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语文高考术语-高考语文常用术语
tamoadmin 2024-08-18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语文知识点有什么2.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3.高考语文常用成语4.急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术语,就如四字短语之类的。拜托了!5.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必备词语高考语文知识点有什么如下: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
1.高考语文知识点有什么
2.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3.高考语文常用成语
4.急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术语,就如四字短语之类的。拜托了!
5.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必备词语
高考语文知识点有什么
如下:
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
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备考也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好的效果。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 语文知识 点归纳汇总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目录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考七种语病类型
高考书籍知识汇总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 总结
(一)通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B.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C.形容词作动词:
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 句子 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
B.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
高考七种语病类型
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语、缺少修饰成分。
(1)缺少主语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 黑板报 也创刊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 教育 。
(“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2)缺少谓语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4)缺少修饰成分
①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
(“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
二、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结构含混。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①多年来曾被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①我们向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提意见”和“向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①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 文章 ,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闪待。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_ 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_ 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_ 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①真事的创作 方法 ,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
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事的创作方法”。)
②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
(这句的错误是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
人民”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修改只留一种说法。)
三、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 短语 位置不当。
1)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 经验 的国家队的 篮球 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不符合一般习惯的。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
下面句子里数量的表示法不妥。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
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2)动词的附加语。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 心语 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3)虚词的位置。副词和连词位置不恰当:
①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
(表范围的副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
②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到“趁现在”前。)
③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了)
④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
⑤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四、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①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④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机会呀!
(“渴望”后缺少动词“有”。)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3)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为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或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五、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
(1)堆砌
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 文化 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2)重复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
(“历代”和“”中间也中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也就不必加“的”。)
六、语意不明
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
“费解”,“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
“歧义”,“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
1、费解
①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②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从字面上看,好象59岁以下和100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作者的意思大概是“60岁以上的”。)
2、歧义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②在几天时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两各解释都可能。
①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
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②制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③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3)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①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②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万多人口。
(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作者的本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七、不合逻辑
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说的“不合逻辑”的外延。首先,“语法不是逻辑”,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结构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不合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素、主客倒置。
1、自相矛盾
①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突然”和“渐渐”矛盾。)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③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④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有”与“没有”矛盾,改“没有”为“唯一”)
2、范围不清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素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
高考书籍知识汇总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 百科 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 --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 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 散文 :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 日记 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相关文章:
★ 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汇总
★ 最新高考语文知识点大全
★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 2020高考语文知识要点总结大全
★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大全
★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s://hm.baidu/hm.js?a16caac520b9e58c9a9652b27953e5a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高考语文常用成语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1.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52.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54.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5.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60.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61.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62. 功亏一篑(kuì):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
63.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64.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65. 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66.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67.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8. 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69.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70. 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71. 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72. 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73. 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74.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75. 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76. 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77. 济济(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济济,众多。
78.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79.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80. 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急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术语,就如四字短语之类的。拜托了!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
问题:这首诗中创建一个如何解决诗歌鉴赏技能
*的心情吗?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描绘了如何在屏幕上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想法和感受?
答案分析: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心情,寄托诗人情感的图像(图像)共同打造人们想象的境界。的国王,爱,环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回答以下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案的步骤如下:
在①描绘的诗句来显示图像的画面。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主场景的诗,复制自己的语言。说明当一个人要忠实原来的两首诗的使用他们自己的社团和想象力的再创造,优美的语言和努力。
②创建现场的气氛的特性总结。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就可以了,例如,寂寞冷清,宁静而美丽的,功能强大,气势恢宏,荒凉萧条,注意,要能够准确地反映的特点和情绪的场景。
③分析的思想和感情。避免空的,回答的具体。如光A“的感伤情怀的表达”是不够的回答为什么“多愁善感”。
答案例如:
绝句二(一)杜甫
晚一天江山李淳风鲜花和香。
泥金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意?在诗人写的诗后“四线对战冲流离失所,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诗描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如何请提供简要的分析。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早春景象:阳光洒在春天的田野调查碧绿的河水反映发送的春风花的芬芳,泥金融土壤潮湿的泥土建筑,燕子是繁忙的标题巢,丽莎温暖,鸳鸯沙洲静态睡眠不动(步骤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清洁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年底冲的流离失所者居住在和平后一个愉快的悠然心境(步骤c)。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
问题:诗的一种演讲技巧?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实践)的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结果是什么呢?
