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必备物理公式_高考物理公式必考
tamoadmin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物理必备公式整理大全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2.末速度Vt=Vo+at 3. 位移S=Vot+at2/2=V平=tVt/2t4. 有用推论Vt2 -Vo2=2as 5.平均速度V平=S/t
1.高考物理必备公式整理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2.末速度Vt=Vo+at
3. 位移S=Vot+at2/2=V平=tVt/2t
4. 有用推论Vt2 -Vo2=2as
5.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6.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 1/2
7.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8.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 米(m)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速度与速率、s--t图、v--t图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地球两极最大;在高山处比平地小。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在平抛运动中t是解题关键。
(3)α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当速度方向与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曲线运动必有加速度。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ωR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向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f=2πn (统一单位后频率与转速大小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任意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gR2 (黄金代换)
M:为天体的质量(Kg) g: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m/s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都用: F万有=F向心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7.9Km/s V2=11.2Km/s V3=16.7Km/s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h≈36000km 。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最小周期约为83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g=9.8m/s2 ≈10 m/s2,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 当 L⊥B时: F=BIL , B//L时: 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 当V⊥B时: f=qVB , V//B时: 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m≈μN
(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强度(T), L:有效长度(m), 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5)安培力按“电-磁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判定。
3)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同向: 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 F1⊥F2时: 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 |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 Fy=Fsinβ 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成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第二运动定律:F合=ma 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第三运动定律:F=-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
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
5.超重:N>G 失重:N<G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度直线状态
六、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 (定义式) W:功(J) F:恒力(N) S:位移(m) α:F与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 g=9.8≈10m/s2 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 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Ua-U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 I:电流(A) t:通电时间(S)
6.功率P=W/t (定义式:常用于计算平均功率)
P=FVcosα(变形:常用于计算瞬时功率)
其中: P:功率[瓦(W)] W:t时间内所做的功(J) t:做功所用时间(S)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后汽车最大行驶速度都为Vmax=P额/f
8.电功率P=UI (普适式) U:电路电压(V) 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 I:电流强度(A) R:电阻值(Ω) t:通电时间(秒)
10.纯电阻电路中I=U/R P=UI=U2/R=I2R 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 m:物体质量(Kg) 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 g:重力加速度 h:竖直高度(m) (从零势能点起)
13.电势能εA=qUA ε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 q:电量(C) UA:A点的电势(V)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ΔEK 即 W合= mVt 2/2 - mVo2/2
W合:所有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无相对滑动时可不计内力做功)
ΔEK:动能变化ΔEK =( mVt 2/2- 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 EK1+EP1=EK2+EP2 mV12/2+mgh1=mV22/2+ mgh2 ΔEK =-ΔEP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 不做功(力与位移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始末位置有关。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 1eV=1.60×10-19J。
*(7)弹簧弹性势能E=KX2/2 。
七、电场
1.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元电荷(e=1.60×10-19C)、电荷守恒定律、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F点电荷间作用力(N) K:静电常量K=9.0×109Nm2/C2 Q1、Q2:两点荷电量(C) r:两点荷间距离(m)。
3.电场强度E=F/q (定义式、计算式) E :电场强度(N/C) q:检验电荷的电量(C) 是矢量
4.真空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决定式) r:点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 Q:点电荷的电量
5.电场力F=qE F:电场力(N) 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 E:电场强度(N/C)
6.电势与电势差UA=εA/q UAB=UA- UB UAB =WAB/q=-ΔεAB/q
7.电场力做功WAB= qUAB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 q:带电量(C) 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
8.电势能εA=qUA ε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 q:电量(C) UA:A点的电势(V)
9.电势能的变化:ΔεAB =εB- ε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0.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εAB= -WAB= -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1.电容C=Q/U (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 Q:电量(C) 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决定式) S:两极板正对面积 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
12.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 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1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 W=ΔEK qu=mVt2/2 Vt=(2qU/m)1/2
14.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似于平 垂直电杨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 (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at2/2 a=F/m=qE/m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静电的产生、静电的防止和应用要掌握。
八、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 I:电流强度(A) 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 t:时间(S)
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 U:导体两端电压(V) 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 ρ:电阻率(Ω?m) L:导体的长度(m) 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ε/( r + R) ε= Ir + IR ε=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 ε:电源电动势(V) R:外电路电阻(Ω) 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 W=UIt P=UI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时间(S) 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 I:通过导体的电流(A) R:导体电阻值(Ω) 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 P总=Iε P出=IU η=P出/P总
I:电路总电流(A) ε:电源电动势(V) U:端电压(V) 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九、磁场
1.磁感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单位:(T) 1T=1N/(A?m)=1Wb/m2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 B: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T) S:正对面积(m2)
3.安培力F=BIL (L⊥B) B:磁感强度(T) F:安培力(F) I:电流强度(A) L:导线长度(m)
4.洛仑兹力f=qVB (V⊥B) f:洛仑兹力(N) q:带电粒子电量(C) V:带电粒子速度(m/S)
5.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 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o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
(a) F向心= f洛 即 mV2/R=mω2R=m(2π/T)2R= qVB
所以 R=mV/qB T=2πm/qB
(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
(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
(d)熟记找圆心的两种方法
注:(1)安培力按“电-磁-力”判定方向;洛仑兹力按“速-磁-力(-反向)”判定方向。
(2)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见图),会立体图与平面图间的转化。
