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浙江数学2017高考卷,2017浙江数学高考公式

tamoadmin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一数学基本公式总结2.2017年高考数学平面向量必考知识点3.高中数学公式大全4.2017高二数学解三角形公式总结(ln5.9546)/(ln1.1012)ln是自然对数 其实是log(1.1012,5.9546),定义就是求这个n,然后用换底公式的 记住一些公式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a^n=b,则n=log(a,b) (a是下标,a>0,b>0,a!=1)ln(b)=log(e

1.高一数学基本公式总结

2.2017年高考数学平面向量必考知识点

3.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4.2017高二数学解三角形公式总结

浙江数学2017高考卷,2017浙江数学高考公式

(ln5.9546)/(ln1.1012)

ln是自然对数

其实是log(1.1012,5.9546),定义就是求这个n,然后用换底公式的

记住一些公式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当a^n=b,则n=log(a,b) (a是下标,a>0,b>0,a!=1)

ln(b)=log(e,b) (e是自然常数)

lg(b)=log(10,b)

log(a,b)=log(c,b)/log(c,a)

log(a,b^n)=n*log(a,b)

log(a,b*c)=log(a,b)+log(a,c)

log(a,b/c)=log(a,b)-log(a,c)

式子里变下来就是

n

=log(1.175/1.067,51900/8176)

=lg(51900/8176)/(lg(1.175/1.067))

=lg(51900/8176)/(lg(1.175)-lg(1.067))

其实全写成ln也可以,根据换底公式,底数是多少都可以,但常用ln和lg

高一数学基本公式总结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课内: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大于任何一个不相邻的内角.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两个角与其中一个角的邻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0.等边对等角.

11.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12.等角对等边.

13.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14.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5.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7.勾股定理.

18.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9.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0.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1.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2.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3.如果两个三角形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4.如果两个三角形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6.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27.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8.锐角三角函数.

课外:1.海伦公式假设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以下公式求得:

S=√[p(p-a)(p-b)(p-c)]

而公式里的p为半周长:

p=(a+b+c)/2

2.三角形重心定理: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每条中线的三等分点.

3.三角形中线公式:在ΔABC中,AD是中线,那么AB^2+AC^2=2(BD^2+AD^2)

4.三角形角平分线公式:在ΔABC中,AD是角平分线,那么BD/AB=CD/AC

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高考数学平面向量必考知识点

集合

集合的运算:

集合交换律

A∩B=B∩A

A∪B=B∪A

集合结合律

(A∩B)∩C=A∩(B∩C)

(A∪B)∪C=A∪(B∪C)

集合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

集合德.摩根律

Cu(A∩B)=CuA∪CuB

Cu(A∪B)=CuA∩CuB

集合“容斥原理”

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例如A={a,b,c},则card(A)=3

card(A∪B)=card(A)+card(B)-card(A∩B)

card(A∪B∪C)=card(A)+c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降幂公式

(sin^2)x=1-cos2x/2

(cos^2)x=i=cos2x/2

万能公式

令tan(a/2)=t

sina=2t/(1+t^2)

cosa=(1-t^2)/(1+t^2)

tana=2t/(1-t^2)

当a>0且a≠1时,M>0,N>0,那么:

(1)log(a)(MN)=log(a)(M)+log(a)(N);

(2)log(a)(M/N)=log(a)(M)-log(a)(N);

(3)log(a)(M^n)=nlog(a)(M) (n∈R)

(4)换底公式:log(A)M=log(b)M/log(b)A (b>0且b≠1)

当a>0且a≠1时,a^x=N x=㏒(a)N

对数函数的常用简略表达方式:

(1)log(a)(b)=log(a)(b)

(2)常用对数:lg(b)=log(10)(b)

(3)自然对数:ln(b)=log(e)(b)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平面向量是在二维平面内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量,物理学中也称作矢量,与之相对的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数量。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2017年高考数学平面向量必考知识点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平面向量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其方向是任意的,0与任意向量平行。

 (3)单位向量: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4)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5)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解析

 1、平面向量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那么|a||b|cos?(?是a与b的夹角)叫做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b。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为0。数量积a?b的几何意义是: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积。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即: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

 2、平面向量数量积具有以下性质:

 1、a?a=|a|2?0

 2、a?b=b?a

 3、k(a?b)=(ka)b=a(kb)

 4、a?(b+c)=a?b+a?c

 5、a?b=0<=>a?b

 6、a=kb<=>a//b

 7、e1?e2=|e1||e2|cos?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平面向量加法解析

 已知向量AB、BC,再作向量AC,则向量AC叫做AB、BC的和,记作AB+BC,即有:AB+BC=AC。

 注:向量的加法满足所有的加法运算定律,如:交换律、结合律。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平面向量减法解析

