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2013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汇编

tamoadmin 2024-05-29 人已围观

简介1.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2.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3.求2013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4.2013年浙江语文高考题纲5.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6.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 论述性文本分类 论述性文本分类,文本分类是一种常见的类型,在阅读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更快的提高阅读的水平。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论述性文本分类的资料,

1.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

2.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3.求2013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

4.2013年浙江语文高考题纲

5.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6.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

2013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汇编

论述性文本分类

论述性文本分类,文本分类是一种常见的类型,在阅读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更快的提高阅读的水平。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论述性文本分类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述性文本分类1

1、用问题引领

要正确认知该文章阐述说明、分析、介绍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心意思是什么,是怎样表达和写作的,并标示出来,做到心中有数。据此可提出诸多问题,以助展开高效阅读。如可设计以下问题:

1、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

2、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3、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4、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2、从整体把握

1、先看标题,预测内容

文章标题有的是论点,有的是话题,阅读文章之前,可以先根据题目预测一下文章内容,阅读文章过程中,不论预测是得到印证还是被推翻,都有助于对文意的整体把握。

2、快速阅读,把握大意

第一遍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为下一步做题时的比较、筛选信息打好基础,如了解中心论点、主要论据等。阅读时应该用稍快的速度,重点放在文章的首尾或段首段尾表达观点的语句上,而对那些举例性质的文字可以一扫而过。

3、逐段阅读,细致梳理

一般论述类文章,不论其论述对象是历史现象还是文艺现象,都属于议论文的大范畴,都会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结构规律的要求。阅读时可一画观点,二标材料,这样材料是材料,观点是观点,材料从属于哪个观点,从空间位置上就能看出来。

3、多角度操作

高考对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对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与解题,我们要运用一些与之相适应的阅读解题方法。

1、分清类属——范畴

先要认定文章类属,是历史文化类的,还是文学艺术类的、教育伦理类的,文章类属不同,话题就不同。认定类属,有助于唤起回忆,调动知识储备,迅速进入文章特定内容。

2、强化概括——论点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往往要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命题。既有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归纳,也有全文的内容要点归纳。平时要强化从文章中找句子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训练。

3、收集材料——论据

要特别注意收集文中的材料论据。有用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有用来反驳别人观点的,有用来表述某种看法的,有肯定的,有否定的,还有局部肯定局部否定的,这些都要分清。

4、注重技巧——论证

一般论述类文章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修辞技巧等主要是为说理服务的。鉴赏时不要脱离所说之“理”做孤立分析。从论证方法上来讲,要注重引证,例证,对比等。

论述性文本分类2

1、概述

文本分类是在nlp中很重要的模块。也是nlp任务中比较基础的模块。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比如情感分析,新闻分类,垃圾邮件过滤等等。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目前文本分类分为传统方法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在深度学习中文本分类又可以分文有监督学习的.和无监督学习。但是无论何种方法文本分类最终应该是属于数学的集合的归类问题。

,则变成多分类问题、f函数,我们称之为f分类器或者说文本分类模型。根据分类器的发展,通常可以将文本分类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传统方法阶段 2、深度学习阶段

本文将文本分类开发过程中关键的几个模块进行描述,包括前期的分类体系,数据工程和模型,测试。主要描述工程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

2、确定分类体系。

其实在分类前期除了做数据处理和特征的选择外,最应该先了解的是分类体系。确定好分类类型和分类体系是完成任务好任务的关键。如果是简单的几个分类倒是还好。但是一旦类别多了就很难说的清楚谁应该属于哪一类别。确定好的分类体系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1、类别之间有无重叠边界是否清晰

2、类别之间有无上下级关系

3、输入数据是否存在于所有类别。

整个分类体系的建立,需要专业性,完备性和系统性。前期如果对算法的输入没有个完备的分类体系后期对于算法开发人员,测试以及产品人员都是不好的。会有很多没必要的争吵。

3、数据的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包括中文分词、去除噪音和数据增强。当然还有pca降维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工程任务也可能会有其他很多方式这里不详细讲述。

分词:分词应该很容易理解了,有很多分词的工具比如jieba分词,ltp分词等等。其实在后面会讲到在用一些比较强大的深度学习模型以后可能不需要分词。

去除数据的噪音:比如停用词的,是,了等等、,还有就是业务上需要去除的,有些文本不是很干净的,有的是有乱码或者其他字符,可能也是需要你把他去除。比如我在业务中又遇到过ocr后数据会有很多句号,很多“囧”,或者韩国的文字,或者日本的文字出现。