/>回答步骤:
(1)准确地指出了什么样的战术。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这种战术。?
</ (3)如何有效的方式传达的感情的诗人。
答案例如:
背线和陈意涵
在</吕入侵驼棕色黎明冷光源是分外耀眼的明星
孤独的桥梁和梦过,稻田深处草昆虫。
这首诗主要表达什么阑干。意味着什么?的结果是什么呢?
A:主要用于对比技术(步骤1)。早上,天还没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对比漆黑的夜晚,草地昆虫“对比在寂静的环境中(步骤二)。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早期著名的诗人之旅,孤独的心徘徊(步骤c)。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功能
问题: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分析。要说起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答案的步骤如下:
(1)用一两句话准确地指向语言功能。
(2)具体的分析功能与报表一首诗。
(3)指出,什么样的感受的表现。
答案例如:
春园和玩黄雀儿童,莫教的分支机构哭。哭时惊妾的一个梦,不得到辽西。
分析一首诗的语言功能。
A: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子”是一个孩子的声音,展现女性的天真娇憨。 “哭泣时,吓得妾梦,不不得到辽西质朴的语言,玩黄雀,因为它扰乱他们自己的想法丈夫的梦想(步骤b)。这很自然性能的女人丈夫的想法爱(步骤?)。
>
第四个模型精炼字体
问题是问:这对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
/>问题变种:一个字,一直称赞,你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
答案分析:古人写了一首诗,要注意准确的话,这种类型的活动问品尝到这些美丽的字的脾气,答案不能把这个词孤立地谈,对句,并结合与诗的情感分析的心情。
答案步骤:
(1)解释这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扩大联想到这个词在原句描述的场景。
(3)点如何的心情,或抒发感情的东西。
答案示例:
南浦做出来的字进行对比白居易
南浦凄凄,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关闭,并走,不要回头。
前一视图说:“看到”的字样出现是正常的,其实,很生动,才能真正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到,在诗是指回头看(步骤1)。孤独的人,但也频频回首,回首每一个让自己肝肠寸断。这个词,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的抒情英雄泪满襟,并没有看图像(步骤二)。“看”字,生动地展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3)。
*领诗的第五模式类型
提问方式:一个字是这首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案分析:诗歌很讲究的想法,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构成诗的线索,情感基调的诗,这首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经常可以看到大,小考试的考生掌握程度的诗句。
答案的步骤:
a>
(1)突出主题所扮演的角色。
(2)这个词在诗中结构的作用。
答案例如:
春晚上洛杉矶气味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天的微风充满了洛杉矶。
>闻到的夜曲柳,谁买不起故园情?
“柳”字是这首诗的关键,“柳”是什么含义呢?你是否同意“至关重要的,“说,为什么?
A:”柳“,其含义是”惜别怀远“,它是诗意的推力的思乡之情(步骤)。乡愁听到”柳“这首歌曲的警报声引起(步骤2)。可见“柳”是这首诗的关键。
*第六届模式情感推力型
提问方式:表达的想法和感受如何?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反映社会现实如何?这首诗表现出多么有趣?或与情绪问题,或问一个问题的链接。
答案步骤:
(1)诗歌句子(或句子)写什么
(2)使用的是什么表达能力
(3)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阅读下面的第一首乐曲,然后回答问题。(8)(20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汪押嗯?
