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文综答案2024河南-高考文综3答案

tamoadmin 2024-08-16 人已围观

简介1.2012黑龙江新课标高考文综评分细则,具体的2.5,3高考文综中的地理解题思路,分析方法,就在前几篇文章中,快。。。。我等1星期,好的追分。3.文综怎样踩点得分 ?4.高考文综主观题答题技巧2012黑龙江新课标高考文综评分细则,具体的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

1.2012黑龙江新课标高考文综评分细则,具体的

2.5,3高考文综中的地理解题思路,分析方法,就在前几篇文章中,快。。。。我等1星期,好的追分。

3.文综怎样踩点得分 ?

4.高考文综主观题答题技巧

2012黑龙江新课标高考文综评分细则,具体的

高考文综答案2024河南-高考文综3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来源:学科网ZXXK]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学|科|网]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答案1.B 2.A 3.D

解析

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来源:学*科*网]

3. 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来源:学科网ZXXK]

A. ①地 B.②地 C.③ 地 D.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4.D 5.C

解析

读图2,完成6-7题。

6.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答案8.C 9.B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8页,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来源:学科网]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答案

(2)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交通、市场、原材料、工业基础、技术、政策等,结合材料信息,凭祥靠近红木丰富的越南,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凭祥,交通便利,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市场广阔,凭祥是中越边境较大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因而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

(3)根据第(2)问凭祥作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接近家具厂,节省运输费用,有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性能力,工业企业集聚,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成成本,产生规模效益。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愿因(10分)

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

解析

种植用水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

(3)此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自己选择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气候的分布和成因,农作物的用水来源。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取的措施。(6分)

答案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取的措施。(4分)

答案

(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到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13)。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取的措施。(6分)

答案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管理等。

解析

5,3高考文综中的地理解题思路,分析方法,就在前几篇文章中,快。。。。我等1星期,好的追分。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社会地理3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

特别提示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文综怎样踩点得分 ?

高考文综估分的要领是宽严适度、有理有据,估分要把“踩点”和“踩意”结合起来,“踩点”是指答的要点是否全面,“踩意”是指意思与标准答案相似。历史、政治、地理三科名师对主观题给分点进行了细致的拆分。

地理:找好关键词和得分要点

刘驰罡

大连二十四中学地理组组长

36.

(1)共6分

要点1:答出河流多泥沙,沉积的关键词,得3分。若没有写沉积,可酌情扣1分。要点2:答出枯水期河床裸露,得2分。若只答水位季节变化大,不得分。要点3:按答案估,1分。

(2)共8分

要点1:答出风向得2分。要点2:河谷方向与风向一致或平行得3分。

要点3:答出地形、狭管效应得3分。此题得分要点给得较为明确。

(3)共8分

此题分值均给在论据上,选择观点上是没有附分值的。

观点A:要点1:大风带来沙尘,得2分;要点2:河流搬运泥沙,得2分;要点3:用水量增加,河床裸露期增长得2分,若只写用水量,未写裸露期,不得分;要点4:风速降低,得2分。

观点B:要点1:降水多,风沙发生季节短,得2分,只答降水多也可得2分;要点2:植树造林得2分;要点3:沙源集中地的面积狭小,得2分;要点4:难以向周围扩展,得2分。

37.

(1)共6分

原因:要点:天然次生林与灌丛涵养水源得2分,关键词是涵养水源;

过程:要点1:减缓地表径流得2分;要点2:增加下渗得2分。

(2)共8分

植被变化:要点1: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得2分;要点2:沼泽萎缩得2分。

原因:要点1: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得2分,要点2:地下水位下降得2分。

(3)共6分

要点1:成材快,良好的原料(共3分),若分成两点做答,也得3分;要点2: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得3分。

(4)共4分

要点1:年降水总量少得2分;要点2:旱季时间长得2分,或答季节变化大也可得2分。

选修:每题10分

42.旅游地理

地处亚热带、海拔高、植被繁茂,夏季强调凉爽,冬季强调有积雪,共5个要点,每点2分。

43.灾害地理

要点1: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得2分;要点2:春播推迟导致生长期缩短得3分;

要点3: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得3分;要点4: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得2分。

44.环境保护

危害:要点1:危害身体健康得2分;要点2: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得2分。

原因:要点1:自然净化周期长(或自净困难)得2分;要点2:人工净化困难得2分;