数据增强:在文本太少的时候,模型或者算法达不到好的效率,可以采用一些数据增强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增加。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

 论述类文本主要是以议论为主,阐述作者观点,说道明理的文体样式。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备知识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1)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2)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3)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4)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2)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驳论文的阅读

 (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3)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

 (一)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二)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三)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

 (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

 (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

 ① 概念使用准确;

 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的含义;

 (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六)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七)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八)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读语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论述类文本中,以果求因,以因推果,是常见思维模式,含有因果关系的语句比较密集。

 文本摘录①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②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作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③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④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⑤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⑥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选自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第2题A项: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第3题A项: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这个句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①④句都是因果关系句,虽然第①句没有关联词语,但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和?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的因果关系显明。第④句是一个前果后因的判断句。由此可以判断第3题A项是正确理解了文意。而第①句和第②句又构成因果关系。由此可以判断第2题A项是正确理解了文意。因果关系读明白,选项正误就容易判断。

 二、读?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文本中有一些概念(这样说是为了方便,其所指范围有时较宽),它们自身内涵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需要我们借助语言辨明。

 文本摘录(1)?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2)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3)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作?书法?。

 上述三处都是节录自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它们都是在介绍概念,或讲其内涵,或讲其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如第(1)处?书?实质上是?文字符号?、?造字方法?和?书法艺术?等三个概念共有的语言形式。第(2)处的?草书?是个核心概念,借助此处语言,我们可以知道?草书?的外延,知道它与?真书?行书?的关系,也知道它与?真书?章草?的关系,还知道它与?汉隶?章草?的不同。通过第(3)处,我们知道了?书法?这个概念的演变以及与?法书?之间的演变关系。

 选项1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选项2B.真书写得萦连就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选项2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这三个选项也节录自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它们分别与上述第(1)(2)(3)处对应,着意考查考生对文中概念的把握。有了正确的把握,不难判断1A是正确的;2B是错误的,因为?用汉隶笔法写章草?错,应为?用真书笔法写章草?;2D也是正确的。

 以上所说,都是我们常说到的概念;而我们本文所说的?概念?比较宽泛,如上述第(2)处的?写得萦连?,我们也称其为?概念?,这个特殊的?概念?在这个语境中和?写得快一点?这一概念意义相同。这也是我们阅读时要特别搞清楚的。因为有些选项会着意考查特殊语境造成的同义?概念?现象。

 文本摘录?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选项1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这个选项基本是对原文的抄录,只是在摘抄时,将?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变成?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其实际就是要求考生判断?书的要求?和?艺术的要求?之间的同义关系。

 三、读被扩展与扩展的关系

 从语流关系来说,论述类文本中前后语句之间存在着扩展与被扩展的关系。被扩展句有时在前,有时在后。阅读时,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语流片段,搞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列语流片段。

 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选项2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选项3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上述文段节录自200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意即当代流行歌曲所写的题材和抒发的情感,唐诗都已经写过了)是被扩展句,其后是举例扩展,关系明晰。扩展部分,既是对被扩展部分的例证,也是对被扩展句语意的丰富。扩展部分的意义大于被扩展部分,若概括,可以这样概括,即?当代流行歌曲写唐诗写过的题材和情感,并不比唐诗逊色?。这样理解,就不难做出2D错误而2C正确的判断。