山产品,以阴重,天寒雨意浓。安静的辉煌湿的几支变成了红色。:莫惆怅惜花东风。PC世界赵赵沟新城无处不在。地球硬盘三农“①。追求犁水源充足王年丰。
[注]①三农:春,夏韵,秋收。...... />
(2)测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这个词的感情表达的思想相。
A:说明农民的生活不避免时艰,努力工作,下发了“硬地球的叹息,农村”(步骤一)(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跳过)表达的意境,农民期待好天气,有个好收成。 (步骤3)
另外一个例子: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8)(20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的白居易
邯郸继电器每一个冬至,抱膝灯影子同伴尸体。要很晚才回家,晚上坐在人们应该还谈到了一个漫长的旅程。
(2)如何写想家吗?
A:冬至中间的]冬至:24节气,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唐朝。晚上,家里也围坐在路灯,谈论自己的旅程(步骤一)主要的想象力,通过在屏幕上,“想家”(步骤2)性能。(步骤三题已被描述的情绪)(想象一个画面描绘2)
第七模式的评价问题
提问方式:评估问题是列出了几首诗,然后引用世界的语言后段古诗词评论家或诗歌功能的评价,并要求您判断这个评论是正确的,无论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这种类型的运动类似于政治史上的一个判断推理题考试。事实上,这类问题仅仅是一个变种的前六个类别的问题,有没有直接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题,演讲技巧,然后再加上适当的代表权问题诗歌。
答案的思考:
(1)认真研究的问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歌
(3)结合诗的内容,结合评论回答
答案说明:诗歌内容,仔细分析整个区域;解释为什么,紧紧评论关键词
/>答例如:
赤壁独木
像石头一样沉铁没有消除,前自磨洗认出。东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看世界的一粒沙,半花,有利于“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一简要的分析说明:
这是一个典型的诗歌评价问题。诗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但主张借用西方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思考你想要的答案打开一个小角落。所谓的“一粒沙子看世界,半花所说的人,看到措辞管中窥豹。本文由文物出土---折戟和吴两女----二乔显示政治沧桑的三国时期。
答案参考:这是一咏史诗的民族的命运来表达情感,可以形容为大,大的主题,但诗人来表达“小事情”的“小事”。诗歌的一个小文物“哗啦啦”,认为韩未拆分的动荡时期,预计赤壁大战英雄,可以说是“一粒沙看世界。经过两年的“乔”从来没有被这个小东西,东吴霸主地位,三国与写具体可感的重要主题之一,?接触和魅力,可谓“半瓣花的人。
第八模式比较评价的各种问题
提问方式:两个或几首诗,要求学生阅读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的评价。
答案的思考:
(1)通过第一读几首诗,把握的思想内容和措辞,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艺术手法,写作,修辞方法),以寻求诗歌的差异。
(3)要注意点面结合目前的整体分析,有具体的分析。良好的组织,结构化表达的关注。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2005年浙江卷)
萨科齐安郡问题独木
两个极日落桥和烟雾刘盈在半缕。绿色荷兰人多少项贻恨到回头看后面西风的时刻。
暮光热游河池杨万里
,细草摇摇他的头虎豹列侬是西风披襟停止。莲花犹他不高兴热到了晚上,低表面深碧伞。
(2)两首诗用“荷兰”的形象刻画的是什么,表达的意思吗?请注明不同的情感特征,并简要分析了两首诗“荷兰”,表现“。 (4分)
分辨率: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问的表现手法,共同的话题,并且不需要分析,所以只能写的表现手法,当然,如果具体说明究竟。第二个问题,需要分析这些第一代咏物诗表达的情感不同,得到的答案,根据的情绪推力模式
整整两个方面:Q: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第二个问题:“”恨“和”背西风(步骤一)包含了诗人的仇恨,露出参差不齐,感到伤心,深色调的荒凉。 (步骤2)
西风阵阵,隐藏在荷叶到一个“莲花”似乎的忧郁热“,但目前害羞的状态(步骤一)揭示了作者的喜悦(B)怜爱,活泼有趣的基调。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必备词语
提取码:?fppe首先,我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第一”;刘秀同志也讲过:“有志者事竟成”;我一直把这话作为引导学生的行动指南。
上一篇:西宁高考冲刺班-西固高考冲刺
下一篇:重庆高考进程-重庆高考弄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