 1、AB-AC=CB,这种计算法则叫做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简记为:共起点、指被减。

 -(-a)=a;a+(-a)=(-a)+a=0;a-b=a+(-b)。

 平面向量公式汇总

 1、定比分点

 定比分点公式(向量P1P=?向量PP2)

 设P1、P2是直线上的两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向量P1P=?向量PP2,?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

 若P1(x1,y1),P2(x2,y2),P(x,y),则有

 OP=(OP1+?OP2)(1+?);(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x=(x1+?x2)/(1+?),

 y=(y1+?y2)/(1+?)。(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我们把上面的式子叫做有向线段P1P2的定比分点公式

 2、三点共线定理

 若OC=?OA +?OB ,且?+?=1 ,则A、B、C三点共线

 三角形重心判断式

 在△ABC中,若GA +GB +GC=O,则G为△ABC的重心

 [编辑本段]向量共线的重要条件

 若b?0,则a//b的重要条件是存在唯一实数?,使a=?b。

 a//b的重要条件是 xy'-x'y=0。

 零向量0平行于任何向量。

 [编辑本段]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b的充要条件是 a?b=0。

 a?b的充要条件是 xx'+yy'=0。

 零向量0垂直于任何向量.

 设a=(x,y),b=(x',y')。

 3、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x+x',y+y')。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4、向量的减法

 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 0的反向量为0

 AB-AC=CB. 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

 a=(x,y) b=(x',y') 则 a-b=(x-x',y-y').

 5、数乘向量

 实数?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且∣?a∣=∣?∣?∣a∣。

 当?>0时,?a与a同方向;

 当?<0时,?a与a反方向;

 当?=0时,?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都有?a=0。

 注:按定义知,如果?a=0,那么?=0或a=0。

 实数?叫做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0)或反方向(?<0)上伸长为原来的∣?∣倍;

 当∣?∣<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0)或反方向(?<0)上缩短为原来的∣?∣倍。

 数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下面的运算律

 结合律:(?a)?b=?(a?b)=(a?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a=?a+?a.

 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a+b)=?a+?b.

 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 如果实数?0且?a=?b,那么a=b。② 如果a?0且?a=?a,那么?=?。

 6、向量的的数量积

 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作OA=a,OB=b,则角AOB称作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记作〈a,b〉并规定0?〈a,b〉?

 定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内积、点积)是一个数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a|?|b|?cos〈a,b〉;若a、b共线,则a?b=+-∣a∣∣b∣。

 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a?b=x?x'+y?y'。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a?b=b?a(交换律);

 (?a)?b=?(a?b)(关于数乘法的结合律);

 (a+b)?c=a?c+b?c(分配律);

 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a?a=|a|的平方。

 a?b 〈=〉a?b=0。

 |a?b|?|a|?|b|。

 7、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运算的主要不同点

 (1)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即:(a?b)?c?a?(b?c);例如:(a?b)^2?a^2?b^2。

 (2)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即:由 a?b=a?c (a?0),推不出 b=c。

 (3)|a?b|?|a|?|b|

 (4)由 |a|=|b| ,推不出 a=b或a=-b。

 8、向量的向量积

 定义:两个向量a和b的向量积(外积、叉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的模是:∣a?b∣=|a|?|b|?sin〈a,b〉;a?b的方向是:垂直于a和b,且a、b和a?b按这个次序构成右手系。若a、b共线,则a?b=0。

 (1)向量的向量积性质:

 ∣a?b∣是以a和b为边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a?a=0。

 a‖b〈=〉a?b=0。

 (2)向量的向量积运算律

 a?b=-b?a;

 (?a)?b=?(a?b)=a?(?b);

 (a+b)?c=a?c+b?c.

 注:向量没有除法,?向量AB/向量CD?是没有意义的。

 (3)向量的三角形不等式

 ∣∣a∣-∣b∣∣?∣a+b∣?∣a∣+∣b∣;

 ① 当且仅当a、b反向时,左边取等号;

 ② 当且仅当a、b同向时,右边取等号。

 ∣∣a∣-∣b∣∣?∣a-b∣?∣a∣+∣b∣。

 ① 当且仅当a、b同向时,左边取等号;

2017高二数学解三角形公式总结

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2、 复数

3、 平面向量

4、 算法、推理与证明

5、不等式、线性规划

6、 计数原理与二项式定理

7、 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8、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9、导数及其应用

10、三角函数的图形与性质

11、三角恒等变化与解三角形

1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3、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简单应用

14、空间几何体

15、空间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

16、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7、直线与圆的方程

18、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与性质

参考资料:

百度-2020高中数学必备公式大全

解三角形问题是历年 高二数学 考试考查的重点,属必考内容,掌握好高二数学三角函数的公式必不可少。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数学解三角形公式 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公式