 四、读指代与被指代的关系

 为了让语言简明连贯,少不了使用代词。而阅读时,就要能随机明晰代词所指的具体内涵。有时,代词指代的对象明确,容易判断。如上述?对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句中的?之?指代的应是?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但有时其指代的,我们虽知道是指代前文,但是具体明示之尚需谨慎。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选自200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这个句段中有个代词性词组,即?这个意义?。它到底指代什么呢?要说明就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上文,仔细推敲概括,应为?再好的流行也是有时限的?。倘若阅读,对此能随机确认,那么见到由它导引出的选项(2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就很容易判断选项错误,其错误原因可以认定为对?这个意义?的曲解(误以为是?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13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朝阳?流水?梦 当清晨的一抹阳光照在我身上,我明白,我不能在原地停留,我需要不停地奔跑,去追寻我的梦。 朝阳似火 火红的太阳,用自己的能力,将清晨的第一抹光亮洒向大地。这似火的朝阳告诉我,人不能只活在过去,活在不停地抱怨“为什么会这样”的遗憾里,这样,你的人生将是一片灰暗;这似火的朝阳告诉我,要对未知的世界进行探寻,一遍遍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朝阳告诉我,事件之所以会流逝,就是为了鼓舞人们向前奔跑。 朝阳似火,梦想如花。在熠熠的阳光下,我们应该做得不是含苞待放,而是勇敢怒放。 流水匆匆 时光如流水,总是缓缓不停地流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就这样白了少年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匆匆的流水,带走了我们过往的记忆,或悲伤,或欣喜。流水以它的方式告诉我们:时光匆匆。流水还带来开启未来的梦想,或艰辛,或美好。它的每一次穿越峡谷,流过平原,临渊而下,都示意我们要去追寻未来、不断探索。纵然是深谷断崖,即使是凄风苦雨,流水又何曾畏惧、停留、踌躇不前?我们的寻梦之路,也应如流水,一路奔跑,向东向东,永不言弃。 流水匆匆,光阴易逝,告诫我们,应该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梦想。 梦想如风 梦想如风,不停地吹拂着我们的心潮,在激起阵阵涟漪。追梦的过程是艰辛的,我们前行一如默默彳亍于雨巷中的戴望舒,希望能遇到一阵丁香的芬芳。在这风中,我们当有司马迁的隐忍态度,要有萧伯纳的追问精神,需要史铁生的坚强决心。 梦想如风,拂过我的心房,引领着我不断先前追寻,追寻那丁香一样的芬芳。我不曾也不会停下脚步去猜忌,去疑惑,我只知道迈开双脚去追寻,做一个追风少年。 骄阳似火,给我动力与勇气。 流水匆匆,带走我的疑问与困惑。 梦想如风,吹动我寻梦的裙裾,为那丁香的芬芳不断前行。 2013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新型的东西正在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球。许多不可能的事早已成为现实。所以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正如萧伯纳说的那样:“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早已超乎了我们每个人的想象,卡尔?本茨发明的第一台内燃机汽车使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美国莱特兄弟则将文明的梦想带上蓝天,人类的交通已经变得越来越便捷;从尤利?加加林第一次走出大气层,到阿莫斯特朗在月球上那简单的一小步,人类的足迹早已不再只局限于我们的地球。从古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到现在的深海潜水器的不断下潜,地球上唯一不为我们熟知的地方也终将被我们了解。 试问,在这一项项天才的发现问世之前,有多少人愿意或是敢于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呢? 电灯问世前,有谁能相信有物体在黑夜里发出持续的光亮;电话问世前,有谁能相信有东西可以让远隔两地的人通话;电视问世前,有谁能相信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间百态;电脑问世前,有谁能相信人们可以在家中做许多以前做不了的事。敢想未必就一定能实现,而不敢想则会停滞不前,没有进步。 的确,有些天才般的想法,在被证实前,实在是令人难以相信。在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证实前,有谁愿意接受自己的祖先竟是一群原本生活在树上的猴子呢?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前,有人敢怀疑牛顿当年所确定的三大定律吗?在两颗球同时从斜塔上落下之前,有人会去相信物体下落的速度竟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吗? 人类社会之所以还在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有达尔文、爱因斯坦……这一类头脑中充满了奇思妙想,并敢于将这些疯狂的想法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变为现实的人存在于我们的社会。 天才的想法总是疯狂的,在那些庸才眼里,天才的想法总是不现实的、不合乎情理。但就是这一类被旁人视为“疯子”的人们,不断地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庸才追随历史,天才改变世界,我始终这样认为。 2010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其中写到vae许嵩(2010-07-03 17:40:15) 转载 标签: 高考满分作文许嵩安徽娱乐分类:新鲜奇闻题记:“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根据这首诗作文。)凡事,适可而行后适可而止.当然,止于至善,是每个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管是偏远乡村的农夫,渔夫还是繁华都市的工人,高管,都在为这快节奏的社会发展打着合谐的节拍.然而,富士康的兄弟姐妹,却因为跟不上着这和谐的节拍,付出生命的代价.环境是改变一个人重要的因素,但不能困在当前环境而不知返途,人生是美好的,不能因为短暂的挫折和伤痛就要选择轻生.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过的努力的耕种怎能感受收获的喜悦?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生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来映照这些经不起生命折腾的人最为恰当不过了.经不起打击,你就遗失了后天的美好.也许,环境只是人生选择上的一个失误.人的十字路口,选择失误,错过机遇,确实很多.如果这个集体真的不合适你,你可以考虑换个集体.不一定非要等老板觉得你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的时候,你才选择离开.人生要找合适自己的,不是找凑合自己的.哪怕这份工作薪水不错,但违背你的原则和道德底线,你可以大方地说"no",没有什么丢脸和庸俗.近些年,安徽出了一个名人----许嵩.他被冠以"周杰伦接班人"和"音乐界韩寒"之称,可见其影响力.我们且不说,他是谁谁谁的影子,随便在哪个搜索引擎一搜,都是他的海量信量.读过他简历的人都知道,他是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生,然而,他却走上独立创作音乐的道路,集词曲唱录混音制作于一人,在创作型歌手当中都属屈指可数的奇人.他没有签约任何唱片公司,只通过官网宣传,就有很好的销量,他拥有全球海量fans.这么多的人粉他,说明他是成功的,是大家的典范.医学和音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业,但许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把这个选择无限最大化了.选择合适自己的,很重要;不适合自己的,只会让你白搭更多.再拿婚姻来说,找一个爱的人是过一辈子,不是马马虎虎地过一生.人生的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能将就地过,要过就要有滋有味地过.时下,各大卫视的相亲节目里男选女,女选男.惊现雷人雷语,让老外对中国人的爱情观和爱情价值观都产生了疑问,中国人就这么低俗吗?对别人提要求,首先也得掂量自己的斤两,适合的纽带是拴在两个人的身上,不是建立在其中一个人离谱得有悖社会风气的条件上,那样,适合的天平终有一端不平衡而倾斜.令人啼笑皆非的凤姐,不知山高水深不为过,居然弄不清自己的份量,狂言只有北大清华研究生才适合自己,也不怪在作秀节目现场被人扔鸡蛋,换成我,肯定要扔鹅卵石.有人做过精确的估算,全中国有6人符合凤姐的要求,但愿这6人中的一人这辈子能和凤姐憋屈着坚强地幸存到生命的终点.葱就是葱,插哪儿都装不了蒜.大家都明白这个简单常识:水田种不了麦子,旱地种不了稻子.如果你非要违背客观规律,主观臆断行事,只会适得其反,狼狈收场.人生亦是如此,适可而行方始步,量力而行却止履