要点3: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得2分。(或分布广,难以集中治理也可得2分。)

政治:踩意得分要把握适度原则

卞丽萍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大连市骨干教师,大连市优秀班主任,大连市优秀教师。大连市教育学会高中政治专业委员会理事,大连市高考指导组成员,高中教师优质课评委。

目前高考政治主观题阅卷的主要方式是“踩点给分”,答案中的关键词是得分的重点。一般来讲,阅卷教师只能从学生答案中找出最显眼的所谓“关键词”,因此,关键词才是最主要的得分点。其次,学生答题时组织的语言可能同标准答案不完全一样,这时需要“踩意得分”。即学生的答案要点符合所给答案的主旨内容,也可得分。“踩意得分”不是随意得分,一定要把握适度原则。另外,试卷的字迹是否干净整洁对于得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38.(26分)(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分)评分标准是: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2分)促进了产值增加或推动经济增长(2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1分),提供了劳动力或增加就业(2分);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或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3分)(在这一点中只答土地利用率)得(2分);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2分)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2分)或有利于扩大内需也可得(2分)。(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每个都可酌情给2分,但不能重复给分。)

(2)设你是M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二向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12分)

评分标准是: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机制。(3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3分)扩大保障体系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3分)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监督,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3分)。如果答出监督或保护合法权益的一个方面,只能得2分。以上内容必须从政策建议的角度进行分析,否则都需要酌情扣分。(如果只答出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等,没有具体结合材料提建议,只能得6分。)

39.(26分)(1)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

评分标准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若这两点只答出一方面得(2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2分),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2分)。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若两个方法论只答出一个得(2分),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2分),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评分标准是: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3分)或答出科技能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各地信息也可得(3分)。科技创新带来文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3分)。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

评分标准是: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每项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这道题的答案较宽泛,只要言之有理就可得分。

由于高考政治主观题用“踩点给分”和“踩意得分”相结合的方式阅卷,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仔细对试卷进行回顾,结合自己的答题情况,理性估分。

历史:不要拘泥于答案原话

孙玉萍

二十四中学历史教师,曾获大连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大连市“知识型职工”、中山区“三热爱”先进个人、学校“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总则:

历史估分不要拘泥于答案原话,将“踩点”与“踩意”结合赋分。主观题估分建议遵循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及时整理提纲,不要求证他人答案。二是科学把握评分标准,如考生文字表述与参考答案相同或相近,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三是细读评分细则,抓住关键词。四是宽严各估一次取平均值。

40题:关键词

(1)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发展,引起重视(2分);相对论的提出(2分);观测结果的证实(2分);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2分)。

(2)态度:欢迎或宣传。(2分)

评析:西学东渐或;(2分)提升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2分)

态度:质疑。(2分)

评析:西方文明弊端,一战教训;(2分)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2分)高估传统文化价值,(2分)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主张保守思潮。(3分)

41题:此题为看图说话,提取信息准确。开头与结尾部分应出现类似政治制度与建筑风格之间的关系,政治文明的多元与建筑艺术的不同等。参考答案的关键词必须出示皇权至上、君主立宪制、民主政治。如写封建等级制度、英国的代议制民主也可得分。

45题:

(1)土地兼并(2分)贫富分化(2分)

财政紧张(2分)

(2)简化税制,扩大纳税面;(2分) 增加收入;(2分) 商品经济发展;(2分)

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负负担相对公平。(3分)

46题:

(1)议员选举与科举功名相联系;(2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一定限制;(3分)仿行宪政,议事原则自下而上,少数服从多数(3分);军国大政仍归君主。(2分)

(2)制度设计;(2分)为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3分)

47题:

(1)一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2分)二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3分)

(2)对国际法的发展或创新;(2分)为处理战争问题提供法律依据(2分);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罪行;(2分)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2分)保护。(2分)

48题:

(1)北宋褒奖王安石,(1分)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2分);南宋贬斥王安石(1分),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2分)

(2)目的:弘扬并推行改革,(2分)挽救民族危亡。(2分)

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2分)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3分)

考生应多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主观题答案不同说法的评分标准及给分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估分的准确率。

高考文综主观题答题技巧

政治、历史、地理答题技巧:

