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诗歌鉴赏2016,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
tamoadmin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难吗第一部分是基础题有四道选择题 1 语音 2 好像是成语 3 句子,就是错句什么的。 4 排序(每道3分)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4道选择题 (1好像是词语的意思 2 虚词 3 连词 4判断正误)也是3分一道 然后翻译,我记得好像有两道 每道3分 然后 诗歌鉴赏 好像有两道问题。问的意思是技巧,语言特色之类的。(总分6~7)
1.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难吗
第一部分是基础题
有四道选择题 1 语音 2 好像是成语 3 句子,就是错句什么的。 4 排序(每道3分)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4道选择题 (1好像是词语的意思 2 虚词 3 连词 4判断正误)也是3分一道 然后翻译,我记得好像有两道 每道3分
然后 诗歌鉴赏 好像有两道问题。问的意思是技巧,语言特色之类的。(总分6~7)
接着就是默写 4道里面选3道。好像是6分
第三部分 议论文阅读
有3道选择题(前一道2分 后面两道是双选好像是3分一道) (大概是考正误、主要看你有没有认真看文章,因为都是在考一些很小的字眼,理解问题) 然后有两道问题 (每道3~4分)
然后就是现代文阅读了 (两个文章里面选一个 就是 文学类和议论文)
建议最好选议论的,因为文学类的很难懂,不过有的时候也有例外,一般情况下选议论的(大约是14~16分)一般有3~4道大题。
然后就是语言运用题。有两道题目 (6分一道)
接着就是作文题。(60分)
这是广东的。 大致上题目各省都差不多。只有一点点不不同部分。全国卷你可以在百度上看一份试卷就可以知道了。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难吗
全国甲卷难度相对较高。
2023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估分注意事项:
全国甲卷各门学科中语文试题估分难度最大。客观题比较容易估分,但其后的几类题由于弹性比较大,有时候无从着手。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翻译/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问答题和语言操作题都不是死扣答案给分的,这样的试题实际上没有考生能作出与"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的答案.根据平时阅卷的体会,评分主要依据意思与答案的接近性/要点的完整性和清晰性以及语言表述的规范性等综合因素给分。
语文试题作文估分在确认审题立意没有偏离的情况下相对于平时考试不宜保守,一般而言,平时是严格要求,全国甲卷高考作文阅卷是鼓励性从宽原则。
实际情况是很多人的高考作文得分比平时要略高一些。当然,这不绝对!全国甲卷在高考评卷中一等和四等作文都相对较少,多数都是二、三等。如果你通常的语文试题作文成绩比较稳定,在没有写跑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折中的办法。
全国甲卷高考作文题目是《红楼梦》。适用省份: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
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2017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揭晓之后,学生们虽然普遍反映试卷较为平稳,但感觉还是有难度,下手做起来不很顺畅,特别是作文不好把握。总体感觉试卷整体上平稳,保持了高考试卷结构上的延续性。
今年的高考试卷特点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略有变化
(一)试卷的结构、分值保持稳定
江苏试卷2017年各部分的分值也一样,结构也基本一样,发生变化的只有一个地方:诗歌鉴赏分值虽然仍是11分,但题目由以往的3道变成2道,每道题的分值也随之增加,考生的得分差距或许有所拉大。而2017年和2016完全相同。
所以,整份试卷在结构和各部分的比分上均与2016年一致,学生自然有种熟悉的感觉,而这样的稳定,也有利于考生们的正常发挥。
(二)四篇阅读题目没有偏题怪题,但也有灵活性
阅读题目在思考方向和问法的设置上没有刻意地标新立异,这使学生觉得试卷很稳定。
两篇现代文的阅读传承性尤其明显,比如《一个圣诞节的回忆》一文,设置的四个题目: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生活状态。(6分)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13题是依据文本情节对人物生活状态进行分析,第14题对人物情感分析,15题是对多次出现的物象作用分析,题干特别强调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分析。这是模拟卷中时常出现的题型,且和16年的题型非常相似。
而16题,分析结尾处的表达效果,题型完全和前几年一样。如2013年《何容何许人也》最后一题1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2014年《安娜之死》最后一题“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2015年最后一题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2016年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五年来,设置点一样,问法大同小异,难怪学生觉得熟悉,答题时的思路应该比较清晰。
再来看论述类文本,自2010年《谈静》出到论述思路题开始,除2013年《论名声》没出思路题,2011、2012、2014、2015每年都会出到,或全文论述思路,或一段论述层次,2016年《成人不自在》也不例外,第一题就是全文论述思路题。2017年《从脸谱说起》也同样,第二题,也就18题就是要求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而17.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6分)19.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6分)一句文本解析作答,和2016年题目几乎一样,非常常规。
所以说,2017的两篇现代文的出题实在是老面孔,“结尾内涵”“思路层次”似乎已经成为江苏命题者现代文的两大情结。
而文言文概括题是“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这道题和2016年“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这道题倒有些不一样,回归到传记类文本一般设题上——关于传主的治学为文方面特点,相对来说要容易许多。第7题“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对文化常识(即传统文化)的考查,这一题和以往是不同的。但是题目的难度不大,只要在平时学生文言文时稍微注意一下,选出正确的答案,还是非常容易的。
诗歌两道题: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一题是内容概括,一题是赏析句子,两题都是常见题,特别是第一题,根据中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即使看不懂诗,结合平时了解的陆游特点也能回答出来。
(三)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变化,题目容量增大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14、2015都是考查了词语、病句、修辞、得体连贯、图文,2016年,在知识点的分布上明显不一样,保留了词语、修辞,将考了几年的病句、连贯、图文都去掉了,换成了所引诗词合不合语境、对联和特定文艺演出专场对应匹配、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这样三道题,信息容量很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显增加,尤其是第四题、第五题。而2017年,同样保留了词语、修辞,把2016年去掉的连贯和图文又拿了回来,2016年的对联仍然保留。五道题难度都不大,但加大了传统文化内容的含量,对联题和图文题都包含传统文化知识。对联题难度不大,结合杜甫的生平和选修教材《唐诗宋词》中《客至》句子“但见群殴日日来”,选出正确答案,就容易多了。这道题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时,必须紧密联系课文文本,这样的引导很有价值。
图文题要求选出诗句与漫画意境最吻合的,注意漫画的画面内容和各选项中诗句的意象来判断,就容易多了。但是学生容易忽视诗句中意象,靠纯粹去理解诗句来作答,就不是那么顺手了。
总之,“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考查,题型与往年变化不大,在整体难度上也超和去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