求2013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

 论述类文本重在阐述观点和事理,为了阐明观点事理,就会引用一些资料,列举一些事例。在一个段落内,除去这些“资料”和“事例”,段落的大意自然好理解多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明确考纲要求。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 句子 的含义。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 文章 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圈划选项信息源。

 在作答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原文找出选项信息源,并做标记。

 4、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

 比较点多为:

 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

 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

 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

 4)是否绝对。

 5)是否无中生有。

 5、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

  2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 方法

 1 思路:阅读论述类文本时一定要联系语境,其次要画出要点以便提高做题效率,最后要对自己画出的要点进行筛选领悟。

 2 规范解答:点题.分条(很重要,防止遗漏关键点,提高老师对你的印象分。).升华(由小我到大我,由小家到大家,由家庭到社会等等。)

 3 举例解答:连自己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最可怕,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08江苏卷)

 理解:1.要珍惜自己生命,珍惜他人生命。2.反对崇尚武力.滥用暴力。3.李逵破坏性太大,有警醒作用。(3点全部由斜体得出)

 3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

 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4.找出文章 表程度的词语

 例如:总共 .基本.大致.最

 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

 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 ,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4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方法

 1 剔除文本中做论据的文字,概括段意

 论述类文本重在阐述观点和事理,为了阐明观点事理,就会引用一些资料,列举一些事例。在一个段落内,除去这些“资料”和“事例”,段落的大意自然好理解多了。

 2 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

 在阐明观点的句子中,总领句、 总结 句、重复句都是重点句子;在资料、事例这类叙述性的文字中,重点词主要指人名以及表明作为、成果等的相关词语。这些内容很可能会出现在题目的被选择项里面,重点勾画,以便我们在做题时可以及时找到对应的原文内容。

 3 猜测、推断专业术语和文言词语的意思

 专业术语和文言词语使读懂一般论述类文本的难点,但是,只要借助上下文的语境和相关的文言知识,基本上都可以解决。如果置之不理,可能会影响到后文内容的理解。

 4 注意虚词表达的隐形意思

 一些虚词很不起眼,但往往暗含着很多的信息,稍一疏忽,对文本的理解可能会大相径庭。

 5 前后联系,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形成整体感知

2013年浙江语文高考题纲

2013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已经出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标版)新鲜出炉。《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从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等方面,具体规范了高考试题的要求。

语文:写作要有独到见解

考纲变化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高考《考试大纲》语文学科与2012年的大纲相比没有变化。这表明,今年的语文试卷结构和试题设置将会按照近三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卷的体式命制,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将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复习建议

2012年课标卷将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一直考查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变为自然科学类文章,这提示考生今年要两者兼顾,复习时不可偏一。建议考生平时不仅要多阅读文学、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文章,还要关注自然科技类文章。