一、政治篇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冲关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考生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必须过好基础关,即要熟练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对课本中的知识要做到细、熟、通。

其次,要过好能力关,即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要过好技巧关,即根据政治非选择题相应的设问类型,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1.体现、说明类主观题冲关

解答体现、说明类试题可分四步。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2.原因类主观题冲关

解答此类试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说明其影响和意义。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即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能)这样做。分析时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之外,有时还需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3.措施类主观大题冲关

解答措施类试题,首先要读懂设问,确定答题范围;其次要明确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最后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4.意义类主观题冲关

解答意义类试题:

第一步,要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还是全部意义。

第二步,要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为下一步作准备。

第三步,作答,一般要遵循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点到面的原则:从小到大即先回答对个人的意义,再回答对集体的意义,最后回答对国家的意义;从近到远即先回答目前(眼前)的意义,再回答长远的意义;从点到面即由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面、由一个层次发展到多个层次。

5.启示类主观题冲关

针对启示类试题的特点,我们可取如下步骤作答。

第一步,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明确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性,即设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

第二步,从材料和设问的关键信息中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解答好启示类试题的关键。

第三步,紧承第二步,分析我们应怎样做。这是解答好启示类试题的落脚点。

6.评价类主观题冲关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

第一步,判断表态,即对题目中的事或观点作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的评价。

第二步,阐述道理,即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不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

第三步,明确做法,即说明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应怎样做或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二、历史篇

要想提高历史大题的成绩,必须弄清楚解答大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预期目标。下面结合历史大题冲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下得分启示。

1.审题能力不高,忽视试题中的限定词语?

从解题思路上讲,必须先弄清楚设问的答题方向。有些学生因不能做到这一点而做错题的情况多有发生。如“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前后科学与发明应用之间的关系”,一些同学因没有弄清楚题干的答题要求“19世纪前后”“科学与发明应用”“关系”,因没有分两个阶段(19世纪以前和19世纪以后)说明科学与发明应用之间的关系而漏答。得分启示:挖掘题意。首先要弄清楚题干中某些词语的含义,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明确题目的时限、内容和思考范围。针对一题多问,根据分值搞清重点,确定各部分作答的内容和时间分配。

2.看得出,答不出

有些同学虽然知道要求回答的是什么,但不知道结合哪些知识作答,造成"有口难答。针对这种情况,

(1)对题的分析要透彻,审清题才能答对题。高考文综历史经常设置一大段材料,这就要求你抓主谓宾,在有效时间内理解题目的考查点,否则满盘皆输。

(2)将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相联系。高考非选择题的内容大多依托教材,教材内容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应尽可能把题目要求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试题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进行知识定位。

(3)明确不同设问的答题思路。一般情况下,考查背景的题就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条作答。考查原因的题也可以这样答,也可以分国内国外。比较题要理清思路,分清比较点。影响类试题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思考。

3.不能利用题目之间的关系和有效信息回答其他问题

有些试题的设问前后具有一定的关系,前一问为后一问的回答作了铺垫,如“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就建立在前几问的基础上,回答时注意前几问的设问和结论(答案)。试题的材料大都围绕一个主题设置,因此,回答综合性设问时不要将材料割裂开来,要充分利用前面的问题和答案。

三、地理篇

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地理主观题已形成“无图不成题”的命题风格,以“信息呈现 -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为思维主线,试题图表新、切入点小,重视思维理性、逻辑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利用区域地图作为信息载体,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尤其是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下面谈一下地理主观题冲关的五个方面。

1.解读材料,科学审题?

读题干-读图名-读图例、注记、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

(1)题干,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

(2)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

(3)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与机智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敏捷。

3.解答技巧,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将知识重新组合、迁移转化。一般解答思路为: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准确定位→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于迁移知识,活学活用。课本上的案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典范,因此,注意案例的迁移,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赢得高考。如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可联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迁移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迁移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新加坡电子工业。内蒙古畜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取的措施,就可“迁移”阿根廷发展畜牧业所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4.解答问题,草拟答案?

(1)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阐释事物、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信息载体的题目要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

(2)解答问题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简略阐述即可。

(3)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书写答案

答案的表述要规范、合理,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特别是关键词),要讲究层次性、逻辑性,卷面要整洁、清晰。

文章标签: # 要点 # 信息 #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