高二 数学 学习 方法

 抓好基础是关键

 数学习题无非就是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组合应用,弄清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是判断题目类型、知识范围的前提,是正确把握解题方法的依据。只有概念清楚,方法全面,遇到题目时,就能很快的得到解题方法,或者面对一个新的习题,就能联想到我们平时做过的习题的方法,达到迅速解答。弄清基本定理是正确、快速解答习题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立体几何等章节的复习中,对基本定理熟悉和灵活掌握能使习题解答条理清楚、逻辑推理严密。反之,会使解题速度慢,逻辑混乱、叙述不清。

 严防题海战术

 做习题是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但学数学并不等于做题,在各种考试题中,有相当的习题是靠简单的知识点的堆积,利用公理化知识体系的演绎而就能解决的,这些习题是要通过做一定量的习题达到对解题方法的展移而实现的,但,随着高考的改革,高考已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创造型、能力型的考查上。因此要精做习题,注意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当你做完一道习题后不访自问:本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什么方法?我们从中得到了解题的什么方法?这一类习题中有什么解题的通性?实现问题的完全解决我应用了怎样的解题策略?只有这样才会培养自己的悟性与创造性,开发其创造力。也将在遇到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和未来的高考题目中那些综合性强的题目时可以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解决它。

 归纳数学大思维

 数学学习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培养我们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处理数学问题时的大策略、大思维的掌握显得特别重要,在平时的学习时应注重归纳它。在平时听课时,一个明知的学生,应该听老师对该题目的分析和归纳。但还有不少学生,不注意教师的分析,往往沉静在老师讲解的每一步计算、每一步推证过程。听课是认真,但费力,听完后是满脑子的计算过程,支离破碎。老师的分析是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出处理这些问题的大策略、大思维。当教师解答习题时,学生要用自己的计算和推理已经知道老师要干什么。另外,当题目的答案给出时,并不代表问题的解答完毕,还要花一定的时间认真总结、归纳理解记忆。要把这些解题策略全部纳入自己的脑海成为永久地记忆,变为自己解决这一类型问题的 经验 和技能。同时也解决了学生中会听课而不会做题目的坏毛病。

 积累考试经验

 本学期每月初都有大的考试,加之每单元的单元测验和模拟考试有十几次,抓住这些机会,积累一定的考试经验,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使自己应有的水平在考试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实,考试是单兵作战,它是考验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接受能力、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战场。这些能力的只有在平时的考试中得到培养和训练。

高二数学学习技巧

 培养浓厚的兴趣

 高中的数学概念抽象、习题繁多、教学密度大,因此,高一过后,一些同学对数学望而生畏。

 数学的学习其实不会很难,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去尝试。当你敢于猜想,说明你拥有数学的思维能力;而当你能验证猜想,则说明你已具备了学习数学的天赋!认真地学好高二数学,你能领悟到的还有:怎么用最少的材料做满足要求的物件;如何配置资源并投入生产才能获得最多利润;优美的曲线为什么可以和代数方程式建立起关系;为什么出车祸比体育**中奖容易得多;为什么一个年段的各个班级常常出现生日相同的同学?

 当你陷入数学魅力的?圈套?后,你已经开始走上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培养分析、推断能力

 其实,数学不是知识性。经验性的学科,而是思维性的学科,高中数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所以,数学的学习重在培养观察、分析和推断能力,开发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和 创新思维 。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能力。

 关于学习方法和效果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当你愿意去看懂部分题目的答案时,你的考试成绩应该可以轻松及格;当你热衷于研究各种题型,,定期做出小结的时候,你一定是班级数学方面的优等生;而当你习惯根据数学定义自己出题,并解决它,你的数学水平已经可以和你的老师并驾齐驱了!

 尝试这些学习方法

 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

 如果你正因为数学的学习状态低迷而苦恼,请按如下要求去做:预习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能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想要做出完美的作业是无知的,出错并认真订正才更合理;老师要求的练习并不是?题海?,请认真完成,少动笔而能学好数学的天才即使有,也不是你;考试时,正确率和做题的速度一样重要,但是合理地放弃某些题目的想法能帮助你发挥正常水平。

 如果你正因为数学的学习成绩进步缓慢而郁闷,请接受如下建议:收集你自己做过的错题,订正并写清错误的原因,这些材料是属于你个人的财富;对于考试成绩,给自己定一个能接受的底线,定一个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有助你获得稳定的学习成绩,所以,请制定好 学习计划 并努力坚持;把很多时间投入到一个科目中去,不如把学习精力合理分配给各个学科。人对于某一知识领域的学习常出现?高原现象?,就是说当达到一定程度,再努力时,进步开始不明显。

文章标签: # 向量 # 三角形 # 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