从近几年高考诗歌阅读来看,情感考查是基础也是常态。从选择诗词的题材内容上看,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借事感怀类作品为多。题目类型和题量固定,两道题共11分。高考主要考查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人物形象、主旨内容、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建议考生要在平时练好“内外功”,多读诗歌鉴赏类文章,做一些典型的练习题。

阅读题仍将采用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的方式来考查。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三年来一直是小说,实用类文本一直是人物传记。2010年的《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的《下笔不觉师造化》与2012年的《谢希德的诚与真》都是人物评传,题目都着重分析人物行为原因,评价人物品质价值,重在考查筛选信息并概括以及对文本相关内容做出探究的能力。但对散文、人物访谈、新闻报道等的复习不能舍弃。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大多数都关注人文素养,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优良的品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考生在平时学习中除了积累必要的语文素材外,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对事情要有独到新颖的见解。

数学

训练五大能力

培养两种意识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高考《考试大纲》数学学科与2012年考试大纲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今年数学高考试题的命制将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在能力要求上,着重对考生的五种能力和两种意识进行考查。

五种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几何中有关三视图的问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从这几年高考试题来看,三视图问题几乎年年出现,并且难度上也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要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属性;概括是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很多高考试题,特别是考生觉得比较困难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没有把题目中所给出的文字语言进行抽象概括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所以对考生的思维造成一定困难。

推理论证能力:对于圆锥曲线和导数的压轴大题、证明定点定值或者求取值范围的问题,如果能够提高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可能会猜出结果,从而为证明问题提供准确的方向。

运算求解能力:这里的运算能力不仅指根据公式法则进行正确运算,还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例如,解析几何中如果能利用好韦达定理,强调整体运用的意识,往往能简化运算。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应该学会及时调整。例如,在导数解答题中对代数式合理变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数据处理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统计案例中,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统计概率问题的考查比较注重联系实际,考生要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从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

两种意识

应用意识:考生应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意识:从2012年高考数学试题来看,试题比较灵活,这种灵活,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创新,很多题目所考的知识点考生生都很清楚,可是形式上一旦新颖了,考生做题的难度就加大了。考生备考时面对一些新信息问题应好好研究。

另外,考生应仔细阅读考纲,明确哪些公式是需要记忆的,哪些是不要求记忆只要求应用的,例如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就是需要了解的;对于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不要求记忆,但要求能够利用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推导;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公式只要求能根据给出的公式进行求解即可。另外,大纲明确提出要了解在圆锥中截取圆锥曲线的相关定理,考生应予以关注。

英语: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考纲变化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考试大纲》英语学科与2012年的《考试大纲》相比,在考试内容和要求、时间、分值、题型题量等方面都没有发生变化。词汇量要求仍为3500左右(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考试说明中对词汇量进行适当调整,但是不得低于2500个单词;同时,应该制定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分期、分批增加至3500个单词)。基于考生的实际情况,《考纲说明》将《考试大纲》附录词汇表单词量压缩到了3000个左右,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并为命题需要增加了个别带星号的、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意思的单词。

《考试大纲》中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听力,阅读理解,写作)考查标准无变化。试卷形式、结构以及参考试卷等均无变化,说明2013年全国课标版试卷的命制将在总体上和思路上与2012年高考试卷保持一致。2013年高考英语考试的题型仍包括听力、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四大类型,分别考查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及英语听、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复习建议

从2012年高考试题来看,考生应对英美西方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建议考生多看原版英文报纸,认真总结近三年英语考试真题中涉及西方文化的内容。

物理

选择题答题难度降低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高考《考试大纲》物理学科要求与2012年几乎相同,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中各部分知识的具体要求和掌握程度没有变化。

选择题标明单选多选

今年高考物理出题形式有一项重要变化,即在物理的选择题部分增设了“在指导语中明确给出单选和多选题的题号”的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下调了物理选择题的答题难度,考生应有效利用注明选择题是单选题还是多选题这一信息,优化选择题解题策略。同时,这一变化也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二轮备考复习增设了指导性意见,即选择题材料的提供要有针对性,以便利于考生形成优化的选择题解题策略。

夯实基础领会解题思路

针对物理高考大纲的变化,考生复习时应着眼于基础知识,把时间用在领会教材和习题中的基本解题思路上,做透基本物理模型、夯实物理基础。考生要特别重视对于良好解题习惯和解题规范的训练,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分,提高得分率。

