的统一

秦的中央集权制度(2014: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 (3)从汉到元政治演变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宋的集权措施

王安石变法★

元的中央官制与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内阁制度与清朝的军机处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主要类别、形态 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3)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

(4)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 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文学成就

(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201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 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4)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 (5)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近代俄国与日本的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 ★ (2)日本明治维新★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宣言》 (2)巴黎公社

6.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201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部分 现 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014: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说明: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文章标签: # 材料 # 历史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