十、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 2) E =BLV (切割磁感线运动)
3)E m=nBSω (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4) E =BL2ω/2 (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公式中的物理量和单位]
E:感应电动势(V) n:感应线圈匝数 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L:有效长度(m)
E m:电动势峰值(在B//S时) S:面积 ω:角速度(rad/S) V:速度(m/S)
2.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3.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 L:自感系数(H)( L与有无铁芯/线圈匝数等有关)
ΔI:变化电流 ?t:所用时间 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用“动-磁-电”判定
(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来拒去留。
(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十一、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 E msinωt 电流瞬时值 ?=Imsinωt (中性面为计时起点;ω=2πf)
2.电动势峰值E m=nBSω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 E 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 = E m/(2)1/2 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
ω:角频率(rad/S) t:时间(S) n:线圈匝数 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
U:(输出)电压(V) I:电流强度(A) P:功率(W)
注:(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 ω电=ω线 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一个周期内改变两次)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P/U)2R =(ΔU)2R
P?:输电线上损失功率 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 U:输送电压 ΔU: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 R:输电线电阻。
(6)正弦交流电图象见书
高考物理必备公式整理大全
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的合力的公式:
F=
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
tg=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x=0 F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 : 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1). 适用条件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
(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 R一天体半径 g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c.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
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BqV (BV) 方向一左手定
(2)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I) 方向一左手定则
1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a t2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 (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2;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13.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 H =
(2) 上升的时间: t=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一g t2 Vt = Vo一g t
Vt2 一Vo2 = 一2 gS (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V= R=2f R=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a =2 f2 R
向心力: F= ma = m2 R= mm4mf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15 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tg = Vy = Votg Vo =Vyctg
V = Vo = Vcos Vy = Vsin y Vo
在Vo、Vy、V、X、y、t、七个物理量中,如果 x ) vo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vy v
18 功 : W = Fs cos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19 动能和势能: 动能: Ek =
重力势能:E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0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合= Ek = Ek2 一Ek1 = 2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 mgh1 + 或者 Ep减 = Ek增
22 功率: P =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正比)
23 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一KX 加速度:a = 一
单摆周期公式: T= 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24、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 f = (适用于一切波)
三、电磁学
(一)、直流电路
1、电流强度的定义: I = (I=nesv)
2、电阻定律:( 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R=R1+R2+R3 +……+Rn
并联: 两个电阻并联: R=
4、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U=I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ε r
路端电压: U = -I r= IR R
输出功率: = Iε-Ir =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
(5).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电热:Q=
电功率 :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6)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内阻为,n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 内阻:r=n
(7)、伏安法测电阻:
(二)电场和磁场
1、库仑定律:,其中,Q1、Q2表示两个点电荷的电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k叫做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
2、电场强度:
(1)定义是:
F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q为检验电荷。单位牛/库伦(N/C),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描述电场具有力的性质。
注意:E与q和F均无关,只决定于电场本身的性质。(适用条件:普遍适用)
(2)点电荷场强公式:
k为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为场源电荷(该电场就是由Q激发的),r为场点到Q距离。(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3)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式:
其中,U为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d为这两点在平行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
3、电势差:
为电荷q在电场中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单位:伏特(V),标量。数值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与q及均无关,描述电场具有能的性质。
4、电场力的功:
5、电势:
为电荷q在电场中从A点移到参考点电场力所做的功。数值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有关,但与q及均无关,描述电场具有能的性质。
6、电容:(1)定义式:
C与Q、U无关,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单位,法拉(F),1F=106μF=1012pF
(2)决定式:
7、磁感应强度:()
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与F、I、L无关。当I // L时,F=0,但B≠0,方向:垂直于I、L所在的平面。
8、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轨迹半径:
运动的周期:
(三)电磁感应和交变电流
1、磁通量:(条件,B⊥S)单位:韦伯(Wb)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条件,B、L、v两两垂直)
3、正弦交流电:(从中性面开始计时)
(1)电动势瞬时值:,其中,最大值
(2)电流瞬时值:,其中,最大值 (条件,纯电阻电路)
(3)电压瞬时值:,其中,最大值,是该段电路的电阻。
(4)有效值和最大值的关系: (只适用于正弦交流电)
4、理想变压器:(注意:U1、U2为线圈两端电压)
(条件,原、副线圈各一个)
5、电磁振荡:周期 ,
为了帮助考生从知识点的角度进行高考物理复习,使考生能够更为系统的梳理物理知识点,下面是我整理分享的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考物理公式(基础版)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关系:a=ω2r a=v2/r a=4π2r/t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
牛顿第二定律:f=ma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ω=θ/t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ωr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
功率的计算式:p=w/t
动能定理:w=mvt2/2-mv02/2
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
高考物理公式(常用版)
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mv12/2=mgh2+mv22/2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qq/r2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q
电势差的定义式:u=w/q
欧姆定律:i=u/r
电功率的计算:p=ui
焦耳定律:q=i2rt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f/il
安培力的计算式:f=bil
洛伦兹力的计算式:f=qv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ф/δt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3.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4.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5.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6.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7.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二、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三、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
高考物理必备公式整理大全相关 文章 :
★ 2020高考物理公式必背大汇总
★ 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最新
★ 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
★ 2017高三物理常用公式汇总
★ 高三物理公式归纳2017
★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
★ 高考物理常考公式梳理
★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 2020高考物理必备公式
★ 高考物理公式解析汇总