化学

重视变化的示例题型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高考《考试大纲》化学学科考试目标要求与2012年完全一致,这也说明化学学科试题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关注考纲示例题型变化

几乎每年化学学科的示例题型都会将上一年度各地高考试题的优秀题型吸收进来,对示例题型进行调整,今年也不例外。与2012年相比,今年题型示例中的例7换成了2012年新课标试题的第27题,例8换成了2011年新课标试题的第26题,例11换成了2012年新课标试题的第28题,这三道题都是有关图表类的试题,都在考查考生“接收、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中所着力强调的,老师和考生要对这类试题给予充分的重视。

尽早选择选考模块

化学考题提供三个模块的试题供考生选择,从《试题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模块的难度差异,从时间成本角度分析,选考模块的选择应在考试之前进行。

充分利用高考真题

考生应在研读历届考题的过程中发现命题人员的命题思路和考试重点;对以往高考试题的认真归纳整理,形成阶梯思路和模式,是冲刺阶段的重要任务。

生物

个别知识点有微调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高考《考试大纲》生物学科与2012年相比,有个别知识点进行了微调。

更加突出胞吐作用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变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其中无论出入还是进入都包含了跨膜和非跨膜两大类,既然又变回“出入”,那么原来常考的考点以分泌蛋白为代表的胞吐作用依然是考试内容,甚至是更加突出胞吐作用。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更加注意,应及时做更多的拓展。

理解常识与理论的联系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变为“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其区别在于重点又放回到了原来的考查衰老特征、凋亡原因、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及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方面。除了让考生关注健康、关爱自身以外,更要求考生理解这些生活常识与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紧密联系。

“其他植物激素”要求提升

“其他植物激素”的考试要求从“”提升到“”。说明考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要求不可停留在知识表面上,要做更多的拓展,加深对各种植物激素的理解。

“生态环境”拓展为“环境”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变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区别在于环境的范围要比生态环境更广,还包括城市、农村、工矿区等社会环境。更加强化了自然与社会的联系,要求考生学会用自然规律解释、解决一些社会环境问题,所以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

政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纲变化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考试大纲》政治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2012年一致,从考纲中的试题结构、题型和分值看,近两年基本一致。这意味着2013年的政治高考题可能要延续2012年的试题模式和风格。

复习建议

近些年的高考命题,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2012年政治学科高考题,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层次性。2013年高中新课程高考命题素材的选取体现生活化和时代性,注重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意在培养考生辨识事物性质,探寻现象成因的能力,进而帮助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考生应着重掌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多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些如大学生就业问题、“房叔房姐”现象、航天、环保等热点问题来进行复习。

考生要把握好题目中设问信息涉及的行为主体、知识范围、具体问题等,根据设问中的这些指导语或限定词解答题目;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要注意不同素材的呈现特点,如事例类材料、引言类材料、图示类材料等,其信息呈现方式不同,解读方式也就各不相同;选项信息解读要根据选项本身的正误、指向性、选项之间的关系来决定选项的取舍。

历史:抓好主干知识提高信息解读能力

考纲变化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考试大纲》历史学科与2012年的《考试大纲》相比变化不大,说明2013年我省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将继续保持稳定。考试试卷结构及其突出主干知识的总体命题思路仍将保持不变;强化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和依据史料及所学知识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也将保持不变。

复习建议

考生下一阶段备考应该抓好基础和主干知识,熟读历史教材。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重视以下知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特点、英法美代议制民主制、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造成冲击等。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古代经济结构特点、商品经济中的货币经济、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中国思想和政治近代化的影响、工业革命、近代经济政策变化、新中国经济建设。必修三《精神文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中儒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中国思想近代化。考生应依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采用编年史体例打通教材横向关节,重新整合教材,形成对同一历史阶段历史特征的明确认识。

近几年来黑龙江考卷历史试题材料题的阅读文字量越来越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强化训练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地理:将侧重考查各种“图能力”

考纲变化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考试大纲》地理学科与去年《考试大纲》相比略有变化:强调了“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删掉了2012年的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在“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后面增加了“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在“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中,删去了“能够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删去了“第四部分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义务教育的地理课程内容”并删掉了题型示例部分。

复习建议

考生复习时应避免过于重视考纲中考[微博]试范围与要求而忽视考纲中能力要求。此阶段考生应采取专题复习为主,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加工、升华,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空白点、结合点、重难点做一些针对性训练。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要针对个人能力做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不在多,重在典型性和针对性。

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教材中的地图,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语文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全面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可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并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高考语文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全面测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

Ⅲ.考试内容

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考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而确定的。

一、语言文字运用

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1.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

2.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

3.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4.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5.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

6.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7.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8.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

二、现代文阅读

(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1.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2.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3.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

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5.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6.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

7.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8.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

9.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10.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及自己见解的提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理解经典文化论著,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5.文中信息的筛选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8.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9.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10.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

11.常见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参考篇目见附录1)

四、写作

能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一)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二)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二、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内容与赋分

1.语言文字运用 24分

2.现代文阅读 29分

3.古代诗文阅读 37分

4.写作 60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以下是一些阅读答题技巧:

1.精读文本: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考生应该精读文本,仔细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点。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划线重点句子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

2.分析论点: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考生应该分析文章的论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举例子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论点。

3.注意论证方式: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考生应该注意作者的论证方式,理解作者的思路和逻辑。可以通过分析作者的论证方式、举例子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论证方式。

4.注意文本结构: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考生应该注意文本结构,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层次结构。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标题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

5.注意语言表达: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考生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可以通过分析作者的用词、句式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

6.阅读答题技巧是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阅读答题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题水平。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每一张高考卷上都会出的题目,可是这种题目难倒了不少人,很多人都在这篇文章上错了,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的相关资料。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1

  1、读通读懂原文。

 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

 许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这种题型的时候,只关注后边的题目,而不读全文,时间久了,基本功没训练出来,往往在这一环节满盘皆输。最开始的训练,必须按步骤走,熟练以后,在考场才能游刃有余。

  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

 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

  关键词语主要包括:

 (1)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

 (2)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主要是表程度、数量、范围、特征、功能的副词,如“目前”“将”“部分”“全部”“大概”“也许”“可能”“最……”“除……之外”等);

 (3)有指代意义的词,如“其”“这”“如此”“与此相反”等。

 关键语句则主要包括表示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的过渡句以及结论句。

  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

 有时对应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进行仔细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

 同时还要弄清对应句与上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即弄清点与面的关系,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

 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

 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了必然性,预见性变为了现实性,将来时变为了完成时等等。

 另外,还要对比选项之间的异同,找出准确对应题干的选项。

  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

 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选择、确定一个选项的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过程。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但是因为有时选项对原文的表述不尽科学或不尽准确,很多同学在排除的时候,往往不依据原文而凭借其他方面的知识,或是自己想当然,结果导致失分。

 因此,排除的依据只能忠实于原文,对原文的超、脱、改、换都有可能出现本质错误。

 当然,这里所谓的步骤和方法,只是针对于学习过程中查缺补漏,或学习习惯的养成或矫正所用,万万不可以照搬照抄。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2

  一、如何从整体出发迅速读懂论述类文本

 近年来的高考阅读题,大多从整体着眼命制,试题往往关涉全篇内容。许多考生面对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往往习惯先看题,然后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其实,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甚至只有局部没有整体的阅读,往往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答题的失准、错位或遗漏,结果是欲速不达。要改变这种错误的阅读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写了什么——抓住文本重要信息

 要养成边读边筛选的习惯,抓住文本的重要信息:①与论点有关的信息,如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对相关问题或现象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等;②和论据有关的信息,如对基本概念、新的知识的解释和阐述,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具体表现的论述等;③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论句以及过渡句等;④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诸如也许、可能、大概、部分、最、目前、之外、唯一等。

  2.为什么写——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对直接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文本,要能准确地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明确作者赞成或反对什么、喜欢或厌恶什么、提倡或否定什么。对作者观点态度较为隐晦含蓄的文本,要能够从文中具体的论述中辨别筛选、分析归纳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3.怎么写的——把握文本结构脉络

 把握文本的结构脉络,要根据文本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本各段落的大意,了解全篇的结构层次,明确作者的论证思路。

  二、掌握圈点标画的速读方法

  1、圈点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

 作者观点的表述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判断(是、不是)、总结(总之、在我看来、由此看来)、假设(如果、那么)、比较、对比、引述、转折、因果、递进等。

  2、圈点文中的重要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除了统摄全篇、体现作者观点的中心句外,还有结构复杂难以理解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揭示文本脉络层次的句子等。

  3、圈点文中反复强化的词(词义可以是相近的)

 这类词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如文段中若反复出现“滥用”二字,这两个字便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阅读时应高度关注。

  4、圈点代词并使之明确

 凡是文本中出现的代词,一定要圈点并根据上下文意找出替代的具体名词。

  5、圈点文段中陈述对象转换的词

 这类词的变化往往体现了行文的思路,抓住这一点有利于理清文章的思路。

  6、圈点限定性的词语(定语和状语)

 注意各选项语言的分寸、程度、范围是否恰如其分,注意叙述角度、表达方式、因果关系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的不同。

  三、强化精确解题的思维意识

  1.读——阅读题干

 阅读文本后面的问题,迅速抓住题干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包括答题要点、限制范围,力争把握答题指向。

  2.找——准确查找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对应的语句。有时对应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仔细进行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同时还要弄清对应句与上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即弄清点与面的关系,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比——仔细对照

 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如果选项在原文的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那么就要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必然性,预见性变为现实性,将来时变为完成时,等等。另外,还要对比选项之间的异同,找出准确对应题干的选项。

  4.除——排除干扰

 确定、选择一个选项的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过程。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但是因为有时对原文的表述不尽科学或不尽准确,有些人在排除时,往往不依据原文而凭借其他方面的知识或是自己想当然,结果导致失分。这里强调一点,排除的依据只能忠实于原文。

  四、充分熟悉命题设误类型,切实掌握解题对策。

 前面提到高考命题设误的八种类型。下面是往年高考中出现的一些错误选项以及与此相关的文本片断,请同学们认真理解错误选项的内容要点、概念形式和用语特点,再比对文本片断(重要处编者已经画上了横线),然后指出选项的错误类型,写出对错误原因的简明分析,并思考针对这类问题的解题对策。

  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所谓“文中”,一是指理解重要概念时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理解时根据重要概念的具体语境来把握。所谓“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常常与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理解“重要概念”主要包括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属性和外延。

  “重要概念”常常包括:

 (1)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2)反映文章深层含意的词语;

 (3)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

 (4)对文章结构起连接呼应作用的词语;

 (5)内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

 (6)展现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7)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

  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中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主要包括:点明主旨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句);内涵丰富的句子;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有些显示层次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领起句、过渡句、结论句等)的含意,也需要正确解读。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特定含意(包括深层含意)。

  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所谓“文中的信息”是指作者在文中所阐述或传达的知识、事例、理论、观点或设想等;“筛选”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对文本信息进行搜索、选择、获取;“整合”是指对筛选得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压缩,使之条理化、清晰化、概括化、简洁化。

  高考对此高频考点的考查内容主要有:

 ①对照语言材料辨别筛选信息的正误;

 ②从语言材料中筛选出符合答题要求的有关语句,并进行整合,做简要的表述。

  八、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互相映照。

 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重点考查的是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从高考设题的实际来看,本高频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将“分析结构”与“把握思路”结合起来。

  九、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两个切入点

  切入点一:分清层次

 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又包括分清某一部分的层次(或段内层次)。分清层次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分辨段的类型

 分析文章大的结构层次就要弄明白哪些是引论段落,哪些是本论段落,哪些是结论段落,分清段的类型不仅有利于理清全文的层次,也有助于段内层次的分析,因为不同类型的段其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

  2.据意断层

 层次分析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对于全文来说,明确各段的大意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关键;而对于一个段落来说,以句子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照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依据来划分段内的层次,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抓标志词句

 为了表达清晰,很多文章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句表时前后上下内容的关系。找出这些词句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

  标志词句有:

 (1)关联词。不同的关联词表达不同的关系,由此入手便于我们更快地理清结构和思路。

 (2)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同时”等。

 (3)总结词。“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表示分总关系。

 (4)重要句子。起统摄作用的领起句、总括句,起总结作用的小结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句子以及各段的中心句等。

  切入点二:梳理层间的关系

 根据对于语意的理解,梳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分析结构,弄清思路的关键。具体指梳理开头和结尾之间的语意关系,开头结尾和主体部分之间的语意关系,以及主体内部各语段之间的语意关系。

  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观倾向。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能直接表述,也可能间接表述;可能集中表述,也可能分散表述。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是隐含的,分析时就要依据文本,揣摩文中的隐含信息,推求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散见于文中不同位置,分析时就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

 高考对这一高频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个角度:①分析概括作者在整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做这类试题要着眼于整体,对全文涉及的内容做全面分析,并正确概括。②分析概括作者对文章中涉及的某一具体事物的观点态度。这就要求围绕这一事物,在筛选整合文中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文中隐含着的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态度做分析和概括。③分析概括作者对文中所引述的别人的观点的态度。这就要首先明确别人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分析作者对此是赞同还是反对,或是赞成哪一部分、反对哪一部分,从而明确作者的态度。

 高考命题时选项的设置往往是命题者对文中观点态度的转述,考生需要做的是判断这些转述与原文的观点是否吻合。

文章标签: # 文本 # 阅读 #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